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范大人见萧峰所骑马儿上有一妙龄少女,不认得是谁,但见萧峰只一味儿与自己说那别来境况,也不好开口相询。
一路上有不少人指指点点,都在说萧峰刚才如何如何神威大发,将江中遇险舟船救回,萧峰等人走到哪里,那番话就传到哪里,到得范大人领萧峰和苗女来到岳阳楼,那话已传得如同神话一般。
众人步上岳阳楼,只听得楼下那些人还在议论纷纷,越说越离谱,竟连那栓在楼下的马儿都说成了龙马,萧峰和范大人相对苦笑摇头,那苗女却已笑得花枝乱颤,只得拉住萧峰一臂,方能上楼来。来到第四层,却只见几个官差把住楼梯口,别无他人,萧峰等人皆感奇怪:难道还有哪个大官来了?
正自疑惑间,一个官差走过来,向那范大人鞠躬行礼:“范大人光临,未曾远迎,还望恕罪。”那范大人问道:“你等因何在此?是郡守大人来了吗?”
那官差答道:“回大人话,非是郡守大人在此,却是另一位大人途经本郡,郡守大人命我等在此护卫。”
那范大人呵呵一笑道:“原来如此,老朽欲上去与那位大人见个礼,不知可否?”
那官差即打手势,着其他人让开,同时说:“既是范大人来此,岂有不可之理?范大人,请。”
本来他受命守卫于此,是不可让萧峰等人上去的,但见萧峰与那范大人携手而来,却是不敢阻拦,众人即转上楼梯,望顶楼第五层而上。忽听得楼上有一人高声诵读:“好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好一个范仲淹!苏某在此拜敬希文先生一杯!”
那范大人接口道:“能得东坡居士一赞,希文先生也足可自豪矣,子瞻兄这一杯,还得加上在下范祖禹才是!”
说罢已带同萧峰及那苗女上到顶楼来,只见一人举杯呆立,似是被刚才范祖禹的一句突如其来的话吓着了。
范祖禹走过去,拿起桌上一杯酒,向他一敬,道:“子瞻兄,请。”原来此人便是苏轼,他此时回过神来,也举杯向范祖禹一敬,两人齐齐干了一杯。
萧峰见那苏轼,身材比范祖禹稍高,瞳如朗星,在凤目中显得极为灵动,面容虽瘦,却是有若童颜,留着五缕短须,显得儒雅非凡。
苏轼与范祖禹对干一杯已罢,放下酒杯,便邀众人同坐,又向范祖禹问道:“祖禹兄,这两位是”
范祖禹即向苏轼介绍:“这一位名唤乔峰,当年我在江浙一带督办官盐时,曾遭走私盐货的黑道人物暗算,幸得乔兄弟救回,今日在江中遇险,又是乔兄弟出手相救,实乃当世英雄。”
苏轼闻言急问:“祖禹兄方才在江中遇险?是什么回事?”
范祖禹于是将刚才江中遇险,萧峰施救之事说了一遍,苏轼只听得张口结舌,这般本领实是闻所未闻,细细打量萧峰一番,见萧峰确是器宇不凡,越看越令人心折,于是举起一杯酒,向萧峰敬道:“乔先生两番救助范大人,便是两番救助天下百姓,苏某斗胆,代百姓向乔先生敬一杯!”
萧峰哪曾被这样赞誉过?正要谦逊一番,忽听到“哧”的一声,原来是那苗女笑了出来,萧峰等皆感奇怪之时,她却说道:“你要敬他酒,就要用大碗才行,这么一小杯嘻嘻”
苏轼先是一愣,然后即醒悟过来:“不错不错,如此大恩,一小杯酒又怎么配得上?来、来、来,我敬乔先生一碗吧。”
说完便去倒酒,却不知其实是误会了苗女的意思,那苗女只是见惯了萧峰喝酒,认为这么一小杯,萧峰必喝得不过瘾,所以才有此言。
苏轼倒了一碗酒,又向萧峰敬来,其实说是一碗酒,与萧峰平时用惯的大海碗还差得远了,但以文人说来,已是极为豪气。
萧峰生怕那苗女又说出什么话来,急捧起碗来一口干了,说:“苏大人过誉了,乔某一介莽夫,哪当得起如此赞誉?”
苏轼见萧峰一口便将一碗酒干了,豪迈得教人心服口服,也将自己的一杯酒干了,说:“乔先生太谦了!啊!还没请教,这位是”
他见那苗女上楼之时拉着萧峰一臂,神态亲昵,又提点自己用大碗敬酒,心中已猜道是萧峰妻子,此时询问只是循礼而已,哪里知道萧峰连苗女的名字都还未知道?范祖禹也不知道两人关系,但所想却是于苏轼相同,也望着萧峰,看萧峰如何介绍,却不知萧峰实是不知如何介绍好。
忽听得那苗女自言道:“我是夫人。”
其实她并不知晓夫人是什么意思,但她听得路上人都这样称呼自己,便就照用来介绍自己。
苏轼与范祖禹闻言都是当真如此的表情,萧峰却是如封石中,大有六月飘雪的冤枉之感,只望包龙图复生来此,好还己清白!却见那苗女一面得色,萧峰忽地心跳加快:莫非她她什么呢?萧峰又不敢想下去了,但此时如何可得解释?
范祖禹与苏轼又向萧峰二人敬酒,萧峰只得连连举碗而干,那苗女也是兴高采烈,连连干杯,但酒量明显甚浅,只几杯,便就醉倒。
这边范祖禹细看苏轼几眼,忽然问道:“子瞻兄,因何满腹愁意?”
