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乾盛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康乾盛世- 第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圣祖“经历军务年久”,又曾亲统大军出塞征讨,“凡行兵机务,靡不周知”。尽管他期待和平了结,但也深知不能小视策妄的政治野心和企图。所以,过了几天,他再作军事部署,摆出进攻的态势。他设想:除已部署之外,再分作三路进兵,即一路由噶斯(青海西北部油砂山附近)出兵1万,赴伊犁河源,直逼策妄“巢穴”;由哈密、吐鲁番一路进兵1万;由喀尔喀进兵1万,进至博克达额伦哈必尔汉地方,“如此三路进剿,料必成功。”《清圣祖实录》,卷263,24页。为此,又筹备粮饷,运至驻兵之处,不在话下。    
    按圣祖的筹划,并不急于进兵,视策妄的举动而定。如进兵,拟等明年再考虑。    
    策妄的实力,据被俘的所属一个叫满济的人提供的情报,他自有14个部落,每一部落有1500户,加上附会的图尔古特、辉特、杜尔伯特等部众,约共3万人,因遭受雪灾,牲畜死亡,与朝廷作对,失去灾援,部众生计很难,人心不稳,多有离散之意。比之当年的噶尔丹,策妄十分虚弱。噶尔丹的覆灭距此不过二十年左右,策妄却执迷不悟,试图控制蒙古,不惜与朝廷决裂。他何以至此?考察他的行动,并非个人的一念冲动,隐藏在后面的一种推动力量,是该民族长期形成的传统的离心意识。自周秦以来,地处西北的游牧民族与中原中央王朝时顺时叛,军事冲突不断,直到清入主中原前,也未停止过。前已提及,这一地区属漠西蒙古,与清朝建立关系颇晚,双方没有历史的渊源联系,因其地处辽远又有大沙漠阻隔,受汉文化的影响也较之其他地区薄弱。历代汉族北迁,多向北部和东北移动,很少向草原与沙漠地带的西北地区迁徙,至多进至甘肃河西走廊而止。他们居于远隔汉族农耕的地区,一向以游牧为生,独立性尤强,因而与中原的联系颇为松散。当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出现在他们中间,便率领所属向中原进袭,掠取财物与人口,在政治上却很少有问鼎中央政权的倾向。我们看到,崛起于北部与东北的少数民族屡次进兵中原,多成王霸之业,建一代政权,而起自西北的少数民族虽屡与中原争战,却几乎没有建一代政权的。


第四部分西南初奏凯歌(4)

    策妄的政治野心,至多也不过是仿效噶尔丹,企图控制蒙古,建立一个脱离中央王朝的独立的蒙古帝国。时代已经变了,而且又遇到强大而统一的大清王朝,是难以得逞的。策妄“不知自量”《清圣祖实录》,卷263,24页。,重新挑起军事纷争,再一次表现出西北少数民族的离心倾向,破坏中国的统一,与中华民族的向心凝聚背道而驰,毫无疑问,应予否定。    
    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月,有关策妄的动向,朝廷并不很清楚,仅得一消息说,策妄打算秋时再来哈密。有投顺过来的厄鲁特人特木尔等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情报,说策妄曾“传令治办器械,预备行粮,不许属下人私骑骟马,凡有人问,但云向哈萨克地方出兵。”《清圣祖实录》,卷265,12页。圣祖和他的谋臣都以为策妄行此诡计,藉以掩盖他进袭哈密的真实意图。所以,清军集结于巴尔库尔(约当新疆巴里坤地区)和阿尔泰两地,正待策妄之来,以便迎头痛击。《清圣祖实录》,卷265,12~13页。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六月,清军进至察罕乌苏驻扎,如策妄侵青海,必由此路;若往西藏,必由察罕托灰之路,在此两路设兵防守,则这一地区就没有可行之路。距此不远,有一地名噶顺,也属设兵的要地。《清圣祖实录》,卷269,7~8页。这一部署,目的是防止策妄侵入青海、西藏。    
