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间,缅甸作战尚未结束,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就预感到作战必将失败,拟制了一个《在印组织训练中国军队计划书》。其中心思想是:利用美国运至印度的中国租借物资,在印度组训2个军,用它由印度反攻缅甸,再由滇西出兵相助,以收复缅甸,打通中印公,路。4月16日派人将计划书送呈蒋介石。5月初,蒋介石表示原则上同意。同时,美国陆军部也批准了这一计划。
1942年5月25日,史迪威在印度新德里公开宣告收复缅甸的决心,并电告马歇尔,请求美国至少应派1个师参加反攻缅甸。他指出:“我坚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因此,我认为美国不向这一战区派遣部队是犯了严重错误。”〔2〕26日,美国陆军部作战署也制订《以收复缅甸为目标的维持中国抗战计划》。惟英国尚无反攻缅甸的意向,对此计划反应极为淡漠。7月19日,史迪威在重庆向蒋介石呈交《反攻缅甸计划》。其要点:由英国出兵3个师,美国出兵1个师,中国出兵2个师,自印度阿萨姆省入缅,向曼德勒出击;另由中国出兵20个师,由滇西出击腊戍,与由印入缅的上述中英美联军在曼德勒会师,并攻取雷列姆,然后会攻仰光;在盟军从陆路发动进攻的同时,英军重新在孟加拉湾确立制海权,收复安达曼群岛,派部队在仰光登陆。此计划统称为“两路进攻,南北夹击”作战计划。蒋介石于8月1日批准他的反攻缅甸计划,并提出三点要求:“1. 美国至少有1师兵力参加作战。2. 美国空军与空运力量须大量增加。3. 陆上部队出击时,英国海、空军须在孟加拉湾之安达曼岛开始攻击,并在仰光登陆。”此即蒋介石所说的“南北缅水陆同时夹击”战略。
史迪威自1942年5月17日从缅甸退至印度至10月18日,就反攻缅甸计划与英国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5次会商。由于英国无意在近期反攻缅甸,且不欢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会谈毫无进展;后经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干预,韦维尔提出以收复缅北为目标、英军仅作策应的“雷芬斯(Ravenous)”方案[即开罗会议上的“泰山(Tarzan)计划”],同时将史迪威的收复全缅方案定名为“安纳吉姆(Anakim)”。当美、英两国三军参谋长和丘吉尔于7月下旬在伦敦讨论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时,也对“安纳吉姆”计划进行过简单的研讨。此后,历次重要国际军事会议都讨论了反攻缅甸的问题。
1943年1月14日至23日,罗斯福、丘吉尔和他们的参谋长们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讨论今后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战略。反攻缅甸也是重要议题之一。这时盟军对德、意、日的作战形势虽已大为好转,但太平洋战场方面的美军正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的丛林里与日军进行着艰苦而又费时的争夺战,美军死伤甚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军事决策者认为利用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源对付日本是最经济的办法,一致要求实施“安纳吉姆”计划。美国海军参谋长金说:“在欧洲战场,从地理位置和人力资源方面来看,俄国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对付德国;在太平洋,中国对日本有类似的关系。我们的基本政策应是为俄国和中国的人力资源提供必要的装备,使他们能够作战。”反攻缅甸,打通中印陆上交通线,正是“朝着这个方向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3〕但是英国方面以无法提供在缅甸南部进行两栖作战的舰船为理由,坚决反对。为此,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带有不无威胁的口气说:“目前在南太平洋的军事行动在民用船只、军舰和护航诸方面付出的代价极高。形势也可能发生突然的逆转,并导致丧失制海权”,“除非实施反攻缅甸战役,否则他感到在太平洋上随时都可能出现使美国不得不遗憾地取消对欧洲战场的承诺的新形势。”〔4〕马歇尔把反攻缅甸与美国能否积极参与对德作战联系起来。英国在这种压力下只好让步。又经协商,会议同意实施“安纳吉姆”计划,并作出三点决定:一、 备战时间暂以1943年11月15日左右为目标;二、 具体反攻日期,俟1943年夏间(7月前)再定;三、 如英海军舰船不足,美国设法拨补。
会议结束后,罗斯福派美空军司令阿诺德、陆军后勤司令布里·萨默维尔和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英方代表约翰·迪尔去中国,向中国通报会议精神,并与蒋介石商讨反攻缅甸的问题。1943年2月9日,中、美、英三方在加尔各答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研讨反攻缅甸的具体计划。中方代表为何应钦、宋子文等,英方代表为韦维尔,美方代表为阿诺德等。史迪威以双重身分参加了会议。三方一致同意实施“安纳吉姆”计划。决定:一、 1943年11月至1944年5月间为作战期。二、 陆军以占领曼德勒为目标,英军3个师由加里瓦出击;中国驻印军由莱多向胡冈河谷出击,滇西远征军向腊戍进攻。三、 英海军封锁仰光。四、 英军攻取阿恰布(实兑)、兰里岛。五、 12月陆军出战,1944年1月占领仰光。〔5〕这就是反攻缅甸、收复全缅的“安纳吉姆”计划的最后定案。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缅北 滇西反攻作战 2
