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正义:“括地志云:‘濆山,一名昆山,一
名断蛇丘,在随州随县北二十五里。’说苑云:‘昔随侯行遇大蛇中断,疑其
灵,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去,因号其处为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径寸,
绝白而有光,因号随珠。’卞和璧,始皇以为传国玺也。”(和氏璧见下注。)
〔三〕韩非子和氏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
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
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
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
悲也?’和曰:‘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
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案:文选卢
子谅赠刘琨诗李善注引“和氏”作“卞和”。又案:卞和所遇楚三王,韩非
子作厉、武、文,新序杂事五作厉、武、共,淮南注作武、文、成,七谏注
作厉、武、成;琴操又以为怀王、平王,此传闻异辞也。
〔四〕荀子天论篇:“在物莫明于珠玉,珠玉不睹,则王公不为宝。”
〔五〕战国楚策:“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尹文子
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
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
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
‘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
贺王,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
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六〕庄子
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
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千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
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七〕礼记聘义:“夫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气如白虹,天也。”郑玄注:“虹,天气也。”正
义曰:“白虹,谓天之白气。言玉之白气,似天之白气,故云天也。”〔八〕
史记田完世家:“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九〕御览八0
六引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一0〕吕氏春
秋贵生篇:“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战国策楚策:“黄雀因
是,以俯噣白粒,仰柄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
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颜氏此文,盖合两书用
之。
〔一一〕博物志七:“澹台子羽■千金之璧渡河。河伯欲之。阳侯波起,
两蛟夹船,子羽左操璧,右操剑,两蛟皆死。既济,三投璧于河,河伯三跃
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一二〕器案:“千刃”疑当作“千仞”,见注〔一
0〕。彼言十仞,此言千仞,增之也。
〔一三〕汉书五行志二:“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
为人所怜。”庾信伤王司徒褒诗:“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一四〕抱朴
子君道篇:“夜光起乎泥泞。”御览八0三引任子:“丹渊之珠,沈于黄泥。”
〔一五〕淮南子说山篇:“周之简圭,生于垢石。”高诱注:“简圭,大圭。
美玉生于石中,故曰生垢石。”〔一六〕荀子劝学篇:“玉在山而木润,珠生
渊而岸不枯。”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一七〕抱润,
指玉。潜荣,指珠。此之推思茂其才之意。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隋卢思道同赋)poiu〔一〕听秋蝉,秋蝉非一处。
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二〕参差搅人虑〔三〕。单吟如转
箫〔四〕,群噪学调笙;风飘流曼响〔五〕,多含断绝声。垂阴自有乐,饮露
独为清〔六〕;短緌何足贵〔七〕,薄羽不差轻〔八〕。螗蜋翳下偏难见〔九〕,
翡翠竿头绝易惊〔一0〕;容止由来桂林苑〔一一〕,无事淹留南斗城〔一二〕。
城中帝皇里,金、张及许、史〔一三〕;权势热如汤,意气喧城市;剑影奔
星落〔一四〕,马色浮云起;鼎俎陈龙凤,金石谐宫征。关中满季心〔一五〕,
关西饶孔子〔一六〕。讵用虞公立国臣〔一七〕,谁爱韩王游说士〔一八〕?
红颜宿昔同春花〔一九〕,素鬓俄顷变秋草。中肠自有极,那堪教作转轮车
〔二0〕。
〔一〕据初学记三0引。北史卢思道传:“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
追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等数人作听蝉鸣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
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深叹美之。”案:艺文类聚九七引思道听
