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是人的本性。一项实验表明,刚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对彩色图片注视时间比对同样的无彩色图片注视时间长,而且对红颜色更感兴趣。可见,孩子从小就在接受美的教育影响了。家庭是美育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美育教师。我国有着重视美育的优良传统,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立身处事的重要内容,认为美育具有伟大力量,“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想”。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美育能够扩大和加深孩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创新生活理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进而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也可以促进孩子积极锻炼身体,体验“劳动创造美”,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4)
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知识、信息,日益提高的家庭生活,以及充分的闲暇时间,广泛多样的活动空间,使家庭美育更加充实、有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追求美,创造美是孩子的需要,也是教育孩子的有力手段和最佳契机。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粗暴对待成绩差的孩子
“望子成龙”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有不少差生,这使得一些家长“神童梦”破碎,思想悲观从而粗暴地对待孩子,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造成身心和学业上的恶性循环,后果堪忧。
“上小学六年级了,每次学习还不能坚持一个小时,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母亲的感叹和焦虑。
许多母亲拼命督促自己的孩子。她们往往会凭空想像一个好学生的形象,然后再拿自己的孩子与之相比较。家长脑海中常常有一个想像中的“模范孩子”,并认为到了六年级必须得这样,并以此督促自己的孩子也要这样去做。
但是,孩子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可能什么都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假如有的孩子表面上服从家长,按照家长说的去做,可只是做做样子给家长看,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又有何用呢?还有一些乖巧的孩子,他们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坐在书桌前,可是并不学习,而是偷偷地翻着漫画书。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孩子学业成绩不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孩子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如孩子智力发展滞后,感觉器官先天缺陷或后天损伤,大脑受到伤害等。另外儿童思维大都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没能及时地发展起来,赶不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一些抽象性、逻辑性知识的时候就会跟不上。孩子学习差,多半是这个原因。
二、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如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路,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习惯不合理等。若孩子年龄较小的话,性格、情绪方面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自制力较弱,理智感不强的时候,情绪高涨时成绩会直线上升,情绪低落时成绩则大大下降。性格外向的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性格内向的则容易背上精神包袱。
三、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存在问题。如教师水平有限,上课枯燥无味,让学生厌学;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困难或者视而不见,随便训斥孩子;或者就包办代替,不能正确地启发、帮助孩子。
四、环境方面存在问题。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若学校学风不好,设施、设备不完善,势必对孩子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孩子在课余时间没有好的活动场所,没有丰富的活动内容,与社会上各种不良分子接触,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会使成绩下降;在家庭中,家庭的结构、条件、气氛,家庭成员的素质等,都与孩子成绩有密切关系。由于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家长要抓住主要原因,如帮助孩子树立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教育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其中关键是对孩子既要理解宽容,又要严格要求。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联系,交换情况,共同磋商,找到好的方法。一般来说,孩子学业成绩差,只是其发展过程中暂时的波折,只要家长重视,并加以适当的教育,是能改变这种状况的。这时有必要进行一些心理调整。首先,需要父母做的是放弃过高的期望,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孩子实际能力的目标。假如命令孩子“集中精力学习1个小时”而孩子不容易做到的话,不妨把目标压缩一下,变成10分钟或者15分钟。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5)
成人也一样,当目标过高、与自己的距离过大时,往往没有积极性去做。而且一开始就会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做不了。即使勉勉强强去做了,也不会做好。但是如果目标适中,稍加努力就会圆满完成的话,则会下决心试试看。
容易厌倦的孩子也是如此。可以先让他学习10分钟、15分钟。完成后好好表扬孩子一番。日后将时间逐渐拉长。当能完成30分钟后,1个小时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了。最终目标可以很高,但暂时目标不宜过高,应该是孩子易于接受的,这样能不断地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的目标逐一实现,这种积累终将化作一座大山。
