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生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宇宙和生命- 第7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出的一个巨大贡献。

  许教授对道德力的阐述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古汉语中,‘德‘就是‘得‘的意思,所谓‘道德‘就是‘得道‘。‘道‘就是宇宙真理。作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把‘道德力‘定义为:个体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类、大自然、宇宙以及存在本身的一种真诚的态度和能力。通过道德力的发挥,人可以建立一种关联性,产生认同感或者同一感。并通过对与自我以外事物关联性的体验,获得意义感,从而获得行为的动力。作者认为道德力是达到高度自我实现的关键所在。只要一个人的精神达到了相当高的真诚,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他都会有自我实现。作者把道德力作为人格的基本要素,是对西方心理学所沿袭的智力中心主义的一种超越,是走向东西方心理学整合的关键一步,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金三角‘人格:潜能开发之黄金定律

  当一个人处在潜能开发的最佳状态时,他的三种人格力量一般都发挥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并处于高协同状态。这时如果用几何学中三角形的概念来表述的话,就构成了一个面积最大的等边三角形,许教授称之为‘金三角‘人格。由于在三角形三条边不等的情况下,增加最短那条边的长度,对三角形的面积贡献最大,所以开发潜能的最佳方式就是找到人格三角形的短边并加长它,这就是许教授为我们揭示的潜能开发之黄金定律。尤其可贵的是,许教授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格三角形往往是道德力那条边最短,说明道德问题已成为制约我们潜能开发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实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应战机制‘:超越并包含了防御机制

  作为对弗洛伊德‘防御机制‘理论的超越,许教授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本心理学意义上的‘应战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仅仅具有防御性的心理机制,还可以表现出更为可贵的品质,诸如真诚、爱、开放性、超越性和自我实现倾向等。这是人格高度整合了的健康人所具有的正常心理机制,它超越并包含了防御机制。作为心理学第四思潮的超个人心理学尤其强调这些健康人所具有的高级品质。这也正是心理学第三思潮(人本心理学)和第四思潮(超个人心理学)超越于第一思潮(精神分析)和第二思潮(行为主义)的地方。

  五、‘东方自我实现人格‘:整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健康人格

  许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所设计的理想人格都是一种‘片面道德力型‘人格。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西方一些国家的普遍人格由归属型转向自尊型,而在中国只是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才开始了这种普遍人格的转型。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西方在这种普遍人格的转型过程中采取了极端化的做法,从‘片面道德力型‘转向了‘片面智慧力型‘和‘片面意志力型‘,所以在当代西方人格结构中普遍缺乏一种现代化新基础之上的道德力。有鉴于此,许教授提出了他的‘东方自我实现人格‘理论。

  其特征包括:1、 东方自我实现人格是自我超越的人格。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宇宙为中心‘,彻底摆脱了人类的自我中心观念。2、东方自我实现人格是一种追求‘三赢‘的自我实现人格。具有东方自我实现人格的人进一步把三赢中‘世界好‘的范围,从人类社会扩展到自然界、整个生态圈以及宇宙。3、东方自我实现人格,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优点的人格。当今世界上,许多有大成就的人物都具有这种文化整合的特征。4、东方自我实现人格具有明显的高峰体验、一体意识和神秘体验。许教授认为人有四性:物性、兽性、人性和神性。一般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往往只是对人性进行了不完全的开发,到神性面前则止步。东方自我实现人格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神性的人格。

  以上评述挂一漏万,如果您对健康人格、潜能开发以及自我实现等问题有兴趣的话,您还是亲自读一读许金声教授最近出版的这部心理学著作。为了方便您查询和阅读,我将相关信息列示如下:

  许金声著作:《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活出你的最佳状态》、《走向人格新大陆》等

  许金声译著:《动机与人格》(马斯洛著)、《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著)、《洞察未来》(马斯洛著)、《马斯洛传》(爱德华。霍夫曼著)等 

  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相互接续的发展阶段,依序展开为:个体自我阶段、社会自我阶段和精神自我阶段。人生三阶段的主题分别是:人的个体性成长、社会性成长和精神性成长。也就是说,在人生三阶段要完成三个阶段性自我或自我的三次跃迁。这是人的一生不可以绕过去的三个步骤。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没有完成阶段性的自我蜕变,就会失落在人生的那个阶段,难以解脱。

  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一个人的青少年期、中年和中年以后。中年大体对应于35岁~50岁。

  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人比较容易表现出自我中心的倾向,有活力的、冲动的、外向的、不稳定的,经常被本能的或物质性的需求所支配。这个阶段的主题是个体性成长。

  人生处于第二个阶段,就是人到中年了,往往处于最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当中,担负着比较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这时人的基本心理特征是平衡的、稳定的、成熟的,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处于人生的平台期。这个阶段的主题是社会性成长。

