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养生23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力养生23讲-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须警示:如脑力劳动过度,睡眠欠佳,日久心烦难眠,欲火频起,性欲亢奋,以致失精加 失眠使虚火更炽,形成    

  恶性循环,因此须注意性欲过亢常为脑力劳动超负荷 的信号,而非心感情动之作。    

  阳痿、遗精是困扰不少男性的一大痛苦,如何解除?    

  ——心理障碍是引起阳痿的一大病根    

  临房即痿或举而不坚、或早泄都可引起,如失恋打击、所愿不遂或少年手淫,或婚姻不满或 其他心理创伤都可对阳痿落下病根。    

  解除痛苦的办法是进行心理治疗,心理疏导,找出病根,消除障碍。可以舒肝服加味逍遥丸 。另外,性生活中可以采用改变体位及姿势来克服阳痿。    

  ——先天体弱是引起阳痿的一大隐患。    

  明朝有一位大医家张景岳说阳痿:“火衰者十居七八”。就是说阳痿很多情况是肾阳虚引起 ,特点是阴冷、精冷,手足冷及怕冷,面色无华,乏力头晕,舌质淡苔白,脉迟无力。    

  补救的办法当然是温肾阳、助命火,可服金匮肾气丸及锻炼身体。    

  ——纵欲是导致阳痿的一大元凶。    

  房事不节,失精过多,早婚、多婚、多育……都是导致阳痿的祸根。这类人多表现为肾阴虚 :梦遗,失眠,心烦,手心、足心等五心烦热,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上述病证者可服六味地黄丸,遗精频发的可服知柏地黄丸。    

  性欲异常意味着什么?    

  ——性欲减退意味着什么?    

  多半是有肾虚、尤其是肾阳虚,慢性肾炎者,特点是没有欲望,勉强行房,后感头晕、汗多 , 加之伴有阳痿、早泄、精冷、阴冷、达不到性高潮,对方也觉索然无味,从而愈加不想,甚 至分居,导致恶性循环,这样的人要吃金匮肾气丸补益肾阳。    

  此外,内分泌病,如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脑体功能减退都会有明显的性欲减退。    

  还有抑郁症也是性欲减退的主要病源,患者大多有精神创伤。当然,糖尿病也可引起阳痿而 导致性欲减退。    

  ——性欲亢进要警惕哪些情况?    

  首先、中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后进入老年阶段的人突然发生性欲亢进,首先要警惕生殖系 统长肿瘤,最常见是卵巢癌。其次是乳腺及子宫肿瘤。男性要考虑前列腺癌、睾丸肿瘤。    

  其次,要考虑由分泌紊乱,如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脑垂体功能亢进。    

  再有,性欲亢进多肝肾有火,如饮酒过多,或劳心太过的脑力劳动者引起的虚性兴奋。那就 应该清火及宁心。    

  ——性欲变态,提示哪些病?    

  性欲变态包括同性恋、施虐待淫、自体淫、窥阴欲、露阴欲、恋物欲……多属于性变态、人 格变态、精神病等。


第三篇第十二讲 子时大睡 午时小憩(1)

  中国特色的睡眠——睡子午觉。    

  什么是子午觉?    

  子午觉的原则: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提高睡眠质量的四大法宝。    

  如何解除中老年人最大的痛苦——失眠。    

  如何赶走“瞌睡虫”    

  噩梦是人体向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    

  中国特色的睡眠——睡子午觉— ——什么是子午觉?    

  子午觉就是晚上在子时(23~1点)睡觉,白天在11~13点午休。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先来谈谈睡眠的机制。按照东方养生的观念,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 替的结 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所以《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    

  如果我们再知道阴阳交替与寐寤的关系,那么我们就更可以了解睡子午觉的意义了。因为按 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这个时候称为“合阴”, 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所以夜半应长眠、深眠 ,因为阳尽阴重之故。    

  反之,午时为日出阴尽,而阳受之,日中而阳重,阳主动,此时应为“合阳”,所以按理午 时是不应该拿来睡觉的,此时应是工作最出效率之时,但中国人都拿来睡午觉了,而且一睡 就是一两个小时,把大好时光都睡掉了。    

  ——子午觉的原则: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中国人睡午觉已经习惯了,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我的意见是睡子午觉,就是说夜晚在子时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子时是 “合阴”时间,睡眠效果最好。中午,那就在午时(11~13点)小憩片刻,可进行静卧、静 坐30分钟即可,因为此时是“合阳”时期,阳气最盛,应该用于工作,拿来睡觉,太可惜了 ,所以睡子午觉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提高睡眠质量的四大法宝    

  良好的睡眠是降低脉率,提高免疫力的有效保健方法。    

  ——提倡睡子午觉    

  因为“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尤其子时 ,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阴气盛制寐”,所以在这个时候 最容易入睡,而且睡眠质量是最好。这就是说按照睡子午觉理论,晚上11点入睡,效果最好 。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些老人天一 黑就睡了,身体虚的只好这样,身体好的则没有必要。    

  白天的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 ,所以工作效率果是最好。    

  ——睡前减慢呼吸节奏    

  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 ,阴盛则寐,最好的办法是趟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入睡后,睡眠质量才 会最好。    

