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9-"高考"在美国 (最新增补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329-"高考"在美国 (最新增补本)-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的高校录取只看闭卷作文,我们将排除许许多多的费滢滢。    
    因此,我认为,应该取消闭卷作文作为高考和高校录取的惟一作文成绩,代之以闭卷作文和开卷作文并存的形式。    
    为什么?    
    因为开卷作文有许多不可忽视的长处。与开卷作文比较,闭卷作文的一些短处也就显现出来了。    
    闭卷作文的思考仅一瞬间,考的是速度,不是深度。做开卷作文,孩子思考的时间较长。这个思考的过程,往往是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孩子的思维逐步成熟的过程。由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比闭卷作文要宽松许多,学生有机会在横向上自由放纵自己的思维,在纵向上挖掘思考的深度。    
    闭卷作文一定是单干,但开卷作文可以是一种合作的方式。当然,这种合作不一定指“合著”,而是指在思考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火花、取长补短、利己利人。    
    开卷作文,能培养孩子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与人探索、交流、合作的心态。闭卷作文往往培养孩子一种封闭的、防范他人的心态。    
    闭卷作文以其“闭”使之更具考试的意味,孩子往往患得患失,甚至无所适从;开卷作文以其“开” 使之更具作业和练习的意味。因此,美国孩子做申请大学的作文时,更多的是把它看作一种表达思想、互相交流的机会,一种练习、一次作业而已,很少人把它看作一次考试。    
    当然,所谓的长与短,有时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致。比如,闭卷作文思考的时间短,开卷作文思考的时间长;前者考速度,后者考深度。孰优孰劣?似难武断。但是,不管怎么说,最终的论文、最高级的论文、最权威的论文、代表人类文明的最精华的论文,应该是开卷作文。君不见,人类文明的经典著作、诺贝尔奖的科学论文……都是开卷作文!    
    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开卷作文的作用,更不能以闭卷作文作为高考和大学录取的惟一作文方式。


上篇:中国高考变革一席谈我们在等谁(一)

    满天的彩霞总是始于一抹晨曦    
    在国内作报告,几乎每次都有听众问我:“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改革高考?”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实施素质教育?”    
    “你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抱不抱希望?”    
    ……    
    我说道:“大家说说看,这个问题应该问谁?”    
    听众愣了一下,然后七嘴八舌……    
    我又说:“我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应该问谁。”    
    听众安静下来,等候我的回答。    
    我把手向台下一指:“这个问题应该问你们自己……”    
    听众哗然。    
    我说:“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大家的事,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如果我说‘从今天晚上开始,大家回去给孩子减负’,这有作用吗?连教育部说了都不起作用。许多人都说,减负减不下来,是因为有高考卡在那里,如果取消高考,谁也不愿给孩子加负。真是这样吗?美国并没有中国这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但是有许多人到了美国后照样给孩子加负。所以说,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大家的事,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因此,等谁都没有用。也所以,谁也不要等谁。如果真要等谁的话,就等我们自己。”    
    有观众鼓掌。    
    有一次,我就着这个问题反问听众:“请赞成取消高考的举手!”    
    许多听众你望我,我望你……    
    有的人举起手来,望望别人,又放下……    
    这一来,引发许多问题。    
    有些人主张立即取消高考,至于用什么办法来代替,完全不去想它。    
    也有人主张等中国走后门的现象消失了,才改革高考。否则,会污染这片净土。    
    我说:从空间看,走后门的现象全世界都有;从时间看,自从有了人类以来,走后门的现象就从没有消失过。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将来,走后门的现象将会一直存在。这是不是说高考将长期存在,将长期无法改革?更重要的是,走后门的现象不会因为我们的等待就自动消失。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净化我们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改革教育的过程,就是净化的过程……    
    人们议论纷纷。    
    更多的人,虽然主张取消高考,但是希望能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代替高考。    
    那么,什么是代替中国目前的高考的最好办法呢?     
    今年,中国有22所大学作为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院校,自主招生的额度为5%。这一举措,在中国造成轩然大波。请看一篇报道:    
    谁会成为幸运的5%——22所高校自主招生    
    这几天,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每天咨询自主招生的电话接连不断。“你们5%的名额是怎么定的?”“是不是不用经过考试,学校自己可以决定要哪个学生?”     