据报道,南方有一位中学生因学业不好长期受到父母的粗暴对待。一次他期末考试成绩未达到父亲规定的标准,父亲罚他双膝跪地,头顶一盆凉水,不准晃动,稍一晃动就打。
孩子不堪忍受这种折磨,不久就离家出走了。
孩子学业差,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着急、气恼,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粗暴对待孩子,既无益于孩子学业的进步,也加深了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不利于进一步的教育。家长们对学业不佳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态度是很重要的。现在家长们一般以孩子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业成绩优劣的惟一标准。分数高者,家长十分高兴,给予各种奖励;分数低者,家长非打即骂,给予的则是各种处罚。但考试并不能检查学业的全部。家长不要两眼盯在分数上。只有对孩子的学业不佳有了正确的认识,家长们才能避免粗暴地对待孩子。家长只有信任孩子,对孩子满怀期望,才能调动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才能具有追求进步的内部动力。家长们应该了解,学业成绩不佳的孩子对他人的态度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们可与学校老师联系,共同分析出孩子学业差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进步。
错过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机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力问题不是人为的,长大自然就会发展。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智力开发太早,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研究表明,儿童5岁时大脑的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90%,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6~7岁后,脑细胞分裂变缓慢,记忆力就会减退。因此,孩子的智力开发不能太晚,不能浪费孩子的智力。战国时期的甘罗12岁就官至上卿,南北朝时期的荀灌娘13岁领兵打仗,唐代诗人王勃6岁善文辞,李贺7岁填词做文章,骆宾王6岁写《咏鹅》,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郑板桥3岁识字读诗文,鲁迅5岁开始博览群书,周恩来6岁开始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国外智力超常的儿童更是不计其数,莫扎特4岁开始作曲,美国控制论创始人维纳9岁上大学,11岁就写出了论文。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天才儿童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主要不是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发挥遗传的素质去适应环境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早期教育能造就英才。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是从某个角度概括地总结了早期环境、早期教育对后期智力发展的影响。心理学家齐克斯博士曾研究世界上17个一流的天才人物,如富兰克林、伽利略、达·芬奇、伏尔泰等,发现他们幼年时都有很高的智商,这主要得益于早期教育。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儿童有潜在的学习能力,这种潜在能力是与时间呈递减规律发展的。例如,婴儿生下来是100分,如果一开始就教育,其他一切条件也很理想,他就可能获得100分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最多只能得80分的能力,如果从8岁开始教育,只能获得60分的能力。儿童受教育越晚,影响学习能力越大。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6)
当然开发孩子的潜力要讲究方法,不是硬性规定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始终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情。
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创始人葛兰·道门说:“大脑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暂停、减慢,但是更重要的是可能加速。”在美国,曾经发现一个被关在壁柜里的9岁孩子,他只有两岁半孩子的身高体重,智商为0,是个白痴。国内外发现的狼孩子,智力都极其低下。这是由于在大脑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严重缺乏人类的精神营养,大脑没有得到应有的使用和锻炼而造成的。
大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若能对大脑科学的开发和锻炼,正常儿童可以变得更聪明,脑损伤等原因造成智力低下的孩子可以重新发育成长,甚至成为超常儿童。当然,开发大脑不是简单地要孩子识字、做算术。而是要针对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进行合理而严格的训练。儿童大脑发育在6岁时甚至完成,0~3岁是关键期,应充分利用。许多溺爱孩子的长辈往往“不知不觉”地代替孩子使用自己的大脑,妨碍了孩子大脑的发育,结果阻碍了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例如,很少有父母让孩子1岁时自己吃饭,爷爷奶奶恨不得一直喂到孩子上小学。其实,吃饭动作的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大脑的机会,它是视觉、反应、判断、指挥等各项大脑功能共同作用的过程。
大脑的发育靠使用,首先是靠视、听、触、嗅、味觉的信息刺激来促进其功能完善,才能使它对运动系统的控制(如肢体运动、语言和手工技巧等)能力大大增强。婴儿和大科学家一样,也是用这五种感官来学习和认识世界的,经过大脑潜能开发的3岁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可以达到6岁儿童的水平。
巴甫洛夫说:“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婴幼儿阶段是人的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早期教育有利于开发大脑的潜能。心理学界一致认为:人脑潜能的开发主要依赖早期,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是2岁;认字最佳期是3岁;算数的最佳期是4岁。美国教授布鲁姆对脑的发育过程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后认为,从0~4岁大脑发展的曲线决定了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如果这段时间智力迅速发展,以后就有可能得到高的智力水平。上文中提到的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智力发育的最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