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 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会上瘾的,想起来的时候是要默默流泪的。 
          
        作为一个古城,南京两三千年来盛名不衰,除了断断续续的历代王朝在这里建都多而繁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南京向来是风雅之地,适合文人骚客花前月下,弄些“轻浪萍花”、“断魂杨柳”等曼妙词句来,这一路的文风纤巧哀伤,典型地体现了废都之风。一个文人哀伤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个城市里,历代所有文人都哀伤,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城市已形成了它的整体格调。 
          
        当然现在的南京,是日常化的南京,享乐的南京,这是它的一贯传统,就好比一条动脉,贯穿整个城市的生命。人们并不都富有,可是安闲,自足。南京人不爱闹,三五个朋友,嗑嗑瓜子,打打小牌,常有人临窗远眺。他们不知道这城市历史的点点滴滴细节正潜藏在这个城市的血肉里,正在麻醉着他们,让他们身不由己地过着静静的一天天往前走的惯性生活。 
          
        都说南京人怕吃苦、小富即安、瞻前顾后,缺乏实干精神,看来最终是这个城市的错。     
        南京如此下去,怎能不被苏州PK出局呢?!     
        长三角“第二城”     
        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一直处在剧烈的变化中。     
        最早的大城市是江宁、扬州、苏州、杭州。江宁即南京,始终是长江三角洲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扬州在清代中叶以前也是世界级的大都市,其繁华程度不让伦敦、巴黎。扬州的繁荣得益于盐商和漕运,但随着徽州盐商的消亡及运河时代的结束,扬州便快速地衰败下去,以致扬州人只落了个“扬虚子”的雅号。苏州、杭州作为城市起码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杭是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但20世纪初期苏杭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被长三角最东端的上海所代替。 
                 
        南京其实是最不甘心在上海身后的城市。但由于在江苏省内,苏州、无锡在GDP、外商投资等方面均强于南京,在近年的城市呼声方面,苏州显然渐渐高过了南京。南通的“亚上海”建设目标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南京对省内经济的辐射力,使南京难以确立在省内的经济中心地位。 
          
        的确,今天的南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现实:与同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相比,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张上步伐相对缓慢。     
        其实与苏州相比,南京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首先,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京位于沿海、沿江两条轴线的“T”型交叉点,具有“承东启西、承南接北”的区位功能;其次,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南京是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是华东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并拥有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的管道运输、空港规模和公路密集度。第三,具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人才、科技优势。南京高校、科研院所数量位于全国第三,是全国四大科研和教育中心城市。第四,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南京工业门类齐全,服务业较为发达,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方面具有优势。第五,各类金融机构齐全,金融总量较大,具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产业规模和必要条件。至今,南京已有二级分行以上银行机构26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00亿元和4700亿元,占全省份额的四分之一强。 
          
        如果比较理性地看问题,作为十朝古都,南京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显著的科教优势使其仍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只欠一个“快”字。而南京也终于开始发力,明确提出“南京的定位也很明确:接受上海辐射,形成新辐射的江苏省会城市”。而“南京1小时都市圈”成功地将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滁州六城市以轻轨和高速公路规划在内,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南京人看来,赶超苏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近年来,南京经济发展比较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南京经济圈”的发展比过去更快。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散中心,南京在产业布局、人才积累、科技竞争力、经济国际化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与上海、武汉、重庆一道,构成了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中心。这种独特的地位,使南京既直接接受上海辐射,又向外、主要是向西传递辐射和直接辐射的综合功能。为此,江苏省还提出了三级中心城市的总体格局,一级中心城市只有一个:南京;二级中心城市有五个:苏州、无锡、常州、徐州、连云港。据此可以肯定地说,苏州的经济腾飞获得了未来规划中的肯定,而南京亦未失去它的龙头老大位置。 
          
        所以,尽管上海经济中心的辐射力到南京已经很弱了,但南京可以比较到位地承接和延伸上海的辐射,从而成为长三角地区向中部省份辐射的一个“中转加油站”,并使长三角未来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腹地空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富民强市”,要做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甚至做长三角“第二城”,几乎已经成为南京人的共识。而历来不称“经济中心城市”的南京,第一次将“充满经济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写进自己的城市报告中。由此,南京人跳出南京,开始了构建区域经济中心的新实践。 
          
        南京,不再怀旧,而是勇敢地选择了再次PK。     
            
        苏州VS无锡     
        贵族大战暴发户     
        在今天,中国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对城市,像“他们”一样同出一门,血肉情深;也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对城市,像“他们”一样明争暗斗,口水连天。“他们”就是同位于江苏省南部,被人们俗称为“苏南模式”发源地的苏州和无锡。 
          
