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以待用;今之推许僧毁禁,则僧坊可以为豕牢矣。
儒者之教,养老宾祭必以酒,故种秫造曲,糱酿之以待用;今之推许
僧毁禁,则僧坊可以筑糟丘矣。儒者之教,男婚女嫁,以续人之大伦,故通
媒妁、行亲迎以成礼;今之推许僧毁禁,则僧坊可以为家室,畜婢妾,联姻
娅,无不可者矣。世有僧食肉、饮酒、豢妻子,则人恶之尤甚;之推谓礼无
惭于供养,何勇于保奸,而果于戕正,颠倒迷谬,如此其甚哉!”〔一二〕朱
轼曰:“良由儒行不兴,致此讥议。然颜公何得为堕行僧解嘲?恐幷为佛教
罪人耳。”〔一三〕广弘明集三“披”作“被”。
〔一四〕卢文弨曰:“僧衣缁,故谓世人为白衣。山海以喻比流辈为高
深也。颜氏此言,又显为犯戒者解脱矣。”器案:释氏称在俗人曰白衣,以
天竺之婆罗门及俗人多服鲜白衣也。六朝以与缁流并称,则曰缁素,或曰黑
白。
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诚孝〔一〕在心,仁惠
为本,须达、流水〔二〕,不必剃落须发〔三〕;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
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
空国赋算〔四〕,非大觉之本旨也〔五〕。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
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六〕。诚臣徇主而弃亲〔七〕,孝子安家
而忘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八〕,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
〔九〕;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一0〕?若能偕化黔首〔一一〕,悉入道
场〔一二〕,如妙乐之世〔一三〕,禳佉之国〔一四〕,则有自然稻米〔一五〕,
无尽宝藏〔一六〕,安求田蚕之利乎〔一七〕?〔一〕诚孝即忠孝,之推避
隋讳改。
〔二〕严式诲曰:“须达为舍卫国给孤独长者之本名,只园精舍之施主
也,见经律异相。”器案:又见须达经及中阿含须达多经。向楚先生曰:“金
光明经:‘流水长者见涸池中有十千鱼,遂将二十大象,载皮囊,盛河水置
池中,又为称祝宝胜佛名。后十年,鱼同日升忉利天,是诸天子。’清孙枝
蔚泽物图徙鱼诗云:‘东坡居士非诗人,流水长者之后身。’即引此也。”器
案:范摅云溪友议下金仙指:“李群玉尝断僧结党屠牛捕鱼事曰:‘远违西天
之禁戒,犯中国之条章,不思流水之心,辄举庖丁之刃。’”葛立方韵语阳秋
十二:“金光明经(卷四流水品)载流水长者子以象负水,救十千鱼,生叨
利天,可谓悲济之极,报验之速矣。厥后见于记传,有放? 。得金,放龟得印
者,其类甚多,遂使上机生无缘之慈,下士冀有因之果,皆流水长者子之慈
意也。”亦举流水长者救鱼事,以为仁惠之证。
〔三〕广弘明集三“剃”作“剔”,“须”作“髦”。徐鲲曰:“魏书释
老志:‘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遵律度,相与和居,
治心修净,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曰桑门,亦声相近,总谓之僧,皆胡
言也。’”器案:四十二章经:“除须发而为沙门。”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剃
除须发,而被法服。”〔四〕宋本“空”作“失”。卢文弨曰:“汉书高帝纪:
‘四年八月,初为算赋。’如淳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
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五〕广弘明集三“旨”作“指”。
赵曦明曰:“僧肇曰:‘佛者何也?盖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卢文弨曰:
“阿育王经:‘如来大觉于菩提树下觉诸法。’佛地论:‘佛者,觉也,觉一
切种智,复能开觉有情。’”〔六〕广弘明集三:“遂”作“道”。
〔七〕颜本、程本、胡本、朱本“徇”作“■”,是后起字。诚臣即忠
臣,避隋讳改。
〔八〕卢文弨曰:“易蛊上九爻辞,‘不屈’作‘不事’。”〔九〕崇正辨
“隐”作“释”。卢文弨曰:“庄子有让王篇。辞相,如颜阖、庄周之辈皆是。”
〔一0〕广弘明集三句末有“也”字。
〔一一〕广弘明集三“偕”作“皆”。卢文弨曰:“史记秦始皇本纪:‘二
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集解:‘应劭曰:“黔亦黎黑也。”’”〔一二〕卢文
弨曰:“梁书处士传:‘庾诜,字彦宝,晚年尤遵佛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
忏。’”钱大昕恒言录五:“通典:‘隋炀帝改郡县佛寺为道场。’是道场本寺
