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理目瞪口呆的臧洪,董俷走了!
—
你求死以全气节,休想……
我不杀,我也不放你。我让你呆在塞外为我想办法,否则你就去做个化外之民。
薰俷这一招,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杀了臧洪,难不成让天下人指责他吗?
回到了书房里,董俷立刻让人找来了贾诩。
“老师,我想请您代我护送臧洪去张掖,告诉黄劭、陈到,给我看死这个人,不能短了吃穿,不能少了照应。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能和他接触,就算是卢师也不可以……总之,给我看死了他,不能让他再回到中原。”
贾诩点了点头,“如此,倒也妥帖。”
他沉吟了一下,“不过主公,臧洪这些人好办,其他人……该如何处置?”
“这个,押送阳,由父亲来处置吧。”
“那些联军俘虏呢?五万多人,不但要消耗我们大量的粮草,还会对我们产生威胁。”
薰俷一蹙眉,“以老师之见?”
“我有两个方法,供主公选择。”
薰俷点头道:“请老师指教。”
“第一个办法,非常简单。明日命人在水河畔挖一深坑,将这些人就地处置了。”
坑杀俘虏?
这种办法,的确是很简单。
而且在这个时代,杀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成王败寇,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
可董俷却感到不妥。
战场上,我们手拿兵器,可以各为其主,如同野兽一样的凶残杀戮,那是生存之战。
可战场下,对方手无寸铁……
薰俷实在不忍心,对这些人痛下杀手。这一场大战,已经死了太多的人,实在不应该再有流血了。
沉吟片刻,“那第二个办法呢?”
贾诩笑了,“我就知道,主公不会选择第一个办法。第二个办法,就是戍边屯军。”
“戍边屯军?”
薰俷瞪大了眼睛,有些茫然的看着贾诩,“怎么戍边屯军?往张掖去吗?”
贾诩摇头道:“主公难道不觉得,你手中除了巨魔士之外,再无可用之兵吗?”
“还好吧,西凉军,并州军……还有张掖军……”
“西凉军是主公你地吗?并州军听从主公的调令吗?张掖军虽强,可主公现在要把他们调入中原吗?”
“这个……”
薰俷挠着头,对贾诩的话语,颇有些意动。
不错,西凉军也好、并州军也罢,名义上虽然是他董家的兵,可实际上呢?
有些时候,手里有些人马也是好事。
至少有一些事情,总不成事事都去烦劳老爹出面吧。
薰俷今年已经弱冠,倒也可以自领一军了。张掖军,最好还是不要轻易的出动吧。
想到这里,董俷向贾诩看去。
“想必先生已经有了主意。”
“此战结束,想必主公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朔方。”
薰俷先是一怔,旋即明白了贾诩话中地含义。没错,下一个目标,就是朔方!如今已经是新的一年了,算一算时间,那段仇恨已经延续了八年,是该了结的时候了。
韩遂……
这个名字在董俷心中,始终是一个痛。
“先生的意思是,将这些战俘,屯于北地、安定、石城一线,而后出兵朔方吗?”
贾诩点头,“这些战俘,需要一番修整。主公何不向太师请命,领三地兵马,震慑北方?非是我挑拨,经此一战,太师大获全胜,其心思难免……主公虽为太师亲子,却不能不小心一些。领三地之兵,一来可以让太师放心,二来主公可趁机训练出第二支精兵。而朔方,正是主公的练兵之地。何况,朔方土地肥美,弃之可惜。”
薰俷明白贾诩的意思。
所谓功高震主,鸟尽弓藏,虽为亲父子,但难免也会有些许的别扭。
有时候,所谓的矛盾,就是在不经意中出现。贾诩地话虽有挑拨之意,可也说的在理。
朔方的朔,有寒冷之意。
朔气指的地北方的寒气,朔方,也就是寒冷之地的意思。
自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北破匈奴,取河水南土地,置朔方郡,辖河套西北和后套地区。东汉光武帝,出于休养生息的目的,废朔方县,改朔方郡治所为临戎。
可实际上呢,等同于抛弃了早先的河套地区。
名义上归于并州,但实际上……
如今,河套地区为南匈奴人所占据,此次关东诸侯会盟,河套的南匈奴也出兵威胁。
但有李傕郭所部震慑,使之不敢妄动。
南匈奴和鲜卑人走的很近,也时常对中原进行掳掠。
最好能趁着狙杀韩遂的时候,顺便把南匈奴也干掉。省的将来,养虎为患。
薰俷当下表示同意,由贾诩执笔,写下了一分奏折,请董卓将各地所俘虏的兵马,全部行戍边屯军之法。而后,董俷又写了两封信,分别是给陈到和卢植二人。
张掖军,看样子是时候告诉董卓了!