    同年六月,由“靖逆将军”富宁安率8500兵马,分为三队,前往乌鲁木齐袭击,于月末至七月初,推进至策妄所辖之地,先后俘获其哨兵,作为向导,继续进兵。《清圣祖实录》,卷273,5页。    
    清军层层设防,圣祖以为万无一失。狡诈的策妄知道北进喀尔喀、东击哈密、青海无望,便决策进兵西藏。就在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当清军正向乌鲁木齐推进之时,策妄派大将大策零敦多布率精兵6000人,避开清军防线,“徒步绕戈壁,逾和阗(今新疆境内)南大雪山(指昆仑山),涉险冒瘴,昼伏夜行”,于第二年七月,悄悄进入藏界。由拉萨西北300里处的腾格里突入。拉藏汗年老而嗜酒,竟毫无防备。惊惶失措的藏兵不堪一击,策零的军队很快包围了布达拉宫。策零诱其内部人“投顺”,于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三十日,打开宫门,一拥而入,俘获拉藏汗,把他杀死。其妻也被俘,连同金银财物、各庙的重器等,均被洗劫一空,运往伊犁。六世达赖被囚禁于扎克布里庙。《圣武记》,卷5,“国朝抚绥西藏记上”,205页。参见《清圣祖实录》,卷278,19~20页。自顾实汗统治西藏,至此达75年,亦告结束。    
    大策零攻陷西藏后,建立了残暴的统治,许多寺庙被毁,一些活佛、喇嘛被杀,盛极一时的黄教遭到摧残。他们残害生灵,激起藏族僧侣和百姓的怨恨,都盼望清朝拯救他们。参见《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135~136页。    
    策妄进兵西藏,瞒过了清军。原先,所谓进兵哈萨克的流言,不过是有意布下的烟幕,以掩护他取西藏。各驻防清军连同朝廷都被瞒过,竟然毫无所知。直到准噶尔兵进藏后,才陆续传出消息。又过了一年,到康熙五十七年二月,才得到可靠的消息,拉藏汗生死却没得到证实,“传闻拉藏汗有阵亡之信”。    
    圣祖原意,以两路大军攻取伊犁,已无意义,便改派侍卫色楞率部2400人进藏,“征剿”策妄,等到有了消息,再作决定。《清圣祖实录》,卷277,27页。    
    三月,议政大臣提出,所派色楞率2400人攻取西藏,“数少力弱”,应将驻守西宁的额伦特将军(原任湖广总督)所辖的绿旗兵2000人调出,同赴西藏;而额伦特、内大臣公策旺诺尔布等部“备夺青海之众”,即令“随后助威”。还有,噶顺、古木两处,原无兵驻扎,应令都统胡锡图率所部1000人到此处驻扎。额伦特据此再提出补充建议:据他查勘,自西宁进藏有三条路,一为珠尔垦,一为库尔塞,一为拜图。除珠尔垦路狭难行,其余两路均可进兵。应令色楞自率所部及青海之兵,从一路前进;他自率绿旗兵2000人,以及藏兵、青海兵共万人,亦从一路前进。如策妄一路迎战我军,则我另一路军可以从容进藏;策妄若两路迎战,势必军力分散,我军攻灭不难。《清圣祖实录》,卷278,10~13页。    
    议政大臣与额伦特所议,比较稳妥。他们所担心的是,色楞所部只有2400人,兵力太弱,难与侵藏的策妄兵对敌,况且路途遥远,地形不熟,不无危险,所以,要求增兵,且作两路进兵,可稳操胜券。但圣祖对此不予重视,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却让他们再进行协商而后决定。    
    色楞对其进兵西藏艰险种种,估计不足。他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五月十三日率部已达穆鲁斯乌苏地方(今称通天河,位居金沙江上游)。他急于进兵,上疏说:“准噶尔残害西藏,彼处人民悬望我师,如望云霓,岂能刻缓!况闻准噶尔兵众散处无纪。伊等伎俩,不过暮夜袭营,偷盗马匹而已。臣所统兵丁二千有余,器械坚锐,马肥饷足……正当乘此机会,剿灭贼人,收复藏地。”    
