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8-林黛玉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268-林黛玉新传-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当这时,太白金星来见王母。拜过,禀道:“三仙女的事,小仙已经知道了,不必呼唤冥冥教主和月下老儿,他们也管不了这种事。”    
    王母道:“你来得正好,我正要问这情天恨海的事呢。”    
    太白金星道:“这情天恨海,既不是天,也不是海,原来是冥冥世界通向阴曹地狱的两条路。凡是从地狱里获得托生再世的人,都要经过情和恨这两条路。月下老儿把女娲当年和泥造人的那块石板要来,置放在这情天和恨海的交界处,这就是三生石。将要到人间托生投胎的男女,有两相爱慕的,便坐在石上叙情交心,这就叫‘情定三生石’,月下老儿见了,把红丝拴在他们的脚上,到了人间,无论遭遇什么波折离散,终必成为恩爱夫妻,白头偕老。如果有人坐错位置,两人坐到三生石的恨海那边,无论使财用势,百般撮合,终必难成夫妻;或有一人坐在这半边,另一人坐到那半边,虽可存夫妻之名,却难得恩爱之实;或因情而成眷属,或因眷属而生恨;美貌的女孩配个傻汉,俊秀的青年娶个丑女……这一切,被月下老儿弄得千般万样,颠颠倒倒,莫名其妙,也没处说理。那情天恨海主人冥冥教主,不管这一切,她只管查生死簿,验证放行。”    
    王母娘娘听了太白金星的一席话,不耐烦地说道:“九天玄女曾对我说过,那月下老儿早就该退休了,换个懂情义的人来管着。再不然派托塔天王去把那三生石挪到情海这一边,使三生石上有情人都成眷属。”说到这儿,王母突然放冷了话语道:“净说闲话,忘了正事。我问你,三仙女到那地方去干什么?是不是也生了思凡之心?”    
    太白金星道:“三仙女并无思凡之心,是她不知那三生石的奇异,当做一种玩爱之物坐上去了。只是那神瑛侍者,不该心生轻妄邪思,致使三仙女陷于尴尬境地。”    
    王母娘娘听罢,沉思了片刻,说道:“这神瑛侍者,原本是仙界里的泼皮无赖,妄生邪念,也尚可宥谅。既知三仙女无思凡之心,化绛珠仙草回避,他就应该收心思过,谁知他竟然恶胆旁生,唾涎相加。罚他下界,受一番相思之苦。至于三仙女,虽说本无过错,但既在三生石上坐过,也是不无因由的,待三年后修真返形,也要降落红尘,了却一段因果。”    
    贾夫人听了警幻仙姑讲述王母娘娘三仙女的故事,心中惊惊疑疑,忐忐忑忑。卑恭地说道:“这岂不折杀我这个凡间女子,怎敢以王母娘娘的三仙女为女儿。”    
    警幻仙姑道:“这是无碍的。无论什么样的大罗金仙,降生红尘,便脱离了他的神位仙班,和凡人一样了。”    
    贾氏低头不语,警幻仙姑又道:“三仙女投生到你们这样钟鸣鼎食之家,自然也是九天玄女娘娘赐她的福气。不过,你这女儿福大命薄。”    
    “既然福大,又何谓命薄呢?”    
