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乾盛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康乾盛世-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欢迎访问:   txtsk
第一部分自序(1)

    在清朝268年的历史行程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134年,恰好占清朝全史的一半。史家把这一历史时期概括为“康乾盛世”。    
    那么,我们是怎样评价的呢?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学术研究贯彻“阶级分析法”,自然否定“康乾盛世”,认为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的“美化”,也是对封建社会的歌功颂德。一提“盛世”,讳莫如深,视为禁区,没有人去研究它。    
    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余年中,康雍乾作为有清一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有关“盛世”的讨论,却存在尖锐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如果与明末大乱相比,说康乾盛世也可以。一种意见则认为,如果有“盛世”,也是地主阶级的“盛世”。又有一种说法是,与清以前历代相比,可以把康乾看成为“盛世”,但跟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就不能称为“盛世”。这类观点未免有些模糊,也有点“阶级斗争为纲”的味道。更有甚者,断然否定康乾盛世的存在,竟说这个盛世是“几个学者捧出来的”!    
    当然,上述几种意见并不代表学术界的主流,大多数学者对康乾盛世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他们的论证,科学地证明了康乾盛世的存在,并认为其把封建社会推上了最后一个发展顶峰。学术观念和学术观点的这一根本性的变化,已昭示出意识形态的重大变革。这正是社会改革的显著标志之一。    
    我研究清史,首先从清入关前的历史做起。伴随着清军入关、定鼎北京,我的研究也从关外转移到关内,跟踪清朝发展的脚步,进入到顺、康、雍、乾时期。这使我看到了清朝从初期的艰难逐步走向繁盛的历史全貌,由此展开对康乾盛世的研究,相继发表了部分专题研究的论文,诸如《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与西方文明》、《康乾盛世的文化特征》等。初步探索,获得了对这一盛世的基本认识,也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当研究真正深入时,我便产生了写一部康乾盛世的专门著作的冲动。因为直到本书问世前,学术界还没有一部这样的著作,就是说,还没有一个学者作过专门研究。我想,能写出一部康雍乾盛世的书,其学术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如上所说,过去我们一提“盛世”,就被说成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美化。其实,大可不必。“盛世”来源于封建史家的说法,难免带有某些溢美的成分。但他们的本意,是对历代王朝中某一特定的繁荣时期的内涵界定,换言之,是封建史家评定历史的特定术语。他们并非随心所欲,滥用“盛世”,而是按他们限定的标准,严格筛选。为历代史家公认的盛世,也只有西汉“文景之治”至武帝极盛、唐“贞观之治”至开元而极盛、明“永宣之治”、清康乾盛世等。这四个“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史家给予肯定,多加称颂,亦无可非议。    
    我们也使用“盛世”一词,不过是借用封建史家约定俗成的说法,用今天的话说,其意是指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比较四个盛世,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首先,国家实现完全统一,国家疆土是在一个国家政权的管辖之下。它们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如辽、金、南北宋等,只领有半壁江山,国家没有完全统一,是个严重缺欠,就算不上“盛世”。    
    其次,经济发展,主要是农业生产如土地耕种面积扩大,生产力有所提高,国家财力充足,积储雄厚;社会生活保持较为长久的繁荣局面。在其他历史时期,就难以见到这种景象,有的虽然出现过繁荣,不过是昙花一现,转瞬间消失,也不能视同盛世。    
    再次,政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在很长时间内很少发生动乱,尤其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安宁,与中央王朝保持密切而友好的关系,不侵不叛,安堵如故。像隋、宋、明中后期,与边疆少数民族战争不已,哪有盛世可言!    
    第四,国力强大,尤其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有足够的能力保卫国家安全。还以宋朝为例:与辽、与金战争,经常被打败,被迫割地赔款。两汉初,被迫与匈奴“和亲”,约为“兄弟之国”,汉帝亦失对匈奴的统辖权。    
    第五,文化昌盛,教育发展。一方面涌现出大批文化名人,其中不乏领一代风骚的流芳千古的人物;一方面产生出一大批的传世之作,尤其开创学术文化的新领域,独树一帜,更为后世所难以企及。如盛唐诗、画等,堪称是中国古代诗歌一奇峰,后世无一朝诗作超越它!    
    自秦以降,迄至清,两千年间,同时具备以上五个条件的历史时期,也只有史家所认定的上述四个时期。    
    我所列的五个条件,不是评价盛世的标准,而是从四个盛世史中归纳出来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展示出盛世的历史风貌,也可以与其他历史时期相区别,表现出盛世独有的时代特征及其社会发展的水平。


第一部分自序(2)

