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7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的苏东坡,已非当年的苏东坡,锋芒却不是被磨钝,而是被岁月包裹上了一层深沉的厚重,就人生来说,苏东坡生命的分量已经翘起搅动了无数人心头的狂潮。 

  身体不适,苏东坡在仪真修养月余,一边等待孩子们前来迎接,一边回忆着与好友之间的无数往事,这时画家好友米芾给他送来一种叫作“麦门冬汤”的草药。苏东坡读了米芾的一篇文赋之后,预言这位画家的文名也将屹立不摇。 
  二十年深交,苏东坡与米芾关系非浅,二人诗文接触东坡可以算是米芾的师辈,但诗情后面还有画意,米芾作为一代书画名家,却并不弱于东坡多少,米,苏,李(李公微)在北宋并称三大家。 
  据《侯鲭录》载,米芾素来性情狂放,故人称“米癫”或“米痴”,但“米癫”自己对这外号却大有意见。 
  苏东坡任知扬州时,曾宴会宾客,这其中就有米芾,大家酒宴正酣,突然米芾举杯对着苏东坡大呼暂停:“众人都说我疯癫,请先生给我评个公道。” 
  苏东坡笑答:“我从众”。结果举座大乐,米芾也跟着大笑起来。――可见两人之交的随意。 
  至于苏东坡自己的书画功夫?他这样评论自己书画:“吾书虽不甚佳,然出自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其实苏东坡书画皆可堪称宗师,幼学王羲之,后习颜真卿,杨凝式,笔圆韵胜,在宋四家(苏、黄、米、蔡)中排在首位(此排位是根据名气);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东坡对绘画的造诣也不亚书法,擅画竹石古木,自写胸臆,妙的形似,天趣盎然;理论上苏东坡重在书画的内在精神而非外在形体。书画大师苏东坡这样说: 
  “余尝论画,以为人合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取名者,必记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 
  一句话:神似重于形似,寓意于神形似是之间,意为书画之本。 
  不仅书画,就是诗词文章,苏东坡也认为“意”最重要。《韵语阳秋》载,苏东坡在海外论行文:犹如人在城市购物,琳琅满目,欲得只需一样――钱!作文也是如此,天下之事,散于经子史集,欲取为用,也是只需一样――意! 

  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此作文之要也!” 
  依老孙这个书画外行看来:苏东坡是书字如水墨绘画,绘画如信意赋诗,赋诗如天马行空;东坡诗书画三者贯通,书中蕴画,画中含诗,诗词如长歌,长歌如流云,流云诗书画,诗书画人生! 
  六月十一日,苏东坡向米芾告别,前往常州,登舟之际,不禁想起一月前与朋友在金山寺的聚会,在那个也是大江东去的地方,苏东坡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概括总结。 
  (请看下篇:一百、大江东去浪亦哭) 

日期:2009…12…11 10:31:58 

  一百、大江东去浪亦哭 
  与好友程之元、钱世雄等五月一日相会金山寺时,苏东坡登上妙高台,一展胸臆,好似大梦初醒! 
  鉴于朝中政局突变,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决计从此致仕隐退,定居毗陵,因为此前苏东坡已接朝廷敕令,被复官朝奉郎并主持成都玉局观,并明诏:任其在外州军居住。 
  这其实是允许苏东坡以本官退休致仕,按当时宋朝官员的退休制度,朝廷一般将一些位高名显需要退休的官员任命为此职,处于一种半退休状态,也就相当于今天的调研员、顾问之类的虚衔,说是“内退”也无不可。 
  当时有一种说法:官员若有重病,若辞去官职,有助于病的痊愈,也能延年益寿,等于强盗的“金盆洗手”吧。意思是做官和强盗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行。辞官不做犹如强盗“金盆洗手”,是在向神灵表示从此不再为恶之意。 
  苏东坡表示自己也相信这个说法,愿意一试,所以才有了“金盆洗手”换病愈的退休申请。 
  金山寺妙高台,山风呼啸于苏东坡耳旁,好似响起了玉泉皓大和尚那 “且听我这一喝轻重多少!?”之一声暴喝,苏东坡顿感彻悟,提笔作偈: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 
  七年凋零之命运,犹如无桨脱锚的小船,这是诗人的一声叹息;口称心似死灰,却别出心裁的夸耀生平“功业”,竟是被贬谪流放的日子!如此总结一生?――还是在嘲讽! 
  是在嘲讽政治的卑鄙,是在叹息命运的不公,是在自豪被贬的荣誉! 
  命运不公也宽厚,公道自古在人心!六月十五日,苏东坡乘舟沿运河继续自靖江北归常州家园,诗人自海外归来,即将到达的消息立刻传开,到此几乎等于还乡!百姓有数千之众,立在河边高处,打算一睹这位著名诗人之丰采。 
  苏东坡历经万劫得以复归的消息引起了连锁性轰动,运河两岸,一眼望去,人山人海,百姓聚集欢呼,其意热烈真诚。 

  苏东坡这天似乎身体略有好转,已然能在舟坐起, 他头戴青色小帽, 身披长袍,看着岸上比现在的酷夏还要火热的人们,苏东坡不禁有些惶恐! 
  他转身对舟中人说:“这样欢迎,莫要看杀苏轼否?” 
  诗人对人民的热情惭然抱愧,人民对诗人的爱戴动地感天! 
  这次的行程很短,不久到了常州,住进东门附近好友钱世雄给他租的一处临时居所。当地文人名士纷纷前来探望,不能见到苏东坡的,无不终生抱憾! 
  但是,此时的苏东坡已经不能接待过多的客人,他的病开始缠绵不愈,一个月光景,始终倒在床上。苏东坡开始预感到将要告别……告别这个给了他欢乐与痛苦的世界! 
  苏东坡遗憾的怀念弟弟苏辙:“迢迢万里,生还中土,十分高兴。心中唯难过,归来之后,始终没看见子由,自雷州海边分别,一直没得再见一面啊!” 