再隐瞒下去,肯定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至于屯军,董俷也面临着巨大的难题。在北地、安定和石城三地屯军,也就必须要有三个足以信任的人来治军。谁,可以担当治军的重任?薰俷的麻烦,可真不小。
当然这些事情,已经不是贾诩要考虑的问题了。
在第二天,贾诩率领三千西凉军,押送着臧洪,往张掖去了。出于考虑,董俷命武安国随行保护,连带着郝昭,一同被送往了张掖。
且不说贾诩和董俷洒泪而别,踏上了回转张掖的归途。
薰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不过很快的,他就接到了李儒的书信,薰卓病了。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二四七章 一动不如一静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8…16 22:16:20 本章字数:5410
评二年正月里,董俷在历时近四个月的血战之后,回
眼前的阳,让董俷着实的吃了一惊。焦黑的城墙,残垣断壁的废墟,令阳看上去是如此的破败,那里还有半点当初繁华东都的景象,就如同遭受了一场灾难。
的确,仔细想想,阳还真是一个苦难的城市。
从中平年间开始,黄巾之乱第一次洗掠阳之后,这个古老的帝都,就没有过安宁。
特别是在汉灵帝驾崩后,整个阳屡次遭受兵祸。
先是何进的夺宫之战,而后是十常侍之乱。接下来,又有董卓和丁原的一场大战。
数次动荡,让阳人心不稳。
许多人看出世道不太平,纷纷的南迁,往荆襄、扬州等地迁移,使得阳人口大减。
但,这些灾难都没有让阳元气大伤。
真正的灾难,就是不久前的那一夜突如其来的大火,且不说有多少人葬身于火海,但只是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一个个也是人心浮动,燥燥不安。更可怕的是,薰卓在暴怒之下,对阳大户、世族的一番清洗,着实让人们感受到了恐惧的气息。='=
而那些豪门大户,更因为董卓的一句话,十亭损了八亭,剩下的,也是终日惶恐。
薰俷这次回阳,并没有通知任何人。
一行人悄悄地自德阳门进入。但见街道上冷冷清清,满目疮痍,到处是被烧焦的废墟。
怎么会是这样?
虽然董俷知道阳起了大火,可没有想到这一场大火,居然会造成如此可怕的结果。这那里还是记忆中的东都,分明就是……分明和刚经历过大战的阳没有差别。
远处。一群童子无忧无虑跑了过去。
他们欢蹦乱跳,一边唱着民谣,一边拐入了小巷中。
薰俷本来也没有注意这些童子,可是当他听清楚了童子们的歌声,不由得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
“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薰俷忍不住啊地一声惊叫,身后的任红昌和董绿被吓了一跳。
“相公。你怎么了?”
薰俷惊恐的指着那些孩子消失的方向,厉声喊道:“成蠡,把那些孩子给我叫回来。”
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成蠡带着人,催马冲了过去。
片刻之后,他苦着脸回来,“主公,那些小孩儿不知道拐去何处了,看不见踪影。”
“相公,你究竟是怎么了?为何脸色如此难看?”
薰俷二话不说,催马往迎春门方向急驰而去。身后众人莫名其妙。紧随薰俷而行。
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
演义中,董卓兵败虎牢关,退走长安,如果说是因为这民谣所致,肯定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这一首民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薰卓的判断,导致最终撤离。
当年听评书的时候,董俷并没有觉察到这个决定有什么不对,甚至觉得,这是上天的安排。
可是来到这个时代,学过兵书,读过诸子典籍。董俷的认识,已经有了改变。
如果当年董卓不撤离阳,那么三国格局是否会形成,还是另外一说。虎牢关之战就算是失败了。凭借那雄关,绝对可以抵挡住诸侯地进攻。撤退,等同于向诸侯低头认输。即便如今诸侯已经惨败,薰卓如果离开了阳,依旧会有严重影响。
薰俷血战阳,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吗?
也许在别人看来,长安是汉高祖的风水宝地,但对于董家而言,将会是一个坟地。
薰俷率众来到了大宅门外。
“侯回来了,是侯回来了!”
薰俷跳下战马,二话不说就冲进了仪门之内。
门口的卫兵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董俷已经冲进了大门。
李儒匆匆迎出来,抓住董俷的胳膊,兴奋的说:“西平,你回来怎么也不通知一声?”
薰俷阴沉着脸,“姐夫,刚才我在街上,听到有童子歌唱民谣,是怎么回事?”
“民谣,什么民谣?”
李儒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疑惑的看着董俷问道。
“就是那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
李儒一把捂住了董俷的嘴巴,轻声道:“西平,切莫说这个,岳父还不知道此事。”
“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儒正要开口解释,这时候董俷回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宅门。
薰卓在蔡》|。=。
董俷,立刻流露欣喜之色。
—
“可是我儿回来了?”
薰俷只好放开了李儒,快步上前,推金山倒玉柱一般地向董卓行礼。
看见董俷,就好像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董卓乐得合不拢嘴,连连说道:“我儿起身,我儿起身。”
说着,拉着董俷的手,上上下下的打量。
许久之后,从口中吐出一句:“西平,你可是瘦了!”
不管以前有什么矛盾,有什么情绪,这一句话,足以打动董俷心中的那一根弦。
眼睛有些湿润,董俷看着身形臃肿,甚至略显佝偻的董卓,轻声道:“父亲,您也瘦了!”
“进屋说话,我们进屋说话。”
薰卓一手拉着董俷,一边由蔡》府中设宴,为我儿接风。”
“喏!”
******
薰西平回阳了!
消息一下子就传开。阳人尽知。
说实话,对于董俷,阳人地心情是很复杂的。这董家人自从来到阳之后,就让阳一刻也不得安宁。可仔细想想,似乎和董家又没什么关系。薰俷是薰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也在阳生活了足有六年的时间。在许多人看来,薰俷就是阳人。
虎狼之将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