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自会的语言--对特异外语能力的新研究
史蒂文森教授在1974年,曾经记录了一个名叫詹森(Jensen)的美国人记起了前世在瑞典生活,并能在催眠状态下使用瑞典文。在发表《不学自会的语言--对特异外语能力的新研究》'6'中也有一个案例是一个前世的名字叫格雷琴的美国人(Gretchen),其夫是基督教循道公会的一个牧师,也是一个懂得一点“往世疗法”的业余催眠医生。1970年5月她背痛,其夫用催眠法给她治疗。進入催眠状态后,其夫问她,“你的背痛吗?”她竟出乎意料的用德语回答道“不”。从那以后,她便在催眠状态下越来越多地记起前世在德国某地的生活,并用德语讲述出来,并描述了许多往世的事情。
*胎记和先天缺陷
史蒂文森教授1961年去斯里兰卡和阿拉斯加调查过三个与胎记和先天缺陷有关的案例'7',离开前世身体的灵魂可以把前世身体上的极其特殊的伤残缺陷带到今生的身体上,并在完全相同的部位明白无误的显现出来。案例如1953年12月出生在缅甸的纳苏尔村的廷昂苗,从小就不爱穿女性衣服,总是一身男性打扮, 十一岁时因为坚持不穿女生制服, 被迫退学。此外, 她从小就爱和男生玩在一起, 特别是玩当兵的游戏, 廷昂苗口口声声说自己前世是日本战营的一名厨师兵。在她出生前, 母亲曾梦见一名日本兵说要来和她的家人们一起生活, 母亲认出他是日军占领纳苏尔时期的一个军队厨师。 日本兵的小腹有一个枪伤, 他就是腹部中枪, 流血不治而死的。 等到廷昂苗出世时, 令人讶异的在腹部同样部位, 她有一个胎记, 家人认为可能是前世伤痕的遗迹。
(二)布兰.魏斯(Brian Weiss)教授的研究
布兰魏斯是受过正统科学训练的学者,他对轮回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可是在遇到了凯瑟琳之后,冒着被同行讥讽和影响学术地位的风险,阐述了治疗凯瑟琳的过程,彻底改变了原来不相信轮回转世的观念。
*凯瑟琳心理疾病的治愈
凯瑟琳当年27岁,患有多种恐惧症和忧郁症。魏斯医生对她進行了一年的传统治疗,可是她病情依旧。魏斯认为凯瑟琳的心理疾病可能来源于被抑制的童年记忆,于是建议凯瑟琳通过催眠回想这些被压制的记忆并释放当时的负面情感,以治愈她的心理疾病。
在催眠疗程中,他的一个指令“回到产生你病因的那个时候去”使入定中的凯瑟琳的意识回到了大约四千年前位于近东的一个古老时代,她有着和现在不同的面容、服饰、身体、头发和名字。她记得有关建筑、服饰和日常生活的细节,直至她死于洪水,而她的孩子则被大水从她的怀中冲走。在这次治疗后,凯瑟琳对溺水和窒息的恐惧消失了。这是想像和幻觉无法治愈的慢性病,而这一追忆治疗却做到了这一点。
在以后的治疗中,凯瑟琳回忆出了十几个栩栩如生的前世,重新经历了造成她今生各种恐惧的久远原因,这种高层的理解使她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每次死亡后,凯瑟琳的灵魂飘离自己的身体,被一道祥和的光引导回性灵世界,在那里她还会遇到一些高层生命,这些大师告诉她,她已经在这世上活了86次。她还发现,一些人在她的前世今生中反覆出现,扮演着各种角色,继续彼此的关爱、清偿彼此的相欠,也就是说,生命往往群体转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缘』。
(三)麦可.牛顿(Michael Newton)教授的研究
牛顿博士是美国的一位大师级催眠治疗医师,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把催眠入定中的患者的意识推入前世,通过重历前世的创伤而彻底根除了患者今生的长期疼痛,从此之后,他集中精力专门進行这方面的研究。他发表于1994年的《性灵之旅》'8'一书按先后顺序描述了人在离开俗世,進入精神世界,直到下一次转生的经历。
*生命可贵
牛顿博士 (Micheal Newton) 的前世疗法中提到一个病患叫艾米 (Amy), 每一世一遇到挫折就选择了结自己生命,所以她一直没有学到她应该学到的功课,她回忆到转生前的一幕,当时她在图书馆里,有个穿白色长袍的老人认为她太轻忽生命的价值,那老人生前是个虔诚基督徒,因为不肯背弃自己的信仰,受尽苦难,最后在古罗马的斗兽场内被狮子撕裂而死,这不是一般人轻易做得到的。老人翻开了艾米的生命之书, 让她明白如果她不选择提早结束生命,生命的最终有几种很好的结局,可是她总是选择逃避,以致于每一世都在学她早在前几世就该学到的东西,徒然浪费生命。
*转世的安排与约定
在《性灵之旅》和《性灵宿命》'9'两本书中也描述如果一个人的下一世被安排死于暴病,或被杀害,或死于灾祸,他往往在转世前被事先告知。在一个案例中受试者的前世是一位女子,在结婚两年后死于德州的一个农场。在转世前,她被允许从三个死亡方式中任选其一:一个是在两个醉鬼的枪战中被流弹击中,一个是从马背上摔下而死,还有一个是溺水而亡。这个生命选择了第一种离开尘世的方式。她选择在婚后两年离开俗世的原因是她的丈夫在那一世需要经历失去深深爱着的人的痛苦,并让她先生学到一些教训。这位女子的选择完全是为了她丈夫的还业和提高。
因此我们发现尘世中的悲剧有时并非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的错误的事情,一切都有其宿命的因缘。这些安排的目地往往是为了当事者偿还前世的业债,或在苦难中锤炼当事者的灵魂,甚至是为他人提供一个在逆境中升华的机会。
表一为西方心理学家轮回研究内容概要 作者 著作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伊安·;史蒂文森 二十案例示轮回 收集、整理和验证 (1)前世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比这世高(2)善恶有报
吉娜·;瑟敏纳拉 生命多世 催眠方法 展示了前世“业力”与今世健康和人生的关系,证实了轮回和“业力”这个人类世代流传的概念的联系
海伦·;瓦默巴赫 重温往世 通过大量的资料假设進行统计检验 (1)前世身居高位的人并非很快乐(2)回忆的前世却有着不同的肤色和头发,居住在不同的地域
布兰·;魏斯 多次前世、多位大师及追昔抚今 催眠方法治疗凯瑟琳的病人的恐惧症 (1)生命往往群体转生,扮演着各种角色,继续彼此的关爱、清偿彼此的相欠(2)通过对前世的回顾,能够减轻甚至治愈今世的症
卡洛.鲍曼 我家小孩的前世 催眠方法描述了自己的儿子切斯和女儿莎拉的往事回归 (1)有些人反复出现,扮演着各种角色,继续彼此的关爱、清偿彼此的相欠(2)前世疗法通过对前世的回顾,能够减轻甚至治愈今世的症
四、轮回的意义究竟为何?
