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他们可以很快平定五湖和泉州,到那时候,采取合理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恢复帝国原有的国力,最终再把矛头指向西方,以倾国之力来解决李无锋这个祸害,直到完成帝国的从名义上到实质上的统一。
当然这个设想是相当美好的,至于能否实现,司徒泰和冷谦固然充满信心,但作为另一方当事人会如此听话的任人宰割么?
***********
浓浓的血腥气即使在几百米开外也可以清楚的嗅到,暗红的血迹随处可见,麦利可以清楚的看见一名百夫长有些痛苦不堪的倚着墙壁靠坐在墙根处,不过嘴角略略的笑意看上去有些诡异,手指在土壁上留下深深的划痕,可以感觉得到士兵在最后一刻的痛苦绝望,凝固的血泊浆滞成紫红的血块,连带着盔甲也变成了殷红色。从手中滑落的和刀斜插在土中,厚实的兽面镔铁盾牌扔在一旁,少许沙土遮盖住了盾牌底部。这座兼具小型要塞功能的烽火台是连接几座城市之间的重要桥梁,无论是从东向西,还是由南向北,警讯可以以最快速度传开,这大概就是敌人首先袭击这里的原因吧。
二十来具士兵尸体零乱的散落在两层楼烽火台各处,士兵们大多是被同一样式的黑漆胶压雕翎箭击中后死亡的,有几名则是被锋利砍劈状利器造成的伤导致死亡,应该是那些游骑兵近战用的斩马刀一类的武器造成的。要塞门洞处又有二十来具尸体,显然是在敌人突破了要塞防御后,与敌人在作最后决战时丧命的。
羽箭尾部的雕翎仍然露在已然毙命的百夫长胸部护心甲边缘,这一箭刚好躲过了铜质护心甲的护卫处,穿透了厚实的双层皮甲,直刺入胸膛。按理说这一箭就足以当场毙命,但也许是巨大的责任心激发起的意志让这名百夫长拖着濒死的身躯来到烽火台处点燃了烽火,也许是使命的完成让他有些放松,致命一击终于夺走了用意志维系的生命。
轻轻弯下身来,麦利注视着百夫长因为痛苦而有些扭曲变形的面部,然后翻过对方身体,黑黝黝的箭镞透过身体,暗红色的血迹在箭杆上有些发紫,麦利探手触摸到箭镞,双指默运功力,“咯嘣”一声,箭镞从杆上断落开来,将夹在手指间的箭镞提起放在眼前察看了一阵,才摇摇头丢下箭镞。重新将百夫长身体扶正,端视良久方才伸出手替对方闭上圆睁的眼睛,站直身体,默然不语的向前走去。
整座要塞一个标准的百人队竟然无一人能够得以生存,看得出来敌人是有意要全歼这座烽火台要塞中的所有军队,从要塞周围的马蹄痕印麦利推断对方至少有两千骑以上,虽然有坚城可守,但面对超过自己数十倍的敌人,百人队仍然没有任何机会,不过麦利相信敌人也没有占得便宜,只不过从目前的状况看不出来其他罢了。
紧随在麦利身后的将领军官们脸色铁青,足以熔金化铁的怒焰在眼中吞吐闪烁,这已经是近半个月来见到的第四起类似的情形了!唐河人的目的似乎十分准确,一个一个拔除了这些密布于整个南部平原地区的联络点,利用他们的骑兵优势,他们短时间内集中兵力强攻硬拼,极大的破坏了这个地区的防范网络。虽然这样的战斗恐怕给西疆骑兵带来的伤害也不少,但这样持续下去,最终撑不住的却是自己一方。
走在一干将领最前方的克劳迪亚发现自己已经有些无法克制自己的怒火,巨大的愤怒就像汹涌的怒涛冲击着他的神经底线,他觉得自己如果再不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发泄一番,自己真的会被怒火烧成灰烬,但作为武将的信条一直牢牢的约束着胸中奔腾起伏的杀意,长长的猛吸了一口野地里冰冷的冷空气来压抑自己,只有这样,克劳迪亚才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应对的方法。
第四章 逐鹿 第七十五节 对策
紧走几步,克劳迪亚和同僚们略略拉开一些距离,赶上默然向前的主帅。
