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粟裕于12月8日电告中央军委:“现为直接配合大别山作战起见,决即转向平汉线许(昌)郑(州)段,或攻开封,以调动南线之敌。”
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十分关注中原局势的发展,一接到粟裕电报后,即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确定以陈粟、陈谢两军配合作战。l2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粟裕:“粟部以攻击平汉郑许段以配合陈谢攻击许信段为宜。郑许战役结束后,再打开封,并彻底平毁陇海郑州、兰封段似亦方便。”
粟裕立即召集指挥部成员,传达了中央的指示精神,并研究决定,所属部队分3个兵团,协同陈谢集团进行平汉路战役。各部队按计划分别开始了对平汉、陇海路的宽正面的大破击战。
第一纵队由叶飞率领,披风冒寒,一路西进,连续攻克水城、涡阳、亳县、鹿邑、柘城等广大地区,并在樊家桥、牧羊庄、光武庙等地击退敌整编第5师、第75师部队的尾随纠缠,于12月11日先后抵达开封以南的要地朱仙镇。12日,第一纵队一举攻克朱仙镇,并乘胜夺取了附近的八岗镇,肃清了当地土顽武装。13日,该纵队按照华野前指的命令,对陇海线中牟至白沙段铁路展开了破击,并一举攻占了中牟城,再次斩断了敌东西运输命脉。随后,该纵队进至访川地域集结待命。
第三纵队由何以祥、丁秋生率领,从水城地区向平汉路疾进,并克服了黄泛区的阻挡,于12月12日进抵许昌以北的小召一带。
第三纵队作战任务重点是攻打许昌。
许昌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位于平汉路的中段,是一个历史古城,自从三国时期,就成为兵家争夺之地。如今,它成了蒋介石中原战场的重要兵站基地。夺取许昌,不仅能断敌后勤补给,而且可补充自己和卡断平汉路。但是,由于许昌城池坚固,周围又有护城河、地堡群,加上敌重兵扼守,实在是不易夺取。
12月12日晚,在一间简陋的民宅中,第三纵队司令员何以祥、政委丁秋生、副参谋长马冠三、政治部主任刘春等,详细研究了这次破击铁路的任务。
担任主攻任务的第8师按计划开始了对许昌外围的进攻。该师第22团以一个营袭取许昌南关,第23团袭取西关,第24团以一个连袭取北关,基本控制了许昌外围,并将许昌城包围。尔后,该师加强了对许昌城内敌情的侦察与掌握。
正当纵指各位指挥员分析研究作战方案之际,第8师派出的侦察部队在许昌城外抓到了一名俘虏,从他口中搞清了国民党军在许昌城内的基本布防情况。
原来,许昌驻有国民党骑1旅残部,整编第26师特务营,整编40师115团、师特务营,以及地方保安队等共8;000余人。该敌得知解放军逼近后,正在加固工事,准备固守。
第8师师长王吉文立即打电话将这一重要情况,向纵队何以祥司令员作了报告,何以祥一听,非常高兴,马上让第8师将敌俘虏押至纵指所在地,并进一步核查了有关情况。
根据俘虏所提供的敌情,仅以第8师攻许昌有些力量不足。何以祥同丁秋生政委等交换意见后决定,对原来方案进行修正,以第7、第8两个师的主力同时围攻许昌,力求一举夺取,并将作战方案上报野战军首长陈、粟。
12月14日夜,3发绿色信号弹在许昌城的上空升起,接着隆隆的炮声、枪声和喊杀声响彻云霄。第7、第8师攻击部队的指战员们,勇猛地向许昌守敌发起了总攻击。
何以祥等第三纵队指挥员,心情极不平静,他们或站在指挥所外面倾听隆隆的炮声,观望战斗的进展,或坐在电话机旁,等待着突破许昌的消息。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挺进豫皖苏(3)
“第23团3营8连已突过木桥,炸开了西门,部队正在由西门向城里发展进攻,第24团正在跟进。”何以祥司令员等人,终于得到了第8师师长王吉文的报告。
“打得好,第8连打得好!”何司令员兴奋地说道,并指示王吉文师长:“现在必须迅速、坚决地全力向纵深突击,请你把南门的第22团调来,从西门跟进。”
紧接着,何以祥又要通第7师的电话,让第7师师长贺健令北门的第21团主力也迅速从西门跟进,沿北城墙向东打,协同第8师进行巷战,扩大战果,歼灭顽抗的守敌。
第7师21团受令后立即西调,至西门后,该团第6连副政治指导员周耀采指挥突击班从西门登上城墙,边侦察边战斗,从西北段一直打到东北角,一连夺下敌城内200多个小碉堡和掩体,俘虏300余人,缴获9挺机枪、200多支步枪、3门美制战防炮,而全班无一伤亡。另外,第21团一部兵力还攻占了敌人的野炮阵地,缴获6门野炮。
许昌之战至15日中午12时左右结束,全歼守敌8;0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70余门,汽车近百辆,以及一列装满弹药的火车,并接管了几个大型军需仓库。这些战利品,成了华野外线兵团的重要补给品,使该部队在尔后的作战中如虎添翼。
当解放军破路与围攻许昌时,许昌城内守敌曾连连向南京告急,蒋介石得报坐立不安,惧怕平汉线被截断,破坏其“围剿”大别山区刘邓的计划,遂督促第5军和第75师不顾一切向西增援。但遭到了华野第六、第八纵队在柘城、太康以北地区的阻击,企图被粉碎。
第四纵队不顾敌机袭扰,穿越黄泛区,于14日在官亭寨全歼国民党军骑兵第1旅旅部及1个团,歼新郑守军1;200余人。
宋时轮、刘培善指挥第十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破击陇海路开封、柳河段。第十纵队l5日攻克兰封,歼守军2;000余人,并进占罗王寨车站,22日于柳河全歼暂编第24师第5旅。至此,攻取县城13座。控制并破坏铁路185公里,歼国民党军及保安团1。68万余人,内俘少将保安副司令、少将旅长以下1。3万人。