    色楞轻敌,把善战敢斗的准噶尔人看成是乌合之众,以他所率2000余人的队伍便可将其一举荡平!议政大臣对此无疑议,圣祖也轻信了色楞的意见,同意继续进兵。《清圣祖实录》,卷279,14页。在后援未继的情况下,色楞孤军深入,而且劳师袭远,已埋下了巨大的危险。在色楞自穆鲁斯乌苏起程后,过了一个月,总督额伦特“随后趱行”,于六月十八日也于此处进兵,至二十四日,尚未追上色楞所部,无法会师。《清圣祖实录》,卷280,5页。


第四部分西南初奏凯歌(5)

    七月十七日晨,额伦特部于齐诺郭尔安营处,首次与大策零部接仗,经一场激战,敌兵败走。色楞也发来奏报:二十一日于喀喇乌苏地方,同敌军发生战斗,将其击败。《清圣祖实录》,卷281,3页。至二十八日,两军在此会师。大策零挥师数万前来会战,以一半兵力据喀喇乌苏,迎战清军;另一半兵力潜出清军之后,截其饷道。双方相持月余,至九月底,清军粮尽矢竭,额伦特“犹力战”,死于阵中,色楞亦被害,全军覆没。《清圣祖实录》,卷281,13~14页。    
    清军覆没、大将战死的消息传来,朝野震惊,从王大臣到青海的蒙公王公皆以藏地辽远,以进兵为难,迟疑不决。圣祖原先也是轻敌,但遭此惨败,遂力排众议,决策进兵,即于十月命他的皇十四子固山贝子允为“抚远大将军”率大军西征,征调各方强将,宗室子弟一大批,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期以必胜。其军号称30万,实际不足此数。    
    十一月十五日,圣祖率群臣至堂子行礼、祭旗,举行隆重仪式,送大军出征。《清圣祖实录》,卷282,4页。    
    依圣祖之旨,允不出口外,驻扎西宁,将大军分驻各战略要地,以待进兵的时机。圣祖之意,继续和平争取,已派使臣前去面见策妄阿拉布坦,力图说服他。在使臣未归之前,停止军事行动,等明年进剿。《清圣祖实录》,卷286,23~24页;卷278,8、16页。    
    进入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圣祖重新调整军事部署,实施收复西藏的战略计划。拟分三路进兵:    
    以抚远大将军允自西宁进驻穆鲁斯乌苏,总揽进藏军务粮饷,留兵1400人(原为3000人,拨出1600人进藏),授都统宗室延信为“平逆将军”率1.2万人为主力,收取西藏,是为中路。其西宁另调西安将军查布驻防,派平郡王纳尔素驻防古木地方。    
    以护军统领噶尔弼为“定西将军”,率川、滇两处兵马进藏,加上从杭州、江宁(南京)所调兵马,以及云南丽江土知府的士兵,共1.05万人。《清史资料》第三辑载《抚远大将军奏议》,中华书局,1982。是为南路,另调都统法喇驻防打箭炉(今四川康定),永宁协副将岳钟琪协守。《清圣祖实录》,卷287,11~12页,参见《清史资料》第四辑《岳襄勤公行略》。    
    北路分为两支,一路由漠北阿尔泰山出兵,集结2万,其中:“振武将军”傅尔丹统领8000人马,从布喇罕一路前进;另由“征西将军”祁里德率7000人,从布娄尔一路进兵;一路由巴尔库尔进兵。此处集结1.3万人,委派“靖逆将军”富宁安率领,他自率3000人马取乌鲁木齐,另分兵4000,令散秩大臣阿喇衲统领,攻取土鲁番。这两支大军“约会前进,袭击准噶尔边境之地,使贼人扰乱,可以相机行事。”《清圣祖实录》,卷287,18页。北路的军事目的,是进攻策妄的本土,藉以牵制其兵力,不得入藏增援,为清军收复西藏减轻后顾之忧。    
    在进行军事部署,即将挥师进藏之际,圣祖又采取一项重要政治措置,这就是敕封六世达赖。达赖不只在西藏,而且在广大的蒙古王公贵族及部民中都享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