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8-原子弹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288-原子弹演义- 第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重要的理由是,他们认为,哪个国家有这样一个工厂,哪个国家就可以向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发号施令。他们表示,不管他们如何信任自己的邻居,但却很不愿意把自己的面包放到邻居的篮子里去。    
    “他们看重原子弹的威慑力。可威慑力是以后的事,眼下,我们需要考虑战争,考虑战争的胜利。    
    “在这种背景下,我踌躇了。这是我的心里话。我回国述职,就是为了此事。    
    “我们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掌握着国家的命运。我们不能不权衡利弊,得出应该得的正确结论。因此,我来问你:如果我们选择的不对,从而失去了战争,失去了胜利,那么,又有谁来对那种不幸的局面负责呢?”    
    劳伦斯熄火了,但没有认输:    
    “不会有问题的——我相信英国人的预测:第一颗炸弹所需要的材料可以在1943年底生产出来。至于他们的什么鬼威慑力,就让他们去欣赏好了。”    
    科南特:“那你必须拿出能够说服人的分析报告来。”


第五部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奥本海默出山(1)

    “三巨头”在行动科南特跟劳伦斯讲了自己内心的苦衷,劳伦斯则向科南特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科南特把二人谈话的情况向布什和康普顿讲了,三个人,一致认为,劳伦斯的这种情绪具有代表性,反映了科学家中普遍存在的为国分忧的责任感和决定报效的强烈愿望,是值得重视的。这之后,三人商定向各方面的权威了解核研究实际进展之后再写个报告。    
    阿瑟·康普顿表示乐于接受这项任务。跑了一圈儿,他收获很大,不但掌握了有关数据,而且又在核物理界进一步看到了人们战时的巨大热情、肯于奉献的精神和潜在的无限能量。    
    费米的表现使他终生难以忘怀。他找费米时,费米甚为激动。阿瑟·康普顿回来对布什说:“费米曾住在欧洲,因而对纳粹有深刻了解,他对纳粹可能先于美国制造出原子弹的切身恐惧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差不多含着泪,要求我一定设法让美国的原子弹制造的机器开动起来。”     
    掌握这些新的信息后,康普顿觉得还应该召开一个会议对现状进行进一步分析。会议准备于10月21日在斯克内克塔迪召开。


第五部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奥本海默出山(2)

    劳伦斯得到了参加斯克内克塔迪会议的邀请。在开会之前,他给康普顿写了一封信,说他要把罗伯特·奥本海默带到会上来。    
    这使康普顿感到很是为难。他知道,劳伦斯曾在理论问题上求助于奥本海默,而劳伦斯因此受到了布什的批评,布什警告劳伦斯说,不可与一个局外人发生联系。“局外人”三字给了康普顿深刻的印象。    
    劳伦斯在信中说:“我非常信任奥比,我很想听取他对我们讨论的意见。”    
    一边是“局外人”这样的评价,一边是“非常信任”。一边是上司,一边是一个“难缠的”斗士。如何是好?    
    他不能没有劳伦斯,而且,奥本海默确是一个天才。康普顿大胆地做了决定,同意劳伦斯的请求。    
    那么,奥本海默是如何得了一个“局外人”的评价的?对于一个被官方称为“局外人”的人,劳伦斯却坚持无悔,不但表示“非常信任”,而且请求这样的一个人与他一起参加会议,这说明什么呢?    
    从欧洲回来,奥本海默被聘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他在那里教书已经很长时间了。    
    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就在此前不久,劳伦斯和奥本海默之间,刚刚结束了一场劳伦斯称之为奥本海默的“左倾活动”的争执。在这场争执中,劳伦斯获胜了。而如果不是劳伦斯取得了胜利,那么,奥本海默肯定会一直当“局外人”,把自己排除在美国原子弹计划之外了。而那样,奥本海默的名字,也将肯定消声匿迹,不为世人所知。    
    这时奥本海默已和名叫凯瑟琳·普恩宁,人们一般叫她“基蒂”的妇女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半岁的小儿子。他和他妻子志同道合,共同参加了倾向于平民的政治活动。    
    不久前,奥本海默拉劳伦斯参加了一次在鹰山他的高雅的新家中举行的专业工会会议。    
    从那时起,他们之间便展开了辩论。    
    这一争执之后不久,劳伦斯就给自己的研究所的人员下了禁令,不许大家参加那种活动。他说:“我不要你们参加这类协会。我知道,它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正在计划一些与战争工作有关的大项目,从这个意义上想下去,这样做就欠妥了——我不想给华盛顿的某些人找我们麻烦的机会。”    
    这是劳伦斯给研究所的人员讲的,与奥本海默辩论,他另有讲法。    
    奥本海默是一个善于进攻而又不会被轻易说服的人。他强调说,他们都是些比较幸运的人。而凭了人的人道主义本性,像他们这些比较幸运的人,应该去帮助那些“倒霉的人”。    
    劳伦斯想到了一个最有力的论据。他不再反驳奥本海默,说他如何如何不对。他只是说,纳粹是首要的问题。    
    千言万语都没能说服奥本海默,可这次,就是这一句话,使奥本海默沉默下来。    
    从此,奥本海默“彻底忘掉了”他那些“倒霉的人”,投入了另外一场战斗。    
    斯克内克塔迪会议成了他改变方向的一个契机。


