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有人说,演员演了一生,其实是在演自己,如果说作家也在写自己的话,你笔下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凌:当老鼠无情地践踏了我的餐桌/和我共同分享这残损的回锅肉//当窗户无情地关闭了我的视野/和我共同历经这覆盖尘埃的沙粒//当声音无情地拒绝了我的歌唱/和我共同倒影这人生的舞台//当灯光无情地熄灭了我的黑暗/和我共同抚摸这历史的遗照//当睡眠无情地撕开了我的梦想/和我共同聆听这踹不走的喘息//我的天空/我残废的梦想/我看不见自己的成长/我的黑暗/我找不到活着的方案
这是今年5月的某个夜晚,我在成都“自在”酒吧的诗会上即兴创作并朗诵的一首诗,可以代表我今年的样子。你现在已看不到我身上曾有的清澈的气息了。前几年,我在写分行的文字,干净利落,就连我的忧伤也是透明的。现在,我几乎丢失了分行的情绪,我更多地涉及散文和小说,眼里蓄满了太多不清澈的东西,但不一定是水,就像“含沙射影”这个成语。写作是默默进行的,和人的成长一样,有时看上去很年轻,有时看上去很苍老,每人每天都有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我敏感淡泊的性格……
宁:到目前为止你最喜欢自己的哪篇作品,为什么?
凌:能说自己喜欢的,也都只是刚写出来没有发表时的那种喜欢,发表后我就默默地不知它们好在哪里了。不过刚写出《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时,我显得很不自信,不知道散文可否这样去写。后来,全国各地有很多读者就此文向我提了很多问题,我都答不上来;奇怪的是,我现在也越来越读不懂它。我想我可能已经丧失喜欢自己作品的感觉和能力了。
宁:你出版的第一本书叫什么名字?你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散文吗?有没有想过尝试其他体裁的作品,比如写反映西藏官兵生活的电视剧本、小说什么的?最近有什么新的作品?
凌:我的第一部作品是诗歌集,书名叫《唱兵歌的鸟》。我比较喜欢写散文,相对我那几个发表的短篇和中篇小说来看,读友更喜欢谈论我的散文,但这样说并不代表我不喜欢或者没有能力创作其他体裁的作品。我平时一直在为长篇小说做储备工作,有一天我一定要写一部长篇,叫那些沉睡的眼睛睁开。写作是个漫长的过程,我正在把我的中篇小说《极地婚礼》改编成电影剧本。今年,我还有两部作品将和读者见面。其中一本是散文集《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
第四部分:站着也是一种胜利站着 也是一种胜利 2
宁:为什么叫《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能告诉我这个书名有何实际意义吗?
凌:《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其实主要是我往返于西藏上空的个人感受,一个是我越来越熟悉的西藏,一个是我越来越陌生的故乡。在这部书里,除了西藏,我的心灵首次触摸到那个在不久的未来会成为废墟的故乡,她是我曾经梦想的摇篮。当然,《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还有别的意思,比如我在写作过程中,给读者创造的自然空间,魔幻意境,当你对着文字有些倦了,还可以停下来融入那些与文相映的图片之中。
宁:这样说来,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云?
凌:其实云和云之间除了她的纯净之外,是不尽相同的。相信真正的阅读者有能力区分十多年居住西藏的经历与匆匆前来西藏走马观花的普通旅游者所传递出的不一样的声音。
三、凌仕江告诉你:站着也是一种胜利
宁:能给我们讲讲《怀念老兵时代的爱情》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吗?此文曾经在北大论坛上很是惹眼,我就是从你那篇文章开始关注你的,这是你的自传体文章吗?你是怎样看待爱情和婚姻的?
凌:我只能说出文章的背景——西藏。铁营房、青藏线、白毛衣、女友和中尉。那个中尉好像有点像我,可那是我吗?如果爱情就要朝我降临,我想我不会说“拒绝再玩”了。至于婚姻嘛,年纪轻轻的就不谈了吧。
宁:去年《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成为全国高考一道18分的阅读理解题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有评论家说这是一件比中状元还难的事,甚至还有文章说你是有史以来,作品入选高考试题的唯一军中之士,在你自己看来,文章里面包含着环保的忧思吗?
凌: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事情过了几月我才知道的,起初不太相信这是真的。收到中国教育部给我寄来的以我文章出题的试卷,我竟做错了一半(笑)。其实写作此文只花了50分钟左右,“环保”是有心无意。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读出什么样的效果都与作者无关,阅读别人不像阅读自己那样简单。
宁:一篇文章成为了百万考生的高考试题,让你获得了部队的什么奖励?
凌:什么也没有。只是听到了很多声音。
宁:这也是一种奖励?
凌:也算是吧!(笑)
宁: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你对军内外的读者们说点什么吧!
凌:(笑)兄弟们,今天部队没仗打,大家可以打打二三五七九勾王吧,实在是寂寞难耐,就打打电话!给家人报个平安,让他们感到你还存在,给那些退伍的战友写封信,也给那些想要当兵的兄弟写封信,让他们想念军营的心情更快乐。今天我的心情主要用来怀念战友,包括那些不因战争而死的兄弟,还有为和平活着的哥们。
宁:对你一生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凌:事情不外乎是我十七岁就到了世界屋脊的屋檐下当兵,这件事一直都在改变我。
宁:你人生当中有过多少大大小小的转弯?影响你一生轨迹的是什么?你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的?
