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全)_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囊全集(全)_1- 第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以奏帖恳求。



  朱胜非回头要役吏拿笔,假装张逵所奏已获准,命令属官详细考查以往的事例,如法制造。苗、刘两人非常高兴。



  第二天将上朝时,郎官(掌管更值,宿卫的官吏)傅宿急着问朱胜非说:“昨天接到您签发的文书,要颁给苗、刘二将铁券。这是朝廷非常的恩典,用在这件事上头妥当吗?”



  朱胜非便拿着文书,要求和同仁在烛光下一起看,看着看着忽然问道:“你们有没有详细考查以往的事例?”



  “没有事例可以考查。”



  朱胜非又问:“既然没有借鉴,怎么如法制造呢?”



  “就是不知道啊!”



  朱胜非于是说:“怎么制造都不知道,拿什么颁给他们?”



  众大臣知道朱胜非的意思,都笑了起来,傅宿也笑着说:“我已经知道怎么处理了。”



  [冯评译文]



  此事妙在不加拒绝而事情自然停止。如果是腐儒,一定举出一段道理来争辩,从而激起小人的愤怒;小人一怒,横蛮起来,到时即使破例给予恩典,他必不肯善罢干休。



  196、李泌



  【原文】



  唐因河陇没于吐蕃,自天宝以来,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长安者,归路既绝,人马皆仰给鸿胪。礼宾委府县供之,度支不时付直,长安市肆,不胜其弊。李泌知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甚厚。乃命检括胡客有田宅者,得四千人,皆停其给,胡客皆诣政府告诉,泌曰:“此皆从来宰相之过,岂有外国朝贡使者留京师数十年不听归乎?今当假道于回纥,或自海道,各遣归国,有不愿者,当令鸿胪自陈,授以职位,给俸禄为唐臣。人生当及时展用,[边批:又好言以慰之,岂可终身客死耶?]于是胡客无一人愿归者。泌皆分领神策两军,王子使者为散兵马使或押衙,余皆为卒,禁旅益壮,[边批:一举两得。]鸿胪所给胡客才十余人,岁省度支钱五十万。



  【译文】



  唐朝因陇西黄河一带被吐蕃侵占,所以自玄宗天宝年间以来,安西、北庭有事来奏的人,以及西域来长安的使者,都无法顺利返乡。这些人及马匹的生活费,完全仰赖鸿胪寺卿(掌管宾客及礼仪的事)。礼部则将这件事交给府县来负责,度支(掌管贡赋租税,量入为出的官吏)随时要付钱给他们,长安附近的地方政府因而不胜其扰。



  李泌很清楚,这些留在长安的外国人,久的已有四十多年,都有妻子儿女,不但买土地房屋,还开钱庄,有钱的人很多。他于是命令人去调查,得知有土地房屋的外国人共有四千多人,于是停止供给他们的生活费。



  这些外国人因此到县府来投诉,李泌说:“这都是以往宰相的过失,哪有外国来朝贡的使者,听任他们留在京师数十年而不回国的呢?[此话甚妙。]从今天起,可以借道回纥,可以从海道,分别遣送回国。不愿回去的,就要到鸿胪寺来说明,再授予职位,领取俸禄,做大唐的臣子,不能继续算是外国使者领取津贴。人生应当及时施展才华,怎能终身客死他乡呢?”



  结果没有一个外国人愿意回去。



  李泌便将他们分配在神策军、宫廷禁军,身份是王子、使者的担任散兵马使,或押衙,其余编为士卒,从此禁军更为壮大。从此之后,鸿胪寺供给生活费的外国人只剩十余人,度支每年节省了五十万钱。



  197、费宏 胡世宁



  【原文】



  铸印局额设大使,副使各一员,食粮儒士二名。及满,将补投考者不下数千人,请托者半之,当事者每难处分。费宏为吏部尚书,于食粮二名外,预取听缺者四人,习字者四人,拟次第补,度可逾十数年。由是投考及请托者皆绝迹。



