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贝当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哈伯德在复杂的情报专业方面,还只不过是个新手,根本没有资格在这方面进言,于是毫不客气地否定了他。
哈伯德实在不想眼看着协约国防线功亏一篑。他又去找法国情报处处长库安特上校。库安特在听了哈伯德的分析后,立即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库安特去找福煦,结果同样是碰了钉子。
5月27日午夜,4000门德国大炮在长达64公里的战线上向谢曼-德-达姆阵地上发起轰击,一时间整个法军阵地被淹没在炮火连天之中。法军毫无准备,顿时乱作一团。
在以后的战斗中,德军很快突破了法军防线,第1天就俘获法军6万人,他们重新渡过马恩河,距巴黎仅剩60公里。巴黎市区受到德军远程大炮和夜间轰炸机的轰炸,形势岌岌可危。
法国人开始求助于潘兴。潘兴对于法国人不能接受哈伯德的意见非常气愤,但大敌当前,他别无选择。
潘兴命令美军第3师增援谢曼-德-达姆法军阵地。
第3师刚到法国不久,当时正在160公里以外接受基本训练,把德军挡在了马恩河对岸。与此同时,潘兴派第2师奔赴复托-蒂埃里,在经过短兵相接的血战后,也成攻地挡住了德军对巴黎的攻势。
当法军从前线溃退下来时,迎面正碰上奉命赶到的美军第2师和海军阵地战队一部。一位法国少校去见美军指挥劳埃德·威廉斯上尉,告诉他发生的情况,并敦促他退却。
“退却?”威廉斯反驳道,“我们才刚到这里。”
威廉斯的话很快传遍部队。
美军第2师接管了法国的防线,准备向德军据守的贝莱奥森林发起攻击。贝莱奥森林树木茂密,巨石遍地。德军的重机枪手和狙击手就隐藏在这些巨石、灌木的后面。
根据一份错误的情报,美军指挥官哈伯德准将认为贝莱奥森林是没有德军的,他命令美军发起进攻。进攻是在拂晓发起的。当美国士兵排成4行——每人相距16尺,每行相距66尺——大踏步前进时,德国机枪手看了简直不敢相信。接下来,随着机枪的连续扫射,成排成排的美国士兵倒了下去。
美军是不会服输的,他们前仆后继,反复向前推进。在以后的3周里,美军就这样战斗着,终于把敌人赶出森林。德军很少碰到这样的队伍,他们怀着钦佩的感情称美军为“模犬”。
第一部分:约翰·约瑟夫·潘兴奉命远征 建功立业(5)
后来,法国将军德古特元帅来到了贝莱奥森林。他下令将这座已经打成了秃山的森林命令为“海军陆战旅森林”,以纪念美军的英勇行为和他们为协约国作出的杰出贡献。
德国参谋长莱因哈特说:“中路的协约国军队没有一个能抵挡得住德国人的进攻,德国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而来,只有美国人顶住了,站稳了脚跟,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向前推进许多。”
这次战役中最艰苦的战斗是康蒂尼村。康蒂尼村坐落在一块高地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协约国阵地,同时可以屏障德国的后方区域。
潘兴命令美军第1师一定要拿下它而且要守住它。参加过这次战役的马歇尔说:“在这次决战中,最使人神往的并不是肉搏的惨烈,而是一连几天遭受重炮轰击;美军也正是在这种时刻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守康蒂尼村的美军只能听凭炮弹无情轰炸,却没有丝毫还手之力。在后来的战斗中,这些士兵克敌制胜,在敌方纵深地带长驱直入——此时士兵的伤亡虽远较康蒂尼村惨重,但由于形式截然不同,士兵们所受的压力就轻多了。我们守住了康蒂尼村,德军再也未能占领它。这次战斗无可辩驳地证明——美国士兵作战出色,意志坚强。但康蒂尼村之战不为人知——敌军对蒂埃里堡河谷的猛攻,美军激动人心的突破,这些都是如此扣人心弦,而美国公众当然是不会分心地去注意这样一个小村子。”
但潘兴知道这一切,他向前线发电祝贺:“你们已经雄辩地证明,美国军队是出类拔萃的。当然,它的参谋部也毫不逊色。”
这场战役德国守军虽然仅为三流部队,美军也在炮火的洗礼中蒙受重大的损失。但潘兴对于成功却深感欣慰。他告诉美国陆军部说:“这一战证明了我军官兵的学习能力,并强调有及早组成我们自己的师和较高级单位的需要。我深信我们将成为在欧洲的最佳部队,而我们的参谋人员也可与任何国家列于平等的地位。”
在战斗后不久,费希尔和潘兴在一起用餐,他对于那一群人的兴高采烈曾描述如下:“他们都在高谈阔论,说到美国部队在第一次战斗中表现的是如何卓越。我尤其记得潘兴把他的拳头捶在桌面上,并且高声喊叫说:‘假使再有人问我:美军真能打仗吗?我就要对他抱以老拳!’”