  到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人的精力就会有些滑坡了,精神会趋向于内守,这时精神性的需求会逐渐地占据主导地位,唯心的色彩会越来越浓厚。在这个年纪,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些大科学家就开始转向神学了。孔子也到了知天命的时候了。这个阶段的主题是精神性成长。

  人的成长或发展离不开环境。一颗种子没有适当的环境条件就无法长成参天大树。就我们现实的环境而言,可能存在某些不利于人的个性化成长的因素。

  首先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我们知道精神分析学派是非常注重一个人的早期家庭环境的,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现实,一般家庭都是小孩少老人多,有时可以达到1:4以上。这样孩子基本上处于过剩的、无法承受的溺爱氛围中。自然的成长被无形的扼制,使儿童很难顺利地走过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从而完成个体性自我的塑造。虽然某些方面可能早熟,但往往难以摆脱自我中心的纠缠。

  到了中年期。由于我国正处在新旧交替剧烈变革的转型期,旧的规范废弃了,新的规范尚在摸索着建立之中。人们身处社会的不同环境,都要格外付出昂贵的适应性成本和代价。中年人应对他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矛盾和压力,已经耗费了大部分精力,而他面对人生的社会性目标或发展性目标则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前些年有部叫‘人到中年‘的电影描述了中年人的悲惨状况。

  到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就更无从找到依托了。由于社会处于严重的信仰和道德危机,人们普遍有一种‘退休恐惧感‘。不仅是所谓的‘人走茶凉‘带来的心理落差,更可能因为丢掉了工作这个‘精神拐棍‘,而倍感失落与无助。由于着眼于眼前的需要,人们很难有更多超然的精神追求。这就可能阻滞了其精神性自我的正常发育和完成。

  中国人的心态可以用两个字来描述或概括,这两个字不是‘浮躁‘,而是‘失落‘。有钱的失落于精神和亲情。没有钱的失落于生存条件和人格尊严。‘失落‘让人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生活在温饱甚至贫困线(很多人处于负债状态)以下的人们,我很难想象他们的个性化进程将会受到怎样的阻滞。在人穷志短的年代里,贫穷使人堕落使人退化。所以一定的物质条件是个性化过程所必须具备的。而在缺乏精神信仰的个人拜金主义洪流中,又如何让人们完成他的精神自我呢?精神发育上患‘幼稚症‘的国民又如何能担得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呢?同样地,如果国民的社会自我因种种障碍因素而得不到有效打造的话(人人只为自己,不顾别人,只为金钱,不顾道义),那么这个以组织形态呈现的社会就无法正常推进。

  “自我实现”理论是马斯洛关于人本与人性的核心理论。对于一个大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将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自我实现,以及如何才能自我实现。 

  关键词  自我实现  马斯洛  自我实现的人  人格  需求层次理论

  分类号  B848

  “自我实现”理论是马斯洛关于人本与人性的核心理论。但是当代大学生对“自我实现”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而且很多大学生不再反思是否做到了自我实现。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这种状况,本文将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如何理解自我实现;分析当代大学生没有做到自我实现的原因;自我实现者的特质;以及对于一个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自我实现。

  一:自我实现理论

  在真正介绍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之前必先阐明两件事情,一是一般人对“自我实现”的误解;二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一般的人对“自我实现”存在很大的误解。在了解“自我实现”的真正理论之前,我也同大多数一样,认为只有那些创造者、圣人、巨人才能真正做到“自我实现”,也只有他们才能是“自我实现的人”,比如:林肯、爱因斯坦、贝多芬等;或者是小说家、诗人和随笔作家们描述的好人、伟人。并且认为:做到“自我实现”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结果,就像一个人生的最高目标一样,也许你一直是处于追求的过程。要想做到“自我实现的人”则犹如蜀道之难,让人望而却步,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所能做到的。还有一种误解就是把“自我实现”理解为“自我表现”,自身的行为表现得到了旁人的认可,或者得到社会的尊重,便以为是达到了自我实现,其实自我实现更侧重的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在需求层次理论中,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价值级差分为三档:一是“生理需要”,所谓“食、色,性也”,属机能性需求,饥肠辘辘时想吃,身体发育成熟了有性欲,再加上安全需要,这与一般动物无异,因价值含量甚低,故马克思称其为“粗俗性需求”;二是“心理需要”,人不会仅仅为面包而活,当温饱不成问题,他在人际中又会滋长“爱与尊重”之需求,此当与动物拉开了距离,诚然,哺乳动物也有“舔犊之情”,宠物在享受主人呵护时更显得可爱,但比起情侣在杨柳岸执手凝噎、依依惜别的意境,毕竟是两回事,更不要说,渴望在社会中赢得自尊或为公众所敬,更非动物所能有;三是“超越性需要”,这就是“自我实现”——马斯洛说“自我实现”作为某种“需要”,就是指促使他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1'   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