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集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 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览一五七引论语撰考谶:“里名胜母,曾子敛襟。”说苑谈丛篇、论衡问孔篇、
新论鄙名章亦以不入胜母为曾子,与本书同;史记邹阳传索隐引尸子,则又
以为孔子。
〔五〕赵曦明曰:“汉书郊祀志:‘有言古天子尝以春解祠,祠黄帝用
一枭破镜。’注:‘孟康曰: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
其类,故使百吏祠皆用之。’”〔六〕卢文弨曰:“以同为和,初唐人如骆宾王、
陈子昂诸人集中犹然,别有作奉和同云云者,和字乃后人所增入。”器案:
叶梦得玉涧新书云:“类文有梁武帝同王筠和太子忏悔诗云:‘仍取筠韵。’”
此当时和诗言同之证。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序云:“其间所见,同者固不能自
异,异者亦不能强同,同者谓之和,异者谓之答。”〔七〕见士章。
〔八〕唐明皇注云:“资,取也,言敬父与敬君同。”〔九〕赵曦明曰:
“汉武帝李夫人歌:‘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卢文弨曰:“费旭,江夏人。”
刘盼遂曰:“案‘旭’皆‘А笞忠玻迨榫荆骸惺橐迨瑁汗
助教费ё鳌!绞暇涫臀男鹇纪H⒘咽贤鼋泥懴亍!逼
案:“费旭”当作“费昶”,南史何思澄传:“王子云,太原人,及江夏费昶,
并为闾里才子。昶善为乐府,又作鼓吹曲,武帝重之。”隋书经籍志集部有
梁新田令费昶集三卷。乐府诗集卷十七载梁费昶巫山高云:“彼美岩之曲,
宁知心是非。”下句当即颜氏所引异文,抑或因颜氏弹射而改之也。刘盼遂
以为当作“费А保鞘恰
〔一0〕抱经堂本“飖”作“飘”,下同。赵曦明曰:“晋宫阁记:‘舍
利池有云母舟。’见初学记。”卢文弨曰:“‘殷澐’疑是‘殷芸’,梁书有传:
‘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人。励精勤学,博洽群书,为昭明太子侍读。’宜与
简文相接也。又有湘东王记室参军褚澐,河南阳泽人,有诗。二者姓名,必
有一讹。”〔一一〕卢文弨曰:“以耶为父,盖俗称也。古木兰诗:‘卷卷有耶
名。’”刘盼遂曰:“按南朝通俗称父为耶。南史王彧传:‘长子绚,年五六岁,
读论语至“周监于二代”,外祖何尚之戏之曰:“可改‘耶耶乎文哉’。”绚即
答曰:“尊者之名安可戏?宁可道‘草翁之风必舅’?”’缘论语此句为‘彧
彧乎文哉’,彧是绚之父之名,故何戏改为耶,知南朝通称父为耶矣。”器案:
文心雕龙指瑕篇:“至于比语求蚩,反音取瑕,虽不屑于古,而有择于今焉。”
“是耶”之耶为父,“云母”之母为母,即比语求蚩之证;下文“伐鼓”,又
反音取瑕之证也,此皆所谓“讳避精详”者也。
〔一二〕宋本及余师录无“文章”二字。伐鼓渊渊,诗小雅采芑文。
〔一三〕李慈铭曰:“案金楼子(杂记上)云:‘宋玉戏太宰屡游之谈,
流连反语,遂有鲍照伐鼓、孝绰布武、韦粲浮柱之作。’此处‘宋书’,本亦
作‘宋玉’。”刘盼遂曰:“案梁元帝金楼子杂记篇? 。据孝元之言,是引诗
‘伐鼓渊渊’者为鲍照,然而沈约宋书明远附见南平王铄传中,不见‘伐鼓’
之文,亦无‘屡游’之诮。隋书经籍志正史类有徐爰宋书六十五卷,孙严宋
书六十五卷,宋文明中撰宋书六十一卷,则明远‘伐鼓’‘屡游’故实,当
在此三史中矣。”器案:文镜秘府论西册论病文二十八病第二十:“翻语病者,
正言是佳词,反语则深累是也。如鲍明远诗云:‘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伐鼓,正言是佳词,反语则不祥,是其病也。崔氏云:‘伐鼓,反语腐骨,
