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赶考- 第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变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对于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作过深入探讨的学者陈宗胜,用国际通行的六项指标测度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他说,在1992年之前,中国的市场化不超过2《Times New Roman》,1992年之后,各个领域市场化进程加快,到1997年农业市场化达到66《Times New Roman》,房地产市场化达到40《Times New Roman》。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大大加快。21世纪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已经在商品交易、资源配置等经济领域起到广泛的调节作用。1998年4月,欧盟通过决议,将中国从其反倾销政策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除去,给予中国介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特殊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政府支配的资源量不断减少。政府财政支出GDP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1978年为3096《Times New Roman》,1991年至2001年保持在10《Times New Roman》—20《Times New Roman》之间。政府对经济的管制逐渐放松,干预逐渐减少。2002年上半年,各部门和地方拟取消和已经取消的审批项目在50《Times New Roman》以上,农产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已经全部取消,工业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仅仅局限于木材、黄金、卷烟、食盐和天然气。确立了国有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国有企业的行为已经市场化。1978年至2001年非国有经济创造的GDP占全部GDP的比重由422《Times New Roman》增加到672《Times New Roman》。政府取消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全面放开了对价格的管制。
    市场化趋向的改革,对中国而言,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大变革,这种变革犹如冰遇到火,从而使社会中的个人开始从国家权力的控制中独立出来。并从量变不断累积,构成了对1978年以前的国家控制模式的冲击,从而削弱了国家权力的控制力。
    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和作用,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和国家控制体制的运行方式,其表现有三:
    其一,随着个人和企业独立性的获得,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逐渐从传统的国家控制体制中独立出来。国家不但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主宰社会的发展,相反将直接受到社会发展的决定与制约。
    其二,随着竞争性市场体系的确立,经济和社会生活必将由单一的政府控制逐渐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格局。政治控制的范围大大缩小。
    其三,国家动员的手段由过去的政治动员为主,转变为由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在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经济手段凸现出来。
    所以,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随着经济生活的多元化,政治领域也同时出现了多元化。经济、政治的多元化必然引发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化。
    戴维?伊斯顿认为,意识形态对政治权威来说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使其信徒能够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的功能;二是“思想召唤”聚集人们为之奋斗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的这两种功能。随着市场经济基础发展起来的不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接受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得到了一定的传播空间,同时理论界、舆论界还对个人主义给以合理性的论证,即所谓“个人价值的体现”。于是躲避崇高、甘愿低俗,成为一些人的信条。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如集体主义、公而忘私、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等,不断受到消磨,或者只剩下一个符号和空壳。共产主义被一些人看做带有“乌托邦”色彩的“政治神话”。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被当做教条的意识形态遭到严厉的理论拷问。有的人极力寻找马克思的错误,甚至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口号下,现实中的一些人却卖力亵渎着马克思主义。普通大众用世俗的理性评价现实。形成意识形态不同流派的激烈碰撞。这种碰撞,在1988年前,主要是在改革者与教条主义者之间展开,此后,则是执政层与受到“西化”的某些知识分子之间进行。至今,深受市场经济熏陶,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私自利属性的社会公众,于是形成了一个追求私利已经蔚然成风的社会。在短短几年里,利益意识迅速在社会各个角落扩散,各个行业、单位、家庭、个人,从行政部门、经济部门到文教部门,甚至军队、司法部门都不能逃脱利益的诱惑,普遍被浓重的利益意识所围绕。