人民解放军控制平汉路新郑、漯河段的行动,并未能使国民党军放弃围攻大别山的计划。原在豫西的第5兵团司令官李铁军率整编第3师(欠1个团)、第20师沿平汉路先后北援,并令郑州的整编第4l、第47师南下,试图南北对进,打通平汉路。
粟裕当即奉令南下,与陈赓及其率领的部队会师,于12月25日对刚抵西平以南之祝王寨、金刚寺地区的第5兵团部及整编第3师发起猛烈进攻,全歼第5兵团部及整编第3师共9;600余人。俘兵团少将参谋长李英才、少将副师长路可真、少将旅长雷自修、谭家范等,兵团司令官李铁军率数十骑突围逃脱。国民党军打通平汉路的企图未能实现。
国民党军整编第20师抵确山以北地区,得知整编第3师已被全歼,忙于28日缩回确山固守。粟裕率部和陈谢集团第四纵队随即围攻确山,严重威胁国民党军进攻大别山的重要补给基地信阳。这就迫使国民党军不得不从大别山抽调整编第9、第l0、第11师等13个旅的兵力回援平汉路。
鉴于调动敌人的目的基本达到,确山短时间内难以攻克,陈谢集团于31日主动撤围转移漯河西南地区,西线兵团第三、第四纵队转移沙河以北休整。至此,平汉路战役结束。
从12月13日至31日,陈粟、陈谢两路大军歼敌4。5万余人,破路400余公里,斩断了国民党军事运输大动脉平汉路南段,夺取了国民党的屯兵基地许昌、漯河、驻马店等重要城镇,并再次破击了陇海路,孤立了国民党河南省府开封,严重威胁国民党战略指挥中心郑州,打乱了国民党在中原的军事部署,使国民党军围攻大别山的计划未能实现。同时使豫皖苏、鄂豫皖和鄂豫陕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与刘邓大军靠拢在一起,创造了集中兵力打大仗的成功战例,并为进一步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许世友决定跳出去打(1)
内线出击,东线兵团全力保胶东
许世友决定跳出去打
1947年8月18日,蒋介石飞抵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在师以上军官会上,蒋介石宣布:“为了迅速结束山东战事,我决定组织胶东兵团,任命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为这个兵团的总指挥。我们要乘华东共军主力大部西移之机,尽快占领胶东,封锁渤海港口,断绝华东共军的后方接济,断绝共军东北、华北地区的海上通路。”
范汉杰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表就职演说时表态:“有委员长的英明领导,我们一定能在一个月之内消灭共军留在山东内地的许世友的部队。”
蒋介石重用范汉杰是有道理的。因为此人当时兼任青岛第1兵团司令官,对山东的情况比较熟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此人曾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没有打过什么胜仗,但却对蒋无限忠诚。
范汉杰是广东大埔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参谋处长、旅长、副师长、行营高参,第2师参谋长,第1军副军长等职。后任第27军军长,第38集团军军长等职,官运很好。内战爆发之后,还当上了陆军副总司令。这一切与蒋介石的宠爱是分不开的,当然这次他来到山东一定会使出全身解数,替他的恩师蒋介石卖命。
陈毅、粟裕率领华野主力向豫皖苏边区进军的同时,留在山东内线的部队第二纵队、第七纵队、第九纵队、第十三纵队和第一纵队独立师及第四纵队第10师等,组成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也称内线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兼政委,李迎希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
1947年仲夏,许世友率领第九纵队,向胶东急行军。谭震林率领刚组建的兵团机关干部,从临朐出发,向胶东行进。他们第二天来到了华东局驻地掖县沙河集,参加了华东局会议。会议结束,谭震林随第二纵队、第七纵队向胶东行走。
几天后,许世友带着部队进入了胶东地区,与周志坚的第十三纵队会合。
胶东三面环海,腹地多山,成牛角形,敌人占领交通要道,我军回旋余地小。尤其是范汉杰采取由西向东平推的战术,东南北3个方向是大海,东线兵团只能背水作战,势必困难重重,而且一点退路也没有。
李迎希建议:“南麻、临朐战役刚结束,许多部队的伤亡还没来得及补充,但马上又要打仗。怎么办呢?我们是否先派一两个纵队担任阻击,掩护大部队休整和补充兵员及粮弹,等恢复了元气,再同范汉杰较量。”
许世友十分赞许地点头说:“对,初战要避敌锋芒,一是便于我们‘补血’,充实兵力;二是观察范汉杰的战术和战斗力,找出他们的破绽,以利打击他的嚣张气焰。”
许世友决定由周志坚的第十三纵队担任阻击,掩护大部队进行形势教育,整顿组织,补充兵员。
许世友将初战方案通报给谭震林,谭震林十分赞同这一方案,并在第二纵队建立了“南线指挥部”,指挥第二纵队、第七纵队,在诸城方向策应第十三纵队作战。
9月6日上午10时,黄百韬带着第25师,进犯平度。
突然,响起了一声地雷的爆炸声,将大地震得发颤,李戈庄、沙戈庄、何家楼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