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恍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年华,恍然-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什么。    
    还有,后来我才知道我们七个是在看流星雨方面那天班里惟一成行的一个团队。


第三部分知道不知道(10)

    PART B9 靳可    
    看流星雨的事情在班主任那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思想封建的邱老师认为男女同学深夜结伴外出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行为。第二天早自习的时候她把我们一行叫到了教室外面,小心翼翼地措辞跟我们谈起这件事情。    
    我环顾周围的战友们,禁不住笑起来:这些人中有位高权重的班长,有深受宠爱的团支书,有学习成绩一路遥遥领先的前几名,邱老师怕是遇到难题了。    
    果然,邱老师先充分肯定了我们“旺盛的求知欲”。我看到安宁脸上不屑的笑容。她把我们说得像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然后她语重心长地指出了我们这样做的危险性,和对学习的影响。    
    深更半夜,几个孩子在山里跑,多危险啊!出了事怎么办?再说了,这样熬一夜,今天还怎么听课?现在是初二了耽误不得啊……    
    大家都没怎么说话。最后还是秦川开了口:“邱老师您放心吧,流星雨也不是天天都有,我们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了。”    
    邱老师似乎也拿我们没什么办法,继续训斥了几句就把我们放回去了,但是要求我们每人写一份“认识深刻,情辞恳切”的检查。    
    最后,七份检查由文笔优美的安宁同学一手包揽,轻松搞定。    
    结伴看流星雨的经历让我们这群人加深了感情,我没有想到,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们中的绝大部分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但是那个时候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好,原因……也许是距离太过接近?也许当时年纪小?也许是中考的重压让我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初三的时候我们换了新的班主任,一个教语文的女老师,姓方。方老师素以铁腕著称,据说带班很有一套。她一接班就分别找到我和安宁、严依谈话。我不知道方老师跟她们说了些什么,跟我说的内容大致是听说我非常聪明,希望我能在最后一年加把劲,显示出作为男生的后劲来,争取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方老师跟安宁的谈话显然是收效最明显的,进入初三以后的第一次模拟考试,她就拿到了年级的第二名。这是她从来没有拿到过的成绩,也是我们班从来没有人考到过的名次。    
    严依的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    
    我跟过去一样,还是老样子,不过还算差强人意。    
    现在的座位早已全无初一初二时的格局,当年的八个人被拆在教室的不同方位。有时候看着大家各自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奋笔疾书,我会想到这也许是个各顾各的时代。说实在的,我很怀念从前那些打打闹闹的光阴。    
    特别是安宁,我经常可以看到她面容憔悴地从座位上抬起头来,放下握了很久的笔揉一揉眼睛或是活动活动手腕,但是带着满足的笑容。    
    其实我很担心她。


第三部分知道不知道(11)

    PART A10 安宁    
    初三来得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就像第一次月考时一个同学在他的作文里写到的那样:“上有火海刀山,下有初三高三。”这话不知是真是假,我正在努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悟。    
    我还好,都吃得消——只是明显感觉生活节奏比以前紧张了,但是强度是可以忍受的。新换的班主任方老师对我寄予了很大期望,我也觉得是加把劲的时候了。    
    那段日子变得异常忙碌,买了许多参考书来做,吃透了这一套马上投入下一套去,吃饭的时候还在脑子里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知识点,放学的路上遇到年级里的尖子,交流的内容不外乎是各班的学习动态。    
    身体一直不是很好,遭遇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病,所幸都不是很严重。感冒发烧这样的小毛病接连不断。但不知为什么,就在这种病病歪歪的状态中,我的成绩持续攀升,    
    想来是一个奇迹,老师们也这样说——那一年之内我拿了五个年级第二,两个年级第一。    
    严依的成绩却很不稳定,起伏得厉害。这一年她搬了家,放学的时候我们开始向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走,谈心的时间也少了许多。可是有一次课间她专门找到我,她说安宁我觉得很累。有时候觉得压力很大。    
    我心疼地望着她,觉得这个时候任何语言都那么的苍白无力。    
    物理老师终究是看小可不顺眼,最后一年里仍然是撤掉了他的物理课代表,然后理所当然地把这个职务交给了秦川——他一直是勤勉踏实的男孩,我想任何老师都应该对他放心吧。    
    彼时与小可同桌的庞荔显然已经深受小可的影响,开始公然地与物理老师作对。她是口才一般的女孩,激动的时候常会口吃,徒有高涨的情绪却表述不出什么有杀伤力的话来,于是小可往往挺身而出与她并肩作战。这个时候我总会抬头仰望讲台上的物理老师,会觉得他很可笑也很可怜。我想他一定也曾经拥有一段和我们一样的惨绿少年时光。    
    参加了全国的英语奥赛,老师们说这是一次关键的比赛,获奖的话中考的时候是要加分的。英语老师说我和严依是很有希望的,她为我们指定了要看的辅导书,于是我们开始在那一点点可怜的课余时间猛K一本叫包天仁的同志编写的《ENGLISH BIBLE》,为了一个奇怪的习语或是生涩的语法争执不休。    
    方老师对我很器重,她把许多比赛交给我去参加,结果是初三一年拿了很多奖,有演讲的,有作文的,有辩论的,甚至还有科技小论文的,学校把这些奖状的复印件都存了档,可我看着它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空洞的奖状能够代表什么。    
    还有一件事让我已经麻木的心感到震撼,那就是曾磊退学了。他最后一次来学校的时候很无奈地对我们每一个人笑,他说他成绩一向这样差反正是没有希望了,不如找点事情做。他还特地对我说,安宁你的成绩这么好,真心地希望你中考的时候发挥出最好的成绩。他说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真诚那么友善,和我印象中那个桀骜不驯的男孩有太大的差别。那一刻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恍然,我从来没有想过他,或者说从来没有想过这班上的任何一个人会提前告别我们共同的初中时代,我们共同的八班。面对自己从未设想过的情形,我的大脑是一片空白。    
    哦,对了,苏瑶和江哲已经正式公开地在一起了。每天都能看到苏瑶笑靥如花地依偎在江哲身边,眼波流转,活色生香。一旁的江哲脸上满是温和纵容的笑意——他们整整做了两年的同桌,有这样的结果全在意料之中。很多人说两个人毫不般配——女孩太过伶俐机变而男孩太过温厚谦和。我却觉得这样的搭配是最完美的。衷心地希望他们的感情能长久稳定。