  他将在海外完成的《论语》、《尚书》、《易经》三书的注解,送给了他的好友钱世雄,在写信给钱世雄时,苏东坡谈了自己的心情:“庄生闻在有天下,未闻治天下也。如此而不愈则天也,非吾过矣。” 
  七月十五日,苏东坡的病况迅速恶化,夜里开始发高烧,牙龈不断出血。苏东坡给自己分析病症,认为自己是得了“热毒”,他相信只有让病毒自行消退,用各种药物去干涉是没用的。 
  七月十八日,苏东坡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开始嘱咐后事:“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 
  苏东坡嘱咐儿子们:自己的碑铭要由弟弟苏辙撰写,他要与妻子合葬在弟弟家附近的嵩山山麓。 
  七月二十五日,苏东坡在杭州的老友维琳和尚前来探望,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二十六日,苏东坡写了最后一首诗,维琳和尚劝他念几首谒语。 
  苏东坡笑了笑说道:“那些高僧呢?鸠摩罗什呢?不都也死了?” 
  来中土弘扬佛法的印度高僧鸠摩罗什行将去世之时,曾由天竺同来的僧友替他念梵文咒语,但是梵文咒语也不比翻译成汉语的咒语经文灵验多少,甚至连中药汤也不如,鸠摩罗什还是死去了。苏东坡在这时似乎对佛家有了疑惑。 
  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迅速衰竭,呼吸已觉气短。 

  床头,维琳和尚贴着他耳边教导:“端明(东坡爱称)现在要想着西方!” 
  苏东坡轻声回答:“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勉强想就错了!” 
  床尾,钱世雄对马上就要离去的苏东坡说:“端明平日学佛,此日如何?”――怎么临到用时反而抛弃了? 
  “此语亦不受……”这就是苏东坡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95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95节 
作者: 子金山 
         
  苏东坡去了!在这个世界上,诗人精彩的闪亮了六十四个春秋。 

  天地一时沉静,风月皆尽无语。 
  苏子一生一首诗,大江东去诗留魂。 
  夜来幽梦月宫会,琼楼玉宇伴诗人。 
  噩耗传出,举国痛哀!弟子们于居处设灵堂,以供众人拜祭,荆州黄庭坚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卧室,每早晚正冠易服焚香礼拜,一尽弟子之礼;颖州张耒,举哀行服,出薪俸于福禅寺院,招诸僧侣行法事;就连素不相识的太学生候泰、武学生杨选等人,也自设灵堂于京师,守灵者多达二百多人。 
  苏东坡的挚友道潜和尚参寥子,一首挽诗祭知己: 
  峨冠正笏立谈丛,凛凛群惊国士风。 
  却戴葛巾从杖履,直将和气接儿童。 

  好友王定国疏文致哀,就连苏东坡晚年不屑相交的门徒李方叔也撰文悼念,其文辞精炼,数语道尽东坡生平: 
  “道大不容,才高为累。 
  皇天后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 
  据载,这几句话一时风行京师、乃至全国,人们无论贤愚,皆能背诵! 
  苏东坡自己对生命将去如何感想呢?临去时他写给维琳和尚:“岭南万里不死,而归宿田里,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耶!?然生死亦细故耳!”(清波杂志载) 

  苏东坡走得安详,没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实际上苏东坡临行心情不仅于泰然,甚至还有欣慰,这要感谢死敌章惇。此时的章惇已经被贬谪于雷州,对于迫害自己半生的朋友加仇人,苏东坡最后的态度如何呢? 
  苏东坡最后显示了自己的伟大! 
  章惇的长子章授,在当年苏东坡为主考时,被苏东坡亲自取为魁首,所以按一般惯例,章授应当算是苏东坡的门生。 
  章授知道他父亲章惇对苏东坡的所做所为,他这时给苏东坡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当然很难措词,他说出不敢登门拜访的理由,坦白承认说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章授担心苏东坡会报复父亲,盼望能得到苏东坡的一句话,以清楚现在苏东坡的态度。 
  苏东坡竟然得书大喜!立即回书,并且对身边的儿子苏过说:“斯文!这是司马子长(司马迁)之流也。” 

  这封苏东坡的亲笔回书,最能体现苏东坡宽厚中的伟大!所以用它来收尾本书最为合适!所以,下面全文照录。 
  “某顿首致平学士:某自仪真得暑毒,困卧如昏醉中。到京口,自太守以下皆不能见,茫然不知致平在此。得书,乃渐醒悟。伏读来教,感叹不已。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因无所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已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主上至仁至信,草木豚鱼所知也。建中靖国之意可恃以安。所云穆卜反复究绎,必是误听。纷纷见及已多矣,得安此行为幸,为幸。见今病状,死生未可必。自半月来食米不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