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修复赶不上它的破坏速度,就容易诱发肝硬化等。
一般建议慢性乙肝病人每三个月做肝功+二对半(定性)+HBV…DNA(定量),每半年做一次B超+AFP(甲胎蛋白),肝硬化病人每3个月做一次AFP,其他同慢性乙肝病人。如果身体感到不适,需要及时检查。如果B超结果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迹象,最好做肝穿确定程度。检测费用各地略有不同,我这里肝功45元,两对半45元,HBV…DNA(定量)120元,B超30元,其它的没做过,资料欠奉!
第五部分 关于乙肝我的忠告乙肝检验
乙肝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血液生化检验(肝功检查)。2、病毒标记检测(乙肝五项)。3、HBV-DNA定性定量检测
乙肝五项检查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对半检查。(乙肝病毒(HBV)主要有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 和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抗体(抗…HBe)、核心抗原(HBcAg)和抗体(抗…HBc)。一般只能在血清中检出除核心抗原以外的其余五项指标,所以简称“两对半”。),现在有些医院把甲肝和丙肝或者其它两个加在一起检查,简称三对半。两对半的检测意义大致如下:
表面抗原(HBsAg) 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 是否有保护性
е抗原(HBeAg) 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е抗体(抗…HBe) 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 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通常所说的“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抗… HBc(+)”;“小三阳”是指“HBsAg(+)、抗…HBe(+)、抗…HBc(+)”。“大三阳”和“小三阳”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体内病毒活性低,如果没有肝功能异常,可以不治疗。以前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其实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小三阳,往往提示病毒变异,也应该注意。
乙肝病毒DNA(HBVDNA)中copy/ml是拷贝数/毫升的意思,拷贝数是利用DNA信号扩增技术,由计算机算出血液中乙肝病毒核酸的含量。拷贝数是一个分子生物定量单位,不是简单的数量单位。拷贝数高,说明病毒核酸含量高。由肝脏组织中释放到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每天检测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核酸含量都不相同,不能简单用乙肝病毒核酸含量解释疗效。另外乙肝病毒核酸的检测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目前具备合格实验条件的实验室并不多,许多医院开展的乙肝病毒DNA定量并不准确,或是各实验结果不统一,没有可比性,这是在分析乙肝病毒 DNA定量结果时,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一般以定量检测103copies/ml以下为阴性,以上为阳性。阳性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血液中含量高,传染性较强;阴性则相反,病毒复制已得到抑制,血液中含量底,传染性弱。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有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称谷…丙转氨酶(GP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或称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这些肝功能指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1.ALT与AST: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正常值均为0-40国际单位。如果肝细胞坏死,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和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的比值<1。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2.ALP和GGT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或γ…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肝脏、肾脏含量较多。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经血液到肝脏,从胆道系统排泄。因此,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此酶明显升高。
γ…谷氨酰转肽酶在体内分布很广,如肾、肝、胰等脏器均有此酶。但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肝脏,因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肝胆系统疾病时,此酶升高。当肝炎恢复期时,ALT和AST已经恢复正常后,γ…谷氨酰转肽酶仍未降到正常。因此,目前常以此酶作为患者是否可恢复正常工作的标志。酒精性肝炎和阻塞性黄疸的患者GGT明显升高。
3.白蛋白/球蛋白(A/G)
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 当肝功能受损时; 白蛋白产生减少; 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白蛋白在体内起到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渗透压的作用。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 当体内存在病毒等抗原(敌人)时; 机体的免疫器官就要增兵,来消灭敌人。因此,球蛋白产生增加。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产生减少,而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造成A/G比值倒置。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35-50g/L,球蛋白为20-30 g/L,A/G比值为1。3-2。5。
4.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
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
第五部分 关于乙肝我的忠告肝脏公敌
危害肝脏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肝炎病毒:位于肝脏“天敌”清单之首。换言之,肝炎病毒乃是肝脏健康的首要敌人,目前科学家发现甲、乙、丙、丁、戊、庚等6种型号肝炎病毒,其中以乙、丙、庚等型号最为凶险。
2药物:调查资料显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约占住院病人的10%。在老人组,这一发病率更高。据报道,在50岁以上的“急性肝炎”病人中,43%系由药物引起所致。如阿司匹林、磺胺、青霉素、利福平等都是既常用又有害于肝脏的药物。即使那些看似安全的药物,如营养药、补药等,也可因误用或滥用而给肝脏埋下隐患。
3食物污染:有这样一类人,没有肝炎的任何症状,但查血时却表现出单项转氨酶升高,原因何在?不少专家提出食物污染可能难辞其咎。食物污染包括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某些食品添加剂,如面粉增白剂、防腐剂;水源污染,如一些化学有毒物质对饮用水的污染;熏烤食物及变质食物,如烂姜、发红的元宵、长芽的土豆等。食物污染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至于造成危害,但长期慢性毒害作用的积累完全能使肝脏功能受损。
4肥胖:正常情况下,肝脏本身只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脏的4%…7%,如果肝脏内脂肪含量占到10%以上,即可引起肝功受损,医学上称之为脂肪肝。切莫小看脂肪肝,恶化下去就是肝硬化。脂肪肝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肥胖、肝炎、糖尿病等。特别不可忽视肥胖之害,它不仅威胁成年人,也是小脂肪肝的一大“元凶”。据有关专家报告,“胖墩儿”的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
5酒精:俗话说,酒多伤身。为什么呢?因为酒中之酒精是一种很奇特分子,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油,所以一旦进入人体便如鱼得水,无处不在。当然,首先倒霉的又是肝脏。因为酒精本身就含有毒性,足以伤害肝脏,脂肪肝是最早出现的征兆,只需豪饮几天便可以形成,接着导致“纤维化”,再变成酒精性肝病,随后情况就更糟了,最终发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要严格戒酒,有时候同学好友聚会,你可以假装得病了正在吃药遵医嘱不能喝酒,或者慌称得了不能喝酒的慢性病,比如说胃病,或者痔疮。女性战友就更容易编借口了。
6恶化情绪:中医云:“忧伤脾,怒伤肝。”人在情绪剧烈波动时,体内荷尔蒙分泌失去平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肝的血液供应,使肝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这些因素我们了解了以后,就应该在平时多注意,尽量避免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部分 关于乙肝我的忠告肝炎饮食(1)
肝炎患者的饮食原则为足量的蛋白、糖类、维生素、适量的脂肪与无机盐、微量元素并建议肝炎患者掌握科学的饮食知识,并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针对性地进行食补,以达到配合治疗的效果。
肝炎患者适宜的食物有: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其蛋白质的生理价值高,与人体的蛋白质氨基酸结构相似,易于消化和吸收。另外,鱼类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稀酸,对预防冠心病和癌症有良好作用。牛奶含营养素丰富,含优质蛋白质、人体易吸收的乳糖与乳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