鸣蝉篇曰:“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长风送晚声,
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
流乱罢还续,酸伤合更离。蹔听别人心即断,纔闻客子泪先垂。故乡已超忽,
空庭正芜没。一夕复一朝,坐见凉秋月。河流带地从来崄,峭路干天不可越;
红尘早敝陆生衣,明镜空悲潘掾发。长安城里帝王州,鸣钟列鼎自相求;西
望渐台临太液,东瞻甲观距龙楼。说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怀宝剑游;学仙
未成便尚主,寻源不见已封侯;富贵功名本多豫,繁华轻薄尽无忧。讵念嫖
姚嗟木梗,谁忆兰皋倦土牛。归去来,青山下;秋菊离离日堪把,独焚枯鱼
宴林野;终成独校子云书,何如还驱少游马。”〔二〕历乱,犹言杂乱。鲍照
拟行路难:“黄丝历乱不可治。”〔三〕诗小雅节南山何人斯:“只搅我心。”
搅虑,犹搅心也。
〔四〕转箫,犹言吹箫。淮南子修务篇:“故秦、楚、燕、赵之歌也,
异转而皆乐。”高诱注:“转,音声也。”转为音声,使之发音声,亦谓之转。
吴均赠周散骑兴嗣二首:“制赋已百篇,弹琴复千转。”弹琴称转,正如吹箫
之称转也。白居易题周家歌者:“清紧如敲玉,深圆似转簧。”〔五〕类聚九
七引曹大家蝉赋:“当二秋之盛暑,凌高木之流响。”〔六〕曹大家蝉赋:“吸
清露于丹园。”类聚九七、御览九四四引陆云寒蝉赋:“含气饮露,则其清也。”
〔七〕礼记檀弓下:“范则冠而蝉有緌。”郑玄注:“范,蜂也。蝉,蜩也。
緌谓蝉喙长,在腹下。”孔颖达正义曰:“蝉喙长,在腹下,似冠之緌。”〔八〕
陆云寒蝉赋:“爰蝉集止,轻羽莎佗。”〔九〕说苑正谏篇:“园中有树,其上
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蜋在其后也。螳蜋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
黄雀在其傍也。”〔一0〕乐府诗集十八刘孝钓竿:“金■茱萸网,银■翡翠
竿。”张正见钓竿诗:“竹竿横翡翠,桂髓掷黄金。”李巨仁钓竿诗:“不惜黄
金饵,唯怜翡翠竿。”翡翠竿亦名文竿。文选西都赋:“揄文竿。”李善注:“文
竿,竿以翠羽为文饰也。”〔一一〕文选吴都赋:“数军实乎桂林之苑。”刘渊
林注:“吴有桂林苑。”〔一二〕三辅黄图:“长安故城,汉之旧都,高祖七年,
方修长乐宫成,自栎阳徙居此城,本秦离宫也。初置长安城,本狭小,至惠
帝更筑之:高三丈五尺,下阔一丈五尺,上阔九尺;雉高三阪;周回六十五
里。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人呼汉旧京为斗城。”〔一三〕汉书盖宽
饶传:“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应劭曰:“许伯,宣帝皇后父;
史高,宣帝外家也;金,金日磾也;张,张安世也。”文选左太冲咏史诗:“朝
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一四〕尔雅释天:“奔星为彴约。”郭注:“流
星。”长杨赋:“疾如奔星。”〔一五〕史记季布传:“季布弟季心,气盖关中,
遇人恭谨,为任侠,方数千里,士皆争为之死。”又袁盎传:“盎曰:‘天下
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一六〕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
华阴人也? 。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
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一七〕案:虞公立国臣,盖谓宫之奇也。
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
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又三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
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之推用此事,
直为奔齐自解。庾信哀江南赋:“章曼枝以毂走,宫之奇以族行。”意亦同此。
〔一八〕案:此盖用苏秦以“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说韩昭侯事,隐
喻之推自己所进奔陈之策,不为齐主所用,以致覆灭,观我生赋所谓“曩九
围以制命,今八尺而由人”者也。
〔一九〕红颜,泛指青年。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
涣侍御诗:“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用法本此。古诗纪曰:“‘红
颜’以下脱误,俟再考。”〔二0〕乐府诗集六二悲歌古辞:“心思不能言,
肠中车轮转。”神仙〔一〕红颜恃容色,青春矜盛年;自言晓书剑,不得学
神仙。风云落时后,岁月度人前;镜中不相识,扪心徒自怜。愿得金楼〔二〕
要。思逢玉钤篇〔三〕。九龙游弱水〔四〕,八凤出飞烟。朝游采琼宝〔五〕,
夕宴酌膏泉〔六〕。峥嵘下无地〔七〕,列缺上陵天〔八〕;举世聊一息〔九〕。
中州安足旋〔一0〕。
〔一〕据文苑英华二二五引,此乐府古题也。
〔二〕金楼子志怪篇:“前金楼先生是嵩高道士,多游名山,寻丹砂,
于石壁上见有古文见照宝物之秘方,用以照宝,遂获金石。”通志艺文略天
文类宝气有金娄地镜一卷,当即“金楼”之误。
〔三〕颜氏家训杂艺篇:“吾尝学六壬式,亦值世间好匠,聚得龙首、
金匮、玉軨变、玉历十许种书,讨求无验,寻亦悔罢。”“玉軨”即“玉钤”
之讹。唐大诏令集二中宗即位赦:“振玉钤而殪封豕,授金钺而斩长鲸。”沈
珣授契苾通振武节度使制:“挺鹄立鹰扬之操,知玉钤、金匮之书。”〔四〕
御览九三0引楚国先贤传:“宋玉对楚王曰:‘神龙朝发昆仑之墟,暮宿于孟
诸,超腾云汉之表,婉转四渎之里;夫尺泽之鲵,岂能料江海之大哉!’”事
类赋十九引括地图:“昆仑山在弱水中,非乘龙不得至。”则龙游弱水,积古
相传如此。武则天同太平公主游九龙潭诗:“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凡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