    ……    
    在这次教育部宣布22所高校为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后,很多学校的招生办电话与政法大学一样,成了热得不能再热的热线。“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招生原则。”一些学校先后给媒体打来电话,还把自主招生准则上了网。     
    谁会成为5%     
    所谓自主选拔录取,顾名思义,就是高校有权自主决定招收学生。同样,高校也有权力划定自己的招生范围,不是所有的中学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5%。中国政法大学要求,选拔对象必须出自省级以上重点中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把范围缩得更小,指定了若干所中学。同样,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用足5%的名额,比如;北京大学只用了2%的指标,约50人;而中国政法大学决定自主招生60人,占3%。     
    从各校已经公开的自主招生准则看,“德智体美”依然是主要考核指标,不过分别被各校细化,或是加上各自独特的选人标准。比如中国政法大学的人才观就是:政治思想方面突出,某一学科成绩突出,具有创新能力、文艺特长、体育特长,并各学科分别达到学校的规定。     
    北京大学则将自主招生的生源条件划定为5种类型:学习综合成绩特别突出者;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优异成绩者;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者;思想道德品质有优秀表现者;其他具有特殊才能者。与中国政法大学相比,北京大学多了一条“其他具有特殊才能者”,为不在一般才能考核范围内的优秀学生留了一条退路。     
    清华大学没有这样细化,它规定一个大纲,即学校招生实行“以文化课考试为主,多元化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经清华大学指定的中学推荐,并由清华大学考核测试后,可认定为“自主选拔录取”的认定人选。实际上,在今年的自主招生选拔工作中,清华大学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冬令营活动,已对考生进行了各种测试,并在统筹考虑测试成绩的基础上,初步认定了150名学生作为自主招生的后备人选。     
    复旦大学则把指标留给3类人:一是能够体现学校特色专业的特长生,主要指没有奥林匹克竞赛这样的途径展示自己才华的文科生;二是综合表现优秀的尖子生,主要指那些在成绩、能力等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优秀学生;三是传统眼光中所谓的“偏才”“怪才”等。    
    大学信誓旦旦保证“三公”    
    招生学校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近几年,保送生丑闻、特长生丑闻、高考舞弊丑闻频繁见诸报端,学校的诚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保送生名额被压缩80%,“三好生”加分被取消,高校招生“自主调配指标”在一些地方被取消。现在,教育部门又授予一批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这一权力会不会再度被滥用?“很多人把自主选拔录取误解为自由招生。”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处长张奇向记者澄清了这个概念:后者是学校权大无边,完全由它说了算;而前者则是在刚性条件和严格秩序的监督下,学校只是具体执行者。     
    作为第一批试点院校,各学校非常谨慎,生怕权力运用不当而影响学校声誉。为此,许多学校制定了严密的招生程序,并将有关监督规则放入了招生规章之内。     
    北京大学要求,在学生志愿填写推荐表得到校方认可之后,专家进行初审确定候选人,并对候选人进行文化课考核。合格后,专家组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候选人答辩。最后,入围人选将在其所在的中学进行公示。     
    中国政法大学同样有一套严格的招生程序:在招生透明化的同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以及社会、新闻媒体的监督。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中学、学生和学校招生工作人员,一经查实,将分别取消中学推荐学生资格,取消学生录取资格,由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情节对招生工作人员作出严肃处理。     
    清华大学规定,如有推荐作假者,一经查实,将取消被推荐学生的认定资格和该生所在中学3年的推荐资格。     
    我们不能过于理想化    
    尽管很多学校都保证力争做到“三公”,但很多教育界人士仍然提出质疑。     
    “这是好事。”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负责人表示。从中学角度而言,这种选拔方式有利于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或是因为几分之差,或者在高考科目之外取得的成绩得不到认可,结果不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学习。比如,同样是奥林匹克竞赛,生物竞赛获奖得不到大学保送资格,导致很多学生不愿学习生物。     
    但这位负责人还是有疑问。他以小学升初中为例,当初北京市规定电脑派位,本意是要保证教育公平,最后电脑派位剩下的都是一些没有后门的学生,有能力的家长早已把孩子活动到别的学校。再以特长生为例;某年迎春杯的比赛,从个人赛改为小组赛,只要小组里面有一个尖子生,其他学生就都跟着一起享受荣誉,导致那年的一等奖泛滥,原本二等奖就可以当特长生,可这所重点学校连一等奖的学生都没能接收完。     
    北京曾经有几所高中实行提前招生。校方力争做到透明公正:考卷由外地出题,校内老师均不知题;公布考试成绩,按照成绩高低录取学生。即便是这样,也难免出现问题,比如少数民族加分。一位家长曾经给学校打电话:一个学生几个月前还是汉族,考试时怎么就成了少数民族?     
    “高校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肯定会力争公平。”这位高中负责人并不怀疑这一点。他说,每个好大学都会爱惜自己的声誉,可他们能抵挡得住下面的弄虚作假吗?     
    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研究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呼吁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但是现在他却认为:“当前对高校招生而言,保持公正、清除腐败的问题比扩大自主权更为重要,就像南水北调一样,先治污、后引水;否则,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