    “这以后会应验的。现在,我送你一件宝物,可保她安渡七七之灾。”说罢,将一个形似是耳坠的玉石,递到贾夫人手中,又叮嘱道:“这宝物,千万不能叫男人看到。”转身吩咐侍女:“给贾夫人上茶。”    
    “说过半天话了,才想起上茶,这是什么规矩呢?”贾夫人心中纳闷,起身推辞道:“不必了。”    
    警幻仙姑道:“这是送客茶。喝了茶,就送你回去。”    
    贾夫人捧茶在手,只觉得香气芬芳。刚喝一小口,苦辣酸咸味刺鼻塞喉,“哇!”的一声呕吐,只听得丫鬟们声声呼叫:“夫人醒醒!”睁眼看时,身在养心堂的软榻上。    
    贾夫人冷静地回忆着梦中的一切:见过九天玄女娘娘,娘娘的话,记得真真切切;又见过警幻仙姑,说了很长时间的话,可说了些什么?一句也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仙姑给她一块玉,喝了一口茶就被辣醒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张手看时,一只霞光四射的玉金鱼正在手中,她万分惊奇——而更令她惊奇的是,临产前三天,玉金鱼不翼而飞,当女儿降生时,哇的一声啼哭,吐出这条玉金鱼来。


第一部分情绝了,心死了(1)

    林黛玉五岁那年,贾夫人怀孕八个月,生下一个儿子。俗话说,七活八不活,生下三天就夭折了。可怜贾夫人,因为早产而得了血崩绝症,七天后一命呜呼。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林御史既受到了失子丧妻的打击,又在官场上遭犯了失察之过,朝廷追究。虽有内兄荣国公贾赦在朝中使银子、托人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调离巡盐美差的风闻四起。内伤外祸交加,这位出仕以来一番风顺的御史支撑不住了。从初夏患病,直到三秋,卧床不起。医生们都不肯直说这是急火攻心的心血暴病,只说这种血热气郁之症,到了秋凉便能起色的。可是,眼见着快入冬了,病情有增无减。初时只是痰中带血,后来大口咳血。林如海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该准备后事啦。便吩咐老管家林元,快马轻车,到苏州老家,把侄儿林良玉接来。    
    林如海祖居姑苏,是当地的望族。远祖因战功受封一等爵威烈侯,享三世。到了林如海这一辈,兄弟二人同科中举,又同科中进士。哥哥林如海中探花,弟弟林如岳中第四十五名进士,授苏州府判之职。这林如岳,金榜题名大喜之时,便享到了洞房花烛之美,命官娇妻,又当年得子。只可惜,娇花易衰,人怕运悭,林如岳命比纸还薄,刚刚给儿子办了百日之喜,不幸家遭火灾,夫妻双双少亡,丢下了可怜的孤儿,含恨而去。林如海把侄儿林良玉接到扬州,由贾夫人扶养。五年后,贾夫人生黛玉,良玉也懂事了,又送回苏州老家,由奶娘抚养,入馆求学。    
    林如海把侄儿接来,吩咐林元,将祖宗牌位挪到他的病房供起来。请来了知府、知县和县衙门的师爷,在病榻上哀惋地说道:“我林如海离酆都之路越来越近,眼见着没有几天活头了,请府县大人屈降病房做个见证,也是万般无奈,惟请恕罪,万望海涵。”    
    说罢,命良玉、黛玉跪在祖宗牌位前。又叫老家人林元跪在他们兄妹二人身后,口述遗嘱,请师爷代笔:    
    立遗言人林如海:愧对祖宗春露秋霜之先泽,饮恨痛心;然尤存水源木本之衷肠,不忘宗绪永继。弟如岳单生一子,兄如海惟有一女,兄弟二人,仅存一男。依一子两祧之祖制,良玉过继如海,承袭祖业,为一族之长。    
    两世老家人林元,忠心为主,任劳无私,如海待之如同族兄长,宜助少主人治家理业,抚幼恤孤。良玉黛玉,宜遵亲命;林元持家,应守祖制。    
    呜呼!叶之将落,其黄而殒;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亦深。尔其敬谨。    
    代笔人署了名,知府知县用了印。良玉和黛玉早已泣不成声,向祖宗三叩首,转身给父亲三叩首,然后叩谢知府知县和代笔师爷。在一派哀恸凄惋的气氛中,知府知县和师爷,也只好说几句宽心话,安慰一番,便辞去了。    
