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职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笑傲职场- 第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先生在一家金融单位分部工作,后来被现在的主管领导招到总部。刚开始领导很器重他,慢慢的就对他有了看法,老是批评他的表现,让李先生越来越郁闷。原因也很简单,平常的工作中,对于某些问题李先生认为自己的做法和思路完全合理,但领导不同意,李先生就要争论。不仅如此,争论的时候又不太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说话声音不自觉会变大,对领导的批评会表现得很不服气。领导公开说:有些人的性格太强,我要帮他磨磨棱角。李先生后来反省,领导不是对自己天生就有偏见,学做事就得先学做人。自己的反应有时太过激烈,如果自己是领导,也容忍不了下属这样的态度。    

而我要更进一步的强调,即使你的老板到处宣传他最喜欢员工有独立的见解,喜欢员工提出不同意见,你也要记住,喜欢独立见解,不等于喜欢别人否定自己的见解,喜欢不同意见,不等于喜欢别人否定自己的意见。所以,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需要勇气,但学会最能被对方接受的表达方式则需要智慧。你可以对老板说你有不同的看法,但一定不要在公开场合,不要当着外人的面,甚至你根本就不应该去挑战老板,无论有没有外人。    

三、企业不是让你来学习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成长,但企业并不是学校。有些朋友总是很谦虚,一见到上司,特别是见到老板,就只说自己在努力学习,努力成长。却不知这种话说过头了反而有害。企业雇用员工,目的就是让他来创造效益,就算员工学习,也应该是学习对创造更多企业效益有用的东西。有些朋友读自考,上周末MBA班什么的,自个上也就得了,用不着拿出来当做自己好学上进的光荣事迹到处宣传。讲多了,老板或许心里就有意见,是不是我这里庙小留不住你这尊神啦?那我得考虑有人顶你的岗位了。    

一个好学不倦的人,遇到心胸不那么开阔的上司,说不准就认为既然你把心思都用在读书上了,工作一定不会用心。如果上级有了这个印象,那你注定就是疑人偷斧中那个被疑的邻居了。    

小陈天生好学,经常拿最近又在读什么什么书到公司去讲,工作业绩也不错,比许多同事还强一点,但老板总说他工作还不够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开始他以为是勉励,是重视他,还很有些高兴,久了不免疑惑,不知道哪里还要做得更好,哪里不够努力。有一天老板再次听到他讲正在读什么管理名著,深受启发的时候,说了一句:你把公司的业务资料跟工作相结合多读几遍,收获也会很大。他才恍然大悟,老板是觉得他那么好学,心思大半放在学习上,工作自然不够努力了,如果他把学习的劲头都放到工作上,岂不是会做得更好。    

这种老板逻辑,还真不能算错。虽然实际情况未必如此,有些朋友考试并不是为了跳槽,结果证书拿到跟没拿一样,加薪提拔还落到不如你学历高的人身上,甚至老板眼色还不如以前亲切。郁闷之余大发牢骚,恐怕祸根是自己平时埋下的。学习和成长是必须的,但别把自己弄成个不务正业,空闲时间很多的反面典型。    

四、企业允许创新,但不允许高风险的创新。有太多的书籍,都在讲述伟大的企业如何依靠创新而迅速从小公司成长为巨无霸。创新意识如此受重视,所以很多职场中人都希望运用创新,既为企业谋利,也为自己谋得更高的权力、职位和薪水。这种想法没错,但要记住,创新并不等于冒险。除了初创的小企业,面临生死敢于放手一搏,一般的企业都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即使要赌,也是老板下决心,绝不允许员工擅自去赌。研究一下那些鼓励创新的企业就会知道,它们有着细致的防范风险的措施。比如3M这样以创新著名的企业,允许员工用一部分公司资源和时间去做个人感兴趣的事。但我们要明白,这些事占用的公司资源是非常小的,而且失败了也无足轻重,既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也不影响未来发展,而成功了则企业获益非浅。许多人提出自以为大有利于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妙计,却得不到老板认可,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风险评估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只有站在企业和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你才能在职场顺利上升。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规则与文化都不会一成不变,要睁大眼睛去观察风向,最先一批把握风向的人,往往在变化中胜出。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小李,从老板的邮件与衣着,敏锐地发现游戏规则有了小小的变化,他跟上了风向,所以在变化中抢得先机。或许是中国人自古都太含蓄、太谦虚,同时又总是担心新规则的实施会引起反弹,所以所谓的“吹风会”、个别谈话、小道消息、谣言,等等,就应运而生,这些往往就是新规则的起始状态。    

一家跨国企业,初入中国市场时急于打开局面,营运出身的总裁便恭敬地外聘了一位销售副总裁。在他的带领下,几年间公司业绩连年翻番,走上自我扩张的良性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总裁召开了全体员工会议,在充分赞扬了副总裁的贡献与销售部门的成绩之后,指出面临业绩的急剧扩张,内部营运支持已经不能跟上形势,公司今后重点将放在内部支持系统的整合强化上。员工们都觉得总裁说得非常正确,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不知从哪里开始传出小道消息,说总裁因不懂销售,在高层会议上常被副总裁反驳,总裁以前要借重他的能力而隐忍不发,现在业绩既然已经没问题了,就要下手了。消息无法分辨真伪,但在一系列的内部调整之后,销售副总裁因“个人原因”离职而去。    