自从甲马失守后,南征军的态势就相当恶劣了,从平陆和榆林,再往北一直到卡曼帝王南部第一重镇雅宾城,千里沃野,现在又是冬闲,这片广阔土地成为西疆军游骑兵最佳的猎食场所,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充分展示了他们无可匹敌的机动能力,攻城拔寨,袭掠侵扰,把游牧骑兵疾如风火的特性得到最大发挥,他们依靠甲马和墨灵顿为基地,频频向北和向东两个方向发起攻击,尤其是向北,整个卡曼帝国南部地区都在游牧骑兵铁蹄下哭泣。
麦利和克劳迪亚都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国内的压力,从不干涉军方具体战事安排的宰相大人也破例连续发来三封信函要求军方尽快破解唐河人的攻势,确保南部地区安定,由此可见唐河人在南部地区造成的破坏给宰相大人带来的压力。南部局势的恶化也让国内贵族们在没有看到南征带来的现实利益之前,却让他们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损失,这使得他们立即有了攻击宰相大人最有利的武器。
好在后勤问题在宰相大人的全力保障下已经得到了解决,但为了防止西疆骑兵的袭击,运输后勤粮草的辎重队不得不绕道并派出大量的护送部队,不但大大延长了运输距离,而且也让护送部队疲惫不堪。
“大帅,咱们再这样下去恐怕不行啊。唐河人这般骚扰侵袭我们,我们寻找不到一个切实有效的反击之法,只怕宰相大人在国内朝中很难服众,尤其是那些贵族,每日在皇帝陛下面前聒噪,皇帝陛下耳根子一软,只怕咱们这一次南征就算白搭了。而宰相大人也难以向皇帝陛下有一个满意的交待。”紧随在麦利身后,克劳迪亚沉声道,“咱们恐怕得想出一个办法来应对,不能让敌人这般嚣张猖獗。”
放缓脚步,麦利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危险和压力,南方贵族一直是戈麦斯宰相也是军主南征的主要支持者,现在他们尚未收获利益而根基却又受到损害,很难说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这种情形持续下去,只怕戈麦斯宰相倒台也是迟早的事。而戈麦斯宰相一旦倒台,保守的北方贵族定然会推举迎合他们想法的大臣登上宰相职位,这南征计划也就算全盘告负了,这是军方不能接受的。在这一点上麦利与尼克也曾经交换了意见,并得出了一个统一的意见。
“李无锋得到这些腾格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投效的确是我们的一大失误,当初李无锋西征腾格里时我们还抱着坐山观虎斗的想法,到现在我才发觉我们当时的决定是多么短视,竟然让李无锋一举控制了莫特人、图布人和求尔人!当初我们若是能在李无锋西征腾格里时助那些游牧民族一把,从嘉峪关上南下袭扰西北,李无锋断断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也不会让我们现在变得如此被动。”有些感慨夹杂遗憾的摇头感叹不已,当初他自己和尼克也曾就这个问题探讨过,但始终未能有一个明确的意见,连麦利自己也要承认当时的确更倾向于让双方斗个两败俱伤。没想到李无锋手段高超如斯,居然能够一举击败莫特人和罗卑人,从而一下子成为东腾格里草原上的霸主,而取得驾驭游牧骑兵权力的李无锋更是如虎添翼,把游牧骑兵的特性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也让自己一方吃尽了苦头。
“可是当初我们都并不看好李无锋啊,李无锋劳师远征,且又是深入腾格里草原,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游牧民族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可是他们却被李无锋打得落花流水,这样的结局谁又会料到,谁又会相信?”克劳迪亚同样感触颇深,当初连西斯罗人都还假惺惺的支持了那些游牧民族一把,虽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但至少西斯罗人能够意识到游牧民族并不是李无锋的对手,可自己一方却还满怀信心期待双方能够斗个你死我活,谁曾想到战局会呈现一边倒的局面?谁又曾想到李无锋甚至能与西腾格里草原上的赤狄人联手夹击罗卑人?这只能说明自己一方的情报机构将李无锋这头斑斓猛虎视作了寻常豺狼,大大的低估了李无锋个人能力和其所拥有的实力。