凌:这些问题有点沉重。在平静的军营里当兵,我的心情并不平静,其实我渴望平静,只是我的生活不肯让我平静。这就导致我的理想越来越远,而我坚持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存在的遗忘。军营流行的是服从,有个性的不是好兵。在人生漫长的路上,尽力去做你最喜欢的事情,光芒积蓄久了你要发光发热鬼怪也挡不住你。而失败在我看来永远是进行时态,随时都要有这种心理准备,但千万别倒下,站着,也是一种胜利!
2004年8月1日
——摘自 《国防时报》
第五部分:我的孤独你懂不懂我的孤独你懂不懂
我的孤独你懂不懂
一
这是一个分手的季节
熟悉的脸孔突然变得有点陌生
想要发给你的短信
就像落叶化成了垃圾
一个人站在原来的世界
每次心跳都呼唤着你的名字
分手之后
你的爱又将给谁
转眼之间
我们都被时光的洪流甩在了昨天
谁知明天究竟会是什么颜色
二
这首歌是我在西藏走过十年孤独的阳光隧道之后一瞬间唱出来的,其实我在唱出这些歌词的时候,我的眼前已魔幻般地飘出许多忧伤的雪花来。当我将这些不确定的音符唱给从前和现在的那些从不懂得节制的青春的时候,我听见一地花瓣在东风中破裂,最后只看见孤立的玫瑰枝独自停在萧瑟的风中——
蜜蜂远去了,鸟儿远去了,时光断裂了,我们不知不觉长大了……
三
有人说,记录现实,很多时候是为了改变现实。
走出西藏一年多(2002年11月—2004年9月),在川南平原的大地上,我随时都在见证一些来不及记录的事件发生。而我往往能记录的都是些跟随时光跑得无踪影的事情,除了近距离的西藏之外,很多都是与我童年的乡下有关的一些事情和场景,它遥远得仿佛只能在我眼前漂浮。我不喜欢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件,那是新闻爱好者的事,那些事件的发展总是很容易左右我的眼睛,比如说战争状态,我很难过早给它一个定论。
我首次将部分有关我乡下的故事摆在了读友面前。
从写作的意义上来讲,我很想还原一个地方的真实性,包括它的语境,但这的确很难。从小我就对故乡的语言产生过疑问,到了我写作文的年纪,我总是无法将村人们说的话原原本本地落到方格纸上,这让我十分苦恼。
小时候,我的家乡话讲得很糟糕,大人们听我讲话总皱眉头,说我太书生气。我纠正过他们的不是,认为大人们一直在犯错,语言学的错,他们在生活的背后说过很多生活的话,可我在字典里翻了一遍又一遍,却找不到一个字来代替那些话的大概意思。
离开村子,到过很多很远的地方,常有人问我是哪个地方的人,我回答:自贡。他们总用怀疑的眼光看我一阵,然后模仿我故乡人的口音说“制(自)贡”。很多时候,很多人甚至不当我是四川人,原因是我不仅说不出像他们所说的吃盐不要钱的自贡人说的“制(自)贡”,甚至就连外地人认为很好听的四川方言,我也无法正确地使用。
我自认为我对文字的敏感是从小时候开始的……
我也不是第一个走出乡村的孩子,但我却是乡村最后一位守望者。那些喜出望外的年轻人携带着大堆方言走出乡村,带回来的只是变味的乡音。我的部分文字想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我已经找不回那些地道的乡音,它们消失在城市的某一条大街上,当有一天我再次抚摸乡村的时候才发现《我的乡下挨了城市一枪》。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认为你能把百分之百想表达的情感落到纸上有百分之五十像自己想要说的话就相当不错了,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连自己的字都搞不懂,看来中国的文字的确是博大精深,其包容量是不该为人所限的。
可平时老师教我们理解文字的意思却相当有限……
四
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的青春曾像骏马一样在那里驰骋,当我穿梭在平原,回眸茫茫青藏的时候,那个青春骑手留在雪地的蹄印早已模糊。在无战事的岁月里,我选择了以笔为枪,但这支枪并没有换取我个人的和平。几番挣扎之后,我习惯了像蚂蚁一样在黑夜里靠忍耐谋取生存,靠泪水加委屈摸索前进的方向。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它的空气不一定全部纯净,不过用透亮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总能发现些比纯净水更纯的水,比透亮更透亮的词汇,所以在最无助的时候,我常常只能用左手温暖右手——
我的孤独你懂不懂。
我的心总是无法平静地面对西藏,我对西藏的情感总是越过雪山草地,在三万英尺的距离堆积成一片片云朵,云在飞,心也在飞,飞过故乡,飞过天堂,我看见天蓝海也蓝!如果你感受到了这种味道,我的灵魂就可以上升,如果你能与我同唱这首歌,我的梦想就可以飞翔——
五
神速的阳光
打在红光满面的西藏
蓝色的雪风
吹动亿万斯年的风马旗
格桑花开在我的手指上
经幡卷进你的灵魂中
我伸手触摸的天堂呵
你为何蓝得叫人心碎
叫我忧伤
蓝丝绒飘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