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的感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登天的感觉-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弗洛伊德师从于夏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 
从此,心理治疗作为一门独立的治疗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确认和应用。 







前言 

前言 
阿静是深圳火车站柏灵顿咖啡厅的服务员。 
一天下午,一个学者模样的年轻人走进咖啡厅,在一角坐下,叫了一杯皇室咖啡。 
他坐在那里,铺开一张纸,写写停停,时不时还仰望着天花板出神。 
阿静感到很好奇,就上前问道:“先生您在写什么?” 
那人抬了一下头说:“噢,在构思一本书。” 
“是什么书呵?”阿静又问。 
“是关于心理咨询的书。”那人答道。 
“什么是心理咨询啊?”阿静不解地问。 
“心理咨询说是,”那人顿了一下,放下笔,右手托着腮帮,看着阿静,反问道:“你说呢?你觉得心理咨询会是什么呢?” 
阿静想了想,怯生生地说:“心理咨询是……,是不是给人做生意供信息的?” 
那人微笑了一下,摇摇头。 
“那心理咨询是不是教人怎么开心的?比方说,我每天干活很累,也不开心,有时候找一个朋友聊聊天就会感觉好一点,你说是不是?”阿静改口说。 
“嗯,也是,也不全是。但比上一个答案要贴近一些。”那人答道,接着又问阿静:“你读了几年书?” 
“6年。” 
阿静低声答道,脸上掠过一丝羞色。 
“那你在工余喜欢看些什么书?”那人又问。 
“我呀,我说喜欢看有关爱情的小说,像琼瑶的小说啦,我就挺爱看的,也很好懂。” 
阿静开始兴奋起来。 
“那你在那里做心理咨询?”阿静又好奇地问。 
“在哈佛。”那人迟疑了一下答道。 
“哈佛在哪里啊?”阿静再问。 
“在美国。”那人顿了一下,接着问阿静:“你有没有听说过哈佛大学?” 
“没有。” 
“那你听说过北京大学?” 
“没有。” 
“那你听说过什么大学?” 
“赣江师范。”阿静不好意思地笑了。 
“赣江师范,嗯,为什么呢?”那人也笑着问阿静。 
“因为我爸爸在那里进修过呀。” 
“是吗?”那人笑了,用手拍着前胸。 
阿静微红着脸说:“你不要瞧不起人嘛!” 
“没有,没有。”那人止住了笑声,接着一脸严肃地问阿静:“如果我写了一本书有关心理咨询的书,你会看吗?” 
阿静皱了皱眉头说:“:如果你写的书不枯燥,不讲大道理,又有文学的味道,而且最好是与爱情有关,那我就会看的。” 
说完,阿静就忙着招呼其他顾客去了。 
“不枯燥,不讲大道理,有文学味道,有文学味道,最好与爱情有关。”那人认真记下了阿静说的话,端起咖啡杯陷入了深思。 
那个人就是我。 
写这本书,是我学心理咨询的梦想。 
因为我厌倦了用空洞、抽象的术语来讲解心理咨询的原理。我渴望写出一本通俗易懂的读物来,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展示心理咨询的目标和原理。也就是说,我想写出一本对心理咨询一无所知的人都想看、也都能看得懂的书,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那么,该怎么写呢?我陷入了不尽的思索当中。 
就在此该,我巧遇了阿静,并有了上面的一段对话。 
我细细地咀嚼阿静说过的话:不枯燥,不讲大道理,有文学味道,与爱情有关。其实,阿静的大白话,不就是一般人的阅读取向嘛! 
我感到脑子豁然开朗,开始本书的创作。 
《登天的感觉》这本书,记载了我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10个咨询个案。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我在人名和情节上都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但我没有凭空编造出故事,毕竟我不是一个小说家。我只是依据我当初的咨询手记,将每个个案的发展加以情节化描述。 
同时,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及专业人员的思索与探讨,我在每个故事的后面,都加入了一段个案分析。对个案的性质、特点、咨询方针及操作方法等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毕竟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心理咨询是一项需要专业训练的职业。 
在写作中,我还加入了一些自己对留学美国八年的感悟和体会,并就一些内容、词汇及心理学专门术语做了有关的注释,以增进读者的了解。 
为了增添大家的阅读兴趣和知识范围,我在每个个案分析的后面,还加上了一条有关心理学或心理咨询方面的小知识。 
这就是本书的基本构架。 
本书的写作,不可能每个个案都与爱情有关。但是,每个个案都与人情有关。 
如果说,爱情只是两人间的互敬互爱,那么,人情就是人世间的互敬互爱。 
心理咨询正是这种互敬互爱之表达与交流的艺术。 
所以,看完这10个个案后,我希望读者在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这种互敬互爱! 
心理咨询也可谓是人之心灵沟通的艺术。 
既然是艺术,就需要有想象及自由发挥的空间。由此,心理咨询中需要有感悟,有想象,有创造。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咨询中会有这么多流派分支的原因。仅就美国而言,已记录在册的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就有300多个,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所以,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需要的远远不仅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这一切也是本书想要表达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个人的精神需求也日益提高。心理咨询,作为增强人们心理健康和精神快乐的重要手段,也必将大盛于世。 
但是,比起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还很缓慢,人们对心理咨询的性质、目的及操作方法还普遍存在许多不解和误解。本书的目的之一,是使人们从对心理咨询的疑虑中解脱出来,去拥抱它,享受它。 
心理咨询也真是使人开心的艺术! 
最后,本书还记述了笔者在哈佛大学的一些见闻。 
哈佛大学是许多年轻人向往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虽然有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他们的快乐,但也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忧愁烦恼。其中有些忧愁烦恼同样会引起我们的思想共鸣,有些忧愁烦恼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此书也旨在增加人们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对美国校园生活的了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已不再是那遥远的国度,或是神秘的异土。本书也意在增强读者对海外留学生活的了解,尤其是从另一些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留学生的快乐和烦恼,以备有朝一日,若您也到那里去求学,不至于一下子感到强烈的“文化震撼”(cultural shock)。 
慢慢地你会感到,哈佛大学就如同我们的北京大学,波士顿就如同我们的北京,毕竟我们同为地球的居民。 
这也是本书想表达的另一层意思。 
希望本书能增加您对心理咨询的了解。 
希望本书能给您的生活带来智慧和快乐。 
岳晓东 
1996年冬 
于香港寓所 