是其病。’”是伐鼓反语为腐骨。屡游反语未详。鲍明远诗,见文选行药至城
东桥一首。又案:陆机赠顾交趾公贞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谢惠
连猛虎行:“伐鼓功未着,振旅何时从?”梁武帝借田诗:“启行天犹暗,伐
鼓地未悄。”均引诗“伐鼓渊渊”,不独明远一人而已。诗中密旨六病例反语
病六亦云:“篇中正言是佳词,反语则理累。鲍明远诗:‘伐鼓早通晨。’伐
鼓则正字,反语则反字。”器又案:六朝人所用伐鼓有二义:一为出师,即
本诗经;一为戒晨,水经■水注云:“后置大鼓于其上(平城白楼),晨昏伐
以千椎,为城里诸门启闭之候,谓之戒晨鼓也。”即其义也。若鲍诗所用,
则后一义也,此应分别。
〔一四〕流比,流辈比类。三国志魏书夏侯太初传:“拟其伦比,勿使
偏颇。”义同。
〔一五〕赵曦明曰:“诗小序:‘渭阳,秦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晋
献公之女。文公遭丽姬之难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
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器案:此言母
在北堂,而别舅摛渭阳之咏,是为大失也。太平广记二六二引笑林:“甲父
母在,出学三年而归,舅氏问其学何得,幷序别父久。乃答曰:‘渭阳之思,
过于秦康。’既而父数之:‘尔学奚益?’答曰:‘少失过庭之训,故学无益。’”
资暇集上:“征舅氏事,必用渭阳,前辈名公,往往亦然,兹失于识,岂可
轻相承耶?审诗文当悟,皆不可征用矣。是以齐杨愔幼时,其舅源子恭问读
诗至渭阳未,愔便号泣,子恭亦对之欷殻А!薄惨涣成蜣裨唬骸凹矣铮骸栈
闻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
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孔子
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决。”子曰:“回也善于
识音矣。”’一本作‘恒山’者,非。”赵曦明曰:“案:沈氏所引家语,见颜
回篇,说苑辨物篇亦载之,‘桓山’作‘完山’。”器案:桓山之悲,取喻父
死而卖子;今父尚健在,而送兄引用桓山之事,是为大失也。又案:初学记
十八、御览四八九引家语作“恒山”,与沈氏所见一本合;抱朴子辨问篇作
“完山”,与说苑合。又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及余师录
引“桓山”作“柏山”,系避宋讳缺末笔而误;朱本作“北山”,又缘“柏山”
音近而误也。
〔一七〕一隅,注详勉学篇“校定书籍”条。
〔一八〕触涂之触,与“触类旁通”之触义同,唐书崔融传:“量物而
税,触涂淹久。”江南文制〔一〕,欲人弹射〔二〕,知有病累〔三〕,随即改
之,陈王得之于丁廙也〔四〕。山东风俗,不通击难〔五〕。吾初入邺,遂尝
以此忤人〔六〕,至今为悔;汝曹必无轻议也。
〔一〕赵曦明曰:“文制,犹言制文。”器案:徐陵答李颙之书:“忽辱
来告,文制兼美。”制、制古通。
〔二〕弹射,犹言指摘、批评。李详曰:“张衡西京赋:‘弹射臧否。’”
器案:晋书五行志:“吴之风俗,相驱以急,言论弹射,以刻薄相尚。”〔三〕
诗品上:“张协文体华净,少病累。”所谓病累,主要指声病而言。通鉴二二
二胡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缉而成文,音从文顺谓之声,反是则
谓之病。”文镜秘府论西册:“家制格式,人谈疾累。”疾累即病累也,其书
列有文二十八病。
〔四〕赵曦明曰:“文选曹子建与杨德祖书:‘仆尝好人讥弹其文,有