    康乾盛世,自然包括居于康熙与乾隆之间的雍正朝,为省略便,雍正也就被省去了。三朝总计134年,从进入盛世,到盛世衰落,达百余年之久。用封建史家的话说,达到了长治久安。与前三个盛世相比,康乾盛世持续的时间最久,这是对历史的一次显著的超越。其经济繁荣,突出表现在耕地面积扩大,新的农作物的推广,粮食储备充足,财政充实,以鼎盛时期的乾隆中期为例,国库存银常年保持在六七千万两之间,最多达8000万两;其经济积累雄厚,大规模蠲免钱粮,康熙朝普免全国钱粮3200多万两,如将地区性蠲免计在内,总计达1。4亿两白银;乾隆鼎盛世,先后四次普免全国钱粮,约达1。2亿两。中国历朝历代,没有一个盛世蠲免钱粮能达到清代康乾盛世的水平,康乾盛世堪称中国历史之最!清代人口已达3亿,清以前,没有一个王朝有如此之多的人口,然而清朝不但能养活几亿人口,还有大量储备,而且敢于全免全国钱粮,实为超越历史的空前之举。    
    康乾盛世又一个巨大超越,就是疆域之广,“大一统”国家规模之宏伟,为历朝所不及,前三个盛世所无法比拟。其全盛时的疆土,以陆地计之,达到3200余万平方公里,有50多个民族共存于一个清政权之下,形成一个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正如雍正帝宣称:“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清世宗实录》,卷83。康乾盛世把中国“大一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顶峰。    
    康乾盛世的文化,全面昌盛,在文化、学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各有开拓、创新和发展,虽然在一些领域未必超过前代前人,却在总体上显示出超越古人的恢弘气势。一部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集历代文化之大成,足以成为盛世文化的一大标志,也是时代的辉煌!    
    康乾盛世的成就和社会安定、繁荣的实况,都在本书中给予尽可能详尽的叙述。这里,只是点到为止,不必赘述。    
    我研究康乾盛世,并非美化它,一味地赞扬它。我的目的是,不仅证明它的存在,用史实驳斥那种所谓“盛世”是几个学者捧出来的谬言,更重要的是,意在揭示这一盛世成因的秘密,科学地阐述它的发展及其衰落的历程。具体说,清朝是怎样由一个弱小的地方势力,从东北一隅而驰入中原,最终确立了它对全中国的统治。它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继续进取,从大乱走向大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进到最后一个发展高峰,达到了时代的极限。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清朝统治集团为核心的成百累千的时代精英们,不断发挥历史的主动精神,“创造”出一个远迈前代的一个更高水平的盛世!然而,久盛必衰,乃是事物客观发展的必然规律。当盛世达到了鼎盛,清朝统治集团再无力向前推进时,盛世也就走到了尽头,各种隐伏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于是,盛世也就从顶峰上跌落下来,如同一场结束的话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探索这些问题,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与认识的价值。它给予人们的启示,对当代改革的借鉴意义,十分深刻,从实践上说,不无示范的作用。    
    清代康乾盛世,内涵极其丰富,现存史料浩繁而难辑,以一人之力,以有限的时间,实难通览。而研究需要占有详尽的史料,这与实际所得形成反差。本书未能利用更多的档案资料,实在是一大缺憾!坦率地说,我只是大致勾勒出盛世的一个轮廓,从理论上加以思辨,找出一些问题的答案,我相信,本书仍能给人们以启迪,或者说,提供思考问题的一个思路,有志于康乾盛世研究的学者,或许会从中得到某种提示,将此项研究引向深入。


第一部分明末中国大势(1)

    康乾盛世是一个由大乱走向大治,达到鼎盛的漫长历史进程。如果从大乱发生的时间算起,约从明万历中期即16世纪末,中经17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动乱、大震荡,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进入“盛世”,已历百余年。为阐述这一进程,探索它的内在规律,康乾盛世出现的必然性,我们不得不追溯历史,把它翻到明万历中期的编年史,同时再把它置于世界的范围加以考察,就会对康乾盛世获得必然性的认识。    
    在人类编年史上,17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变的又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以西欧为先导,封建制正在迅速解体,社会正处于巨大变革的前夜。自17世纪中叶为开端,英国率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的黑暗,迎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曙光。不论在地球的哪个地方,哪个国家;不论他们的社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疑宣告人类的新时代即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以资本主义为旗帜的发展阶段。这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新的文明,它的社会价值和划时代的意义,都是不容置疑的。    
    当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阶级大搏斗之际,在地球的另一方——东方的中国,也在经历着规模远比英国更为巨大的全国性的内乱。但两者性质不同,中国内乱主要表现为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满族的勃兴,打破了明朝的一统天下,使她陷入了二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社会危机之中。    
    这场直接危及明朝生死存亡的大乱,积数十年之酝酿,由微入渐,终成天翻地覆之势。    
    纵观中国历史,每代王朝兴起,都曾有过各自的辉煌: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君主与百姓共享太平之福。明朝也不例外。自朱元璋创建明王朝,迅速进入她的兴盛繁荣时期,史称“永宣之治”。这是指永乐、宣德两朝,继元末之乱,中国重新走上发展道路,达到天下大治。如《明史》所记:“洪(武)、永(乐)、(洪)熙、宣(德)之际,百姓充实,府藏衍溢”,“上下交足,军民胥裕。”《明史·食货一》,卷77。特别是永乐中期,“计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明史·食货二》,卷78。这些记录,生动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