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沃伦·巴菲特的名言:“如果玩纸牌五分钟了,你还不知道谁是傻瓜,你就是那个傻瓜。”这句话对于认不清自己所在企业的亚文化与潜规则的朋友,大概尤其适用。


一流人才做规则——第十八章 游戏第二规则:遵守规则“自以为是”症

游戏第二规则:遵守规则    

     

这一条规则,似乎不言自明。但职场中人,实际上屡屡犯以下六种不遵守规则的病,原因各不同,结局都相似。    

     

“自以为是”症    

曾经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兼不入流的歌手,四海为家,天马行空,人近中年仍然狂放不羁,穷得叮当响。他的一个朋友成立了公司,决定拉他一把,让他到公司做文案。这个职位通常让别人兼任,这次完全因他而设立,因为按照他的能力也只有这个工作适合他。待遇就不用说了。可是诗人却以老板哥们自居,吊儿郎当。一进公司就把老板的经营管理说得一无是处,带头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不签到,迟到早退是常事。逮着公司的顾客就侃大山,合同屡屡因他仗义而吃亏。但他却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公司每个女同事还像上个世纪80年代那样对诗人想入非非,今天和这个谈诗歌,明天约那个看电影,还带着形迹可疑的女人到公司办公室里谈人生……老板规劝了他几次,可惜诗人改不了秉性。老板终于忍无可忍,找他谈话,说他文人习气太重,不太适合公司的条条框框,可能会妨碍你的事业,你还是应该到更加广阔的天空和海洋去翱翔,去呼吸……    

曾小姐在一家杂志社工作,颇受老板信赖。有一次,老板交待给她一项工作,她认为那是件无意义的工作,内心很抗拒,一直不去做。老板打来电话问,她很坦白地说没去执行。老板的口气越来越严厉,忽然毫无征兆地劈头盖脸训斥了曾小姐一顿。她强忍眼泪但没忍住,跑到会议室去痛哭了一场。回到办公室,同事们同情地看着她,说老板刚才找了她几次,叫她去办公室。曾小姐红肿双眼去了,在老板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她的直接上司也在。曾小姐不敢抬头,怕眼泪会不可抑止地流下来。老板说了什么她都没听进去,只听到最后他很努力地放缓语气说:“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你应该明白,会上确定的东西就应该执行。”那一刻曾小姐才明白,真的是自己错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公司也必须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而人的天性,渴望绝对自由,面对冰冷的“紧箍咒”时必然有某种心理抵触。如果你非要把自己的个性当做不可侵犯的原则,更会厌恶和蔑视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中那些不能让你的个性自由发挥的条款。但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必须适应公司的管理,如果你不喜欢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你开始就没有必要进去,那对你是一种折磨;既然你成为公司的一员,你就不应该牢骚满腹,因为没有人强迫你加入某个团队。当然这并不排除你对公司的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但在你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和实施之前,你没有任何理由获得“豁免权”,更不能在同事面前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在老板看来,那无异于动摇军心,妖言惑众。    

 


一流人才做规则——第十八章 游戏第二规则:遵守规则“缺乏诚信”症

“缺乏诚信”症    

小丽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以她的文笔、对时尚的关注、对生活的兴趣,马上就被确立为公司文案的重点培养对象。而小丽呢,对公司提供的学习资料,完全只凭兴趣翻翻,根本不动脑子。公司交给她一个服装展的形象包装与宣传项目,她的方案交上去,老板差点没背过气,她竟然抄袭业内广为流传的著名作品。老板批评她拿公司声誉当儿戏,她也承认了错误。没多久,又有一个运动鞋的广告,小丽交上来的广告语,居然又是早已经在各种媒体上耳熟能详的另一品牌运动鞋的口号。于是,小丽的试用期就这样结束了。    

须知在职场中,最需要的就是责任感,这是很多人成败的分水岭。担当责任,绝非是公司高层的专利。责任有大小,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何况除了公司之外,还要对自己负责。要想对得起自己,先要对得起别人。职场中人,如果不能对公司负起责任,公司的损失大概也就是付给他们的那点工资,顶多也就为他们的失误支付一两次学费,最大的损失,还是自己。广告公司老总曾对不同的员工进行这样的比较:有些人用公司网络来工作,保持及时联系、搜索必要的资料、资讯、业界动态、上专业网站学习,等等。而有些人上网就是聊天灌水,有时还偷偷玩点小游戏什么的。几年时间过去,第一种人多数已经有所成就,其中有些已经晋升或跳槽进入了一些知名公司的管理层;而第二种人大多辗转来去依旧默默无闻,一边做着底层的工作,一边偷偷的上网聊聊天。    

有些经理人,总抱怨老板不授权,权力太小,无法管理员工。可是遇到真正麻烦的时候,他们会把问题往老板那里一推:“你看怎么办?”这些经理总是把权力与责任分开,权力就是拿的钱多,管的人多,没想过其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你有多少权力,就要负起多少责任。有些经理人,一遇到员工要加薪、预算被削减这样的事情就会说:“你加薪我是同意的,可是人事部不同意!”“花这个钱我是同意的,可是财务部不同意!”其实决定是一起下的,但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人不去与员工沟通,把责任和矛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