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战国人物正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战国人物正解-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见第九十一回)。    
    田地派兵伐燕,在战争的前期,他顺应燕民之心,靖乱安邦,也许算是正义之举,在燕国百姓的配合下,势如破竹,进军神速,战果辉煌。以处死子之为转折点,其军事行为的性质立刻发生了变化,他违背民心,准备灭掉燕国,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对。当时燕人在无终山找到避难的故太子姬平,奉为君王,组织政权,与齐军相对抗,赵武灵王赵雍亦不满于齐国吞燕,伺机出兵抗齐,先前的燕国降将又纷纷叛齐顺燕,十万齐军在大片燕地上势单力薄,无法立足,只好退归。田地在伐燕之战中不能看清形势,见好收场,他贪求吞燕之利,非但丧尽了前期靖乱的功劳,反倒结怨于燕,成为后来燕国破齐的起因。    
    当时的宋国朝政腐败不堪,宋王偃弑兄而立,自逞其强,四处侵讨,骄奢淫逸,强占民妇,又滥杀朝臣,非常暴虐,时称“桀宋”。田地见宋国有机可乘,遂联合楚、魏一同伐宋,相约灭宋后三分其地。三国大将率军与宋国酣战已久,最后田地亲率数万齐军前来助战,终于攻败宋军,宋王偃被追获斩首,三国遂灭掉宋国,三分其地。楚魏二军退归时,田地暗想到:“伐宋之役,齐力为多,楚魏安得受地?”(第九十四回)遂引兵衔楚军之后,击败楚师,乘胜收取淮北之地,不久又夺取了魏国所得之地。    
    田地合三国之兵讨伐桀宋,看来在当时是正确的决策,他先前约定三分宋地,如果后来能够如约办理,那对齐国的强大及睦邻关系都是有好处的,但他企图独占灭宋之利,对从兵灭宋的两个国家先后袭击掠夺,贪利负约,不仅损害了自己在列国中的形象,而且在最后把两国逼到亲秦的立场上,与齐国相对立,这是战略策略上的重大失误。田地执政后期,三晋(魏、赵、韩)失去了强盛之势,燕国衰弱,秦、齐、楚三国为强,他们构成列国间的三角关系,在相当程度上通过微妙的外交关系来互相制约,各国在限制对方中发展自身。田地看不清这种基本的政治格局,他贪图眼前微利,结怨于楚魏,将两国暂时逼赶入秦国的政治范围,为秦国一时制约他国和自身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一措施表明他没有起码的政治眼光和外交战略。    
    身为战国之世的大国之君,不可能不对外用兵,但田地在用兵中不能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他无休止地追逐眼前之利,常使战略正确的用兵超过一个点而发生转折。他好大喜功,四处树敌,惹得天怒人怨,为齐国遭受众国之制积累了条件。    
    因短视受人操纵    
    田地在军事上贪功急利,树敌太多,已构成他执政时的重大缺陷,非但如此,他的政治素质极低,在政局多变、争夺剧烈的战国之世,他缺乏一个大国之君应有的政治头脑,在处理若干重大问题时,望风而动,举措轻率。他目光短浅,个性素质低劣,这是导致他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一系列失误的深层原因。    
