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这样的巧合还满麻烦的。因为如果我们使用了某一位作者的一个或一组词义,我们就可能继续引用他书中其他的词义,而这只会带给我们麻烦,没有其他的帮助。
简单来说,主题阅读是一种大量的翻译工作。我们并不是将一种语言翻成另一种语言,像法语翻成英语,但是我们要将一种共通的词汇加诸在许多作者身上,无论他们所使用的是不是相同的语言,或是不是关心我们想解决的问题,是否创造了理想的词汇供我们使用。
这就是说,在进行主题阅读时,我们要建立一组词汇,首先帮助我们了解所有的作者,而不是其中一两个作者;其次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这一点认识会带我们进人第三个步骤。
主题阅读步骤三:厘清问题。诠释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要我们找出作者的关键句子。然后从中逐步了解作者的主旨。主旨是由词义组成的,在主题阅读中,当然我们也要做同样的工作。但是因为这时是由我们自己来建立词汇,因此,我们也得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得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这也是很困难的工作,这些问题必须要以某种形式,某种秩序来说明,以帮助我们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要是大多数作者都能回答的问题。难就难在我们认为是问题的地方,作者也许并不认为是问题。他们对我们认定的主题可能有相当不同的看法。
事实上,有时候我们必须接受作者可能一个问题也回答不了。在这样的状况中,我们必须要将他视为是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或是尚未作出决定。但是就算他并没有很清楚地讨论这个问题,有时我们也可以在他书中找到间接的回答。我们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如果他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话,那就会如何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在这里需要一点自我约束。我们不能把思想强加在作者脑海中,也不能把话语放进他们的口中。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解说。如果我们真的能靠其中任何一位作者来解释这个问题,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问题要解决。
我们说过要把问题照秩序排列出来,好帮助我们在研究时使用。当然,这个秩序是跟主题有关的,不过还是有一般的方向可循。第一个问题通常跟我们在研究的概念或现象的存在或特质有关。如果一位作者说这种现象的确存在,或这种概念有一种特质,那么对于他的书我们就要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可能跟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或这个概念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有关。最后一部分的问题则是与回答前面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有关。
我们不该期望所有的作者都用同一种方法来回答我们的问题。如果他们这么做了,我们就又没有问题要解决了。那个问题会被一致的意见解决了。正因为每个作者都不相同,因此我们要再面对主题阅读的下一个步骤。
主题阅读步骤四:界定议题。如果一个问题很清楚,如果我们也确定各个作者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回答—不论赞成或反对—那么这个议题就被定义出来了。这是介于用这种方法回答问题的作者,和用另外一种(可能是相反的)方法来回答问题的作者之间的议题。
如果检验过后,所有的作者提供的答案只有正反两面的意见,那么这个问题算是简单的问题。通常,对一个问题会有超过两种以上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找出不同意见彼此之间的关联,再根据作者的观点来作分类。
当两个作者对同一个问题有相当的了解,所作的回答却完全相反或矛盾时,这才是一个真正有参与的议题。但是这样的现象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经常发生。通常,答案之不同固然来自于各人对这个主题有不同的观点,但也有很多情况是来自于对问题本身的认知不同。所以在做主题阅读的读者,要尽可能地确保议题是大家所共同参与的。有时候这会迫使他在列出问题的时候,小心不采取任何一位作者明白采用的方法。
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议题,不过通常都可以分门别类。譬如像考虑到某种概念的特质的问题,就会出现一堆相关的议题。许多议题绕着一组相互关联密切的问题打转,就会形成这个主题的争议。这样的争议可能很复杂,这时主题阅读的读者就要将所有争议的前后关系整理清楚—尽管没有任何作者做这件事。厘清争议,同时将相关议题整理出来之后,我们便要进入主题阅读的最后一个步骤。
主题阅读步骤五:分析讨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检验过作品,找出相关的章节,设定了一个不偏不倚的共识,适用于所有被检视过的作者,再设定出一整套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都能在作者的说明中找到答案。然后就不同的答案界定并安排出议题。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前面四个步骤与分析阅读的前两组规则是互相辉映的。这些规则应用在任何一本书中,都会要我们回答一个问题:这本书在说些什么?是如何说明的?在主题阅读中,对于与我们的问题相关的讨论,我们也要回答类似的问题。在只阅读一本书的分析阅读中,剩下还有两个问题要回答:这是真实的吗?这与我何干?而在主题阅读中,我们对于讨论也要准备回答同样的问题。
