在美国,对《恐怖幽灵》的评论是最多样化的。大约一半的评价是倾向于高度赞赏的,但负面评价也能把它贬得一文不值。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焦点都是影片与众不同的剧本,大量的特效制作和迈克尔·福克斯的表演。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恐怖幽灵》:打入好莱赶走剪刀手(2)
随着美国媒体对《恐怖幽灵》的报道逐渐退热,杰克逊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这两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签了米拉麦克斯,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制作了《飞天怪杰》,合作导演了《被遗忘的银色》并完成了《恐怖幽灵》,终于可以喘口气了。那年冬天杰克逊和沃尔什回到了一天三小时的工作制,开始写另一个小玩意《金刚》的剧本。《金刚》重拍《金刚》的邀请是从环球公司的高层发出,他们还要几个月才能看到《恐怖幽灵》的最终版本,但公司有些人显然对杰克逊的才能很有信心:不管怎么说,当时的杰克逊还没有在美国打响名头。
起初杰克逊拒绝了《金刚》的活儿,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他拒绝拍一部需要他来拍的电影,就意味着给别人机会把那部电影拍砸。1997年1月他接受《观察家》的采访时说道:“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拍它我会很舒服,因为至少我在重做一个和我的心紧紧相连的东西。”他又打算全部在新西兰拍摄和制作这部电影。1996年年底,杰克逊在途经墨西哥时还和正在拍摄《泰坦尼克号》的凯特·温斯莱特商量过加入到他的新片的事。他提过的备选演员还包括明妮·德赖弗和乔治·克鲁尼。
1996年节礼日[1]圣诞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1]那天;《恐怖幽灵》在新西兰上映,担任发行的美国联合国际影业公司安排了37家影院同时上映,过去杰克逊的新片上映时,常常因为发行商负担不了那么多拷贝而失了声势。《恐怖幽灵》成为那个夏天影响力最大的电影,短短的几周时间内;《恐怖幽灵》就超过了《罪孽天使》名列当时第五部最成功的新西兰电影。
后来环球公司宣布要暂时搁置《金刚》的拍摄。一方面因为当时有大量的怪兽电影即将问世,包括罗兰·艾默里奇重拍的《哥斯拉》,雷电华(RKO)电影公司的《巨猩乔阳》(一部经典大猩猩电影的豪华重拍版)环球公司已有足够多的同类题材的电影了。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资金的问题,在环球公司宣布决定时,它刚赶拍出《天崩地裂》与另一部相似的灾难片《地火危城》进行竞争。有人估计为了赶这部片子让环球公司多花了两千万美元。
彼得·杰克逊最终还是回到了好莱坞。在那里,他的电影虽然没获得商业成功,但也没出现过资金的困难。现在他的职业就是奔走在票房和投资之间。
迈克尔·福克斯
1995年底拍完《恐怖幽灵》后,福克斯回到了纽约家人的身边。随后的一年他实现了重返电视圈的心愿,和别人共同制作的《政界小人物》大获成功,他也因出色的扮演了代理市长迈克·弗雷哈迪而继续走红。1998年11月,迫于媒体的压力,他告诉《人物》杂志他早在七年前就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综合症。他的《政界小人物》又继续拍了四季,最后一季的告别相当煽情,他原先的电视剧《家族关系》里的明星也出来捧场。从那以后福克斯专心创作按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改编的小说《幸运之人》,主人公是一个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他积极参加研究性治疗,偶尔也上镜,还为电影《亚特兰帝斯:失落的帝国》和《精灵鼠小弟》配了音。
乔治·波特
在《恐怖幽灵》完成前的几个月,他离开了亲手帮助创建的维塔数码,和《恐怖幽灵》的服装设计师芭芭拉·达利夫一起去了奥克兰。后来他加入了太平洋复兴特效公司(Pacific Renaissance Pictures,该公司的作品有电视系列剧《泽娜》和《大力士》)。波特和他的制作组(大约30个新西兰人组成)担任了《泽娜》的计算机合成和特效制作的任务。2001年太平洋复兴特效公司破产后,波特买下了公司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并组建了自己的特效制作公司PRPVFX,该公司的作品有艾美奖提名电视片《林火》,还有一部《忍者风暴》。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政治动物政治动物
关于艺术的一切工作,只要牵涉到艺术家和资助者之间合作的问题,必埋下仇恨的种子。
导演迈克尔·鲍威尔,1986年
现在正是输入新鲜血液的时机。
彼得·杰克逊,在1997年批评新西兰电影委员会1997年的彼得·杰克逊忽然间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年初的时候,执导《金刚》的良机莫名其妙地从他手上溜走,维塔的特效制作班子也一夜间从忙碌落到失业。与此同时;《听众》上发表的一篇针对《恐怖幽灵》的言辞激烈的评论着实激怒了杰克逊和沃尔什,他们准备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12月,杰克逊算好了新西兰电影委员会的20周年纪念日,对它发起了一次攻击,说它是被误导的,没有指导性和决定作用的,并且再一次提到自己会找律师帮自己讨个说法。在《综艺》对杰克逊的一次采访中,他还声称自己正在考虑离开新西兰。
