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2-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212-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    
    这个中土世界的缔造者于1959年以教授的身份从牛津退休,继续致力于他的另一部史诗大作《精灵美钻》,其实这部书早在1917年就开始动笔,但是中间托尔金忙于应付世界各地的魔戒迷写来的无数信件,导致进度大大耽搁了。托尔金最后的作品叫做《武顿·梅捷的铁匠》,表达了步入晚年所带来的伤感。1973年托尔金去世,比他的妻子艾迪丝晚了两年。他的儿子克里斯托夫接手他未完成的工作:把许多版本的《精灵美钻》融合在一起,该书最终于1977年面世。克里斯托夫·托尔金还专门写了一部书,全书12卷,主要记述了他父亲在创作时发生的很多故事。作为托尔金作品权益的主要维护人,克里斯托夫对于彼得·杰克逊的电影没有多大贡献,更为悲伤的是,克里斯托夫的儿子西蒙在2001年透露说,父亲现在拒绝跟他说话,部分原因是他对彼得·杰克逊拍电影表示支持。    
    约翰·伯尔曼    
    伯尔曼的《指环王》被联美束之高阁后,好在他还有一部《激流四勇士》。凭着这部惊悚片给他带来的声誉,他在各处还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为《指环王》投入的心血倒不是完全浪费,1981年,伯尔曼的亚瑟王情结终于有了交代,取材于亚瑟王传奇的电影《黑暗时代》上映,片中的很多外景和特效技术其实是当初为《指环王》设计的。伯尔曼的影片还包括《将军》、《巴拿马裁缝》和《希望与荣耀》(1987年),后者主要来自他童年时代对伦敦大轰炸的一些回忆。他还是年度电影期刊《放映》(Projections)的编委。    
    拉尔夫·巴克什    
    继动画版《指环王》之后,拉尔夫·巴克什推出了一部更为成熟的动画大作,这就是1983年的《火与冰》,情节很一般,不过画面极尽精美。这恐怕要归功于合作者弗兰克·弗拉泽塔,这部电影最大地代表了弗拉泽塔的画风:肌肉发达的武士、穿着比基尼的性感女人,这种画风为拉尔夫·巴克什提供了本片的灵感。经过一次短暂的淡出,巴克什推出了新的电视系列剧:《大力鼠之全新冒险》,这一次他身兼导演和制片人,一方面,他安抚高层人员的担忧,私下里却授意手下人想画得多暴力都可以。尽管收视不错,这套剧集只拍了两季就被取消了。巴克什只得重操旧业,回到好莱坞做他的动画片去了,据当时媒体的说法,是因为“厌倦了相互争斗和被制成T恤衫出售”。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开机开机

    我差点失手掉了电话。我想他们真的是疯了。    
    菲利帕·伯恩斯听到《指环王》的拍摄计划时说    
    幻想必须建筑在现实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我们设计的中土世界的一切,都是可以存在的。    
    《指环王》的模型场景设计师理查德·泰勒拍摄电影是一个疯狂的行径。一部电影的完成要消耗成千上万个小时和一笔巨额的现金,换回的却可能被宣判终身监禁在图书馆的图像资料收藏室里。但影片《指环王》似乎永远不会遭遇这样的命运。彼得·杰克逊的疯狂程度又翻了几番,他挑选了一部在别人眼中不可能拍成电影的文学巨著,并且光是三部电影同时开拍就让很多人瞠目结舌了。    
    一个战斗场面就足足拍了九个星期,并且都是在夜幕降临后才能拍摄。可以证明这次拍摄计划之疯狂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说需要制作大量的特效画面,不单是那些食人妖和生物需要计算机生成,还有每次主要角色同时出现在屏幕上都需要特效制作。无论人们再怎么争论;《指环王》这部魔幻史上最宏伟的影片的最让人不可思议之处还是它的拍摄地点新西兰。在普通新西兰人的观念里;“电影史诗”通常被理解为一个自相矛盾的词汇。    
    影片制作过程中,米拉麦克斯专门派人到新西兰来检查拍摄进度,气氛不可避免地有点紧张,但美国来的特使很快就和蝶形螺母公司的部门主管达成了共识。特使说,米拉麦克斯的那些人知道杰克逊的特效小组是在一座小铁皮房里,但没想到他们是直接在铁皮房顶下工作。他以为中间至少还隔着个夹层楼板。    
    新西兰的小铁皮房出产的《被遗忘的银色》已经给米拉麦克斯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新西兰比喻成全球电影制作的小铁皮房也不足为过。一旦你想到新西兰用那么有限的资源拍出了那么高质量的电影,这种比喻甚至含有一些隐藏的恭维了。    
    新西兰的导演在西班牙的海滨驾起摄像机;新西兰的摄影师不乏耐心地拍摄土耳其的监狱和爱尔兰的贫民窟;新西兰演员出现在恐龙出没的爱丁堡丛林里,出现在达尼丁的家庭冲突中。但新西兰人却从没在自己的土地上拍过宏大的场景,他们缺少的是那种充满了战争场面和特效制作的影片,而这类电影在好莱坞每年都会挤出一些。    
    新西兰导演鲁道尔·黑伍德在早期电影中展现过大量的历史上新西兰白人和毛利人之间的战争场面,促成这些成就的不仅有导演的才气,还有大量志愿者的帮助。但黑伍德的最后一部史诗电影《最后的鲁伊》距现在也有50年了,自从那时起新西兰的电影几乎不再有什么大场面。1983年,有着“毛利西部片”之称的《复仇》,虽然出现了一排排的新西兰殖民地士兵冲过战场的情景,但这只能称浩大,史诗的味道不浓。    
