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集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续高僧传十九释法藏传:“天和四年,? 。周武帝躬趋殿下,口号鲜卑,问
讯众僧,几无人对者;藏在末行,挺出众立,作鲜卑语答,殿庭僚众,咸喜
斯酬。敕语百官:‘道人身小心大,独超群友,报朕此言,可非健人耶!’”
此亦当时朝野好尚之一证。隋书音乐志述齐代音乐云:“杂乐有西凉、鼙舞、
清乐、龟兹等,然吹笛、弹琵琶、五弦、歌舞之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
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甚。后主唯赏胡戎乐,耽爱无已;于是繁手淫声,争新
哀怨,故曹妙达、安未弱、安马驹之徒,有至封王开府者。”〔三〕卢文弨曰:
“伏与服同。”李详曰:“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谁谓伏事浅。’李
善注:‘周礼:“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曰服事。”郑司农曰:“服事,谓为公
家服事,伏与服同。”’”陈汉章说同。
〔四〕卢文弨曰:“俛与俯同。”黄叔琳曰:“俯而不答,便算诤友。”
〔五〕抱朴子讥惑篇:“余谓废已习之法,更勤苦以学中国之书,尚可不须
也;况乃于有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既不能便,良似可耻可笑,所谓不得
邯郸之步,而有匍匐之嗤者。”其识与颜之推同。顾炎武日知录十三曰:“嗟
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
者,能无媿哉!”
兄弟第三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一〕,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二〕。自兹以往,至于九族〔三〕,皆本于三亲焉,
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兄弟者,分形连气〔四〕之人也,方其幼也,
父母左提右挈〔五〕,前襟后裾〔六〕,食则同案〔七〕,衣则传服〔八〕,学
则连业〔九〕,游则共方〔一0〕,虽有悖乱之人〔一一〕,不能不相爱也。
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一二〕,不能不少衰也。
娣姒之比兄弟,〔一三〕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一四〕亲厚之
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一五〕之所移者,
免夫!
〔一〕鲍本“子”误“母”。
〔二〕赵曦明曰:“句首宋本有‘尽’字,小学所引无。”器案:通录、
小学绀珠三引“三”下都有“者”字,少仪外传上引此句作“尽此三者而已
矣”。卢文弨曰:“王弼注老子道经:‘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三〕
赵曦明曰:“诗王风葛藟序:‘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笺:‘九族者,据己
上至高祖,下及元孙之亲。’正义:‘此古尚书说,郑取用之。异义:“今礼
戴、尚书欧阳说云,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郑有驳,文繁不录。”
案白虎通宗族篇与此说同。父族四者,五属之内为一族,父女昆弟适人者与
其子为一族,己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己之女子子适人者与其子为一
族。母族三者,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
为一族。妻族二者,妻之父姓为一族,妻之母姓为一族。
〔四〕吕氏春秋精通篇:“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
分,同气而异息,? 。此之谓骨肉之亲。”文选曹子建求自试表:“诚与国分
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集注:“钞曰:‘分形,即与父操分形,与兄□□
□。’”梁书武陵王纪传:“世祖与纪书曰:‘友于兄弟,分形共气。’”文苑英
华七四八引常得志兄弟论:“且夫兄弟者,同天共地,均气连形。”〔五〕史
记张耳陈余传:“左提右挈。”又见汉书张耳传。颜师古注:“提挈,言相扶
持也。”〔六〕公羊传哀公十四年何休注:“袍,衣前襟也。”(王念孙谓“袍”
当作“袌”。)尔雅释器:“衱谓之裾。”郭璞注:“衣后裾也。”吴讷小学集解
五曰:“左提右挈,谓幼时父母左手引兄以行,右手携弟以走也。前襟后裾,
谓兄前挽父母之襟弟后牵父母之裾也。”〔七〕卢文弨曰:“说文:‘案,几
属。’”后汉书梁传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惠栋后
汉书补注曰:“案:方言以案为桮■之属,云:‘陈、楚、宋、魏之间谓之●,
自关东西谓之案。’故楚汉春秋:‘淮阴侯曰:“汉王赐臣玉案之食。”’史记:
‘高祖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焦氏易林云:‘玉杯大案。’王褒僮约云:‘涤
桮整案。’以此推之,其为饮食之具明矣。”沈钦韩两汉书疏证曰:“王念孙
广雅疏证引戴氏补注云:‘案者,棜禁之属,礼器注:“禁,如今方案,隋长,
局足,高三寸。”案所以置食器,其制盖如今承盘而有足。凡案,或以承食
器,或以承用器,皆与几同类,故说文云:“案,几属。”’曲礼:‘凡奉者当
心。’今举案高至眉,敬之至。”器案:案,进食之盘也,下安短足,以便席
地就食,今所见实物,信与礼器郑玄注合。
〔八〕传服,谓孩子衣服,大孩不能用者,可留给小孩也。晋书儒林
泛毓传:“奕世儒素,敦睦九族,客居青州,逮毓七世,时人号其家:‘儿无
常母,衣无常主。’”北史序传:“邢子才为李礼之墓志云:‘食有奇味,相待
乃餐;衣无常主,易之而出。’”〔九〕“业”谓书写经典之大版,连业,谓其
兄曾用之经籍,其弟又从而连用之也。管子宙合篇:“修业不息版。”注:“版,
