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 第17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属下联络上了师兄,从他那里属下才得知了天剑堂为何敢在太原如此肆无忌惮。原来,那天剑堂香主韩世武有一个表妹,她本是大同人,后来鞑子入关,她跟着父亲前往太原投奔韩世武,接着便跟着他南下少林,不料她父亲于半路死于恶疾。天剑堂奉令北上后,韩世武将此女献给了山西的降将姜骧为妾,从而攀上了姜骧这个高枝,从此他就变得肆无忌惮起来。本来姜骧是大同总兵,但太原的守将一意巴结姜骧,是以对韩世武的胡作非为不闻不问。

  同为天地会的香主,属下不愿看到天剑堂堕落,所以属下亲自前往天剑堂拜见韩世武,试图劝他多多从善,不要欺凌难民,谁知他不但不听,反而还口出狂言,说这里是他说了算,别人管不着,后来他还多次派人上门挑衅,属下见事不可为,再加上师兄不愿南下,所以属下就带着手下弟兄迅速离开了太原。

  属下原以为那韩世武不过是贪财,可是不久之后属下收到师兄托人捎来的信,在信中他说那韩世武越来越嚣张了,不仅欺男霸女,而且与那驻守山西的鞑子将领称兄道弟,显然已将本会‘反清兴汉’之誓言抛到了九宵云外。”

  “这个……这个会不会是他为了套取鞑子情报而故意与鞑子将领接近?”林清华不太相信天地会会这么快就堕落到这种地步,所以他企图寻找可以说得通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总舵主宽人严己之意属下明白,但属下却不这么想。”陈子豪见林清华不信,便将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总舵主可以想一想,那天剑堂传回来多少有用的情报?”

  林清华闭目沉思,仔细回忆,但他随即遗憾的意识到,陈子豪所讲的很有道理,因为自从天剑堂被派到山西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传回什么有用的消息了,即使是上次的中原会战期间,他们也没有有用的消息传回,而且林清华还想起来了另一件事,那就是中原会战结束之后,与黄得功、李成栋谈话之时,他方才从黄得功的口中得知姜骧已经重新归顺大明,当时他还奇怪,为什么自己在山西太原安排的有天剑堂在,但却居然没有黄得功的消息灵通,现在看来,那天剑堂确实没干什么正经事。

  林清华虽然在天地会成立之初就对这种情况有所警惕,但他没有想到居然这么快就出现了他最不愿看到的情况。按照他的想法,天地会应该算是一个江湖上的反清组织,按说江湖人士对于民族大义看得是比较重的,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好处给他们,但毕竟自己曾经许诺过,只要成功的阻止了鞑子入主中原的企图,那么就给他们这些人封赏。但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是,这些江湖人士显然并不比普通的百姓或者是大明的官员更具有民族意识,所以在眼前的好处得到之后,很快就把林清华定下的反清宗旨给忘得一干二净。

  “看来确实要好好的整肃一番了!”林清华说道,他望着坐在身边的陈子豪,说道:“多谢陈兄提醒我,要不然,我连由我亲手创立的天地会是怎么完蛋的都不知道。”

  陈子豪谦虚道:“属下也是今天被总舵主当头棒喝方才醒悟过来,属下真是万分惭愧,若非总舵主及时棒喝的话,属下肯定也是安于逸乐了,恐怕属下也和那韩世武差不多了。属下这就返回本堂,将所有弟兄全部召集起来,好好的整肃一番,也好为其他的堂做个表率。”

  林清华亲自送陈子豪出营,边走边问道:“我刚才看见你与一个胖子说话,却不知那胖子是谁?”

  陈子豪道:“他就是属下曾向总舵主提过的‘狐狸球儿’,今日属下是与他交接‘春雨轩’,以答谢他上次出手相助。”

  送走了陈子豪,林清华觉得自己真是太大意了,全然忘记了一个有战斗力的组织是需要经常整肃的,他一边暗自责备自己糊涂,一边召来卫兵,命他去将洪熙官喊来,准备将这整顿会务之事交给他去处理。

  洪熙官此刻正领着巡逻队在城北一带巡逻,因为那里驻扎着的左梦庚士兵仍不时出来骚扰百姓,不得不多加防范。在洪熙官到来之前,林清华还是有时间去关心一下婷儿的,他命卫兵单独搭了一个帐篷,作为婷儿的居所,同时他还亲自前往顺天府,从那里软磨硬泡找来两名宫女,让她们照顾婷儿起居。虽然林清华没有问,婷儿也没有说,但林清华看得出来,无论是从举止还是言谈来看,婷儿一定是出身于豪门的大家闺秀,只不过为何婷儿会落入妓院之中,林清华却百思不得其解,更让他不解的是,当婷儿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林清华的时候,她的神色明显的变得不自然起来,而且似乎有些害怕,“莫非她的家毁于战火?”这是林清华唯一可以找到的解释。

  正当林清华忙着给婷儿介绍自己身边的卫兵的时候,洪熙官却跑了过来,只不过他显然不是来跟林清华商议整顿会务一事的,他一走到林清华身边,就立刻扯住他的袖子,将他拉到一边,小声说道:“侯爷,有紧急军务。”

  “哦?什么军务?”林清华有些诧异的问道。

  洪熙官压低了声音,说道:“罗横派人前来送信,正好给我碰见了,好象事情很紧急,那送信之人只说要亲自将信交给你。”

  林清华立刻转身回自己的大帐,命洪熙官将那送信之人带来。

  那送信之人林清华是认识的,因为那人不是别人,却正是那献上刘泽清人头的小兵“屁眼”。

  “屁眼”一见林清华,就立刻跪道,将一封信交给一名卫兵,口中低声喊道:“侯爷,不好了,清兵由多尔衮亲率大举南下,号称百万之众,一举攻克济南,并沿着运河继续推进,现已抵达兖州一带!黄得功、李成栋二位将军留守山东的八万人马全部溃退到淮河南岸,罗横将军已将他们安置于南岸列营。如今山东已失,淮安危急!还望侯爷速速发兵北援!”

