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 第47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而论,他给菩萨叩首,动作绝对标准,一点没有掺假,菩萨普度众生,难道我不是众生之一?这个农夫恍恍惚惚,再次来到寺院。他向菩萨倾诉自己的委屈和疑惑。菩萨说:“常言道,叩头拜佛,不如弯腰求土,你求我保佑风调雨顺年年有余,我承认,你的态度无可挑剔。可是,回到土地那里,你就摆出另外一种姿势,简直判若两人。如果,面对脚下的土地,你能像在我面前这样,弯腰俯首,土地是绝不会亏待你的。人勤地不懒嘛。”这个农夫似有所悟,羞愧得无地自容。
  农夫按照菩萨指教,面对土地,换成差不多在菩萨面前那种姿势了。果然,农夫丰衣足食,过上了幸福生活。为了感谢菩萨指点迷津,这个农夫拎了香油、扯了红布,去寺院还愿。
  菩萨见农夫笑逐颜开心满意足,便问:“你知道人们为何对我顶礼膜拜?”农夫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是菩萨,生就一副大慈大悲的心肠啊!”菩萨颔首,沉吟良久,说:“其实,我只不过是一堆塑了形的泥土。”农夫闻言,愕然。活菩萨等同一堆泥土?这话,若是出自他人之口,农夫是会和他唇枪舌剑的,那无异于是诋毁,是冒犯,是大不恭,可是,这偏偏出自菩萨之口。这正是菩萨不居功自傲的谦词啊。菩萨窥出农夫的将信将疑,真诚地说:“的确,我只是一堆泥土。”农夫联想到一句俗语: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么说,菩萨真的不过是一堆泥土!
  恍然大悟的农夫,当即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他躬身自问:“难道,我堂堂的大男人,只是在给任人蹂躏的泥土叩头?”
  菩萨接着说:“现在,你知道真正保佑你的是谁了吧?作为泥土,我感到羞愧,因为,我没能帮你们种庄稼,你们却给我行如此大礼,让我诚惶诚恐,可我这样,事出有因。我权且把自己当成泥土的代表,接受你们的感恩。在泥土面前,只要你们弯下自以为高贵的头颅,根本不需要下跪,只需向匍匐在地的泥土作揖,泥土就会保佑你财源滚滚。可惜,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人啊,只有在死去后,才心甘情愿地把泥土置于灵魂之上,但为时已晚。”
  农夫还是不解地问菩萨:“既然你是泥土,为啥乔装打扮成慈眉善目宽宏大量的样子,这不是道貌岸然吗?”菩萨说:“算你问到点子上了,我只是坐起来的泥土,躺倒了,就成了土地。自以为是的人从不敬畏甚至讨厌泥土,却敬畏高大的神灵。试想,我若不装扮成这副模样,你会对一堆土顶礼膜拜?体面的人,从来就认为泥土不体面,好像泥土只是肮脏之物,不但不拿泥土当神看,甚至不当人看,所以才有所谓的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之说。镀了金,你们就看不出我泥土的本来面目了。”
  农夫瞠目结舌。他终于明白了,菩萨是泥土的化身,真正给予人类财富的是泥土,世上最尊贵的是脚下的泥土,人向菩萨跪拜,其实就是在跪拜泥土。寺院,只不过给人们提供了向泥土表达心意的场合而已。
  (东红摘自《中外读点》2007年9月下)
  因为善良
  吴志彬
  故事缘于一起平常的交通事故。那时我在居民小区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现场很恐怖,一辆小四轮货车下面是一辆自行车和它的主人,静静地躺在一摊鲜血中。肇事的小四轮司机已不知去向。据目击者说,司机下车看了一眼车下,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就失魂落魄地离开了现场。