轮回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著名的心理学家狄克.苏芬(Dick Sutphen)他甚至对有轮回记忆的人群,進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10',将业力分为平衡业(Balancing Karma)、自体业力 (Physical Karma) 、假恐惧业力 (False…fear Karma)、假罪业力 (False…guilty Karma)、自我奋斗业 (Developed Ability and Awareness Karma)等;且很多宗教也都说业力是产生轮回的主要原因,每一次轮回都是为了平衡德和业力。
德是我们做了好事,在生命的轮回因此得到的好报。但由于科学发达,许多人提及因果关系,就认为无稽之谈。俗语说:“三尺以上有神明”,作坏事会带来恶果,此世不还,下世或在往后几世也会强制去还。
在吉娜·;瑟敏纳拉博士《生命多世》书中,凯西的解读案例中曾有多个今世伤残案例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这些案例都曾经在当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对基督徒的迫害。其中一位是45岁的妇女,在她36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瘫痪,以至不能行走,只能靠轮椅代步,经过凯西所做的催眠后,得知她今生瘫痪的起因是因为她在古罗马时期造的孽,在公元37…68年,罗马暴君尼禄疯狂迫害基督徒时,她是王室成员。她当时在竞技场中对那些被伤残者不但没有一丝同情心,反而大声嘲笑。嘲笑的代价就是今世的瘫痪。
在人的轮回转世的过程当中,我们不禁思索着为甚要轮回那么多次?且其意义又为何?我想这些问题真是发人深省,且如果每次转生轮回都可能与你生生世世有着业力轮报的因果关系,是不是我们更能小心翼翼面对自己今生的所作所为,当别人对你不好时,是不是又能用另一角度去对待别人呢?而当我们确信轮回转世的存在,也经由一些收集的案例当中,了解到人的生生世世轮回。 我们发觉每次的轮回永远都没办法脱离生、老、病、死的折磨,这一期的生命结束了,下一期生命又开始,又开始生、老、病、死等,其它不顺心与不如意事又发生,如此绵延不断。 人是否有能力脱离轮回转世的过程呢?记得多年前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Truman’s World),楚门生下来后,就被一个电影公司收养。这个电影公司制作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摄影棚,在一个海岛小镇,楚门一出生就当上一个电视节目的主角,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世人的观赏下真实呈现,从学步、上小学、读中学、大学到交女朋友、谈恋爱、结婚,无一不被世人偷窥,且津津乐道。而楚门本人,虽然不知道自己在演戏,却也是按照着导演安排的剧本在成长与生活。想一想,这电影的故事与我们是不是很相似吗?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中,却不知其实我们苦心安排自己的人生的每一件事,其实早就安排了一生,身在其中主角的我们浑然不觉,到底能不能摆脱这宿命的束缚,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只有跳出演戏的舞台,才能当上主宰我们自已人生的导演。
五、结论
返本归真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和意义
综观西方心理学家研究轮回转世的结果,显示人的生命确实是有转世的可能,且这些转世的安排及过程,都与这一生遇到问题的处理态度有着联系关系,同时在西方心理学家在研究轮回案例时也都对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由起初的不相信到接受,且最后他们也认同人的灵魂是不灭的,人死后生命依然存在。
科学進步发达的今天,愈来愈多的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也不相信因果轮回,于是人们没有了这层道德上的束缚,致使有些人无恶不作,杀人抢劫、贩售毒品、人口买卖等,以为最终不过一枪毙命,一了百了,因为不相信因果,不认为业报会在往后几世报应在自己身上。如果体认到今世所为,确实会影响到未来人生的好坏,那么在决定面对今生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否会更加小心处理,保持一颗祥和的心,不与人斤斤计较,不怨天尤人,最后完善自己最后达到返本归真的目地。
参考文献
Ian Stevenson, M。D。,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1966。
Ian Stevenson, M。D。, Children Who Reme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