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 一切如常,全没有国内的“工地停工”“禁止噪音”一类的殊死搏斗的临战状态。
没有复习的考试,考的是什么?矿矿说考的是你平常学习的积累,考的是你真正理解的东西。有复习的考试,考的又是什么呢?我不完全赞成矿矿的说法。关键是怎么理解那个“过分复习”的概念。正常的复习,当然同投机取巧完全是两回事。复习是练习的过程、熟悉的过程、记忆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但是,把复习变成反反复复的重复练习时,就是“过分的复习”。这种“过分复习”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就像运动员那样,反复地练同一个动作直到熟能生巧。考数学、考物理、考化学,考生可以像运动员那样,在复习时反反复复地练同一样东西,直到有把握在考试的有限时间里运用自如。考语文、考作文行不行?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人也可以做到。但我还是要问一句,这样复习的意义是什么?很简单,为了不被考试淘汰。于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
美国ETS考试公司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学生能在“托福”、GRE考试中得满分。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用考题反复做练习是取巧,甚至是作弊行为。显然,用美国人的思维确实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考试。
(摘自《“高考”在美国——旅美教育学专家专家眼里的中美高考》,黄全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下篇:美国高中求学面面观美国高校青睐弱者
流浪女读哈佛
除了学业指数、综合素质外,还有些东西对美国招生也会产生微妙影响。
最近,美国在上演一部电影,名字叫《流浪女读哈佛》。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哈佛曾招收一个叫Liz Murray的纽约市布朗区的流浪女孩。这个女孩的妈妈得艾滋病死了,父亲又呈HIV阳性,家里穷得丁当响,据说连一铺床也没有,不得不常常去吃救济餐,然后就倒头睡在桌子上。这个流浪女孩是否有SAT分数,学校成绩有多高,我无法得知,但绝对不会是“高考状元”,也肯定不会是学校的Valedictorian(平时成绩雄踞榜首者)。哈佛每年都拒收许多“高考状元”和Valedictorian,但却招收了一个流浪女,这是不是做秀,是不是哗众取宠,有没有故意炒作之嫌疑,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想像空间。可以说,因为种种原因,哈佛招收的并不全是最优秀的学生。
其实,根据万维网2003年6月8日转载的文章,我觉得伯克利的“流浪汉”比哈佛的“流浪女”的故事更动人。
流浪汉求学,美国名校毕业
《洛杉矶时报》2003年6月8日讯 48岁的退役军人迪威特(Duane De Witt)虽然命运不济,但从来没有放弃取得美国最有名学府之一的伯克利加州大学学位的梦想。曾经是流浪汉、露宿公园的迪威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上个月不但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代表毕业生致辞。在强调教育价值上,他的现身说法比任何政治人物、名流或学界人士都更有说服力。
据报道,迪威特是独生子,只有一个经常失业、患有精神病的单亲母亲。他18岁入伍,在军中接受过呼吸道治疗技师训练。退伍后,他曾短时间就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对当地很少无业游民的状况和其社会安全制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立下有朝一日以协助美国穷人享有同样低廉住房为职业的心愿。
为了照顾母亲,迪威特返回加州,但找不到全职工作,二十多年来做过一连串临时工,年薪从未超过2。7万元。他在圣塔罗莎社区学院选读斯堪的那维亚(北欧)的语言与文化课程,指望将来再到丹麦研究公共住宅制度。同时,他一边教几个外国学生英文,一边打听申请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资讯。
在经过四次被拒绝后,迪威特决定亲自求见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董事。
他打的是退伍军人牌,虽然他只有一分钟时间说明希望就读该校的理由,但他的强烈求学意志终于打动了董事。2000年5月1日,在他45岁生日的那一天,他得到了入学许可,在专攻地区计划的斯堪的那维亚研究与新闻学的综合学科系就读。
为了避免长途通勤,加之租不起公寓,迪威特暂时以学校附近的公园为家,每天早上到学校的厕所梳洗。其间小偷把他的二手车里的东西偷窃一空,包括他的书和笔记。不过迪威特从不抱怨,总是看事情的光明面,一心专注于完成学业。在诸般逆境中,他的平均分数是3。8,除了一门功课是B+以外,其他全是A。最后,他的毕业生致辞稿在众多申请者中雀屏中选。
在简短的演说中,他鼓励同学回馈母校,让更多弱势族群能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位流浪汉问题专家。
不管是现代版的“灰姑娘”上哈佛,还是“流浪汉”读伯克利,讲的都是美国大学招生的一个特殊政策,即对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在录取分数和其他要求上相对宽松和倾斜(尽管作为成年人的“流浪汉”四次被拒收,但在最后一分钟,还是被校董事会接受了)。那些城区贫民窟的学生,特别是非洲裔和拉丁族裔孩子,若SAT能达到1200分以上,将有机会进入一流大学,甚至还可能得到特殊的资助(关于少数民族问题,请阅读有关章节)。
