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持赵何是极有可能的事情,廉颇的设想是粉碎劫持阴谋的有效计策。一旦事故发生,赵国另立君王,则表明秦国所劫者非宝,不具有要挟赵国的价值,必然促使秦国将赵何弃而舍之,这是保护赵何及赵国利益的策略手段。几次军事行动,同样显示了廉颇高超的谋略,他是战国之世富有阵战经验、有勇有谋的军事将领。
清人王士祯写了《会盟台二首》,其中一首评价廉颇配合蔺相如的渑池会盟之功,诗云:
秦声赵瑟会西河,御史前书较熟多。
临诀数圆关大计,论功终欲首廉颇。
赵国政治人物廉颇:赵国长城—忠心报国的善战将军(2)
性格鲁莽成为树敌隐患
作为一员武将,廉颇具有行事莽撞的个性特点。当初蔺相如在外交场合两次挫败秦王嬴稷,极大地维护了赵国利益,被赵何提任为上相,位居廉颇之上,廉颇闻之发怒道:“吾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相如徒以口舌微劳,位居吾上。且彼乃宦者舍人,出身微贱,吾岂甘为之下乎?今见相如,必击杀之!”(第九十六回)他见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竟愤不能忍,几次寻衅挑斗,一时闹得将相失和,危及朝政。
赵偃为君时,朝中大夫郭开因谄佞颇受信任,廉颇对郭开很是嫉恨,常在其侍宴时面叱之,闹得关系非常紧张,廉颇受命伐魏,郭开向赵偃进言道:“廉颇已老,不任事,伐魏久而无功。”赵偃遂派大将乐乘前去代替廉颇,廉颇发怒道:“吾自为赵将,于今四十余年,未有挫失,乐乘何人,而能代我?”(第一百二回)遂指挥军队攻击乐乘,乐乘奔回赵国,廉颇亦惧而奔魏。乐乘也算赵国一时的名臣,他受命代替廉颇为将,尽管有不妥之处,但责任完全不在乐乘本人,廉颇凭一时心气之忿,转怒于乐乘,不顾军事大局,挥军与同僚较量拼杀,也是一种不计后果的莽撞行为。他和郭开相互衔恨,搞得关系紧张,是他在政治斗争中缺乏策略的具体表现。
廉颇为赵国立有战功,他为此而享受到了很高的荣誉。正因为这一点,他非常看重自己的功名,愿意不惜一切地去维护它。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他以为自己的功名由此受到了莫大的挑战和压抑,乐乘代替自己为将,他将此看成是对自己一生功名的否定,狭隘的政治视野既使他不能充分估计别人的才能,也使他不能完全看清政治利害的全局,他喜欢凭自己一时的感情用事,因而在军事活动以外的政治领域,常显得幼稚和鲁莽。
廉颇的鲁莽与他的刚直之性密切相关,作为一介武夫,他情感直泄、胸无所藏、敢作敢为,他临事思想回旋少,故常有莽撞失误之处,然而,他若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会以少有的诚恳态度表示悔过和改正。他和蔺相如的矛盾当时闹得不可开交,后来当知道蔺相如一再忍让他,是为国家的大局考虑,他深深感悟到了自己的错误,使人先行向相如道歉,然后自己肉袒负荆,行至相如家门道歉说:“鄙人志量浅狭,不知相国能宽容至此,死不足赎罪矣!”长跪庭中谢罪,并主动提议与相如结为生死之交,发誓虽刎颈不变其志。廉颇知错改错,表现了少有的勇气,他因刚直而具有的幼稚和鲁莽,至此变成了一种十分可爱的个性。
报国无门,枉费一片忠心
廉颇对自己的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和蔺相如主动和好,完全是从国家大局出发而作出的自觉选择;防守邯郸时,他为了突袭秦军,散掉自己的家财以招募死士,在危急关头,他将国家利益完全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国家的安全,表现了高尚的情怀。他率兵征战四十余年,几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家的事业。然而,廉颇在报效国家的道路上多次受挫,历尽坎坷,经受了一个不寻常的历程。
