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饮到大醉,李方辞归。
原来,首相王黼也很是欣赏李邴这《汉宫春》词,现在见自己有能力提拔李邴一把了,便特意令人在宴席上歌唱起以李词谱成的歌儿,这无疑使李邴深为感动。
过不了几天,李邴遂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此后他还因善于出谋划策,在苗傅、刘正彦造反时,他一边以言辞剖明利害祸福关系,一边使殿帅王元等做好击败反贼的准备。再就是他后来出任参知政事,并授资政殿学士等,终于完了他少年时期就要直入玉堂主持工作的好梦。
按:① 《直斋书录解题》,《苕溪渔隐丛话》、《耆旧续闻》、《独醒杂志》等均以此词为晁冲之撰,而《乐府雅词》则录为李邴作。本文则据《挥麈录》敷演之。
神仙也要相思处——葛真人谁说真的没真情
新中国领袖毛泽东曾写有《如梦令·元旦》一词,其中有句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他这首词中所充满着的革命豪情和乐观情绪自不待言,但他是否是从被世人称为神仙的葛长庚的词作里得到某些暗示,却就难说了。因为那位自称“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①的仙家一样人物,早在宋代时便有了与毛公相应的句子。
要知道,葛长庚可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就说上述他这首《三台令》词吧,葛即为名儒朱熹题画像时使用过;而在给他自己题写时,也用了这同样的词句。只是令人惊奇的,他却自称大凡世间有字之书是没有不读的。
原为福建闽清人的葛长庚,后来随家人到了海南定居,似乎也可谓是最早的南下“淘金”族了。他从小就极为聪明,七岁时即能写诗作赋,十岁便参加童子考试,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且他又善于绘画人物及花鸟等,被人称赞不已。至于文人们爱喝的酒,他自然也不会轻易放弃。但很不幸,他父亲不久就去世了;紧接着,他母亲竟改嫁给白姓人家,并让他也从白姓而成了白玉蟾。②所以,《千家诗》里所选的白玉蟾诗,其实就是葛长庚的作品。
由于遭受家庭这一系列变故,他因此无意再去应举,遂弃家漫游海上,跟随陈翠虚学道九年,并尽得陈的神妙道术。宁宗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葛被召到京城,由于应对称旨,他即受封为紫清真人。忽一日,人们因不知他行踪所在,竟传说他定然是仙去了。
这位被世人称之为神仙的葛长庚,其实,他除了善写怀古词,用以表明对世事的深沉看法——当然,这也足以表明他并不只是一介忘怀人世的羽流——之外,更为令人深思的,他还擅长填写一些儿女情长的作品,令人觉得别有意味。
葛长庚存留到现在的作品很是不少。在他这众多作品里,描写儿女情长的居然占有相当高的比率。如《水龙吟·采药径》这样原本属于记述道士出尘方外生活的作品,他也禁不住“手痒痒”地写起那种深切的儿女情来:
云屏漫锁空山,寒猿啼断松枝翠。芝英安在?术苗已老,徒劳屐齿。应记洞中,凤箫锦瑟,镇常歌吹。怅苍苔路杳,石门信断,无人问,溪头事。
回首暝烟无际,但纷纷、落花如泪。多情易老,青鸾何处?书成难寄。欲问双蛾,翠蝉金凤,向谁娇媚?想分香旧恨,刘郎去后,一溪流水。③
葛是否因曾有过心爱的妙人儿未能跟他结成美好情缘,从而便惆怅不已呢?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料佐证,我们不敢随便悬揣,但我们从他的一系列词作中还是不难看出个中情事的某些蛛丝马迹。因为他在做了道士之后,依然那么眷恋着红尘的一些纷扰之事,便当可见出他那无奈情缘的一斑了。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他希望能有个“要相思处”的词作,便会恍然明白他内心世界深处的秘密,是何等的情意缠绵。他这首题为《贺新郎》的词有云:
谓是无情者。又如何、临歧欲别,泪珠如洒。此去兰舟双桨急,两岸秋山似画。况已是、芙蓉开也。小立西风杨柳岸,觉衣单、略说些些话。重把我,袖儿把。
小词做了和愁写。送将归、要相思处,月明今夜。客里不堪仍送客,平昔交游亦寡。况惨惨、苍梧之野。未可凄凉休哽咽,更明朝后日才方卸。情默默,斜阳下。④
按:① 跣,《词林纪事》作“洗”,当非是。② 《词综》以为“自号白玉蟾”,恐不确。③ 吹,去声。 ④ 将,平声;咽,入声。按“斜”似应作“夕”。
无奈畜生归梦噪——汪藻填词刺奸遭贬窜
江西饶州德兴人汪藻(1079年~1154年),字彦章,他幼年时便聪颖异常,手不释卷,而且又能做到过目不忘。所以,他在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出任湖州刺史时,即曾撰写过《日历》一书,共有665卷之多。这样,他就升任为显谟阁学士,而后又出知徽州、宣州等地。只是他通显30来年,后来竟还到了没有房屋居住的地步呢。
早在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考取进士时,由于他跟同官舍的王黼关系合不来,所以在这王某当政之时,他便没有出头之日了。但汪藻在翰林院里却以敢于上书直言著称;他认为对待将帅该用三种办法,后来果然全被他说中了,只是这仍不足以使得他的官运亨通。