    1988年的幻想片《中世纪奇异之旅》使新西兰本土电影变得更加简约。文森特·沃德在影片中讲述了一批14世纪的农民在现代都市中的一段奇异旅行,主要的幻想元素不过是一座教堂、一个山洞、一匹会游泳的马,还有无数美丽的风景。这部简单的电影成就了导演的名气,它的花费却一点也不简单430万美元拍成的《中世纪奇异之旅》已经是当时成本最高的新西兰电影之一,但沃德还是时常为资金所困,不得不放弃许多想法。    
    就在《中世纪奇异之旅》剧组成员偷偷摸摸抢拍他们需要的镜头时(因为景点所在地将被拆除),一支庞大的队伍来到新西兰南岛的皇后镇附近,他们是乔治·卢卡斯的手下,为了拍《风云际会》而来。30多个新西兰人,包括特技替身和摄制人员,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拍摄。尽管《风云际会》没有重量级明星(那意味着更大的开支),但它慷慨的预算已经能让《中世纪奇异之旅》的剧组成员羡慕至极。六年后,两个美国制片人看上了新西兰纯美的景色和极低的成本,他们来新西兰实地考察后策划了一个低成本系列影视剧《大力士》。《大力士》为新西兰带来了意外的收获:本土的影视工业看到了希望,员工们得到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他们开始了解如何制作一个虚构的王国,如何制作想像的道具,他们开始了解惊险的特技是怎样拍出来的。尽管《泽娜》和《大力士》的大量后期制作要回洛杉矶进行,但其中的一些怪兽是新西兰人制作的,其中就有维塔的人员。    
    杰克逊的《恐怖幽灵》标志着新西兰电影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更向好莱坞证明了新西兰能达到高水平的数字特效要求。在新西兰人的眼中,这部本土电影配得上它的宣传语“超越想像的巨献”,不过更多的还是因为它的前无古人。以好莱坞电影作为参照;《恐怖幽灵》实在不能算什么大片,惟一可称道的是它漫长的拍摄日程长到有点史诗的味道。新西兰电影委员会全年的拍摄预算比好莱坞平均每部电影的预算还低。巨大的反差竟成为新西兰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很多投资商。    
    杰克逊心里早就打好了主意,如果接下《指环王》,他一定要在自己的国家拍摄。他找了维塔工作室的老搭档理查德·泰勒,了解维塔工作室能做哪些效果。泰勒从制作模型起家,在非计算机特效领域,他现在几乎是全能专家。    
    好莱坞的大制作一般都会把特效部分转包给多家公司,为了赶进度,每个公司只负责片中的一个场景或造型的制作。譬如《超时空接触》里的特效就由九个公司共同完成的;《X战警》第一部也是如此。这种做法会导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不同公司做出的特效在同一部影片中完美地结合起来,具有统一的风格。即使像乔治·卢卡斯旗下的工业光魔ILM这样少数的“一站式服务”的特效公司也会参与进来,在那些特效巨片里分一杯羹。    
    泰勒和维塔工作室的搭档塔妮亚·罗杰深知,维塔未必能吃下《指环王》这么大的蛋糕;《指环王》的后期工作可能还是要被国外经验丰富的特效公司所瓜分。泰勒和罗杰最后决定维塔工作室只负责三部曲中人物的化妆和造型制作,怪物模型、盔甲、武器和缩微场景的设计和制作。    
    即使是这些也够维塔忙活的了,一向乐观的泰勒也承认:一个公司承担如此巨大的任务,光是这想法就让他觉得是一个噩梦了。维塔用行动证明,这个疯狂的决定并不是凭空作出的,维塔的雇员薪水很低,并且经常超时工作。大多数的设计工作和效果实现都在同一座建筑里进行,方便杰克逊监督工作的进展,至少在需要征求杰克逊的意见时,他可以很快赶到。这种“全能作坊”式的工作方式保证了影片风格的统一;“独特的托尔金式笔法”使每个创作元素在银幕上天衣无缝地整合在一起。在采访中,泰勒经常把“笔法”一词挂在嘴边,这个词汇看来已经成了维塔的座右铭了,这种“笔法”带给彼得·杰克逊的是影片强烈的历史真实感。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开机中土世界的再现

    泰勒雇用了六个年轻的设计师开始上千幅场景的绘画和中土世界居民的造型设计。他们中有维塔的画家克里斯蒂娜·里弗斯,她曾为《脑死亡》画过故事板[1]故事板为电影术语,故事板上画出摄影机的位置、镜头构图和移动方式,还包括演员的动作、台词等。[1],有的人则毫无电影从业经验。护戒使者们还没来到剧组,设计师早已把他们的对手勾画出来魔里亚矿坑的洞穴食人妖,阻拦他们进入的章鱼看门人,不同支系的半兽人和邪恶的炎魔(虽然炎魔的灵感来自以前的托尔金艺术家们的创作)。杰克逊几乎参与了每一个阶段的设计,他的每一个想法设计师都会遵照执行。然后,绝大部分生物都按照设计草图三维化,做成栩栩如生的比例模型。    
    得到“PJ[2]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的姓名缩写。[2]同意”的批复才算通过第一道程序,然后把模型扫描输入到维塔的计算机里,皮肤的细节也都扫描到计算机里。一种类似肉类加工厂用的设备在这里发挥了新的用途。原计划是用CGI创作神秘的黑骑士,后来担心费用过高又取消了。维塔工作室的148名成员中仅有28人有过电影从业经历。泰勒雇用了铁匠、雕刻家、珠宝匠和皮革工人。他的泡沫乳胶烤炉日夜不停地生产着精灵的尖耳朵和哈比人的大脚。    
    服装设计师姬拉·狄克森(《罪孽天使》、《泽娜》)进入剧组时,盔甲的设计工作已经开始了,但还是有大量的工作在等着她和她的50人小组共同完成。要设计上百套分属于7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