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能过若人,
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
吾文者邪?”吾尝叹此达言,以为美谈。’”〔五〕卢文弨曰:“难,乃旦切。”
案:击难,攻击责难也。世说新语文学篇:“桓南郡与殷荆州共谈,每相攻
难。”攻难即此击难也。
〔六〕宋本无“此”字。
凡代人为文,皆作彼语,理宜然矣。至于哀伤凶祸之辞,不可辄代〔一〕。
蔡邕为胡金盈作母灵表颂曰:“悲母氏之不永,然委我而夙丧〔二〕。”又为
胡颢作其父铭曰:“葬我考议郎君〔三〕。”袁三公颂曰:“猗欤我祖,出自有
妫〔四〕。”王粲为潘文则思亲诗云:“躬此劳悴〔五〕,鞠予小人〔六〕;庶
我显妣,克保遐年。”而并载乎邕、粲之集〔七〕,此例甚众。古人之所行,
今世以为讳〔八〕。陈思王武帝诔,遂深永蛰之思〔九〕;潘岳悼亡赋,乃怆
手泽之遗〔一0〕:是方父于虫〔一一〕,匹妇于考也〔一二〕。蔡邕杨秉碑
云:“统大麓之重〔一三〕。”潘尼赠卢景宣诗云:“九五思龙飞〔一四〕。”孙
楚王骠骑诔云:“奄忽登遐〔一五〕。”陆机父诔〔一六〕云:“亿兆宅心,敦
叙百揆〔一七〕。”姊诔云:“偅熘汀惨话恕场!苯裎搜裕虺⒅锶
也〔一九〕。王粲赠杨德祖诗云:“我君饯之,其乐泄泄〔二0〕。”不可妄施
人子,况储君乎?〔二一〕〔一〕郝懿行曰:“此论亦未尽然,如诗之小弁,
宜臼之傅所作,即是哀伤凶祸之辞,可得代为也。”〔二〕余师录“然”作“倏”,
义较佳。卢文弨曰:“此文今蔡集有之。胡金盈,胡广之女。此句作‘胡委
我以夙丧’。”刘宝楠汉石例一称灵表例举此及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灵表,云:
“灵之为善,常训也,大戴礼曾子篇:‘神灵者,品物之本也,阳之精气曰
神,阴之精气曰灵。’诗灵台传:‘神之精明者称灵。’故汉书礼乐志安世房
中歌,灵凡再见,郊祀歌练时日,灵凡八见,天地一见,赤蛟五见,皆谓神
灵也。说文云:‘灵,灵巫以玉事神,从玉霝声。’又云:‘灵或从巫。’案:
灵本事神之玉,因以名神;其事神之巫,亦因以名灵。然则灵表者,以兆域
为神所依,故表其神灵,王稚子阙称先灵是也。”〔三〕卢文弨曰:“胡颢,
广之孙,议郎,名宁。今蔡集无此篇,与下袁三公颂同逸。”〔四〕左传昭公
八年杜注:“胡公满,遂之后也,事周武王,赐姓曰妫,封之陈。”广韵二十
一欣:“袁姓出陈郡、汝南、彭城三望,本自胡公之后。”诗周颂潜:“猗与
漆、沮。”郑笺:“猗与,叹美之言也。”〔五〕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
本、何本、朱本、文津本及余师录“悴”作“瘁”,字通。诗小雅蓼莪:“哀
哀父母,生我劳瘁。”郑笺:“瘁,病也。”〔六〕蓼莪:“母兮鞠我。”毛传:
“鞠,养。”〔七〕赵曦明曰:“思亲诗,今见粲集中。”〔八〕宋本及余师录
引句末有“也”字。
〔九〕郝懿行曰:“文心雕龙指瑕篇云:‘永蛰颇疑于昆虫。’”李详曰:
“案艺文类聚十四,曹植武帝诔:‘潜闼一扃,尊灵永蛰。’”〔一0〕赵曦明
曰:“岳集中载悼亡赋,无此句。”郝懿行曰:“潘岳悲内兄则云‘感口泽’,
及此云悼亡赋‘怆手泽’,今检潘集,都未见此二语,何也?”〔一一〕赵曦
明曰:“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蛰虫咸俯。’”〔一二〕宋本及余师录作“譬
妇为考也”。何焯曰:“白诗中‘譬’字多作‘匹’。”赵曦明曰:“礼记玉藻:
‘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一三〕赵曦明曰:“案今蔡集所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