   

 


正文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七十二节
(更新时间:2005…5…19 0:20:00  本章字数:7906)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

  剑气如霜……”

  慷慨激昂的合唱响彻整个长江南岸,五万人排列成整齐的队列,沿着长江边形成一道长长的“人墙”,从他们口中所发出的粗犷的嗓音震撼天地,远远望去,就象是一道会唱歌的长城立在江边。在这堵人墙的前面,则是一支人数更多的部队,他们正伴随着嘹亮的战歌声向着东方快速移动。

  林清华与黄得功、李成栋站在长江的堤岸上,望着从眼前快速移动过去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听着回荡在耳边的那激昂的战歌,心中各自升起一股豪情,黄得功问身边的林清华:“三弟,你的镇虏军所唱的这个曲子怪好听的,不知叫什么名字?”

  林清华道:“此曲名曰《精忠报国》。”

  黄得功点头道:“不错,好名字!好歌!好曲儿!以前我就听说你会编歌,莫非这曲子也是你编的?果然是慷慨激昂!”他口中随着旋律轻轻的哼了起来,全然没有注意到林清华的脸有些微微发红。

  李成栋道:“确实好听,不如写个曲谱给我,我也让军中的师爷教手下兵丁唱唱。”

  林清华道:“这个好办,我马上命通音律的师爷去写,随后就交给二哥。”

  黄得功有些诧异,问道:“难道三弟你不通音律吗?那怎么你编得曲子这么好?唉,看来三弟真是有天分啊!”

  林清华怕黄得功再追问下去,遂立即转移话题,说道:“二位哥哥此次前往淮南抵御清兵,还需多加小心才是,因为清兵此次兵势甚强,虽然肯定没有百万之众,但我猜三十万人是少不了的,所以还需谨慎从事,切不可急于进攻,等朝廷的事安定下来,再一举北伐。”

  黄得功道:“这个我晓得,如今只要把淮河给守住就行了,以后的事从长计议。”

  李成栋有些不甘心,他说道:“我早就说过,那清兵若想南下,第一个就打我,你们看,现在我的话应验了吧?老子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啊,没想到我堂堂的鲁国公居然把地盘都给丢了,那我还是个屁的‘鲁国公’啊?”

  黄得功拍了拍李成栋的肩膀,说道:“二弟不必伤感,有我们帮你,你吃不了太大的亏。我已经跟三弟商量好了,我把庐州和安庆以西的地盘让给你,三弟把汉水以东的地盘让给你,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暂时在那里安身了。虽然那些地方不是什么富的流油的地方,但足以养二十兵了。”

  李成栋向二人抱拳道:“两位兄弟对我的大恩,我李成栋没齿难忘!”

  林清华道:“二哥不必太把这事放在心上,我们三人谁跟谁啊?前些天不是说好了吗?一方有难,八方援手,现在二哥有难,我这个做弟弟的怎能不出手相助?”

  “是啊!”黄得功接口道:“为了帮你,三弟把湖广的三成都给你了。你的鲁国公名不副实。但依我看呐,三弟的‘楚国公’的帽子恐怕也瘪了一半喽!”

  “哈哈哈……”林清华笑道:“难道大哥的‘皖国公’的帽子就是圆的吗?”

  黄得功与李成栋对望一眼,也相视而笑,黄得功正色道:“朝廷既然许诺不撤军镇,那这山东打下来就还是二弟的,到了那时,二弟再回他的山东,那我们的帽子不就又变圆了吗?”他停下话音,向着远处的军队望了望,转身说道:“三弟,我与你二哥先走一步,等你筹集齐了火药粮草再跟上来,待将淮河一带稳定下来,咱们再谈北伐的事儿。”

  林清华骑着马将黄李二人送出十余里,方才带着卫兵返回自己的大营。

  自从得知清兵大举南下的消息后,刚刚恢复正常的明朝廷又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有不少大臣建议将北方的军队尽数撤往南边,放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将兵力收缩于淮河一线,以便拱卫南京。但这一提议遭到了以黄得功、李成栋、林清华为首的武将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与其收缩防线,不如主动出击,派军北上淮河一线,将清军阻挡在淮河之北,并适时渡河北击清军,将清军的兵力牵制于山东、直隶一带,不使其西窥中原腹地,同时,另遣一军由河南出击渡过黄河,进入山西,与山西的姜骧军合兵一处,待时机成熟,再由山西俯攻直隶,与守卫淮河之明军形成夹击之势,一举克复中原。

  由于朝廷的实权掌握在武将手中,因而庭议很快就决定派军北上,但在派谁去的问题上,武将派又分成了两种意见,以黄得功、李成栋、林清华为首的一派认为应两路齐出,一路由南京过长江,直扑淮河,以便尽快稳定淮河防线,而另一路则从南京过江,北上河南,然后进入山西,前往联络姜骧的人马;而以黔国公沐天波为首的另一派则认为应派黄得功、李成栋、林清华北上,而左梦庚、与沐天波的人马则留守南京,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本来两派观点就分歧甚大,后来又从山西传来消息,姜骧的山西也被清军攻打,而且姜骧的军队已经龟缩于大同和太原两城,已无力有效控制山西的局面。这样一来,沐天波等人就更不敢派兵北上山西了,所以他任凭黄得功等人怎样劝说就是不肯两军齐出,连称兵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