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乾盛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康乾盛世- 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稀北喽樱案饕来瘟谐拢牵袂蛊敕ⅰ保蛴嗝《按蠛羟敖焦取!痹诔〉乃忻晒磐豕笞逦薏晃寰那看笏鹕濉M列煌己咕埂般ぞ迨Т搿保皇プ婵醇ψ潘担骸按瞬还径纫跃荻尉逯校俊蓖列煌己姑馐退担骸盎噬暇斟绱耍嫉炔唤麖厢迨Т胍印!薄肚迨プ媸德肌罚151,14~15页。    
    的确,这场实战演习,使蒙古感到鼓舞,也使他们为之震惊,他们亲眼看到了八旗军队的军威和不可战胜的气势,他们感到,只有依靠清朝中央政府才是他们生存、享受安乐的可靠保证!    
    五日,即会盟进入第五天,已临尾声。圣祖亲自视察迁来此地的喀尔喀营寨,对其穷困户,赏给银两和布疋。    
    这一天,圣祖还决定了两件事,一是派出600名兵士,由都统率领,前往土拉河地方,侦察额鲁特人的消息,将散落的人,予以收容;二是,派原任尚书阿喇尼等六名官员前往喀尔喀,编定各旗分佐领,具体划分游牧之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使喀尔喀人返回家园,生活有保障,也就安定下来,北疆形势才能真正稳定。    
    到了第七天,即五月七日,圣祖在大草原的行宫里,又处理了乌珠穆秦亲王苏达尼之妻顺附噶尔丹一案,经查属实,涉及十余人,当即作出决定,逐一定罪。接着,圣祖再次召见土谢图汗兄弟,赏赐食物、金盘、瓷碗及御用账房等物。    
    当天,圣祖起驾回京。会盟到此结束,这场富有历史意义的活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内蒙49旗大小王公贵族跪于路左侧,喀尔喀大小王公贵族跪于路右侧,向主持这次神圣的会盟的圣祖送别,当圣祖从他们中间经过时,两侧的人们“皆依恋不已,伏地流涕”。圣祖为之动容,也说出了充满感情的话:“朕欲携尔等至京师,路遥天暑,尔等生长北边,恐不习内地水土。朕再出边时,即召见尔等来见也。”    
    诸蒙古王公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驾,仍不忍离去……    
    圣祖为此次成功的会盟都达到了目的,深为欣慰。在途中,有所感发,便对扈从诸臣说:“昔秦(始皇)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清圣祖实录》,卷151,15~17页。    
    圣祖的话,说得多么深刻!他的话,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用思想、情感建起来的“长城”,即众志成城,是土石建的长城所无法比拟的。一个封建帝王具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生活在当代,也不能不表示钦佩、叹服。


第三部分西北扬威平叛(8)

    圣祖何以将强悍的、几个世纪与中原为敌的蒙古人驯服?又何以将此远隔大漠以北混乱的喀尔喀人重新凝聚成一个整体?值得人们深思。在我们看来,他一靠正确的思想——“中外一体”,消除长城内外的民族之限,视为一家。如,明朝严内外之限,定华夷之分,修长城不止,同蒙古人的争斗竟与明朝相始终。清朝自努尔哈赤始,主要是太宗以来,就贯彻“中外一体”、“满汉一家”的思想,赢得了汉民族、蒙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拥护,故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二靠正确的民族政策,给予他们种种优待,多方怀柔,不遗余力。且以蒙古上层为主要对象,施以联姻、厚赏之策,如,会盟的几天,宴赏无虚日,喀尔喀感恩戴德;在他们遇到困难之际,不惜重金予以救济,扶弱除强,使清朝真正成为他们的保护人。对其内部纷争,公正而和平解决,令他们心服。在安抚、施恩的同时,对其顽固不驯而一再争取无效,则予以坚决打击,这就是临之以威,对噶尔丹就是如此,因而争取了大多数。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圣祖和他的先辈都是雄才大略,目光远大,胸怀宽广,才识超群,驾驭全局的君王,如一个技艺高超的驭手,善驾烈马,虽履险途,险象环生,仍能从容不迫,平安度过。因此,他们的才能同样赢得蒙古人的信服。如噶尔丹,才能非凡,技高诸蒙,但在圣祖面前,他是小巫见大巫,圣祖将他击败了,蒙古诸部谁不佩服呢!    