  土官世及,辄转展结勘,索赂土官,土官以故怨叛,轻中朝诸人。胡公世宁令土官生子,即闻府;子弟应世及者,年且十岁,朔望或有事调集,皆携之见太守,太守为识年数状貌。父兄有故,按籍为请官于朝。土官大悦服。



  [冯述评]



  不唯省临时结勘之烦,且令土官从幼习太守之约束,而渐消其桀骜之气,真良策也。



  【译文】



  明朝时铸印局(官印铸造所)中的员额设大使,副使各一名,食粮儒士二名。后来他们的任期届满,前来候补投考的不止数千人,请托的也有候补的半数,负责的人很难处理。当时费宏(铅山人,字子充)任吏部尚书,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便在食粮儒士二名之外,预取候补四名,习字四名,将来依次递补,等补完大概要等十几年。投考及请托的人因此绝迹。



  明朝时土官世袭循例须经多方审核,审核的人往往索取贿赂。土官因而怨恨叛乱,且轻视朝中的官员。



  胡世宁(仁和人,字永清)乃下令:土官若生儿子须立即向郡府报告;而接受世袭的子弟,年满十岁之后,每逢初一、十五日或有集会时,都要带来见太守,太守为他记下年纪状貌,待父兄去世,就按他的名籍向朝廷请官。土官因而心悦诚服。



  [冯评译文]



  这不只省略临时审核的麻烦,而且使土官从小就习惯接受太守的约束,而逐渐消除他们暴戾不驯之气,真是好办法。



  198、蒋瑶



  【原文】



  蒋恭靖瑶,正德时守维扬。大驾南巡,六师俱发,所须夫役,计宝应、高邮站程凡六,每站万人。议者欲悉集于扬,人情汹汹。公唯站设二千,更番迭遣以迎,计初议减五分之四,其他类皆递减。卒之上供不缺,民亦不扰。



  时江彬与太监等挟势要索,公不为动。会上出观鱼,得巨鱼一,戏言直五百金。彬从旁言:“请以畀守。”促值甚急,公即脱夫人簪珥及绨绢服以进,曰:“臣府库绝无缗钱,不能多具。”上目为酸儒,弗较也。一日中贵出揭帖,索胡椒、苏木、奇香异品若干,因以所无,冀获厚赂。时抚臣邀公他求以应,公曰:“古任土作贡;出于殊方,而故取于扬,守臣不知也!”抚臣厉声令公自覆,公即具揭帖,详注其下曰:“某物产某处。扬州系中土偏方,无以应命。”上亦不责。又中贵说上选宫女数百,以备行在,抚臣欲选之民间。公曰:“必欲称旨,止臣一女以进。”上知其不可夺,即诏罢之。



  【译文】



  蒋恭靖(蒋瑶,归安人,字粹卿,谥恭靖)在明武宗正德年间担任维扬太守。正好武宗南巡,六军(天子有六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共七万五千人)一起出发,所需征调的夫役,估计在宝应,高邮等六站,每站便要一万人。负责的人想先将他们聚集在扬州,使得民情喧扰不已。



  结果蒋恭靖只在每站准备二千人,轮番派出去迎接,共计比初步决议减少了五分之四,其他的事务,也依照这种情形递减。夫役供应既不缺乏,也不会骚扰百姓。



  当时江彬与太监丘得仗势索求财物,蒋恭靖一点都不理会。有一天武宗外出观鱼,捕得一条大鱼,武宗开玩笑说:“这鱼价值五百元。”江彬便附和说要卖给太守,还催着给钱。蒋恭靖就拿下夫人的发簪、耳环、以及丝绢衣物进呈给武宗,道:“微臣的府库中没有钱,要的话就只有这些了。”武宗认为他是头脑迂腐的儒士,不予计较。