这一战固然足以激励美国人的士气,但作用也就不过如此而已。在其他方面,情况还是照样的不利。5月27日,德军已在圣母岭对法军的防线作了空前的突破,第一天就深入了20公里,而且几乎达到48公里的宽度,他们迅速攻占苏瓦松,到达了马恩河,并正要向巴黎挺进。法军的一个师又一个师在半路上投入想要阻止他们的前进,但像一位法国参谋军官所形容的:“好像一滴雨水落在白热的铁上,马上就蒸发了。”
6月1日至2日,最高战争会议在凡尔赛召开,潘兴和陷入穷途末路的法国人再次联合起来,力图改变英国人提出的航运计划。为换取更多的英国人船只,潘兴同意再向欧洲增派10个师的战斗部队,但他仍要求由英美船只共同运送增派的支援部队。
当战争快要输掉时,人们的感情也就流露出来。他们彼此间也就毫不客气。主要的议题就是美国部队的使用,这一次协约国的领袖态度完全一致,强烈要求合并美军,甚至于连顽固的潘兴也都感到难以招架。
联军统帅福煦强调危机的严重,要求在无限期的将来,只从美国运输步兵和机枪单位到法国来。这对于潘兴来说是无法容忍的,因为这意味着对美国人独立成军一案无限期的搁置;从他眼中看来,似乎是不管同盟军在原则上是已经如何同意,但实际上却是一拖再拖。
一个月以前,在阿布维尔的一次协约国会议中,潘兴已经勉强同意在5、6两个月中,优先运输步兵和机枪单位,而把其他的单位(炮兵、补给、师部、军部等)都延后,但这时福煦所要求的却是无限期的延搁。潘兴指出由于上次的让步,以至使美国编成一个平衡完整的军团的日期是早已延误。他的补给和运输问题都已感到严重缺乏。譬如说,他急需铁路修理人员以修理法国的列车,否则补给就都会堆在港口无法运入。根据已有的协定,美军补给单位早已缺人员达20。5万人之多。福煦不为所动。德军已在马恩河上:祖国正在危险之中。他不断地挥着手,神情激动一再高喊着:“会战,会战,其他都不相干!”
在此时,一位英国运输专家汤姆森先生支持潘兴的立场,他指出美军的运输情况已经非常恶劣,实不应再拖延。潘兴说,福煦好像是充耳不闻,一心坚持他的主张。
于是潘兴也打出他的王牌:美国陆军参谋长在5月11日来的电报电文中说美国国内有训练的人员为数已经很少,所以即使协约国有船只,美国能送往欧洲的人数也还是有其限制。潘兴宣称福煦所要求的:在6、7两个月内各运25万人(步兵和机枪单位),总数50万人,根本不可能办到。除了3个师在准备上船以外,在美国只剩下有训练人员26。3万人。
福煦立即反击,他就不管怎样,连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也要,情况需要如此,“会战,会战!”
潘兴认为正当的途径不是把未经训练的步兵运往法国,而是利用剩余的容量把辅助单位,例如炮兵、后勤和军师部人员先行运往。克里蒙梭听到潘兴说明缺乏步兵的情况之后,无可奈何地耸着肩膀说:“在现有的运输时程表完成以后,我们实际上也就不再可能从美国获得任何援助,那真是非常令人失望。”
潘兴回答说:“并非如此,所有能用的吨位都将用来运输绝对需要的后勤部队,以及军和师的直属部队,这样才能完成美军的战斗组织。在当前的危机中我认为有此必要。”
福煦挥着他的臂膀尽可能要求最大量的部队,不管是否受过训练。潘兴指出未训练的战斗部队无论如何在两个月之内还是无法使用,所以为什么不把他们留在美国,而利用剩余的吨位来完成现有单位和建立后勤组织呢?福煦说人员在法国可以学习得较快。此时英国的陆军部长米勒勋爵补充说:“我们既然组织同盟则必须让步。”所以潘兴应考虑运送未经训练的步兵。
第一部分:约翰·约瑟夫·潘兴奉命远征 建功立业(6)
以后当潘兴建议提早征集最后一批的法国青年时,劳合·乔治打断他的话说:“什么,将军,您一定也不愿意把那些小孩送入堑壕吧?”
潘兴立即回敬说:“总理先生,你曾经建议把美国小孩送入堑壕,而他们所受的训练还不如法国小孩。我看不出有什么差异。”
于是潘兴又发出他的怨言,尽管协约国有所承诺,但对于目前补给和维持美国部队的义务也还是未能兑现。在炮兵、运输和其他设施方面都感到缺乏,他并不责备各盟国,因为情况并非他们所能控制,但此种恶劣的情况却表明有增建美军后勤组织之必要。
福煦坚持不让步。潘兴说:“你认为我们为什么不能在7月把5月份所召集的人员装船送往法国?”
在建议休会之后,潘兴和他的参谋长在庭院中散步略事休息。他告诉后者,他愿意做任何合理的事以救联军之危,但他不愿意把那些毫无训练,且至少两个月后都不能用的人员运来法国,何况同时又立即需要许多的非战斗人员。直到1918年5月1日,由于船只的限制,美国陆军部每月只能征集11。6万人,此时,船只容量突然增大每月可容纳25万人,所以才产生了步兵短少的现象。在这个空隙中,最好是乘机运送已受训练的非战斗人员,而不送未经训练的战斗人员。前者可以建立必要的结构来接受后者,否则等到兵员拥到时,美军的组织将无法容纳他们。
当会议继续进行时,每个人情绪都很恶劣。尤其是18个人挤在一间无窗的小房间内,使每个人感到燥热难耐。
福煦问:“你是否愿意冒这样的危险让我们被逐退到罗亚尔河上去?”这是他两个月前在亚布维开会时即曾提出的警告,这时又再度提出。
潘兴郑重地回答:“是的,我愿意冒这样的危险!”
潘兴知道英法两国领袖对于他本人、他的军队组织都缺少信心。他们并已向威尔逊总统提出警告,认为美军的高级指挥人员都毫无经验,法国人尤其认为美军的最大单位只能到师为止,军、军团、集团军都不应予以拒绝。
在此会议之后几天,南非的史末兹将军更是作了一项非常奇怪的建议,他认为潘兴最好是留在后方,专管基地、补给、训练、运输等事务,而由史末兹本人来指挥美军的作战。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