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波压下去了,我同被惩治的学生谈了心,他理解了老师,我们成了朋友。但由过分措施而产生的内心不快却缠绕着我,我离开办公室,向自己班的教室走去,想排遣一下不良的情绪。
那时自己刚接班不久,学生还没有自治能力,学生们像是给老师守纪律,给老师当长工,给老师学习。教室南面的4个大窗户对着操场,北面的一个窗户对着140米长的走廊,我通常从走廊的窗户往里望,这个窗户便成了我和学生监视和反监视的前线。
我还没走到窗边,便听到屋内乱哄哄,刚到窗外,便见4位同学在教室打粉笔头,还有十几个人助威,搅得别人无法自习。我本想到自己的班级轻松一下,改变烦躁的情绪,不料自己的学生也是这么不争气,烦躁愈加烦躁,怒从心头起,冲进门去,想大发雷霆之怒,狠狠惩治那几个人。学生见我出现,立即惊呆了,正闹着的几个人见我怒容满面,一个个不知所措。我正要大吼一声,王迎同学站了起来,笑着看我在这种气氛中,也只有他还敢笑。我一时竟忘了过去的许诺,问:〃你站起来干什么?〃他又笑着,不自然地挠了挠头,说:〃老师过去让我帮助您控制发怒,不知道今天还算不算数?〃
是啊,过去当着全班同学面说的请人家控制我发怒,今天又当着大家面提这个问题,我能说不算数吗?我咽了几口唾液,稳定了一下情绪,硬是压住了自己到嘴边的话。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的空气,我请王迎同学到外面。我们在走廊里一块商量处理乱子的办法,在融洽的气氛中解决了问题,使几位违纪同学从内心产生了想战胜自己的愿望。
王迎同学多次有效地控制住我,使我不发脾气,渐渐地,我爱发怒的脑细胞利用率低了,能力也低了。每当回忆起这些,我便充满了对王迎同学深深的感激之情。
九 服装与发型
班主任的服装与发型对学生们也有一点教育作用。说一点,意思是没有太大的教育作用,用不着大惊小怪,无限上纲。这一点作用可以忽视,但不忽视总比忽视要好一些。
对于班主任的服装与发型,我想两点要求即可:1?郾整洁;2?郾大致符合当时当地的大众服饰习惯。
见到有的青年教师穿不整洁的衣服,我总要建议他去洗、去换,道理很简单:我们要求学生做到衣着整洁。有的便举出藤野先生的例子,说:〃他的衣着那么脏,不照旧受到鲁迅的尊敬吗?〃我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也许那时日本教师生活困难,负担极重,不讲卫生的人多,学生便也见怪不怪。倘此时再在日本出现一个穿相同衣服的人,人们怕是普遍会怀疑为精神病人吧!学生也会为有这样脏的教师而感到羞惭吧!〃
第二条要求便不好把握。原来我提出教师服装应俭朴。我的一件蓝平纹衣服,洗了一水又一水,式样是中山装,在工厂已穿了两年,到学校穿了4年,蓝色已退成灰色,领、袖、兜盖处还磨成了白色。有同学说:〃老师,衣服这么旧了,您到各市去开会,该换一件了。〃
〃穿这样的衣服有什么不好?不是很俭朴吗?〃
〃反正我们觉得不太好,都八十年代了,俭朴过分,就像给社会主义掉价似的。〃
给社会主义掉价(北方话,大致指降低威信的意思),我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细一想,也有理,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总穿五六十年代的衣服,穿下乡劳动时的衣服,显然不合时宜,不仅给社会主义掉价,也给教师这个职业掉价。
我也感到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想得太简单了。1982年8月1日,我结婚时穿的〃礼服〃,上衣是穿了两年多的白衬衣,裤子是一条以前花10元钱买的灰裤子。那时受〃越穷越革命〃的思想影响很深,宁肯花几百元买书送给学生,也不肯花几十元买件衣服。
学生一批评给社会主义掉价,我才慢慢转变观念,逐渐觉得,穿得太落伍,也是给自己掉价。于是开始穿质地好一点的衣服。
1987年,我到香港考察前买了一套西服,并且第一次打了领带。已毕业的学生见了说:〃老师这回更新换代,跟上形势了。〃听了这话,再看看这身衣服,自我感觉确实比过去穿那退色的衣服好一些。
写此稿时,我穿的是一套1991年5月去广州时花80元钱买的深蓝色西装套服。穿这套衣服,我走了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感觉良好。对服装很有研究的郜老师认真看了这套衣服,说:〃至少要在350元以上。〃穿着这样的服装自然不掉价了。
但我对穿奇特服装的教师仍看不惯。当校长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穿校服。既然不允许学生穿奇装异服,教师怎么可以呢。我批评衣服穿得过分花哨奇特的教师:〃不能忘记我们从事的职业是教师,不是演员,不是服装模特,不是服装柜台的售货员。〃目前我感觉自己批评得有理,不知过了十几年后,会不会像否定我提倡服装俭朴一样被否定。
我盼望,教师这个行业能够大致统一一下服装,或者统一由国家制装。不知道这一愿望能否实现。
我不让校内的男教师蓄长发、留胡须,也不让女教师把头弄得奇形怪状的,理由是因为我们不让学生这样做。我自己先做到及时理发。12年前,我们班理发小组刘志军同学技术很高,那几年,由他给我理发。刘志军毕业后,新一届的学生怕自己技术不行,都不好意思给我理。我到理发店去了一段时间,觉得浪费时间。当校长后,我开始自己理发,每个月对着镜子理一次,十几分钟即可,这些年来再没去过一次理发店。许多人都不相信自己能给自己理发,有时我就表演给别人看,这确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仅节省理发费,最可宝贵的是节省了时间。
十 发展自己的长处
1990年,辽宁省中学历史教研会在我们盘锦市实验中学召开,会场内的横幅上写的是:学习魏书生教改经验,深化历史教学改革。