    在大多数情况下,利益具有排他性,不可避免地产生攀比和激烈的竞争。体制内外利益差异的感应作用,启示着在社会职业分工层级中处于优越地位的干部,将权力方便地转化为利益资源。不同部门利用控制社会某种资源的条件,追求部门垄断利益最大化。普通社会公众也不甘被置于被剥夺地位,作为全社会利益竞争的回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攫取利益。公共利益被市场力量冲击和分割,成为无数的利益碎片,公共利益被个体化和部门化。在许多情况下,不排除牺牲公共利益为个体利益服务的可能。国家利益成为强行私分、攫取的首选对象,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国家利益成了“唐僧肉”。每一桩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中,都包藏着腐败现象。李景鹏在《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一书中,关于“索取性竞争”的分析颇给人以启迪。他说,索取性竞争就是向国家索取利益。已经实现了利益觉醒的人们不问自己对社会和国家付出多少,只想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国家索取,获取个人利益,这种竞争一旦超过警戒的限度,必然走向经济犯罪。所以,腐败现象、经济犯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超警戒追求利益的表现。
    据新华社2005年1月10日透露,2004年国资委对181家中央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时发现,有40家企业总资产损失超过10《Times New Roman》,40家企业的总资产损失超过20《Times New Roman》,这些企业既没有达到做强,也没有达到做大的目标。在清产核资中发现181家企业申报处理各类资产损失共31778亿元,占92万亿资产总额的42《Times New Roman》,占净资产的99《Times New Roman》,加上财政部已核准的近千亿元资产损失,清查并核销掉的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54《Times New Roman》。
    2005年6月2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62岁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大会提交了200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与往年一样,李金华依旧铁面无私地披露了38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违规金额906亿元,近10个部委被点名,其中年年“榜上有名”的水利部再次被上“黑名单”,据查,该部滞留资金35亿元,其他违规资金近14亿元〖ZW(〗2005年6月29日《大河报》。〖ZW)〗。
    除水利部外,其他37个被点的中央部门也不甘落后,比如国土资源部3个部门违规建设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各类违规金额71549亿元,19个部门或下属单位设置账外账。还有18所中央部属院校以及卫生部所属医院超标准收费更是触目惊心。
    18所高校一个年度乱收费竟达868亿元,每校年平均接近5000万元,而这还不包括几十万所中小学的收费情况,如果都算进来,那该是怎样一个令人咋舌的“乱”局。之前教育部的官员说,乱收费只是“个别问题”,但据《中国青年报》2004年6月25日的报道,2004年度被国家审计署纳入审计的高校一共是19所,19所高校中就有18所审出了严重的乱收费问题,能说是“个别问题”吗?况且,这18所高校个个都是鼎鼎大名的名牌,个个都是以经费充足、管理严格著称的名校,他们都“有辱斯文”,乱收乱支,其他那些缺钱少管理的普通院校呢?
    李金华曝出的卫生部和北京市所属10家医院收受回扣的“战绩”同样令人震惊,2001年以来,这10家医院收取药品和医疗器械厂商等支付的各类回扣约3亿元;在2003年至2004年8月的医疗收费中向患者多收1127万元。
    3个亿是啥概念?每家医院平均收回扣近3000万元,即3年多的时间里,每家医院每年有上千万元的药品回扣款项入账!
    对医药费虚高,百姓就医难,这个问题人们并不缺少痛斥和曝光。2005年3月,卫生部长高强曾痛斥“虚高药价”是对百姓“生吞活剥”。而据一份卫生部的资料显示,我国有近五成的居民看不起病,有七成农民去世时因无钱住院只能在家里送终。
    “回扣成风”之所以成了一只“皮球”,被踢来踢去,根深蒂固的原因是没有找到给这只“皮球”放气的良方。我们应当看到有一两个医生收药商的红包,那是医务人员的道德问题,一两个医院靠吃“回扣”发了横财,这是管理制度的漏洞问题,如果说大面积的医院几乎都大同小异地使“回扣”之风呈席卷一切之势,那就只能说这早已形成一种综合性病症,是多种社会疾病长期作用的结果。要根治这一痼疾,非得彻底地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能让少数人利用大众的医疗卫生资源大发横财。
    李金华挥舞审计“利剑”的确尽职尽责,按他的说法,审计这只国家的“看门狗”真是毫不留情地年年“咬”,但被“咬”的部门却又年年“我自岿然不动”,水利部如此,国家体育总局更是“屡审屡犯”。
    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曝光了国家体育总局竟敢动用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131亿元,用来建设了龙潭住宅小区,总局职工确实享用了这高档小区的舒适和豪华,同时也肥了某些经手的官员,皆大欢喜。然而,这属于全国人民发展体育事业的钱竟由少数人去享用,被剥夺的老百姓能不愤怒吗?不单老百姓愤怒,连京官李金华也怒不可遏,可愤怒归愤怒,体育总局的职工早已入住那“龙潭”,就不理你的茬!老百姓痛斥的风波自然不小,当时正值备战雅典奥运会的最后时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网站同时登出了三篇评论,其中一篇是《不要炒作全力支持》。文章说:“当中国奥运大军开赴雅典的时候,境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会用各种报道来干扰代表团的工作,使得他们不能专心指挥作战,而疲于应付诸如此类的事件。”于是,在“雅典奥运”的大旗下,百姓们只得顾全大局,李金华只得“苦笑”,体育总局的官员们从此装聋作哑,采取鸵鸟政策,拖着不办。
    2005年6月28日,李金华长剑再指体育总局彩票管理中心,这里的“猫腻”更是惊人,彩票中心下属两公司竟违规自肥558亿元,消息掀起新一轮的社会关注。而体育总局的职工却如此发言:“彩票中心自肥5个亿啊?真是肥啊!这么多钱没有给我们分一分呀!”
    事件的情况是:2003年至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向体彩中心所办的两家公司支付巨额彩票发行费,但支付额远远超过实际需要,单说印制费,每张彩票成本不到两毛钱,拨款时按照每张一块钱,发行中的补贴更是超标。这样两公司在扣除全部成本费用后,还实际盈余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