    从田地长期的从政行为看,他有时易于受人操纵,个性愚鲁,政治水平极低。秦国一度嫉田文之贤,与楚国串通一体,散布关于田文将欲篡国的流言,田地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竟信以为真,罢黜了田文的相位。后来田文的门客冯游说秦王嬴稷,嬴稷派人持金赴齐,以隆重的礼节去其封地迎聘田文,欲任之为秦相,冯先驱归齐,向田地报告了秦国迎聘田文之事,劝他恢复田文相位,以绝秦国之聘。田地打探得秦使迎聘田文的实信后,抢先恢复了田文的原职。田地先前罢免田文之相,与秦国行施反间计有直接关系,同时极有可能是因为田文私人势力太大,对君权形成威胁,田地要乘机削弱他的政治势力,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还不能说他的免相没有原因,但他后来看到秦国欲聘田文,又急忙放弃了先前的考虑,表现了政治上自主意识的缺乏和处事的不成熟。他对田文复相,完全是受一个门客舍人的操纵而不自觉,显示了政治水平的低劣。


齐国政治人物田地:好大喜功的败国之君(2)

    当时的纵横家在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战国连横主张的代表人物张仪从秦国的利益出发,欺骗田地说三晋及楚均已事秦为好,劝齐国也主动结秦之好。田地听从了张仪的劝说,但他后来知道三晋并未事秦,于是深恨张仪,纠合数国之兵准备伐秦;不久,他听说张仪去魏国为相,又欲挥师伐魏;过了一段时间,他听人说,张仪去魏,是为了吸引齐国的兵锋,使秦国得到解脱,伐魏正是中了秦国之计,他于是又放弃了伐魏(见第九十二回)。事实上,他最后听到的议论正是张仪为了保护自身而散布出来的,在整个过程中,田地首先事秦,继而伐秦,其后伐魏,最后罢兵,这一切无不受着张仪的操纵。    
    当时主张合纵抗秦的代表人物苏秦见燕齐已成相并之势,对燕王献计说:“臣伪为得罪于燕,而出奔齐国,齐王必重用臣,臣因败齐之政,以为燕地。”(第九十一回)遂代表燕国利益赴齐,被齐用为客卿。苏秦死后,其宾客后来泄漏了这一计谋,田地才醒悟了过来,他欲率兵伐燕,苏秦之弟苏厉代表燕国纳质请和,对他说:“燕王欲以国依秦,臣之兄弟陈大王之威德,以为事秦不如事齐,故使臣纳质请平。”(第九十一回)田地听罢很是高兴,遂释嫌罢兵,厚待苏厉,并留任苏厉为齐国大夫。田地本人缺乏远大的政治眼光,没有长远的政治战略,从而没有稳定的外交原则,他见利而图,盲目施政,在用人和用兵上处处受到别人的操纵,以这样的政治水平治理乱世之国,不可能不走向败亡。    
    放不下傲慢的架子    
    田地在独吞宋地后,又逼使卫、鲁、邹三国之君入朝称臣。齐国一时显得非常强盛。这种表面上的盛气一时掩盖了田地在军事和政治上的种种缺陷,也冲昏了他的头脑,于是他又犯了骄傲专横的错误。他当时对人讲:“寡人残燕灭宋,辟地千里;败魏割楚,威加诸侯,鲁卫尽已称臣,泗上(指今山东中部)无不恐惧,旦晚提一旅兼并周室,迁九鼎于临淄,正号天子,以令天下,谁敢违者!”(第九十四回)他为自己一时追逐到手的功利所迷惑,没有想到因逐利而触怒的众怨正暗中汇合成冲垮齐国的洪流。    
    田因齐当年倡尊贤之风,公开纳谏,从善如流,田辟疆继承了这种优良的作风,稷下贤士云集,国势兴盛。田地在追逐到一些功利后,变得骄傲专横,先世的作风丧失殆尽。他在朝中侈谈灭周之事,相国田文劝谏说:“宋王偃唯骄,故齐得而乘之,愿大王以宋为戒!”(第九十四回)他分析了列国形势,劝田地取掉代周之志,田地非但不听,反而收了田文的相印。至此,他堵塞了部下的劝谏之路,开始重蹈桀宋的覆辙。不久,燕国衔恨联合三晋及秦国之兵,派乐毅为上将军,兴兵伐齐,在五国军队的攻势下,齐国全线溃败,乐毅以破竹之势直捣临淄,田地率文武数十人逃至卫国,卫君亲至郊外称臣迎接,待之以礼,田地对其以君王身份相待,举止傲慢,卫国诸臣意甚不平,夜间掠其财物,次日,田地欲等卫君来见时加以斥责,卫君竟不来朝见,也不再供给饭食,田地饿至日头偏西,又恐卫君来抓,遂带心腹数人连夜逃去。不久逃到鲁国,鲁君遣使者出迎于关外,田地手下人打听得鲁君将以十太牢的规格接待,遂对鲁使说:“吾君,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宫,朝夕亲视膳于堂下,天子食已,乃退而听朝,岂止十牢之奉而已!”(第九十五回)他们妄自尊大,要求鲁君按天子巡狩的形式对待其主田地,提高接待规格,鲁君闻之大怒,遂将田地数人拒于关外,不予接纳。后来他们逃到邹国,恰值邹君刚死,田地手下人又对邹人讲:“天子前来下吊,主人必背其殡棺,立西阶,北面而哭,天子乃于阼阶上南面而吊之。”邹人回绝说:“吾国小,不敢烦天子下吊。”亦拒之不纳。田地途穷无路,奔莒州避难。    