会议总结的那一天,领导找我说:〃魏校长,你给讲一讲吧!〃我说:〃会议代表中很多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前辈,我又是历史教学的外行,哪有资格讲。〃〃会议中心议题就是历史教学怎样学习魏书生经验,你不讲怎么行?〃
推辞不过,只好上台。这次发言,我只讲了发展长处的问题。
就课堂教学的形式而言,衷心希望大家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长处,千万不要都来模仿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有的老师擅长讲授,他讲历史课,好、中、差学生都非常愿听,兴趣浓,注意力好,边听边理解边记忆。老师讲的知识入耳入心,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痕迹,学生考试成绩好,那就证明这位老师的讲是成功的,他还应该讲下去,还应该发展讲的长处,讲得更生动、形象、科学、系统,讲得更有趣、更吸引人、更迷人。他不应该看了魏书生上课,很少自己讲授,于是也不讲授了,也去组织学生讨论。那样丢了自己的长处,再学一种方法,即使成功,也多用许多时间。
有的老师擅长写,字写得漂亮,还会绘画,板书设计极吸引人,学生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研究他的板书。在欣赏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历史事件复杂的起因,记住了历史人物、大事年表等知识。学生学历史兴趣浓、成绩好,显然老师写的长处起作用了。这样,老师当然应该继续发展写的长处,写得更科学、更艺术、更迷人,而无需看魏书生一堂课有时只有十几个字的板书,于是自己回去也很少板书了。
也有这样的老师,不善讲,有人听课就脸红;不善写,练了十几年字,字还是写得歪歪扭扭。但他不自卑,因为他有一个长处:善于个别辅导。无论教什么班级,好、中、差学生一经他辅导,都学有动力,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学有兴趣。他教不长时间,各类学生都有明显进步,这就说明他的辅导功夫过得硬。他应努力发展辅导这方面的长处,写出论文,写出专著。那么,尽管他讲得不好,写得也不漂亮,但他完全可能成为辅导方面的专家,成为特级教师。
我接着说:〃能不能说擅长唱的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唱起来呢?〃
会场上一阵笑声,大概是觉得不可能吧。
这时省历史教研室崔主任站起来说:〃我就接触过这样一位老师,善于唱,把知识点编成唱词,一上课就唱给学生听。教学效果非常好。〃我想学生上这样的课一定感觉是一种享受,课前盼望着老师快些来,课上听着老师讲,欣赏着老师的唱,思考着老师的唱词,下课了,不愿让老师离去,考试成绩高。这位老师能因为学魏书生的〃六步法〃,发现魏书生上课并不唱,于是他便也抑制了自己唱的长处,由一位有特长的老师重新变为平常的老师吗?这样学习显然是片面的,还不如不学。
我不是主张不向别人学习,而是主张坚持自己的长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抑制自己的长处。一个人有很多长处当然好,长处不多,只有一点儿,只要努力发展,同样能取得突出成绩。
一个人瞧不起另一个人的时候,喜欢把人家的长处说成是雕虫小技。且不说雕虫原指篆字书法这门艺术,单是引申义微不足道的技能,真要努力发展也能有突出成绩。如在小器物上雕刻这些小技能:在桃核上刻舟,在枣核上刻人物,在牙签上刻山水,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一位中国微雕艺术家在国外表演,外国友人当场拔下一根头发,请求在上面刻字,艺术家倾刻之间,在头发上刻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8个字,外国友人在放大镜下看了这8个字,喜不自禁,当场拿出5万美元酬谢。
我18岁下乡,19岁当班主任时跟几位年龄大的学生只差一两岁。没经过师范训练,不会做班级工作,我承认自己的不足,但又不能自卑,便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
我发现自己的长处是善于商量。班级纪律不好,找班干部一商量,大家帮我想了许多办法。用这些办法维持纪律,班级秩序比以前好多了。我不会开主题班会,又和学生们一起商量,大家帮我想出了提高班会质量的好办法。个别学生学农劳动时不积极,我和学生们商量出了开展劳动竞赛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凭着商量的长处,我这个从没带过班的人,居然使班集体有了极强的凝聚力。后来,离开农村,到工厂,又回到学校教书,当班主任,我一直记着自己这一点长处,并努力发展这一点长处。
后来,当了书记、校长,我也是凭着商量这两个字,最大限度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6年多来,大家齐心协力,使学校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不仅同自己的学生商量,给外省市的学生上课我也依靠〃商量〃这两个字,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8年多来,我给中苏边界的黑河市的学生上过课,也给南宁、桂林、广州、深圳的学生上过课;给西部城市乌鲁木齐、拉萨、兰州、重庆的学生讲过课,也给东部济南、南京、上海、厦门的学生讲过课。
应该说,给学生上课,要比向老师汇报教改情况复杂得多,困难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