咨询手记1 

咨询手记1 
人是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的。这种比较可以给人带来自信,也可以给人带来自卑。当它给人带来自卑时,人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取自信。在下面的咨询手记中,我帮且了一个被自卑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女学生重拾了自信心,这主要是因为她学会了与自己的比较。 
——题 记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新生活适应不良综合症 
“我感到自己是全哈佛大学最自卑的人。” 
这是丽莎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这细细地咀嚼着她这句话的意思,等待她做也进一步的解释。 
“真的,这不知道怎样才能讲得清我此刻的心情。”丽莎接着对我说,“我的家乡在阿肯色州,我是镇子里唯一来哈佛上学的人。当地的人都为我能到这里来上学而感到自豪,起初,我也十分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好机遇。但现在,我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不好了,我真后悔到这里来上学。我在别人最羡慕我的时候感到自卑,我……”说着,丽莎忍不住流出泪来,她用手捂着脸,鼻子一抽一抽的。 
我连忙给丽莎递上纸巾盒,轻声说道:“别着急,丽莎,慢慢讲。” 
丽莎仍饮泣不止,双眉紧锁,一连抽用着纸巾。 
趁这工夫,我仔细地端详了丽莎。 
她身材瘦小,穿着很宽松的T血衫,显得有些发育不良似的。她的脸瘦长瘦长的,布满了粉刺。她的皮肤颇为粗糙,头发卷卷的,十分蓬乱,有些像中东人。她的神态显得很疲倦,眼圈略有些发黑,表明她连日来睡眠不足。 
凭直觉,我感到丽莎是那种对自我十分敏感的人。 
沉静了一会儿,丽莎不再哭泣。 
她接着告诉我,她在哈佛大学呆得很辛苦。上课听不懂,说话带口音,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她不知道,许多刀知道的事情大家又都觉得好笑。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到哈密瓜佛大学来接受这一切羞辱。她好生怀念在家乡的日子。那里没有人会瞧不起。 
“我现在一想到有就想哭,”丽莎噘着嘴说,“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啦,我从来没有这么自卑过,我真的想马上回到家乡去可那里的人都羡慕我能到哈佛来上学。我写信给几个好朋友倾诉了内心的苦闷,可她们回信却说,在家乡的日子更无聊……” 
丽莎感到无比的孤独与困惑。她不明白为什么昨日的风采竟会这样快地消失,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与哈佛大学格格不入,她不明白自己这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丽莎的表现是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具体地说,她现已跨入了个人成长中的“新世纪”,可她对已经过去了的“旧世纪”仍恋恋不舍。 
她对于能来哈佛上学这一辉煌成就,已感到麻木不仁。她的眼睛只盯着当前的困难与挫折,没有信心去再造一次人生的辉煌。 
她习惯了做羊群里的骆驼,不甘心做骆驼群里的小羊。 
她以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去应付大学生的学习要求,自然是格格不入。可她却抱残缺,不知如何改变。 
她因为自己来自小地方,说话土里土气,做事傻里傻气,就认定周围的人都在鄙视她,嫌弃她。可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她的自卑,才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 
她生长在中南部地区,到东海岸的大城市波士顿求学,面临的是一种乡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她没有起到,哈佛对她来说,不仅是知识探索的殿堂,也是文化融合的熔炉。 
她身村瘦小,长相平常,多年来唯一的精神补偿就是学习出众。可眼下,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林高手”们,她已再无优势可言。 
她已经相貌平庸,再学习平庸,这彻底打破了她多年来的心理平衡点,使她陷入了空前的困惑当中。 
她悲叹来哈佛求学是个错误。可她忘了,多年来,正是这个哈佛梦在支撑着她的精神。她虽然战胜了许多竞争者而进入哈佛大学求学,却在困难面前输给了自己的妄自菲薄。 
她怨的全是别人,叹的都是自己。难怪她会在哈佛产生自卑的感觉。她只有摆脱往日光辉的“阴影”,全心投入“新世纪”的生活与奋斗当中,才能重新振作起来。 
总而言之,丽莎的问题核心在于:她往日的心理平衡点被彻底打破了,她需要在哈佛大学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点。 
我希望丽莎能自己领悟到这一切,因为只有那样,丽莎才会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