第三部分知道不知道(12)

    PART B10 靳可    
    15岁的我想不通苏瑶那样的女孩子怎么会跟江哲那样的男孩子在一起,就像我想不通为什么学校要给初三组织那么多的模拟考试一样。    
    但是安宁想得通,两样事情通通想得通。15岁的安宁比15岁的靳可聪明许多,只是那时候我还不知道。    
    苏瑶和江哲的组合让许多存有想法的人终于看到了故事的完结篇。有时候我会暗中问自己是否也在其列,是否对苏瑶也曾有过特别的感觉。考虑了很久,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我想苏瑶之于我就像孩童时候很想要的一套彩笔,用的机会很少,只是闲来想想自己拥有这样一件东西终是好的,却比不得钢笔,无时无刻不需要。    
    遗憾的是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谁是我的钢笔。    
    那个时候模考的频繁已经到了令人生厌的程度,但是老师们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他们密切地注意着排名表上一点点名次的起伏波动,把它当作方向标一样去指导他们的工作。于是每一次模考后都能看到方老师眉头紧锁地将小小的一张成绩表端详来又端详去,然后一个一个地找人谈话。那无疑是最人心惶惶的时候。    
    历史依然是我的最爱,可惜的是突然省教委下发文件说我们中考时历史不列为考试科目,考试科目为语数外理化生和政治。于是名义上列入课表的历史几乎成了有名无实的科目,我们学习它的终极意义在于毕业考试的时候能够及格。那是我第一次明确地感到学习的目的可以如此功利。    
    但我决定一如从前那样地用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精力学习历史——听来有点悲壮的意味,爱我所爱也许是当时自己性格中最根本的特征。    
    后来的毕业会考作为一次模考呈现出了有趣的特质:学校根据上次考试的成绩把学生们分成了十几个考场,我,安宁被分在同一考场里,严依因为上次考试发挥的失利被分在二考场里。因为坐的全是年级里的尖子生,监考的郭老师特别轻松,她甚至每看一会杂志就抬起头来冲着下面的考生满意地笑。最后一科考的是历史,快交卷时她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并且严重误导了众尖子们的话:“大致算够有60分就可以交卷了。”    
    彼时正在纷纷盛传这次毕业会考历史成绩不计入排名。作为年级组长的郭老师的一席话显然更加证实了这一传言。 太多的尖子生们纵容他们压抑已久的不耐烦,哗地起身纷纷交了卷子。    
    最后的结果是——那次考试历史成绩依然被计入总分。安宁因为突出的历史成绩——满分——自然而然地以绝对优势成为年级第一名,同理,我和严依分别成为第二、三名。八班惊人的成绩马上成为一个神话。    
    这么多年后回想起那次让年级里无数高手大跌眼镜的模考,我都觉得是一件无比搞笑的事情。    
    PART A11 安宁    
    初三的毕业会考我拿到了第一名,与之同时到来的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英语奥赛我是全国一等奖,严依是二等奖。呵呵,令人满意的成绩。英语老师满意,方老师满意,爸爸妈妈满意,我自己也非常满意。    
    后来的记忆被一段痛苦的经历所填满,就是搞体育训练。    
    那个时候中考体育要算分的,而且占了30分之多。对于希望拿到好成绩的每一个考生来说,体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和严依的体育相当差,模拟的成绩只有13分和9分。方老师为此很担心,她说学习成绩那么好,将来考试不能让体育拖累了。于是她请来学校里面最严厉最铁面训练学生最有效的乔老师,说要给我们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特别训练。    
    后来那段日子简直不堪回首。每天下午放学我和严依都要在学校400米的大操场上被勒令跑十圈,强忍着跑下来整个人都要虚脱了。这还不算完,然后是在学校七层高的教学楼上进行十趟的跳楼梯练习,目的是训练我们的弹跳能力。然后还有许多模拟的素质测试。    
    那几乎是我生命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每天下午放学后匆匆地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却又不得不马上投入到另一个高强度的训练场中去。跑圈,弹跳,仰卧起坐,俯卧撑,甚至举自己根本不可能举起来的杠铃……我从来不曾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会接受这样的魔鬼训练,只为了中考那30分的体育成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