    这时,林如海似有病情好转模样,轻轻探起上身,说要吃点清淡的扬州菜,吩咐林元去备办,又叫丫鬟帮助穿衣洗脸,说他想起来坐坐。林元经的多,见识广,知道这是回光返照,没多久了。忙去备办一切。    
    荣国府正在为贾夫人的丧报而哀恸之中,又得到扬州传来的噩耗——是林元呈送给荣国公贾赦的,详述林如海暴病而死的细情,同时抄附上林如海的遗嘱。    
    史老太君悲痛欲绝,思女儿,想外孙女:“这孩子才五岁,无父无母,可怎么活呀!”急吩咐贾政:“快到扬州,去把黛玉给我接过来。”    
    贾琏亲自到扬州接表妹,说明这是老太君的意思,她要亲自抚养外孙女。林元不敢违了贾府的意思,但也很觉得为难:“老爷临终遗嘱说得明明白白,‘助少主人治家理业,抚幼恤孤’,贾府虽是至亲,但毕竟是外姓,自己有负老爷的恩情。”他去请示少主人林良玉,良玉也觉得这事儿难办:“怎好把妹妹推给外姓人?”想来想去,决定听妹妹自主:“妹妹虽只五岁,也只好依着她的心意办。”于是,林元把贾琏请到客堂,请他们姑表兄妹亲自议定。良玉请妹妹自主,黛玉哭着说道:“我也舍不得离开哥哥,但也不能拗了姥姥的慈心。我的意思是,去看看姥姥舅舅,住几个月就回来。”


第一部分情绝了,心死了(2)

    林黛玉住进荣国府,老太君像待亲孙子一样痛爱着外孙女,和比她大几岁的宝哥哥同住在老太君的碧纱橱里,同吃同住同玩同乐,还有探春、迎春、惜春几个表姊妹陪伴着,全不像在扬州时的孤单,几个月后,也就乐而忘返了。扬州老家时时派人送些土产玩物来看望小姐,黛玉也乐得把这些家乡来的东西送给表姊妹们,大家处得和和美美。尤其是那位宝哥哥,虽说两小无猜,倒也觉得比别的姊妹另有一种时刻难离的亲昵。    
    这贾宝玉,虽说只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却与众不同,只喜欢和女孩子玩。自从林黛玉到了贾府,他和他的三个姐妹们也生了,远了,只亲近黛玉一个人。日亲日蜜,两个人的心,那心底的情,那情中的爱,像种子发芽,生枝,长叶。    
    顽石千年不结果,桃李三年要开花,贫穷人家的子女,二十多岁上还不一定想到婚娶事,富贵子弟十几岁就懂得男女情。随着岁月的变移,年龄的增长,这十几岁的林黛玉,心中便偷偷地装进一个比她大四五岁的宝哥哥;而那个贾宝玉,更是心煎煎情切切,早把林妹妹当成自己未来的娇妻了,就连贾宝玉房里的丫鬟,也暗自把黛玉当成未来的宝二奶奶去讨好。    
    风云难测。正当黛玉和宝玉两相亲密的时候,一件大事在荣国府里发生了,这就是走向穷途末路的薛姨妈投靠贾府——薛宝钗插足进来。从此,宝黛二人的亲情蜜意,变成为钗、黛、宝玉的三角追逐。    
    这位薛姨妈,是贾府王夫人的亲妹妹,早年丧夫,家道逐日衰败;儿子薛蟠,荒淫成性,难以指望。惟独女儿宝钗,不但容貌娇美,而且文才出众,性情宜人,薛姨妈就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给女儿找个好婆家上。找谁家?亲哥哥王家,没有年岁相当的男孩,惟有亲姐姐的儿子宝玉最合适。只是宝钗比宝玉大两岁,有些挂碍,但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走一步算一步,看缘分吧!”来到贾府,不但姐姐、姐夫热诚接待,而且深得老太君的欢心,住进了荣国府的梨香院——这薛姨妈,一面是喜出望外,一面又生疑难,她发现在薛宝钗面前还横着一个林黛玉,而且她和宝玉,日则同玩同坐,夜则同止同息,亲密无间,如胶似漆,早就好上了;看样子老太太也有着成全这门姑舅亲的意思。    
    薛姨妈为难了。但她不肯放弃这惟一的通路。于是精心设计了一个连环计:讨好姐姐和姐夫,抓住侄女王熙凤,暗劝老太君。她把这番心计告诉了女儿,娘儿俩看风驶舵。    
    在薛姨妈的操纵下,薛宝钗亲自出马,为了要从贾府上下视为神物的通灵玉上作文章,特制了一把金锁,用金锁去配通灵宝玉——这一招很灵,几天之内贾府上下传遍了象征着宝钗应与宝玉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