牍也。”戴望校正引宋云:“曲礼:‘请业则起。’郑注:‘业谓篇卷也。’此言
修业不息版,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曰:‘大版谓之业。’故书版亦谓之业,
郑训业为篇卷,以今语古也。”器案:宋氏释业义极是。业盖书六艺之大版,
先生以是传之弟子曰“授业”,弟子从而承之,则曰“受业”,学记曰:“一
年视离经辨志,二年视敬业乐群。”玉藻曰:“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
投之,食在口则吐之。”俱谓是物也。左传文公四年:“卫宁武子来聘,公与
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
及之也。’”又定公十年:“叔孙谓郈工师驷赤曰:‘郈非惟叔孙氏之忧,社稷
之患也,将若之何?’对曰:‘臣之业在扬水卒章之四言矣。’”国语鲁语下:
“叔孙穆子聘于晋,晋悼公飨之,乐及鹿鸣之三,而后拜乐三,晋侯使行人
问焉,? 。对曰:‘? 。臣以为肄业及之,故不敢拜。’”俱谓书诗之大版为
业也。
后汉书独行传:“李业,字巨游。”盖以“游于艺”为义,周、秦、两
汉人以六经为六艺,名业字巨游,义正相应也。
〔一0〕论语里仁篇:“游必有方。”郑玄注:“方,常也。”胡三省通
鉴注二九:“游谓宴游,学谓讲学。”〔一一〕宋本“人”作“行”。
〔一二〕宋本“人”作“行”。
〔一三〕赵曦明曰:“尔雅:‘长妇谓稚妇为娣妇,稚妇谓长妇为姒
妇。’”〔一四〕吴讷小学集解五曰:“节量,节制度量也。”黄叔琳曰:“节量
二字甚妙,不必离闲构衅也,只节量其恩,便有多少不如意不尽理处。”器
案:治家篇亦有“妻子节量”语,世说政事篇:“何骠骑作会稽,虞存弟謇
作郡主簿,以何见客劳损,欲断常客,使家人节量,择可通者作白。”则节
量为六朝人习用语。
〔一五〕旁人,傅本、鲍本、小学作“傍人”,吴讷曰:“傍人,谓兄
弟妻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
〔一〕,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二〕于他人,望深
则易怨〔三〕,地亲则易弭〔四〕。
譬犹〔五〕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六〕无颓毁之虑;
如雀鼠之不恤〔七〕,风雨之不防〔八〕,壁陷楹沦,无可救〔九〕矣。仆妾
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一〕吴志薛综传:“莹献诗曰:‘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
托综遗体。’”通鉴一四二胡三省注曰:“托灵、托体,皆兄弟同气之谓也。”
〔二〕元注:“‘异’,一本作‘易’。”〔三〕温公家训七引“则”作“虽”。
卢文弨曰:“望,责望也,弟望兄爱我之不至,兄望弟敬我之不至,责望太
深,故易生怨。”杨伯峻曰:“疑望为汉书黥布传‘布大喜过望’之望,句言
希望过奢而不能满足,则易怨。”〔四〕地,各本作“他”,温公家训作“比
他”,宋本、文津本、抱经堂本作“地”,今从之。少仪外传上引“弭”作“弥”。
卢文弨曰:“地近则情亲,怨虽易起,亦易消弭,孟子所谓‘不藏怒,不蓄
怨’是也。诗小雅沔水传:‘弭,止也。’王国维曰:“‘弭’当是‘湥铮
湥孕啤!薄参濉忱嗨狄坝獭弊鳌叭纭薄
〔六〕则,少仪外传引作“故”,类说引作“斯”。
〔七〕赵曦明曰:“雀鼠本行露。”案: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
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
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八〕赵曦
明曰:“风雨本鸱鸮。”案: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九〕
救,类说作“久”。
兄弟不睦,则子侄〔一〕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二〕疏薄;群从
疏薄,则僮仆〔三〕为雠敌矣。如此,则行路〔四〕皆踖其面而蹈其心〔五〕,
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六〕,皆有欢爱〔七〕,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
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
能亲也〔八〕!
〔一〕卢文弨曰:“子侄,谓兄弟之子也,其缘起,颜氏于风操篇详之,
见卷二,谓晋世已来,始呼叔侄。晋书王湛传:‘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
侄之敬。’是也。史记魏其武安侯传:‘田汀垂螅词叹莆浩洌蚱鹑缱
侄。’又吕氏春秋亦已有子侄语,是则秦、汉已来即有此称,互见后注。”案:
吕氏春秋见疑似篇,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上,谓史记、吕览之“子侄”当作
“子姓”,此自指先秦之称谓言之,六朝以来固不尔也,不可泥古以执今。
〔二〕钱馥曰:“群从之从,疾用切,‘从’母;集韵、类篇似用切,‘邪’
母;若子用切,则‘精’母,乃曲礼‘欲不可从’,论语‘从之纯如也’之
从。”案卢文弨音从,子用切,故钱氏正之。群从,谓族中子弟。
〔三〕僮仆,类说作“儿童”。
〔四〕行路,即下条之“行路人”,汉、魏、南北朝人习用语,犹言陌
生人。文选苏子卿诗:“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隋书李谔传:“平生交
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五〕颜本注:“踖,迹、七二音,
踏也。”郝懿行曰:“踖,音籍,践也。”〔六〕少仪外传上引跳行另起。
〔七〕爱,宋本作“笑”,各本皆作“爱”,温公家范七、少仪外传引
俱作“爱”,今从之。
〔八〕器案:北齐书韦子粲传:“粲富贵之后,遂特弃其弟道谐,令其
异居,所得廪禄,略不相及,其不顾恩义如此。”则之推所斥实有所指。纪
昀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