    齐国先前凭先君造成的强大武力逼使卫、鲁、邹三国入朝称臣,田地兵败失国,去三处避难,未尝不可,但他这时候仍然放不下“天子”的臭架子,终于失去了对方可能给予的同情与保护。本来,田地一行在卫国因傲慢而被冷落后,就应该吸取教训,时时记住自己是失国之君,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竟然毫无自知之明,在小国面前继续傲气十足,不可一世,致使再三受到小国的拒斥。    
    田地至莒州后,以尽割淮北之地为贿,请求楚国出兵增援,楚王派大将淖齿率兵二十万赴莒州,临行前吩咐说:“齐王急而求我,卿往彼可相机而行,惟有利于楚,可以便宜从事。”(第九十五回)田地后来在莒州立淖齿为相国,以大权相委,淖齿见燕兵势盛,知救齐无功,遂乘田地阅兵之际将其拘囚,活抽其筋,悬于屋梁之上,田地三天后气绝而死。田地在危急关头求救于楚,因为他早先结怨于楚,因而在这时候根本得不到楚国的诚心支持,请楚国增援本身就带有引狼入室的危险性。楚兵到来后,他不是对其在防范中利用,以齐国之地利诱淖齿与燕军争夺厮杀,使他们两家互相削弱,以图自我恢复,而是将淖齿安排在自己身边加以重用。田地任淖齿为相,也许有讨好淖齿以使其忠心为齐的用意,但他没有想到,淖齿首先是楚将,其次才是齐相,他首先要代表楚国的利益,他要根据楚国的得利多寡来决定在齐国的行为。田地的这次失误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田地政治素质低劣,目光短浅,他贪功急利、树敌太多,在用人处事上缺乏战略眼光,受人操纵,他丢掉了先世从善如流的优良作风,骄傲专横,盛气凌人,虽然凭先世之余势取得过不小的战功,但终于迅速败亡失国,使齐国遭受了自己历史上最大的挫折。齐国名将田单虽然在亡国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收拾残局,于前279年组织即墨孤城军民反攻燕军,力挽国家既倒之狂澜,但国家元气毕竟已亏,齐国的盛世成了昨日云烟,只有在列国鏖战的东隅苟延待亡。


齐国政治人物田文:养客自重的孟尝君(1)

    田文,战国中期齐国贵族,他的父亲田婴为田因齐的少子,曾参与马陵之战,不久升任相国,被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田文承袭其父的封爵及封地,称为薛公,号孟尝君,被齐闵王田地任为相国。田文大筑馆舍,招揽宾客,首倡战国时的养士之风,并与后来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相友善,一时形成一种势力。田文因宾客之众,颇有贤名,他一度曾被秦国所诱拘,不久在宾客的帮助下逃归。田地一度因故罢免了他的相位,他又在宾客的扶助下复职。燕国伐齐前,齐国政治上的败亡之征已经显露,田文因为田地拒绝了自己的劝谏,遂出奔魏国,依投信陵君魏无忌,不久被魏任为相国,他深结赵魏之好,又力主魏国出兵协助燕国破齐。齐国田单逐燕复国后,田文离开魏国,退居封邑薛地,比于诸侯,与齐国保持不合作的中立态度。田文死后,儿子们争着继位,齐魏两国遂灭掉了薛。    
    田文是战国之世很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他以养客而闻名,拥有一股相对独立的私人政治势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