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7[1].5- 第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创新与特色——《文学界》杂志介绍
远 人 


  湖南是一块有着悠久人文历史的土壤,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应该说层出不穷,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湘军”在文坛仍占有一席之地。《湖南文学》曾在全国期刊之林产生过重要影响,吸引着广大读者和作家的眼球,但在商业浪潮的冲击之下,它改版后逐渐在纯文学刊物中消失。 
  为了重振“湘军”,也为了在纯文学的回归中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湖南省作协经过慎重考虑,于2004年重新向新闻出版署申请刊号,这本新刊即为近两年在全国文坛异军突起的《文学界》。 
  应该说,《文学界》两年来走过的是一条艰难而又充满活力的道路。杂志的刊号获得审批之后,湖南省宣传部及作协领导即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严格的竞聘和筛选,确认了水运宪和王开林两位作协副主席分别担任杂志社的主编和执行主编。在编辑班子的组建中,两位主编有意识地选用了几名湖南青年作家组成编辑队伍,以确保杂志的质量和它的良性发展。 
  编辑班子成立之后,刊物的办刊方向被提上议程。如何办出《文学界》的风格,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刊物的新路,成为摆在每一位编辑面前的难题。编辑部对国内同类刊物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通过每周会议集思广益,最后确定了杂志社“以人为主、以文为辅”的全新思路,即每期只刊发四个作者的专辑,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推出,既突破了“四个口袋”的框架,又和其他刊物有了明显的区分。在每个作者的专辑中,设立了大量灵活多样的栏目,如“作品”“对话”“访谈”“自述”“印象”“日记”“书信”“网评”“其人其文”“专题”“著作目录”等,丰富了专辑人物的多样性。在每期的扉页,还特约知名评论家陈晓明先生主笔“卷首”。这种立体型包装方式迅速在国内文学界引起重视,独树一帜的刊物风格也吸引了目前文学界众多知名作家,如韩少功、残雪、西川、戴来等数十位作家的专辑先后都在《文学界》亮相,有力地支持了刊物的发展,确保了刊物的质量。 
  步入2006年之后,杂志社根据众多作家、读者的建议,在办刊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在保持2005年的“专辑”特色的同时,又增加三个印张,开辟“原创”版面,设置了“×月头条”“小说”“《纽约客》作品”“散文”“专栏”“诗歌”“新人”“学员佳作”“演讲”“文本”等多个各具特色的栏目,大量发表湖南乃至全国各地作家的原创作品,并形成独特的“双封面”“双目录”的特点,使其成为国内最丰富最具特色的纯文学月刊。 
  2007年进一步深化了“专辑版”思路。今年,刊物“专辑版”都以专号的形式出现,比如第一期“诗人专号”,第二期“书爱家专号”,第三期“新月人物专号”。新的策划虽然增加了编辑的难度,但也表明了《文学界》对纯文学的坚持和捍卫。 
  在这种坚持文学性和保证作品质量的努力下,国内的不少权威选刊也开始纷纷选载《文学界》上发表的作品,如“创刊号”的邹静之专辑全文被《诗选刊》转发。其他如韩少功、戴来、邱华栋、阿成、陈武、闫文盛等人的作品分别被《散文·海外版》《中华文学选刊》《小说精选》《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家文摘·典藏》等刊选发。 
  “立足本土,面向全国”是《文学界》的初衷,也是它的目的。在选择众多国内名家的同时,刊物始终不忘自己的一个任务是重振“湘军”。从“创刊号”开始,刊物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湖南成名的及无名的作家。在已出的21期刊物中,进入“专辑”发表的湖南作家有19人,发表单篇作品的湖南作家有28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湘军”的重新崛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年《文学界》已步入第三个年头,对这本充满朝气的杂志来说,一切还任重而道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