廉颇率二十万大军拒秦军于长平,他坚壁固守,本想消耗敌军,以守为攻,寻机夺取战争的胜利,以扭转整个战局,但秦国以重金贿赂赵丹身边的人,使其散布流言说:“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失亡赵卒三四万,今为秦兵所逼,不日将出降矣。”(第九十八回)赵丹派人去前线催战,廉颇仍坚壁不出,赵丹认其心怯,又听到身边人的离间之言,信以为实,遂撤换了廉颇前线总指挥的职务。这位报国之将失去了他应有的岗位,眼睁睁地看到赵括破坏了自己的制胜部署,酿成大败而无可奈何。
伐魏之时,廉颇受郭开诬陷又被革职,他报国受阻,怒火难压,遂有莽撞之举,事后奔投魏国,客居大梁。数年后,秦国大兵压境,赵国又一次危在旦夕,赵偃想起了年近七十的百战将军廉颇,派内侍唐玖带着名甲良马前去大梁察看廉颇身体状况,准备再次起用廉颇,廉颇料知赵偃之意,故意在唐玖面前逞示精神,他一顿饭吃了数大碗,食肉数斤,狼吞虎咽地吃完后,又披赵偃所赐之甲,一跃上马,驰骤如飞,在马上舞动长戟,下马后,他对唐玖说:“某何如少年时?烦多多拜上赵王,尚欲以余年报效!”唐玖问他说:“将军不恨赵王耶?”廉颇回答说:“某方日夜思用赵人,况敢恨赵王也?”(第一百五回)唐玖在大梁明明看见廉颇精神强壮,报国之心不灭,但他在临行前私下受了郭开的贿赂,回至邯郸,只好按郭开的意图,对赵偃撒谎说:“廉将军虽然年老,尚能食肉善饭,然有脾疾,与臣同坐,须臾间,遗屎三次矣。”赵偃感叹说:“战斗时岂堪遗屎,廉颇果老矣!”遂放弃了起用廉颇的打算。这位怀情故乡的将军,此时虽有一腔热血,但由于奸臣们沆瀣一气,暗做手脚,竟然报国无门。他晚年受招去楚国,被用为楚将,但仍然怀念着自己曾指挥得得心应手的赵国军卒,不久忧郁而死。
在秦国已开始兼并列国的战国中后期,廉颇是赵国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他在军事领域里谋勇兼济,屡立战功,有效地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他立志报国,但坎坷多难,数被革职,由此导致国家军事上的惨败,这从反面证明了他在国家军事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一个政治昏暗的朝政下,廉颇由于缺乏政治斗争的策略而未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军事活动中的才能和建树是无法抹去的,他抗御外敌,威慑敌国,极大地维护了赵国后期的国家安全。
赵国政治人物赵胜:尚时养客的平原君(1)
平原君赵胜,战国中后期赵国贵族,惠
文王赵何之弟,武灵王赵雍筹划分国于长子赵章时,赵胜曾提出意见阻止,因为这一原因,他在“沙丘之变”后被赵何任为国相,封以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号平原君。赵胜效法齐国孟尝君田文的方法,以家财大养宾客,促进了战国之时的养士之风,并与田文、魏无忌等人相友善。赵胜一度被秦国所诱拘,后由魏无忌等人协助而赎回,归国后仍为赵相。秦国吞并韩之上党时,他力主接受上党太守冯亭的投降,结果引火烧身,诱发了秦赵长平之战,大战后秦军直逼邯郸,赵胜积极联合魏、楚等国共同抗秦,他组织力量坚守三年之久,最后在魏无忌的协助下击退秦军。前251年死于赵国。
赵胜是赵国在位时间较长的相国,他以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影响了赵国的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列国的风尚和政局。