最终,杰克逊并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为了更好的发展环境离开家乡。他发现,电影就是自己全部的生活,拍电影已经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了,他没有时间再去顾及自己和电影委员会的关系,尽管他最初的三部片子都是在他们的赞助下完成的。不过五年之后;《指环王》开始它第二阶段在澳洲的上映时,杰克逊已经给电影委员会打上了“爱挑衅和爱报复”的标签。此时,沃尔什又在和《听众》打官司,因为他们发表了一篇和沃尔什同名同姓的人的文章,但是并没有告知读者此沃尔什非彼沃尔什。
和自己的搭档一起工作时,杰克逊显得十分镇定,还略带点害羞,可能正是他这个特点吸引了媒体的兴趣,这似乎又成了他扬名的另一条途径。本章试图解读彼得·杰克逊和新西兰媒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和掌管新西兰电影资金的高官之间的关系后者更加波澜起伏。请您扶稳了我们马上要开始一段颠簸的旅行。
媒体
在好莱坞有这么一种说法:那些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故事情节的剧本最有机会拍成电影。时下的观众最喜欢的是带点简单的噱头,又有些奇奇怪怪的生物的电影。设想一下,如果你的一部爱情片中,有一个主角是长着八条腿的外星人,那显然有趣多了。
彼得·杰克逊常常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会走动的噱头机器。无论是情色的玩偶(《肥宝秀》)、弥天大谎(《被遗忘的银色》),还是少女弒母案(《罪孽天使》),每每有杰克逊的影片要上市时,甚至还没等任何人看过,就会有头条见诸报端。还好,看他的电影和在文章里读到的一样有趣。
自然的演绎技巧和在家就能做出特效的本领让杰克逊很早就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凭着第一部低成本短片,他获得了当地一家报社为青少年电影爱好者设立的奖金,惠灵顿的报纸开始纷纷刊登他的照片,例如他朝剧组扮演外星人的演员挥舞着链锯,还有他穿着在家制作的大猩猩戏服站在高速公路的边上。后来,他在报社做照片制版工。那时起,杰克逊渐渐意识到媒体的力量。随着僵尸、外星人和纵欲的布玩偶纷纷出笼,杰克逊获得了媒体慷慨的报道。在新西兰,许多本土电影在票房上的失利,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要不是上映了,观众都不知道还有这些新片。杰克逊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则很有革命性:把一些记者请到你的摄影棚里,给他们展示一两个怪物,这样影片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些免费的宣传。
杰克逊那旁征博引的本事也帮了自己不少。他能声情并茂地讲述那些让自己大笑不已的新西兰故事,还常说他们的成功是多么有意义,因为他们让更多的新西兰电影得到了资助。杰克逊开放的个性和对电影的热爱,为他争取到很多记者的支持。同时,他也学会利用自己的故事来制造一些神秘感,在很多新闻稿和采访中他都提到:自己是万圣节那天出生的(其实在新西兰很少庆祝这个节日);还有,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第一次看到《金刚》就让他彻夜难眠,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要当一个电影人的愿望,这想法是那么根深蒂固,他也从没为此苦恼过。尽管杰克逊早期的影片只是在一些电影节上才略有点人气,但绝不能归咎于媒体报道的缺乏。
1994年前后,当杰克逊的名气又上到一个新的高度时,他和媒体的甜蜜关系终于变得紧张起来。《罪孽天使》就是这个转折点的标志。当杰克逊把时间都投入到重现新西兰最著名的一桩谋杀案时,他意识到不能再受媒体的影响,不要再任它摆布(那时,媒体每天打来的电话相当多)。杰克逊深知在事发当地克赖斯特彻奇拍摄帕克…休姆悲剧一定是个很敏感的事情,他第一次选择了全开放态度,摄影棚的大门对记者几乎是敞开的。他在采访中表示他试图在影片中平衡两种感情,既同情两位被人误解的少女,又为她们引起的悲剧感到惋惜。
在《罪孽天使》上映前夕,一个叫林·弗格森的记者忽然冒出来揭秘:现实生活中的朱丽叶·休姆现在是一个名为安妮·佩里的作家。杰克逊和沃尔什花了很大心血,尽量使剧本忠实于真人真事,但问题还是出现了。这个悲剧的参加者现在站出来,指责杰克逊的电影《罪孽天使》是不道德的。
从那件事以后,彼得·杰克逊的职业生涯开始变得神秘,他有充足的理由这么做。后来的伪纪录片《被遗忘的银色》就是一个保密的范例,一直到开播前,杰克逊都小心翼翼地经营他的骗局,至少有两篇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章为他当“托”。《恐怖幽灵》则动用了法律武器,那些进入坎普当摄影棚的记者都要签署一个协议,保证他们不泄露在摄影棚看到的一切比如,尚处在襁褓中的《金刚》计划。
我个人认为杰克逊觉得自己最大的内疚就是把帕克…休姆凶案成功的拍成电影,并让帕克…休姆案再次受到了媒体的关注。有了这样的推测,就不难理解杰克逊为什么会把一张帕克和休姆的照片放进了《恐怖幽灵》中,好像是杰克逊在和知情者开一个玩笑,因为就在几个月前现实生活中的休姆(或者叫她佩里)还对杰克逊利用她的故事表示谴责。《恐怖幽灵》中的某些场景(例如特里尼·阿尔瓦拉多扮演的医生坐在床上看介绍杀人狂的一个录像带)似乎在抨击媒体对惨案过分追求轰动效应。但是在这样一部利用凶杀来制造娱乐的影片中,帕克和休姆那一短暂的镜头还是给人留下了一种伪善的感觉。
当然,真正勇敢的电影人都已经练就了铜皮铁骨,可以对各种评价视而不见。从《肥宝秀》和《指环王》来看,彼得·杰克逊无疑就是那一类电影人。身在演艺圈,杰克逊一直以来都知道,受到一些负面评价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当他在采访中听说有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