第五部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奥本海默和斯克内克塔迪会议

    事实证明,让奥本海默参加会议的决定是正确的。大家讨论了所有涉及的事实,但将应该明确的部分明确起来,只有奥本海默才有这种能力,尤其是,大家可以凑成一个内容广泛的报告,但要使报告中应该强调的部分突显出来,却只有奥本海默才能做得到。奥本海默看清楚了这一点,他认为自己必须出面了。    
    他选了一个适当的时机,道:“我想讲一讲我们的会议将形成一个怎样的报告的问题。我的想法是,这个报告应该是一个文献。就是说,它既应该总结过去,又应该指导未来。因此,第一,它必须把世界上,我们美国的,还有英国的、法国的,甚至于德国的现有有关核研究的前沿成果总结下来。它不能仅仅是一个内容泛泛的学术展示。第二,它必须具有前瞻性,即指明今后核研究——或者应该说原子弹制造——的行动方向。第三,它必须具有计划性,让看到报告的人一目了然,明白今后某年,甚至某月将要发生什么事。总而言之,它应该能够打动政治决策者们的心,能够反映核科学家们的意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知道劲向哪里使,力往哪里用。”    
    这样的见解不会有人反对,而只会取得与会者的广泛赞同。    
    结果,奥本海默的思想成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的指导原则。    
    报告很快写成了。    
    11月1日,阿瑟·康普顿把报告送给了万尼瓦尔·布什。    
    报告很简短,只有六页,而且是隔行打字的。另外,报告附有49页技术附录和有关图表。    
    布什接到报告后,一口气地看完了。他看到,报告的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一颗具有超级破坏力的裂变炸弹可以由足够质量的铀235元素很快地聚合在一起而产生。这一点看来和任何根据理论和实验得出的尚未尝试过的预测一样有把握。布什很为满意,最后强调:“这个报告讲到了点子上。”    
    科南特也很满意。他原本向劳伦斯要这样的一个报告。现在,这样的报告由奥本海默完成了。    
    从报告的最后一节我们看到,对于制造炸弹所用的材料,报告讲的是铀235。    
    报告没有提到第94号元素。这不是疏忽,而是奥本海默有意地舍弃。会上,阿瑟·康普顿本人特别强调了使用第94号元素的意义,但受到了别的与会者的反对。奥本海默知道,科南特对第94号元素是持强烈怀疑态度的。最后,奥本海默直言不讳地对阿瑟·康普顿说,为了过科南特那一关,报告必须放弃第94号元素。而这并不证明钚真的被放弃了。奥本海默说,私下里,他愿意与阿瑟·康普顿一起为第94号元素讲话。这样,阿瑟·康普顿被说服了。    
    在临界质量的估计上,报告指明:“在适合的条件下,产生一个爆炸性裂变所需要的铀235的质量,不可能小于2公斤,也不会大于100公斤。” 对这个相差极大的极限数字,报告做了解释:“这反映出,在实验中,铀235快中子俘获截面值是不确定的。”    
    报告对炸弹破坏力的估计,比“莫德”委员会报告中的估计低些,说“每公斤铀235约为300吨梯恩梯当量”,而“莫德”委员会的估计为1800 吨。    
    这个报告强调:“炸弹的辐射对生命造成的破坏力,可能和爆炸本身同样重要。”    
    报告说,离心法和气体扩散法已经“接近实际试验阶段”。对于同位素分离法,报告强调采用“平行发展的原则”,也就是同时发展各种方法,以节省时间,并防止一个或更多的方法可能的失败。    
    制造原子弹时间表是人们最关心的,而这个问题上,与会者分歧也最大,且难以达成统一。在此情况之下,奥本海默提出,可用阿瑟·康普顿本人提供的时间表做依据,并且在报告中注明。大家同意了。这样,报告上的时间表为:获得链式反应条件的知识:1942年6月;    
    产生链式反应:1942年10月;    
    建立使用链式反应生产核材料的先导工厂:1943年10月;    
    获得可使用数量的核材料:1944年12月。这个报告直接导致了那张有名的罗斯福给布什的短简。    
    布什看到了报告的价值,认为应该呈送总统。11月27日,布什亲自把报告呈交罗斯福。不久,罗斯福把报告退还给布什,并附有一张用黑墨水和粗笔尖在白宫信纸上写的短简。这一短简是一张普通的信函,内容看上去是要求保守秘密。只是,它所用的第一个俚语和总统名字的字首字母表现出了它的权威性。    
    罗斯福所签署的文件中,没有一件可以证实总统批准了布什送交的那个要加速原子弹研究进程的报告。档案中最接近于这种证据的只是这张普普通通的短简。而正是这张短简改变了世界。    
    这标志着,美国终于走上了原子弹制造的道路。


第五部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理查德·格罗夫斯陛下(1)

    “曼哈顿工程”是一个特殊的工程体系,规模宏大,投资巨大,财产庞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是一个独立王国。理查德·格罗夫斯就是这个独立王国中的国王。    
    理查德·格罗夫斯是怎样成为“曼哈顿工程”总管的这期间,对推动原子弹的开发,布什干了两项具有决定意义的事。第一件,我们已经讲了,他向罗斯福总统呈递了一个报告,导致了罗斯福的批复,从而使美国原子弹的开发走上了战争的轨道。    
    另外的一件事,就是下面他即将采取的一项行动。    
    长期以来,陆军就已经在过问铀研究,而近期,对原子弹开发,陆军则深深地介入了。1942年6月份,陆军工程兵团属下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