    多伦会盟,根治了喀尔喀的内乱,重新实现了团结,确立了清朝对他的统治地位,完成了太宗未竟之业,将这一广大领土置于清朝的直接控制之下,从而真正实现了统一。这不仅有利于对噶尔丹的继续斗争,也为清朝的长治久安,为疆土的统一都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这一切,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大胜利,也是圣祖非凡的能力的又一次生动地体现。这一事件,无疑证明圣祖不愧为一代杰出的伟大人物!    
    多伦会盟解决了喀尔喀蒙古的问题,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噶尔丹作为一支分裂势力还存在,他不因乌兰布通的惨败而改弦更张。所以,圣祖仍然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斗争。此次会盟,解除了圣祖的北顾之忧,他可以专力于西北,从容地与噶尔丹周旋。    
    噶尔丹的确是个善于谋略,工于心计的才能卓异的人物,这在当时蒙古诸部中,称得上才冠群雄。他惨败后,曾发誓请降,绝不背叛清朝,还保持同清朝的臣属关系,对圣祖表示恭敬,甚至给圣祖上尊号。圣祖一向反对此类徒具虚名歌颂,何况由他请上尊号,圣祖自然拒绝。他自逃离内蒙,因后方及所留辎重物资已被其侄策妄阿拉布坦夺取,人财尽失,有家难回;欲与内地贸易,经济关系也已断绝;其“人畜屡毙,劫掠无所获”,“困敝已极”《清圣祖实录》,卷150,11页。,其处境可想而知。但他还给圣祖上奏疏,陈述困难情况,请示圣祖“恩赐”银两,以活其部民《清圣祖实录》,卷149,23页。。此事是在会盟前提出来的,圣祖慨然应允,赏给千两白银,不久,又将扣留在归化城的商队1000余人归还给他。《清圣祖实录》,卷156,13页。康熙三十年(1691年)二月,圣祖给噶尔丹发去一道敕书,向他陈说利害,促其认清形势,“如决计入降,益从优抚养,断不至失所。”在此之前,圣祖还给达赖喇嘛写去一封信,要他做噶尔丹的工作,劝他回归清朝。《清圣祖实录》,卷150,11~12页。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五月,圣祖又向噶尔丹发出敕书,要求同他举行“会阅”,一切问题都可“面议”《清圣祖实录》,卷163,22页。……但噶尔丹阳奉阴违,对圣祖的一系列建议和友好的表示,置之不理,暗中仍在进行军事准备,幻想灭亡清朝。据他的亲信丹巴哈什哈披露:他曾说,将约同青海诸台吉及沙俄与他同攻中国。又暗中鼓动“回子”助他,“计得中国后立回子为中国主,彼(指噶尔丹)则取其赋税。”《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27,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噶尔丹不顾圣祖的苦苦劝告,仍然抱着灭亡清朝的政治野心,继续同沙俄勾结,双方使节频繁往来,密商合作事宜(中译本)沙斯季娜(前苏):《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第四章,162~165页。;散布他的反清书札,煽动叛乱;在蒙古草原到处流窜,继续侵掠喀尔喀,远至科尔沁部;派遣奸细,刺探清朝军情《清圣祖实录》,卷163,16~17页。。更为严重的是,康熙三十一年八月,在哈密,噶尔丹派500余人将朝廷派去联络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臣马迪及其随从人员、连同他们的马、驼及行李抢掠一空……《清圣祖实录》,卷156,12~13页。    