让我们假设起头的那个阅读问题并不单纯,是个几世纪以来与许多思考者纷争不已的长久问题,许多人家不同意,并且会继续不同意的问题。在这个假设中,我们要认知的是,身为主题阅读的读者,我们的责任不只是要自己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仔细整理出来,以便易于说明主题的本身与讨论的内容。有关这类问题的真理并不容易发现。如果我们期望真理就存在某一组问题的答案之中,那可能太轻率了。就算能找到答案,也是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答案的冲突中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而且有支持自己的确切理由。
因此,就可以发现的真理而言,就我们可以找到的问题答案而言,与其说是立足于任何一组主旨或主张上,不如说是立足于顺序清楚的讨论的本身。因此,为了要让我们的头脑接受这样的真相—也让别人接受—我们要多做一点工作,不只是问问题与回答问题而已。我们要依照特定的顺序来提问题,也要能够辨认为什么是这个顺序。我们必须说明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并说明原因。我们也一定要能够从我们检视过的书中找出支持我们把答案如此分类的根据。只有当我们做到这一切时,我们才能号称针对我们问题的讨论作了分析,也才能号称真正了解了问题。
事实上,我们所做的可能超过这些。对一个问题完整地分析过后,将来其他人对同一个问题要作研究时,我们的分析讨论就会提供他一个很好的研究基础。那会清除一些障碍,理出一条路,让一个原创性的思考者能突破困境。如果没有这个分析的工作,就没法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个问题的各个层面就无法显现出来。
 客观的必要性
要完整地分析一个问题或某个主题,得指出这个讨论中的主要议题,或是一些基本的知性反对立场。这并不是说在所有的讨论中,反对的意见总是占主导的。相反,同意或反对的意见总是互相并存的。也就是说,在大多数的议题中,正反两面的意见总是有几个,甚至许多作者在支持。在一个争议性的立场上,我们很少看到一个孤零零的支持者或反对者。
人类对任何领域某种事物的特质达成一致的观点,都建立一种假设,意味着他们共同拥有的意见代表着真理。而不同的观点则会建立起另一个相反的假设—无论你是否参与,这些争论中的观点可能没有一个是完全真实的。当然,在这些冲突的观点中,也可能有一个是完全真实的,而其他的则是虚假的。不过也可能双方面都只是表达了整体真理的一小部分。除了一些单调或孤立的争论之外(就我们在这里所读的问题,不太可能有这种形式的讨论),很可能正反双方的意见都是错的,一如所有的人可能都同意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而另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观点才可能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
换句话说,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也不是给这个计划开始时候的问题提供最终解答。当我们要给这样的主题阅读写一份读者报告的时候,这个道理特别清楚。如果这份报告就任何所界定并分析过的重要议题,想要主张或证明某一种观点的真实或虚假,都会太过教条,失去对话的意义。如果这么做,主题阅读就不再是主题阅读,而只是讨论过程中的另一个声音,失去了疏离与客观性。
我们要说的,并不是我们认为对人类关心的重要议题多一个声音无足轻重。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在追求理解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多贡献一种不同的形式。而这样的形式必须是绝对客观又公正的。主题阅读所追求的这种特质,可以用这句话来作总结:“辩证的客观。”
简单来说,主题阅读就是要能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预设立场。当然,这是个严格的理想,一般人是没法做到的。而绝对的客观也不是人类所能做到的事。他可能可以做到不预设立场,毫无偏见地呈现出任何观点,对不同的意见也保持中立。但是采取中立比面面俱到要容易多了。在这一方面,主题阅读的读者注定会失败的。一个议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可能巨细靡遗地全都列出来。虽然如此,读者还是要努力一试。
虽然我们说保持中立要比面面俱到容易一些,但还是没那么容易。主题阅读的读者必须抗拒一些诱惑,厘清自己的思绪。对于某些冲突性的观点避免作出明白的真伪判断,并不能保证就能做到完全的公正客观。偏见可能会以各种微妙的方式进人你的脑海中—可能是总结论述的方式,可能是因为强调与忽略的比重,可能是某个问题的语气或评论的色彩,甚至可能因为对某些关键问题的不同答案的排列顺序。
要避免这样的危险,谨慎的主题阅读的读者可以采取一个明显的手段,尽量多加利用。那就是他要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文,重新再阅读相关的章节。并且,当他要让更多的人能应用他的研究结果时,他必须照原作者的原文来引用他的观点或论述。虽然看起来有点矛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前面所说的,在分析问题时必须先建立一套中立的词汇。这样的中立语言还是必要的,而且在总结一个作者的论述时,一定要用这套中立的语言,而不是作者的语言。但是伴随着总结,一定要有仔细引用的作者原文,以免对文意有所扭曲,这样阅读者才能自己判断你对作者所作的诠释是否正确。
主题阅读的读者必须能够坚决地避免这个问题,才不会偏离公正客观的立场。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必须要能不偏不倚地在各种相对立的问题中保持平衡,放下一切偏见,反省自己是否有过与不及的倾向。在最后的分析中,一份主题阅读的书面报告是否达到对话形式的客观,虽然也可以由读者来判断,但只有写这份报告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是否达到这些要求。
 主题阅读的练习实例:进步论
举个例子可以说明主题阅读是如何运作的。让我们以进步这个概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