  救护车与交警还未赶到,受害人突然自己从车下爬了出来。我们才发现他满身的“血”竟然是辣椒酱,明显的外伤只有左腿骨折。他口齿清晰地告诉我,他是郊区农民,是骑车来小区卖辣椒酱的,刚才是被吓晕了,自己伤得并不重。
  救护车与交警同时赶到。医生立刻对伤者进行了检查,结论是左腿被轧,其他部位看不出伤有多重,当然还要去医院做更详细的检查。我长舒了一口气,看来是虚惊一场。现在我要做的是帮助交警立刻找到那位肇事司机。
  可就在这时,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肇事司机跑到一栋居民楼四楼的楼梯阳台上,然后纵身一跃。真是节外生枝。从一个现场赶到另一个现场,那场景再次让人大吃一惊。那位司机好好地站在那里号啕大哭,却有一位退休工人倒在地上。
  故事到这里就有点离奇,当肇事司机翻越护栏的时候,正好这位退休工人路过。情急之下他竟然勇敢地冲向前去,一把接住了那个坠落的身体。结果被救者安然无恙,老工人却折断了两根肋骨。整个事件因为老工人的见义勇为而变得富有传奇色彩,也就有了所谓的“新闻眼”。可当我的一位朋友采访老工人,问他事后有没有害怕时,他的回答是那样的朴实:“我不能眼见着一个生命在自己眼前消失,他要重跳一次,我还得接!”
  故事是结束了,可本来很平常的事故,因为意外的原因,使它的善后处理变得错综复杂。
  这位司机穷得家徒四壁,土有老母下有妻儿,就靠他一人的收入养家,单位为了照顾他,才让他开小四轮,跑跑厂里的短途运输。所以面对飞来横祸,他心如死灰,只有一个念头:死!
  那位老工人更令人敬佩,当他了解到司机的家境后,拒绝了一切赔偿,自己付了医药费。而最让人担心的是那位受伤的农民,他完全可以在医院躺个一年半栽,直到肇事方满足他的要求。这样的例子很多。但事情的进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那天司机去医院探望伤者,当时有人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自己都不想活了,为什么还记得打120去救他?”他显然毫无准备,愣了一下说:“万一他还有救呢?”’就因为这句话,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伤者。第二天他就坚持要出院,他说:“咱回家养着,咱可不能讹人家!”
  如今想起来,整件事的顺利解决,如果说有什么重要因素,那只能是——善良。善良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格,也是人性里最为朴素的美。只有在善良的土壤里,才能开出一切更为崇高的品德之花。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平凡的人,都用崇高的品德感天动地,但如果我们做到人人心存善良,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更美好。
  (许明摘自《好故事金道理》2007年第10期)
  万米高空的人文主义
  流沙
  万米高空,在一个密闭的飞行器内。注定会放大许许多多的人生细节。
  一位重庆农民工,乘飞机从深圳到重庆,飞机起飞后,他对机舱内的一切东西都感到新奇。最后他来到洗手间,把门关上,久久没有出来。乘客们有些奇怪,这个人为何待在洗手间不肯出来。乘客们通知了空姐,空姐不断敲门,结果门打开后,里面伸出一双湿漉漉的手,一个声音传来:“小姐,有没有飘柔?”原来,这位农民工是第一次乘坐飞机,他看到洗手间里有热水,突然想洗个澡。他对空姐说:“咱工地上条件不好,没法洗澡,这里真不错,还有热水。”