他久历世情,见苏轼一向儒雅的面上隐藏愁苦,故出此问。
苏轼微一愕然,即起身转向窗外,凭栏而立,叹息道:“大概是苏某思念徹弟吧,祖禹兄,苏某日前中秋时,作得一阙,请希文兄斧正斧正如何?”
说罢即吟唱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萧峰虽只粗通文字,但亦感到词中一股苍凉愁怀,范祖禹却是深有体会,忽然说道:“子瞻兄,你是心灰意冷了吧?”
苏轼全身一震,缓缓转过身来,冷然道:“范大人说的不错,苏某如今被贬往岭南,只怕今生今世,都无缘复返中原了。范大人你却是北上,回京去吧?”
苏轼与范祖禹向来政见不合,刚才见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方放下成见,与范祖禹把酒畅快,这时勾起心结,便又冷漠起来。
范祖禹岂会不知其所指?但他胸怀广阔,人说宰相腹中能撑船,他胸中却可容天下!当下也不愠不怒,只叹一口气,说:“范某确是要北上,不过却不是回京,而是到边关作监军。”
苏轼闻言吃了一惊:“什么?”
范祖禹淡然道:“范某在朝中两面不讨好,还是不居庙堂也罢,能为天下百姓做一点事,便足愿矣。”
苏轼全身剧震,忽地向范祖禹躬身一礼,范祖禹急忙扶起:“子瞻兄何故如此?”
苏轼满面羞愧,说:“祖禹兄,苏某昔日对你多有不敬之处,还望海涵。苏某今日方自知不及祖禹兄万一,兵凶战危,祖禹兄尚且不惧,苏某且看那岭南之地,有何可惧?”
范祖禹捧起一碗酒,对苏轼说道:“子瞻兄,今日一别,想是今生再无会期,且痛饮一碗罢。”
苏轼亦捧起一碗酒,说:“祖禹兄,保重了。”说罢两人一干而尽,范祖禹放下碗来,头也不回,即下楼而去。
萧峰亦向苏轼告辞,抱起苗女尾随范祖禹而行。
苗女醉得利害,不便放在马鞍上,萧峰只得抱着她,任马儿自跟在后面。
萧峰边走边向范祖禹问道:“范大人怎么知道苏大人心灰意冷?”
范祖禹知萧峰只粗通文字,即解释道:“他那一句”高处不胜寒“,便是明证了,后又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之句,正是天意如此,无可奈何的意思。”
萧峰听得似懂非懂,但想以范大人的文字造诣,当不会错,范祖禹又继续讲:“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他退隐山林,与家人共渡余生想法的映照。”
萧峰听罢想起父亲,于是点头说:“这也不错啊!”
这时已经回到范祖禹所乘之船下,其侍童已在码头等候。范祖禹唤过侍童,便要离开,又对萧峰说:“乔兄弟,听你言想寻一舟船,我方才所乘那艘颇为合用,便转让给兄弟你用了。”
萧峰知道他要北上,也不推辞,只好说一句:“范大人,保重了!还望后会有期!”
范祖禹只一拱手,说:“但愿如此。”便领侍童望北而去,萧峰想起苏轼刚才解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句子,对范祖禹更感敬仰。
欢迎您访问流行小说网txtsk
船,已顺流而下,将那苗女安置好,萧峰独坐船头,捧着酒袋,仰望星际。只见斜月勾挂天上,漫天星朗,舟下江水暗涌,一阵阵清风扫过,实令人心旷神怡。
萧峰却是满腹思怀,且不说前路未定,此番南行,已无阿朱在侧相伴,挚爱阴阳永隔,只想一醉解千愁,偏是万盅不醉量,只得酒入愁肠愁更愁。一袋已尽,再饮一袋,微觉酣意中,天上星空化作阿朱笑颜,萧峰难再抑制,轻唤爱人:“阿朱、阿朱!”
忽地一阵幽香飘入鼻中,眼前阿朱容貌竟化作那苗女半嗔半笑的俏丽模样,萧峰心头一震,惊觉一双玉藕般的纤臂缠上自己脖子,十根春葱似的手指抚上自己胸膛,背上已紧贴上一付温热身躯,传来“嘭嘭”的心跳声。
萧峰只觉如被点了全身所有穴道,无法动弹分毫,心跳一阵的停顿后即又狂跳不已,忽然左耳感到一阵暖流,那苗女贴着自己耳边说话:“好啊,一直不问人家名字,害人家还以为你是根木头呢,原来你早就知道人家名字了啦,还叫得这么亲热。”声音甜美娇嗲,只听得萧峰全身一阵酥麻。
萧峰只感脑海一团混乱,只能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什么时、时候叫过你、你了?”
那苗女继续贴着萧峰耳边说:“那你刚才在叫什么?不是叫我吗?”
萧峰又闻到一阵轻微的酒味,心中一闪:原来她还没醉醒,可能是听错了。于是解释道:“我在想我妻子,叫的也是我妻子,不是叫你。”
那苗女又问:“妻子是什么啊?人家不明白啦。”
萧峰被她吹着耳边,一阵阵的酥麻传遍全身,偏偏又动弹不得,脑子也转不过来,只能勉强解释道:“妻子,就是、夫人。”
那苗女嘻嘻一笑:“夫人就是人家啦,还说不是在叫人家?”
萧峰顿感一阵头昏脑涨,只急忙说道:“不、不是,你不是我妻子啊!”
那苗女双手在萧峰坚实的胸膛上轻轻扫着,一边又问:“那,夫人和妻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嘛?”
萧峰自感越来越难保持理智,呼吸也越来越粗重,加上刚刚喝了酒,一阵热流冲上脑袋,迷糊下想不到任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