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以及高度发达的部分文化,又再辗转延续罢了。
什么是气脉
提到气脉二字,许多人都会认为那是一种筋,或者血管之类的东西。
中医所谓的十二经脉,确实是包括了有形的血管等等,在解剖学上来说,是肉眼可见的,人身具体的组织。
但是道家所谓的奇经八脉,与密宗所讲求的三脉七轮,只是具有作用,而在人体解剖时,却不见一物。
气是无形而有质的,好像原子能的排列,如果拿眼前东西作比,就如生火时所冒的烟,这些烟也走一条路线,但并非在一定的管子中行进。
所以,多少年来,西方生理学,以及我们中国人,都认为气脉是玄而又玄的玩意儿,原因就在于气脉是看不见的。
究竟这个看不见的气脉是什么?
它既不是呼吸之息,也不是空气中之大气,但在活生生的生命中,却证实了它的无上功能,影响重大。
也许我们可以勉强称之谓生命能吧!
奇经八脉
道家最重视的奇经八脉,就是:
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如右图)
为什么称它们为奇经八脉呢?
因为奇是数字的代号,在阴阳的观点上来说,奇就是阳,因为此八脉影响着阳气所走之路,故而称为奇经八脉,所谓奇,并不是稀奇古怪的意思。
奇经八脉专管阳气之路,这个系统,并不是十二经脉的系统,但奇经八脉却辅助支配了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既司无形的精神,有人认为就是道家所谓的“精气神”,这一点是有问题的。
但是中医的理论,却非常重视奇经八脉。
气脉之争
印度无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脉之说,但在唐代传进西藏的密宗,却有另外关于气脉的理论,就是三脉七轮。
在医学的观点上来说,气脉就是气脉,但在练气功及瑜伽术者的眼中,气脉的问题非常重大,他们认为奇经八脉不够精细完整,三脉七轮才是正确的说法。
至于我们的道家,又认为三脉七轮无啥稀奇,奇经八脉才正确。大家争来吵去,也有千多年的时光了,不管谁是谁非,气脉对于针灸关系太直接太密切了。前面简略说过了奇经八脉,让我们也将三脉七轮作一个介绍,大家再来判断吧!
三脉是什么
三脉是三条气脉,即中脉、左脉及右脉。
最重要的一条为中脉,是蓝色,似乎是在脊髓的中间,由顶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门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带;密宗又称之为生法宫,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子宫。
在中脉的两边,有左脉及右脉,与中脉平行,距离约牛毛的十分之一。
左脉为红色,右脉为白色。
左脉下通右睾丸,右脉下通左睾丸,女性则通子宫。
因为气脉是交叉的,它的路线与神经有关,所以右边病时左边痛;左边病时右边痛。
不要认为中脉有颜色,有距离,就认为三脉是肉眼可见的具体事物了,那是不正确的。
从生理解剖的观点上来说,三脉是看不见的。只有在作静定的功夫时,气脉通了,自己才会见到它们。
七轮在哪里
什么是七轮?顾名思义,是七处与周围有连带关系的地方。
所谓七轮,就是:
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梵穴轮。
顶轮——从额头的发际开始,往后横拼四指的距离处,就是顶轮的位置,也就是婴儿幼小时会跳动的部位。以道家的说法,此处在封口以前为先天,那时婴儿不会说话,但却表情丰富,好像有说有笑的样子,因为婴儿还处在形而上的境界中,与以往的精神环境保持接触。等到顶轮封口以后,婴儿就会说话了,而开始进入了后天的生命。
此轮又名大乐轮,在静坐未打通大乐轮以前,等于是受活罪,腿麻脚酸,一旦打通了顶轮,脑部气轮充满,其乐无比。
道家称头部为诸阳之首,像似有大乐,顶轮有三十二根气脉,如雨伞一样,由间脑向外分散。
眉间轮——在两眉之间,印堂稍下的地方,称为眉间轮。道家修神仙,练静坐的人,在眉间轮气脉打通后,就会有相似神通的境界,叫作眼通。真有天眼通的人,没有任何物质的东西可以障碍到他的视野。换句话说,闭着眼睛,隔着墙壁,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外界的一切。
喉轮——由眉间轮向下,到喉结的地方,称为喉轮,这里一共有十六根气脉,像倒转的雨伞,接眉轮诸脉,包括到上胸部的食道及气管,这个喉轮又名受用轮。依照印度治病的方法,注重气脉治疗,喉轮的十六脉若不干净,心中便难得安宁,烦恼多病,所以瑜伽术中有用白布清洗食道及胃部的办法。四川治疗疟疾,也有用鲜的葛根,去皮后,以病人中指为一寸,由口腔通入食道及胃,疟疾即愈。所以如能保持食道清洁,则可健康少病。我们喝了牛奶,在空杯子上,可以看到残留的奶汁,牛奶尚且不过是流体而已,我们一日数餐,食道中脏乱的情形,也就同垃圾桶差不多了,焉能健康长寿。以个人的经验,喉轮与胃壁极难保持清洁,唯一的办法是少食。