养客三千为博美名
赵胜任相受封后,有了财产资本,于是广招宾客,坐食者常达数千人。和魏无忌的养士有所不同,赵胜的养士看来不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不是将宾客集团当作个人政治活动的工具,而是为了博取好士的名声。赵胜在自己的一生中,其政治目标和君主始终一致,没有追求独立于君王的政治利益,因而没有挟宾客以自重的情况,他的养客主要是以一种奢侈手段来取得时兴的社会声誉。
赵胜有时采取投其所好的方式结纳宾客,这种投其所好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的府中有画楼,美人住于其上,从楼上可以看到墙外民家,那位邻家的主人有躄疾,一天早上瘸着腿去打水,楼上美人望见后大笑不止,不一会,那人找见赵胜说:“闻君之喜士,士所以不远千里集于门者,以君贵士而贱色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不良于行,君之后宫,乃临而笑臣。臣不甘受妇人之辱,愿得笑臣者之头!”赵胜当面答应了,但未认真去办,半年后,他料算钱粮收入之数,发现宾客大减,怪问其故,一宾客回答说:“君不杀笑躄之美人,众皆咈然,以君爱色而贱士,所以去耳。臣等不日亦将辞矣!”(第九十三回)赵胜闻言,即解佩剑,命左右斩楼上美人之头,并亲去瘸者门上道歉。事实上,楼上美人嘲笑邻家瘸者,固有不当之处,但远不至于被杀,赵胜为了迎合宾客心理,不惜牺牲后宫婢妾的性命,他病态式地投士所好,却也赢得了好士的贤名,从而又招致了许多宾客。
清人吴绡写《咏古》一诗,对赵胜的养客誉毁参半。诗曰:
公子翩翩信绝伦,拟将豪举却强秦。
不知宾客成何事?枉杀楼头斩美人。
赵胜的交人也含有义气的成分,秦王嬴稷因故要捉拿魏相国魏齐,魏齐惧而逃奔赵胜,嬴稷以交友为名邀赵胜至咸阳,逼他交出魏齐,赵胜回答说:“臣闻之:‘贵而为友者,为贱时也;富而为友者,为贫时也。’夫魏齐,臣之友也。即使真在臣所,臣亦不忍出之。”(第九十八回),面对秦王的淫威,他拒不交出魏齐,表现了浓厚的朋友义气。但赵胜在交人中很少有折节下士、礼敬大臣的故事,魏无忌客居赵国时与赌徒毛公、卖浆的薛公相友善,赵胜认为这是“交非其类,恐损名誉”(第一百回),公开对此表示非议,这明显地反映了他的交往观。
赵胜在处世上有一种大度纳言、勇于改过之风,这是他能争取人心的重要因素。先前邻居瘸者要求他斩掉美人之首,他当面应诺,背过其人后嘲笑说:“愚哉此竖也!以一笑之故,遂欲杀吾美人乎?”(第九十三回)后来闻听宾客之言,即斩美人之头,其处斩虽然很是失妥,但也表现了他矫正先前认识的勇气和处事的风格。他曾非议魏无忌交非其类,魏无忌反而评价他说:“无忌在国时,常闻赵有毛公薛公,恨不得与之同游,今日为之执鞭,尚恐其不屑于我,平原君乃以为羞,何云好士乎?平原君非贤者!”赵胜听到此言后自责说:“赵有二贤人,信陵君且知之,而吾不知,吾不及信陵君远矣!以彼形此,胜乃不得比于人类。”(第一百回)并亲至无忌住所,免冠顿首,谢其失言之罪。因为他能迅速矫正感到错误的认识,当面表示悔过,因而与魏无忌又重归于好。
赵胜养客主要是为了博取美名,造成自己的社会声誉,不大注重直接的政治目的,因而他养客三千,其中很少有文才武略者。长平之战后,秦国围攻邯郸,他准备亲去楚国求援,想在食客中选文武具备者二十人同往,但选来选去凑不够二十人,连他自己也哀叹说:“胜养士数十年于兹矣,得士之难如此哉?”(第九十九回)后来多亏有一个名叫毛遂的食客自我推荐,才凑够了人数,最终由毛遂说服楚国出兵。赵胜的数千宾客中不是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