  又有一天,宦官拿出一份不具名的文件,索求胡椒、苏木(木名,用来染大红色)、奇香里特别珍异的品种若干,故意以没有的东西来困扰蒋恭靖,希望得到贿赂。当时的巡抚找蒋恭靖,想一起花贿赂应付。蒋恭靖说:“古人是任取土地所出产的物品,借以定贡赋的差别;贡品一定是当地特产。故意要在扬州索取这些东西,守臣不知如何处理。”巡抚很生气,大声地命令他自己去回复。[好家伙!]蒋恭靖拿了那份文件,在各种异品下详细注明,某物出产于某地,某物出产于某地,扬州属于中原偏僻之地,没有办法供应。武宗看了也不责怪。



  宦官又说服武宗遴选数百名宫女,带回京师备用。巡抚想从民间挑选,蒋恭靖却坚定地说:“如果一定要遵从圣旨,只好将微臣家中一个女儿呈给皇上了。”



  武宗知道他志不可夺,就下诏罢除此议。



  199、汪应轸



  【原文】



  汪应轸当武宗南巡,率同馆舒芬等抗疏以谏,廷杖几毙,出守泗州。泗州民惰,弗知农桑。轸至,首劝之耕,出帑金,买桑于湖南,教之艺。募桑妇若干人,教之蚕事。邮卒驰报,武宗驾且至,他邑彷徨勾摄为具,民至塞户逃匿。轸独凝然弗动,或询其故,轸曰:“吾与士民素相信,即驾果至,费旦夕可贷而集,今驾来未有期,而仓卒措办,科派四出,吏胥易为奸,倘费集而驾不果至,则奈何?”他邑用执炬夫役以千计,伺侯弥月,有冻饿死者。轸命缚炬榆柳间,以一夫掌十炬。比驾夜历境,炬伍整饬,反过他所。时中使络绎道路,恣索无厌。轸计中人阴懦,可慑以威,乃率壮士百人,列舟次,呼诺之声震远近,中使错愕,不知所为。轸麾从人速牵舟行,顷刻百里,遂出泗境。后有至者,方敛戢不敢私,而公复礼遇之。于是皆咎前使而深德公。武宗至南都,谕令泗州进美女善歌吹者数十人,盖中使衔轸而以是难之也。轸奏“泗州妇女荒陋,且近多流亡,无以应敕旨。臣向所募桑妇若干人,倘蒙纳之宫中,俾受蚕事,实于王化有裨。”诏且停止。



  【译文】



  汪应轸(浙江山阴人,字子宿)在明武宗南巡时,率同僚舒芬(进贤人,字国裳)等人上疏力谏,被武宗交付廷杖,几乎毙命。然后外放泗州太守。



  泗州的人民原本不懂务农蚕桑。汪应轸到任后,首先劝他们耕种,取公款到湖南买桑树、又教人民种植,招募种桑妇若干人,教她们养蚕取丝。



  武宗即将来到,其他各州都徘徨不已,为了征调人民筹备迎驾的事,许多百姓甚至闭门逃匿。只有汪应轸非常镇定,有人问他是什么原因。汪应轸说:“我与百姓向来互相信任。如果皇上真的驾到,只要费一点时间就可以筹备齐全。现在圣上驾临的日期尚未确定,而仓卒办理,四处派定捐赋,官吏易于狼狈为奸,中饱私囊。如果筹备齐全而圣驾不来,又该怎么办?”



  其他各州为了迎驾,召来举火把的夫役上千人,等了整整一个月。有些夫役因此挨饿受冻,死的都有。汪应轸则命人将火把紧在榆柳树上,一个人管理十支火把。等到武宗驾临州境的当夜,火把排列非常整齐,反而留下比别处更好的印象。



  经过其他州时,宫廷的使臣在路上络绎不绝,尽情地索取,怎么也不满足;汪应轸判断这些宦官使臣阴险懦弱,可以用威势来慑服他们,就率领一百名大汉排列在使臣的船边,呼应的声音震动远近,弄得那些人惊愕不已,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效法孔子在夹谷之会时虚张声势的故事。]



  汪应轸指挥随从牵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