  在东航的一个航班上,一位空姐看到一位老汉紧紧抱着一个袋子坐在位子上。空姐向每位乘客派发食品和饮料,当派发到老汉时,老汉拒绝了。空姐有些奇怪,老汉说,这些食品和饮料是收费的,他没有钱来支付。原来,这老汉是去北京看望上大学的儿子,那袋子里是给儿子捎的红薯干。空姐对老汉解释机上的食物是免费的,并给了他一份。老汉说,他舍不得吃,要把这些食物带到北京,留给儿于吃。长长的旅途中,老汉就饿着肚子,不肯享用那份菜。
  在福州飞往青岛的一个航班上,一位妇女拿着一个保温盒紧张地坐着。空姐发现后,试着与她攀谈。那妇女说,保温盒里装的是馄饨,因为在青岛读书的儿子突然想吃妈妈做的馄饨,她思前想后,做好了馄饨买了飞机票给儿子送去。空姐以为妇女十分有钱,但妇女有些无奈地说,她是一位普通职员,这张飞机票,花了她一个月的工资。
  最后再来看一个“奇闻”。
  四川的一个网络论坛上.出现过这样一个帖子:一个自称学历、社会地位和收入都颇高的“小城律师”说,他至少乘坐过25次飞机。有一次,他乘飞机去海南度假,在机场遇到了几个农民,这些农民穿着不得体,也不认识机票上和机场电子屏幕上的英文字母,让机场服务人员无所适从。这些农民就站在“金发碧眼的洋人”面前,丢尽了,中国人的脸面。这位“小城律师”还说,这些农民不知耻地拥挤在柜台周围,贪婪而好奇地向里面张望,全身的重量都支在胳膊上,活像三个吊死鬼。他们手里竟然只拿着飞机票。当服务人员请他们拿出身份证时,他们才好像从梦中醒来一样,手忙脚乱地乱摸一气。“小城律师”说,机场是一个国家的窗口,飞机也是高素质人士的交通工具,应该对这些素质低下的人士限乘。
  第一个故事,让人心酸;第二个故事,让人心软;第三个故事,让人心痛;最后一个故事,真的让人愤怒了。
  是的,只有相对富裕的人才能买得起机票,乘得起飞机。那些农民工、贫穷的农民、普通的母亲,是这个空间里的“另类”.但他们用自己的卑微告诉大家,这个世界正在缺失一种东西,而这种东西是这个社会万万不能缺失的,那就是——人文主义。
  (班超摘自《太原日报》2007年l0月8日)
  马屁与露丑
  张鸣
  马屁跟出乖露丑是孪生兄弟,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皇帝之所以会穿上那件骗子的新衣,跟周围人的马屁成风有着直接的关系。骗子的巧舌与周围人的马屁形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是,皇帝光着屁股在大街上巡行,但最后丢人现眼的,是皇帝。
  别说童话当不得真,这种事,古今中外到处都是。只要有猛人(广东人所谓有权势的大人物)和猛人的包围者存在,“皇帝新装”的童话,便会上演。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临幸灵隐寺,寺中的方丈求皇帝赐题寺名,皇帝一时高兴,提笔便写,结果把个繁体灵字的雨字头写大了,下面一大堆零碎,不好安排,另要纸重写,又略显尴尬。旁边的大臣见了,心领神会,马上在皇帝耳边嘀咕了几句,皇帝龙颜大悦,大笔一挥,将原来打算写的“灵”,改写为“云”(“雨”字头下面加个“云”即可),然后,“云林禅寺”四个大字写好了。灵隐寺的方丈心里嘀咕,不应该是灵隐禅寺吗,怎么变成了云林禅寺?旁边的大臣连声叫好——好,天上有云,地上有林,云林禅寺,高!就这样,至今,灵隐寺的匾额上,还是乾隆题的四个字:云林禅寺。什么叫做天上有云,地上有林?哪个寺庙天上没云,地上没林?难道都叫云林禅寺吗?可怜乾隆皇帝,出乖露丑,一直丢了几百年的人,如果没有大的变故,估计还会一直丢下去。
  2006年台湾的陈水扁夸人,一不留神用了“罄竹难书”四个字。台湾舆论大哗,身为陈水扁下属的台湾“教育部部长”杜正胜,不顾自己历史学者的身份,硬说“罄竹难书”四字成语本身没有褒贬之意,用在哪里都行,用来夸人,也没有错。幸亏当时别的人没有附和他,否则,陈水扁会一直用“罄竹难书”来夸奖人的。
  很多年前,有个单位名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