心轮——神秘学者称为法轮,此轮在肚脐上四寸(人身寸)的地方,共有八脉,也像雨伞一样,向下分散。
脐轮——在脐轮的地方,是神经丛的中心,由此开始,向外分散六十四根脉,中间分散达到腰的四周,往上分散达到心轮,向下分散达脚跟。
海底轮——由脐分散的脉,接到海底轮,就是男性的会阴,臀下的三角地带,女性的子宫口之上。
道家对生命的看法,男性一切生命的原动力,都在身体的下面,所以男性善立,如果两膝有力而灵活,则是健康与长寿的象征,男性年老时两腿发软,就不是好现象了。
至于女性的生命力则在肚脐以上的部位,所以女子不善久立,而且走路摇曳生姿,就是因为下面没有力量的缘故。
梵穴轮——前六轮都在人体之中,这第七轮,却在人体之外。
在顶轮处四指之外的上方,离开了头顶,就是梵穴轮的地方,在这里,人体放射出光芒。这种说法,以前认为似乎有点荒诞不稽,但是近年的红外线摄影,已可摄到人体放光的情形,而证实了梵穴轮的可能正确性。
据说,红外线摄影,证明任何物体都可发光,植物自然也不例外,最妙的是,当我们离开了坐过的地方三小时后,红外线摄影,仍可摄到我们残留在那里的放射光。
七天的变化
前面粗浅地介绍了气脉的问题,现在谈一谈生命的入胎变化。
在卵子与精子结合,生命开始后,第一个七天,生成了督脉。上从间脑下达海底。第二个七天,生出左右两眼,此后则每七天一个变化,到了三十八个七天后,婴儿才会出世。
这也就是七日来复的道理,后天的生命、身心的变化,都是七天一个周期。如患伤寒症的病人,七天一个变化,要经过三七二十一天才会痊愈。
你的鼻子通不通
说了半天,各种气脉问题,归根结底一句话,奇经八脉与三脉七轮是并不冲突的。三脉中之中脉,就是冲脉,而道家所谓的左青龙(主血)右白虎(主气),即三脉中之左右两脉。
前面气脉的介绍,等于陪同大家逛了一趟西藏及印度,简单地看看这些人体神秘学的陈列。但是,最要紧的是我们能知道如何调整气脉,将来有机会,也许再作专门的介绍。
如果醒时发现仅右鼻通时,就是稍有疾病的前奏,正常的人,白天左鼻通(阳),夜里右边通(阴),时间的计算是夜十一时起,到中午十一时算白天,过后则算夜间。
生命的来源问题
气脉是根据什么在生长?靠什么在变化?
是上帝的安排吗?是菩萨的旨意吗?抑是自然的现象?
这是生命来源的问题,医理本来就是玄而又玄了,再加上生命的来源,就更是玄上加玄了。
生命的来源是医理的哲学,医理学引导着医学,但哲学却引导着医理学,所以我们也不能不追索生命来源的问题了。
第六章
碧眼方瞳是神仙
上次说到三脉时,曾指出三脉的颜色,后来有许多人来问,不知这个颜色是否在人体解剖时可以看到,如果可以看到的话,那么三脉就是一种神经或器官了,怎么能说是无形呢?
现在我要郑重告诉各位,在人体解剖时,三脉是绝对看不见的,所谓的三脉颜色,是修炼气脉有成就的人,在定境中,自己反视到自己体内,所看到的颜色;中脉打通时,定境中呈出一种蓝色等景象,道家有一句话:
碧眼方瞳是神仙。
这就是说,修道有成就时,气脉全通,两眼蓝色,眼瞳定而有力,发出方楞似的光芒。这句话并不证明,白种人的碧眼就是中脉已通,请大家不要误会,因为道家是我们中国的产物。
《易经》六十四卦与七轮
在我们说到七轮时,曾提到每轮的脉数,心轮有八脉,喉轮则加倍,为十六脉,顶轮又加倍,为三十二脉,脐轮则为六十四脉。
这些脉上下雨伞形放射交接,形成葫芦状(见上)。
再看这些脉的数字,从八至六十四,与《易经》的八卦,演变成十六卦、三十二卦,以及六十四卦,恰好是同一原理。
《易经》是画宇宙的现象而得,而七轮的法则,正说明了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心轮的八脉,加上喉轮十六脉,加上顶轮的三十二脉,最后加上脐轮的六十四脉,一共合计得一百二十脉,配上地水火风四大类的病种,归纳出人体可能产生的疾病的类别与部位。
胍和脉
现在又说到中国奇经八脉的问题了。
“胍”字和“脉”字有没有不同?这两个字代表不同的意义。
但是中国古代的医书上,都在通用,如果从气脉的道理来讲,一定要认识清楚。
“胍”:血脉之脉,代表着血管及神经。
“脉”是气脉的意思,与血管神经有关,但并非相同。
《内经》一书中所谈到的“胍”与“脉”,有时意义是相通的,其实,有的地方是讲血胍,有的地方,却是讲气脉的问题。
西洋近代文化,也有许多谈论气脉问题的理论和书籍,有许多称之为超越的电磁波等等。
血是什么
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我们,天天听到高血压呀,验血呀,血糖呀,贫血呀,种种关于血的问题。
一个青年人,去看一个中医老先生,听到他说病人血不清的话,不免偷偷地暗自发笑,心中下了一个断语,认为中医太不科学,没有经过检查,就说什么血清不清的问题。
其实,现代的人,都是把“血”作表面的解释,认为就是血管中奔流的红色东西而已。
但是中国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