    圣祖看到噶尔丹毫无悔改之意,其志在与清朝对立,“积寇一日不除,则疆域一日不靖。”《清圣祖实录》,卷169,4页。圣祖遂决策征剿。噶尔丹统率其部民来去不定,居无定所,故不易捕捉其行踪。经多方侦察,到康熙三十四年十一月,终于得到可靠消息:噶尔丹流窜到巴颜乌兰地方(克鲁伦河的源头)屯聚过冬。圣祖抓住这一时机,虽说已到严冬,仍决定三路进兵:    
    东一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率东北三省兵,共6000人,加上厮役共1.2万人,担负迎击、阻其进兵的任务;    
    西一路,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振武将军孙思克等统率归化与宁夏兵,计满汉官兵及厮役共计24 260余人,堵其归路;    
    中路为主力,由圣祖亲自统率,合官兵厮役,共计32 970人。    
    三路大军,加上预备军队,共动用十余万,火器大炮等尤其充足。圣祖意图,接受前次噶尔丹于乌兰布通溜走的教训,此举务期歼灭!“此寇一殄,则边尘荡涤,疆圉辑宁。内安外攘,实在此举。”《清圣祖实录》,卷171,10页。    
    经过数月的周密筹划和准备,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三十日,圣祖率中路大军自京师出征;西路军之一部孙思克所率一万兵马亦先于二月二十二日自宁夏起行,另一部由费扬古统领于二月十八日自归化城出征。《清圣祖实录》,卷171,4、19、22页。萨布素所率东路兵则迟于四月初六日起程。《清圣祖实录》,卷172,5页。    
    三路大军“皆赴瀚海而北,约期夹攻。”《圣武记》,卷3,118页。


第三部分西北扬威平叛(9)

    圣祖率中路军先期逼近克鲁伦河。噶尔丹已成惊弓之鸟,突见清军自天而降,不禁大惊,连夜拔帐而逃,狂奔五昼夜,不意于五月十三日与西路军相遇于昭莫多(蒙语,“大树林”之意),今乌兰巴托南之宗莫德。噶尔丹尚有万余兵马,作困兽之斗,与清军展开一场血战。费扬古统率清军激战一日夜,至天亮结束战斗,“斩数千级,降三千,获马驼、牛羊、庐帐、器械无算”,其妃阿奴被鸟枪击毙。噶尔丹仅率数骑又一次逃脱。《圣武记》,卷3,120页;又见《清圣祖实录》,卷173,26~27页;《东华录》,卷17,278页。参酌三种记载,个别略有差异。    
    六月,圣祖驾还京师,此役结束。    
    噶尔丹经昭莫多决战,已到了山穷水尽的惨境,无处可归:伊犁旧部尽为其侄策妄阿拉布坦所并,自阿尔泰以西皆非己有。因连年同清军争夺,精锐丧亡,牲畜皆尽;回部、青海、哈萨克皆叛他而去。所以,此当惨败之后,西归伊犁不得,不为其侄所容;欲南投西藏,以路遥难至;欲北投沙俄,而沙俄拒而不受;听说翁金河有清军余粮运回宁夏,遣兵劫掠,又被清军夹击而败;欲再掠喀尔喀,听说有戒备,亦不敢进犯;遣使入藏,也被清军俘获。《圣武记》,卷3,120~121页。现存兵不过千余人。《东华录》,卷17,279页。至九月,“四向已无去路,目下掘草根为食。”《清圣祖实录》,卷176,12页。    
    圣祖又向噶尔丹发出招降的谕旨,但他执迷不悟,不肯服输。圣祖认定:“此贼一日不灭,则边陲一日不宁。”《清圣祖实录》,卷173,29页。圣祖返回京师后,给策妄阿拉布坦发去一道敕谕,明确地表明态度:“噶尔丹穷凶极恶,不可留于人世,一刻尚存,即为生民之不利,务必剿除,以安厄鲁特蒙古之生。”受尽噶尔丹欺骗、反复无常,且历经远征之苦的圣祖,对他表示出内心的厌恶和痛恨,是理所当然的。他指使策妄擒拿噶尔丹来献,如“杀之,则以其首来。”《清圣祖实录》,卷175,16页。    
    康熙三十五年九月,圣祖再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