在很多情况下,你就读的高中会影响到你的大学录取机会。这在中国或美国,情况都差不多。中国方面即不赘。美国的高中生如果不读私立学校,均按所居住的学区和地段来决定上哪一所公立高中。美国的高中亦有好次之分。好的高中升大学率高,进顶尖大学的人也多。但是,考虑到美国贫富不均的基本现实,很多美国大学对来自次等学校的学生,往往会“网开一面”。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们爱用“书香门第”来形容一个人的家学渊源。来自“书香门第”的学生往往都很用功,成绩也好。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学生具有“天然优势”。如果我问你,在美国,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你的大学录取,你会怎么想?可能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在大学招生时,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当然会比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更有优势。
按常理,一个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在填写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时,一定会以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孩子的申请,最好父母是博士、教授之类的,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一样,父母的收入丰厚,孩子不但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于学习,而且还有条件参加许多课后的学习班或活动,诸如钢琴培训、著名大学举办的夏令营、与外国学校的交流,等等。上一章所列的第三个申请者就类似这种情况。
殊不知,美国大学在审核学生的申请材料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如果你的父亲是教授、博士,母亲是医生,家庭年收入十几二十几万美元,你的SAT得1400分,学校成绩(GPA)3。7分,大学招生办会认为这不仅是天经地义的,而且还应该更好才对。因此,根本不会给你加任何“感情分”,不减“感情分”已属幸运。
相反,如果你的父母亲只有初中学历,其中一人还下岗在家待业,你的兄弟姐妹又一大堆,你还是老大,为了承担家里的部分担子,你每星期不得不打工20小时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SAT还能得到1000分左右,学校的平时成绩能保持3分以上,很多好大学可能都会考虑录取你。因为他们觉得,你不但是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而且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还能保持一定的学业成绩,如果再给你提供一份足够的资助和一个良好的大学环境,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上面五个申请者中,最后一个即属此类情况:父亲生病在家待业,家里只有母亲3。5万美元的收入;父母亲受教育的程度都不高,父亲连高中也没毕业;他的SAT才880分——甚至于还达不到100分制的60分(以致连英语和数学的单科分数都“报不出来”)。但他被著名的伯克利大学录取了。
当然,他还有三个有利条件:黑人、运动员、加州居民。
关于黑人和运动员的问题,我将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作解释。这里只说明加州居民的问题。
美国的公立大学大致有四种:国立大学、州立大学、市立大学和社区大学。美国的国立大学,可能就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军事大学。50个州都办有自己的州立大学。一些城市有市立大学,不少社区也有自己的社区学院。美国最好的三所州立大学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执安大学。由于州立大学的主要(或相当大一部分)经费来自州财政拨款,因此州立大学不但必须在学费上给本州居民极大的优惠,而且必须在录取比例上绝对向本州居民倾斜。比如,2002年,伯克利收取的州内学费是3633美元,州外学费是14337美元;录取的州内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1%。弗吉尼亚大学收取的州内学费是4236美元,州外学费是18268美元;录取的州内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密执安大学收取的州内学费是6862美元,州外学费是20973美元;录取的州内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9%。
伯克利录取的州内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1%,减掉4%的国际学生和一定数量的体育特招生,从州外录取的学生可能已不够4%。因此,州外学生的录取条件要比州内学生苛刻得多。如果要求州内学生的SAT是1000分,要求州外学生恐怕就是1500分了。
在这个问题上,国内的申请者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申请奖学金与申请签证不同。一般来说,申请签证是家长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职位越高、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越有利。申请奖学金,情况可能正好相反。
第二,申请入学和申请奖学金不同。许多一流大学实行的是Need…blind(忽略家庭收入)的录取政策。大学在录取你时是完全不考虑你的家庭经济状况的,只考虑你是不是他们想招收的人才,只要他们想收你,即使你的家庭一分钱也付不起,他们也会录取你。据说,为了保证做到真正的“blind”,招生办在审核你的申请材料时,甚至不能去资助办公室看你的家庭经济状况资料。在资助的问题上,实行的是Need…based的“按需分配”政策,即根据你的家庭经济状况来提供资助。如果你的父母每年只能给你提供1000美元,而哈佛大学每年需要40000美元,缺口是39000美元,这就是Need…based,这就是学校需要提供的补足你的缺口的资助。我们常常能听说国内的媒体称“某某获得哈佛大学高额奖学金”,这除了证明某某合格录取以外,还说明某某很穷。
对于申请美国大学(包括一些“常春藤联盟”大学)的中国学生来说,申请奖学金和申请录取是两个概念。申请奖学金比申请入学要难得多。如果自身的条件非常优秀,可以考虑申请奖学金。如果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好,可以考虑只申请入学而不申请奖学金,以便更容易达到入学的主要目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