1943年5月12日,罗斯福、丘吉尔和他们的军事助手在华盛顿举行代号为“三叉戟”的高级军事会议。中国方面代表宋子文和史迪威、陈纳德参加了会议。中方提出实施“安纳吉姆”计划,英方断然拒绝。丘吉尔宁愿绕过缅甸,进攻苏门答腊的尖端和马来亚的槟榔岛,〔6〕也不愿进攻缅甸。美国太平洋海军司令尼米兹也认为没有必要夺回缅甸。但马歇尔和陆军方面则坚决支持史迪威的立刻反攻缅甸的计划。由于中国坚持原议,英方又坚持反对,美国转而采取折中态度,于5月20日作出以收复北缅为目标的“茶碟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一、 尽先集中可用物资于阿萨姆缅甸区域,以建立及增强通达中国之地面设备,期于秋初达到每月1万吨之运输量,同时扩大阿萨姆航空设备,使达到下列目的:甲,加紧对日空战;乙,增强(维持)美国驻华空军;丙,支持对华空军补给物资。二、 积极准备自印度莱多、因帕尔和中国云南入缅之中国军队作战计划,以打通滇缅路为目标;陆、空有力攻势将于1943年雨季结束后开始。三、 水陆夹击阿恰布、兰里岛。四、 打击日军在缅交通线。〔7〕这个计划所规定的进攻目标、路线和兵力部署,同韦维尔最早向史迪威提出收复缅北的计划内容如此一致,显然是美国迁就英方的主张、无视中国意见的结果。这将使中国军队承担着反攻缅甸的主要任务,而英军反被置于策应、协助中国军队作战的“客军”地位。“安纳吉姆”计划遂被搁置一边,后来在历次会议上都是一再提出、一再被搁置,终遭扼杀。
3个月后,“四分仪”会议于8月19至24日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举行。罗斯福、丘吉尔各率庞大的幕僚队伍赴会,而中国竟未被邀请,只在会议行将结束时邀宋子文与会。经协商后,在对日战略上达成一致意见,作出两项决定:一是打败德国后12个月内必须击败日本,二是美国向太平洋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进攻。对反攻缅甸的问题,美、英也达成了妥协:仅以夺取密支那、实兑和兰里岛为作战目标;至于在缅南水陆夹击的两栖作战,视缅北战局进展情况再作决定。同时决定成立东南亚战区统帅部,统一指挥反攻缅甸的作战。以蒙巴顿为总司令,史迪威为副总司令。这种妥协,使英国长期以来企图缩小“安纳吉姆”计划的努力成为现实。由于会议内容与中国有直接关系,会后罗斯福和丘吉尔致电蒋介石,说明建立东南亚盟军统帅部的必要性及远东太平洋的战略,表示派蒙巴顿去重庆当面向蒋陈述会议的精神,共同商讨反攻缅甸的具体计划。1943年10月9日,蒋介石在黄山与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蒙巴顿、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等研究反攻缅甸的具体问题。中国方面出席会议的还有何应钦、宋美龄、商震、刘斐等人。蒙巴顿传达了魁北克会议关于反攻缅甸的决定,说明以攻克缅北地区为主,军事行动以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为主,以英印军为辅,由英、美、印组织有热带丛林作战经验的士兵2万人组成突击队,破坏缅南日军的交通线,攻击日军后方指挥、后勤机构,以策应缅北作战。萨默威尔向蒋介石保证逐步增加空运量,到达每月1万吨。蒋介石在会上一再强调反攻作战的成败关键全在海上,必须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才能获得胜利,希望英国组织强大舰队控制缅甸和新加坡间海面,打击日军增援力量,南北夹击,决不能让中国军队孤军深入缅北,再蹈前车之辙。〔6〕蒙巴顿答应尽快准备进攻缅南。蒋在会后指示何应钦:云南中国远征军的动用一定要谨慎从事,英、美不控制孟加拉湾、不从缅南配合,不单独进攻。
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最高军事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惟一一次有中国政府首脑参加的盟国战略会议。会议开始后,首先由蒙巴顿报告反攻缅甸作战的“锦标保持人”计划。计划仅以攻占孟拱(今译为“莫冈”)、密支那、八莫为作战目标,既未规定攻占孟拱、密支那、八莫后的作战行动,也未提及缅南两栖作战、水陆夹击,甚至也未赋予进攻部队以攻取曼德勒的作战任务。这同蒋介石10月19日在重庆接见蒙巴顿和萨默威尔时的指示及蒙巴顿当时的应承相左。蒋介石当即指出:缅甸、华北、东北都是日军生死攸关、必然拼命死守的战略要地,而缅甸则是亚洲战局的钥匙;反攻缅甸就必须:(1) 南北缅水陆同时夹击;(2) 安达曼岛必须夺取;(3) 曼德勒尤应攻占,而且必须维持对华每月1万吨空运量。美国参谋长们竭力主张接受蒋介石关于南北缅水陆夹击和夺取安达曼岛的计划。丘吉尔坚决不接受。罗斯福热烈支持他的参谋长们的意见,不顾丘吉尔的反对,答应了蒋介石的要求,向蒋介石保证:美国可以拨出登陆艇,几个月内在孟加拉湾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海军在南缅与陆军在北缅同时作战,南北夹击。罗斯福并同意蒋介石提出的装备中国90个师的计划以及向中国贷款10亿美元的请求。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缅北 滇西反攻作战 3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于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开会。丘吉尔获得斯大林关于在打败希特勒后对日作战的承诺后,更加强烈地主张取消水陆夹攻缅甸的计划,迫使罗斯福放弃了美国三军参谋长一致决定的战略,更一笔勾销了他本人对蒋介石的亲口承诺。丘吉尔于12月7日致电蒋介石:取消孟加拉湾两栖作战的“海盗”计划。一再被搁置的反攻缅甸、收复全缅的“安纳吉姆”计划终于被扼杀了。
与此同时,蒙巴顿将其拟定的反攻缅北作战计划交给了中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