  ——睡前可以吃点养心阴的食品    

  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服桂圆肉水……    

  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着,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 助于健康。    

  ——睡前用温水泡脚入睡最好    

  如果睡前用温水泡脚,有条件的再辅以足底按摩,效果最佳,因为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 相交意味着水火既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起到最佳境界。    

  失眠是中老年人的一大痛苦,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失眠与阴阳失调有密切关系。睡眠的生理是“阳气尽则卧”,阴阳不能和合,就会翻来覆去 睡不着觉。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劳心    

  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又不注意养神,最容易失眠。    

  解除痛苦的办法是:晚上睡前避免过度思考。睡前用热水泡脚,并自行按摩足心涌泉穴(足 底的凹陷处)及内 关穴(手腕上三寸)、足三里穴(膝眼下三寸),喝一碗冰糖莲子小米羹或一杯牛奶,或吃 茯苓夹饼一块。    

  ——劳肾    

  多半是肾阴虚引起。因为“阴盛则寐”,阴虚所以难眠,主要表现是心烦难眠,五心烦热( 手足心、胸口)梦多、遗精、口干、舌红、脉细数(数就是脉快)。病机中医叫做心肾不交 ,肾水不能上制心火。    

  解除痛苦的办法是平时要养肾阴,不能过劳。房事要节制,可服阿胶、六味地黄丸、知柏 地黄丸等。    

  当然也有一种顽固性失眠多是肾阳虚引起,特点是肾火衰,表现为面色白,怕冷、手足冷, 精冷而,夜尿多而清长,腰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迟无力,那就应该常服金匮肾气丸, 因内有附子,可以温肾阳;并且睡前一定要用热水泡脚,并按摩涌泉穴。    

  ——劳胃    

  多因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好引起,中医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    

  解除痛苦的办法是晚饭不能过饱,并且不要吃不易消化的东西,晚饭后可以吃一点香砂养胃 丸,午饭后可服人参健脾丸之类。    

  此外,有些人睡眠易惊,睡不稳,生性胆小,是胆虚的表现,平时可以常服酸枣汁、茯苓之 类。


第三篇第十二讲 子时大睡 午时小憩(2)

  总之,睡眠不好的人,睡前都应用热水泡脚,并辅以按摩“助眠三要穴”——涌泉、内关、 足三里。    

  此外,静养功也是助眠的有效方法。    

  办法是:侧卧,舌顶上腭,两眼半闭,目视鼻尖,缓慢调息,并把意念下沉于下丹田(脐下 三寸),这样数分钟即可进入梦乡……    

  ——失眠为什么要考虑心肾不交?    

  因为中医认为肾属水,心属火,正常情况下肾水心火是相济的,这就叫心肾相交。如果心肾 阴阳失调就会形成水火不济,引起心肾不交而导致失眠,所以肾阴虚的可吃六味地黄丸之类 ,而心阴亏的应常吃龙眼肉、桂圆肉、麦冬、百合、莲子、柏子仁等,如果属于肾阳虚引起 的要吃金匮肾气丸。    

  如何赶走“瞌睡虫”?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失眠与阳气亢密切相关,那么嗜睡又是什么原因呢?    

  嗜睡与阴气关系最大,《黄帝内经》说:“阴气尽则寐”。那就是说阴气重易产生嗜睡,这 样我们就可以总结为:    

  眠为阴,醒为阳,阳气重则醒,阴气重则眠,所以引起失眠的原因是阴虚阳亢,主要指心阴 虚,心肝阳旺。而导致嗜睡的原因则是阳衰阴盛,原因在于阳主动,阴主静的缘故。    

  引起阳虚阴盛的原因很多,老年人年高肾阳虚弱,阴气偏重。因而六十岁以后的人都嗜好睡 觉,《黄帝内经》有六十岁心气衰故好卧的记载可以说明。所以六十岁以后的人要注意保护 阳气,不要妄散阳气,否则就会形成嗜睡。    

  另外,湿气重,如长夏雨季,或脾虚的人湿气偏重,也可引起嗜睡、但只要常服薄荷、藿香 、荷叶之类辟湿醒脾的药,便可醒脾除湿帮助我们赶走“瞌睡虫”。    

  梦能预兆疾病吗?    

  ——什么是梦?    

  中医认为梦境的形成和脏腑的阴阳偏胜及脏气的盛衰有关,所以可以预报疾病。    

  正常人的睡眠分为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二期,正相睡眠时期大约历时80~120分钟,异相睡 眠时期20~30分钟,每晚交替4~5次,梦产生于催眠相时期,和异相睡眠有关。睡眠的时相 分为慢波睡眠及异相睡眠,慢波睡眠对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是有利的;异相睡眠期间, 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对促进精力的恢复有利。    

  总之,适当的梦,对人体是必要的、有益的,睡眠除能使人体,尤其是大脑得到休息之外, 还能增强免疫功能。梦能调整人的心理平衡,满足白天不能实现的愿望,体现了人体神奇的 自调功能。预兆梦还能对体内的潜在病灶引起预报作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