        中国政坛出现苏州现象:一个地级市成为省长摇篮。     
        苏州的干部走向全国之前,已经在江苏省内各级党委政府大量任职,执掌诸多重要岗位。频繁的领导更替对于苏州市及下属各县级市的干部来说,早已见怪不怪。到省上开会,台上坐的领导和台下坐的干部一见面就笑了——许多都是苏州出来的,甚至过去就是上下级关系。 
          
        无锡是曾经阔过的。自近代以来无锡就一直是苏南的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又处在苏南“井”字形交通网的中心枢纽,作为中心城市的功能比苏州要强。     
        无锡的绝对优势在于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别是近代以来,京杭运河和京沪铁路这“一纵一横”的骨架确立了无锡作为国内外商品在东南地区集散地的地位。 
          
        从历史上来看,无锡的历史要比苏州长,早在3100年前,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勾吴王国,开创了无锡作为古都的500年历史。而苏州只是勾吴王国到了末期,才开始的一个新兴的城市,它的历史自然比无锡迟了500年。 
          
        集如此煊赫于一身,无锡的辉煌历史可以说不让苏州。但是,为什么在两个城市的口水战中,无锡总是让苏州瞧不起呢?!     
        无锡人的“暴发户气质”是无锡城市发展的软肋。即便有一天无锡的GDP超越了苏州,只要它城市性格中那种“小”依旧存在的话,它就永远不能让苏州输得心服口服,苏锡口水战也就不可能平息。 
          
        “一招先,吃遍天”及无锡的嫉妒     
        在今天中国,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对城市,像“他们”一样同出一门,血肉情深;也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对城市,像“他们”一样明争暗斗,口水连天。“他们”就是同位于江苏省南部,被人们俗称为“苏南模式”发源地的苏州和无锡。 
          
        且看两个城市的档案:     
        苏州——由于大力发展工业和得益于如AMD这样的众多跨国大型企业在此投资办厂,在经济、科研方面近年来急剧升级。在江苏省已经多次对省会南京呈现出虎视之态。目前的苏州是长三角的腹地,上海的后花园,她的强劲发展也得益于上海对她的辐射。 
          
        无锡——长三角的另一重镇,这里有众多的跨国企业,其发展势头不在苏州之下。与苏州不同的是,无锡是一座新兴城市。她的发展与苏州一样,都是得益于长三角在中国的龙头地位。无锡与苏州是长三角腹地的双子星,对江苏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他们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 
          
        所以当全国范围的城市竞争拉开序幕的时候,过近的距离导致了两个城市对资源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又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可以竞争的方面。 
          
        历史上的无锡,几经辉煌。两次交通的大开发,确立了无锡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中心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无锡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跻身中国城市领跑者的行列。 
          
        但无锡的光环在20世纪末期却逐渐开始消逝了。“富得流油,脏得要命”——国务院领导的批评似乎预言了这个城市的式微之像。先是牵涉中央神经的特大非法集资案的曝光,后是所谓“苏南模式”的日渐迷航,随后便是经济的停滞不前。虽然无锡在1998年GDP超过千亿,但一觉醒来,“领跑者”的地位已经被苏州、宁波等新兴城市替代。严峻的形势透过一组组资料摆在了人们的面前:1995年无锡和苏州的GDP只相差142亿元,而到了2001年,差额已经扩大到400亿元;更要命的是,自1995年以来,无锡的外向型经济一蹶不振,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迟滞不前,大大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使得苏州在外向型经济上的相对优势转化为对无锡的绝对优势。无锡的城市实力产生衰退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城市之间的竞争,无锡的定位和功能直到20世纪结束时还未能明确。无锡作为经济中心城市所发挥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正在被周边其他城市蚕食。无锡的落后不单单存在于经济,而是凸显在城市的各个方面。 
          
        苏州和无锡相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坐落在江南水网之中的苏州古城,街道依傍河流,水陆并行;百姓临水而居,前巷后河,“小桥、流水、人家”,精美的园林,娇软的吴音,令人恍如置身天上的街市。 
          
        在如此柔美的一座园林城市里,很难相信这里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工业基地,苏州的GDP总量居全国第四,几大主要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出口、外商直接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速均列长三角15城市之首,令人侧目。 
            
        当然,让苏州人引以为自豪的不仅于此,强大的财政收入使苏州及下属县市有相对充足的经费投入卫生、环保事业,并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