“现在悔之晚矣,李无锋气候已成,他现在已经不满足于以往和咱们对峙共处那种局面了,而是要想方设法削弱我们的实力,让咱们丧失和他对面抗衡的能力。瞧瞧他现在的手段,当初还只有一个游骑兵团布署在捷洛克,现在根据我们的情报至少有三个游骑兵团以上的兵力进入了帝国南部和我们在唐河人的占领区内活动,三个游骑兵团!这可是近十万人,李无锋打的是利用这些游牧骑兵彻底拖垮我们的主意啊。”麦利在西疆将几个主力游牧骑兵团投入到捷洛克一线时就察觉到了李无锋手段的阴毒狠辣,十多万骑兵像蝗虫一样在帝国南部地区四处游荡,烧杀抢掠。他不知道这究竟是李无锋下达的命令,还是那些游牧骑兵故态复萌,但这种现象在一直致力于树立仁义形象的李无锋手下军队中极少出现的。
“李无锋是想拖垮咱们,但属下猜测他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要和咱们一决胜负打垮咱们,他纵然有这种想法,也应该是在他夺取整个唐河帝国控制权之后的事情了。他近期的目标只怕要东进唐河帝国中原,现在这些手段不过是想要尽一切可能削弱我们,让我们无法在他东进中原时给他制造麻烦。”
克劳迪亚深远的战略眼光让心情抑郁的麦利老怀大畅,能够有这样一个逐渐成熟起来已经具备独当一面能力的后辈,这是最让麦利感到欣慰的,尤其是在经历了近期一系列战事不顺之后,麦利甚至觉得自己像是突然间衰老了不少。他不知道自己的老同僚尼克是否有这种感觉,但他的确感到自己身心都需要一段时间来休养调整,当然这是要在解决目前困局之后的事情了。
“嗯,你的看法很有道理,现在唐河帝国内部的权势争夺战已经进入最后的摊牌阶段了,司徒泰看上去更像是其中的获胜者,不过唐河人素来喜欢韬光养晦,也许南方那个司徒彪也不隐藏着一些实力。但依我的看法,李无锋才会是这场拉锯战中的最后获胜者,唐河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民族不大一样,当有一些奇异的天象出现时,他们的百姓就会认为这预兆着什么,尤其是政局动荡时,他们就会认为这可能是王朝更迭的征兆,是上天在提醒人们。去年一年整个东大陆干旱,这样大规模面积的干旱,拿唐河人的老百姓的话来说,这是上天在惩罚上位者失德,而这往往是他们皇帝下台的先兆。李无锋不会在这场争斗中甘于寂寞的,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投身到这场风波中去。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化解眼前的危机,尤其是那些游牧骑兵在我们境内的南部破坏行动,只要我们能够熬过这一关,在李无锋大军入中原时,我们有的是机会回报他。”说到这儿时,素来喜怒不形于色的麦利也禁不住咬紧了牙关。
“大帅说得没错,只要我们能够挺过这段时间,李无锋攻势自然会减缓,游牧骑兵也不是铁人,他们一样需要休整。现在我们的后勤已经大大改善,应该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回击李无锋!”克劳迪亚这番话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对西疆军的一些战略布署也作了相当研究,试图找出对方的弱点给予回击。
“哦?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化解目前的危局?”麦利心中一喜,他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