由于心情受到极度压抑,汪藻禁不住在那冷冷清清的翰林院里填写了一首词牌名为《点绛唇》的小令,以寄寓他自己那种不堪牢落的情怀: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①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没有多少余话可说了。尽管当时已有人觉得这词不大好理解的,便先后前来问询汪藻道:“你词中的‘归兴浓于酒’,何以定然要在‘乱鸦啼后’呢?”谁知心中正有无穷失落感的汪,此时竟连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无奈这一队畜生在那里聒噪个不停啊!”人们笑了笑,就不再说什么了,知道汪心里是想谩骂某些手执权柄的人;所以大家怕自己惹上麻烦,竟像避瘟疫一样地逃离了汪藻。
然而,事情总在变化。在汪出知徽州时,已是君临天下的高宗对汪也颇为赏识,并让他担任并不低微的官职,但他仍然受到丧心病狂的奸贼秦桧的猜忌。一次在宴席上,汪藻想起他当年所写的这首词作《点绛唇》,遂命人在酒席上歌唱起来。但他这行为很快便让一些马屁精们报告了秦某人,说汪某在讽刺您秦相呢。秦某人一听,当即不由大怒道:“好你个汪藻,居然不把老夫放在眼里!那好,就有你的好果子吃去!”说罢,竟唆使朝臣弹劾汪藻,并把汪贬谪到了远离京城的永州。而后,汪藻便在此地终结了他那并不怎么顺利的一生。
由此可见,汪藻这谩骂奸贼的代价却也不低了。然而,对于人世间的乱臣贼子,我们固然需要正直的人士不仅仅去谩骂他们,而是更要努力地将他们绳之以法。如此,则国家幸甚,苍生幸甚!②
按:① 此词前二句,《词综》作“永夜厌厌,画檐低月山衔斗”;乱,作“晓”,或作“晚”;兴,作“梦”。且朱竹垞以为《草堂诗余》如此改后“便少意味”,乃据《能改斋漫录》以“正之”;可供参考。又,兴,去声;厌,平声。② 关于此词的写作时间与背景,历来便有多种说法。本文即据《能改斋漫录》及《玉照新志》等揉合而言之。而黄公度《知稼翁词·点绛唇》的注者又以为那是汪“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内不自得,乃赋词云云”,则与此有异。
弃官归佛悟情后——左与言情场失意辞官场
中国古代文人的自取字号,跟他大名的字形往往也有着一定联系,就是说,在取字号时,一些人便往往喜欢在他的大名上做做文章。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考取进士的浙江天台人左誉,就取其字为“与言”,这分明就是把他的大名“譽”这繁体字拆开作为表字来使用着了。
作为出身风景秀丽的天台的名士左誉左与言,后来曾一度做到湖州府里的通判一职。但他还在钱塘幕府时,由于生性喜欢出游,因而观察到了许多美妙的物事。当时乐籍里有一位极为著名的美女叫张芸,她生了个也是极为漂亮的尤物张秾。等到张秾年纪稍微大些,她不但越发长得漂亮,而且在吹拉弹唱方面,比她母亲还要略胜一筹,以至于当时人们竟说她的色艺真乃天下无双。左誉一见,当即喜欢上了她,此后他对她这爱恋之心就越发执著了。
左誉不仅平时都有意无意地去跟张秾亲近,就是在一些词作里他也一再赞扬着张秾的色艺,用以表示对张的倾心。如他词中有句子称“一段离愁堪画处,横风斜雨浥衰柳”,①以及“帷云剪水,滴粉搓酥”等篇章,便都是为心上人张秾所作。他还因此赢得了一个跟著名词人柳永齐名的传说呢,因为大家把两人相提并论为“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搓酥左与言”。而这柳三变,则正是杰出词人柳永的本名。从这些传闻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左与言对张秾痴迷程度之一斑。
而事情还有更为重要的。左誉后来为此不仅弃官不做,而且还在一转念间就去做了和尚,这可真是令人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了。那是由于当时张秾的声名越发响了;她尽管也很爱左誉,但她却终究被立有战功的大将张俊娶走为妾②,并被改姓为章了。又由于张秾聪明能干,不仅色艺冠绝时人,就是在为张俊草拟文书等事上也能独当一面。这使得张大将不由大喜过望,他当即就向皇帝申请封爵,此后,张秾便被封为荣国夫人。而左誉当时却正在为升官寻不着门路而深深苦恼着,这样一来,他跟张秾的情缘自然就越发没戏了。
高宗绍兴年间,心情正处于苦闷深渊的左誉,一天独自去游观杭州西湖的青山秀水,但那本来魅力无穷的景致却勾不起他的兴致。正在懒洋洋回转身时,他冷不防发现大路上有一队马车迎面奔驰而来,看得出,那里头正稳坐着一位美人儿。霎时,她掀开了原本用来遮挡灰尘和陌生人的绣帘,凝视着左誉笑上一笑,然后吟了一联:
如今试把菱花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左誉定睛一看,那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心上人张秾吗?他当即便痴迷了。正待详细询问时,而张秾则已被车马载着飞驰而去,转眼之间便已没了踪影。
左誉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失落,他想想人生里的所谓欲念其实也无非只是如此空茫,并没有什么值得他太多的留恋。想到这里,他禁不住长叹一声,眼泪不觉就直刷刷地流淌下来。于是,他不禁写了首《眼儿媚》词以发泄心中这深沉感慨道: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③
写罢此词,左誉把手中的笔向空中一扔,竟头也不回地拂衣往东走着。在黑夜里,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露着灯光的寺庙,便毅然决然地进去当起和尚来了。
按:① 浥,《词综》作“挹”,似非。② 《三朝北盟会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