院之别名也。今以作佛事为道场。”〔一三〕严式诲曰:“观无量寿经:‘见彼
国土,极妙乐事。’”〔一四〕续家训及各本“禳”作“穰”,广弘明集三作“儴”,
随函音义曰:“儴,而章反。佉,丘迦反。”卢文弨曰:“当作‘儴’。”赵曦
明曰:“佛说弥勒成佛经:‘其先转轮圣王名儴佉,有四种兵,不以威武,治
四天下。’”郝懿行说同。崇正辨“佉”作“袪”。
〔一五〕广弘明集三“稻”作“■”,随函音义曰:“■,音庚,与粳
同。”崇正辨作“■”。器案:大楼炭经郁华曰品:“有净洁粳米,不耕种自
然生出一切味,欲食者取净洁粳米炊之。有珠名焰珠,着釜下,光出热饭。
四方人来悉共食之,食未竟,亦不尽。”自然■米,即谓无因待而自生者。
山海经海外南经殴弊ⅲ骸按蠡木疲骸斯匀挥形骞纫路!庇执
荒南经:“有琶裰俊 J彻龋患ú痪玻徊患诓火#骋病!惫
注:“言自然有布帛也,五谷自生也。”隋书王劭传上言文献皇后生天:“有
自然种种音乐,震满虚空。”自然义并同。
〔一六〕严式诲曰:“维摩诘经佛道品:‘以佑利众生,诸有贫穷者,
现作无尽藏。’”器案:南史郭祖深传:“梁武时,上封事曰:‘都下佛寺,五
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
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向使偕化黔首,
悉入道场,衣谁为织?田谁为耕?果有自然米稻,无尽宝藏乎?’”颜氏此
文,即袭用之。
〔一七〕崇正辨“乎”作“也”。胡寅曰:“圣人之道,成己则推而仁
民,仁民则推而爱物,正身则推而齐家,齐家则推而治国平天下,但有先后
之序,而无不可两遂之计也。之推不知,乃视之所学于孔子者,而驰心外求,
宜其差跌之远也。儒有不事王侯,辞荣避世,如汉祖之“四皓”,光武之严
陵,举世求之,不过数人而已。时君表异之,以风化天下,崇廉耻,兴礼让,
既得优贤之礼,又无蠹民之害,何不可之有?今僧徒所在以千万计,游手空
谈,不耕不织,而庸夫愚子,十人居九,皆得免于赋役,诚为有国之大蠹,
岂可与逸民高士同科而待哉?据今之世,鬻祠部度牒为僧,一人纔费? 。钱百
余,又皆裒人之财而非出己也。
以他人之财,而易终身之安逸温饱,所以奸宄愚庸之人,皆乐为之。
农夫辛勤,输纳王税,岁岁有常而无已,又有丰凶水旱之变,其苦最甚,较
其利,诚不如为僧之优也。然良民日少,赋役日减,而坐食者益众,善为国
者,不计目前利入之微,而思耗蠹生民之大,必有觉于斯术矣。之推又曰:
‘使黔首皆入道场,则有自然■米,无尽宝藏,何用田蚕之利。’夫佛以乞
丐为化,忘廉耻,弃辞让,见人之有者,卑身下意以求之,言福利益以诱之,
张地狱酷毒以劫之,必得而后已,不顾其它也。所以积少为多,虽贫而富,
不籍耕桑,衣食自足;苟有廉耻之人心已不为矣,又况圣人之道乎?”卢文
弨曰:“今之缁徒,每艳称极乐国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此理之所必
无者,只可以诳诱贪痴惰窳之庸夫耳。夫非勤身苦力,而坐获美利,君子方
以为惧,辞而不居;即信如斯言,亦必非意之所乐也。”释五曰:形体虽死,
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
夕耳〔一〕。世有魂神〔二〕,示现梦想〔三〕,或降童妾〔四〕,或感妻孥,
求索饮食〔五〕,征须福佑,亦为不少矣〔六〕。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
世不修功业〔七〕;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作地乎〔八〕?夫有子孙,自是
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九〕?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一
0〕,顿欲弃之哉〔一一〕?凡夫蒙蔽〔一二〕,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
一体耳〔一三〕;若有天眼〔一四〕,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
邪〔一五〕?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一六〕,济时益物。
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
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七〕。一人修道,济
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观俗计〔一八〕,树立门户
〔一九〕,不弃妻子〔二0〕,未能出家〔二一〕;但当兼修戒行〔二二〕,留
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二三〕。人生难得〔二四〕,无虚过也。
〔一〕广弘明集三无“似”字。崇正辨此句作“人没后与前身似朝夕
尔”。
〔二〕崇正辨“魂神”作“神魂”。淮南子说山篇高注:“魄,人阴神
也;魂,人阳神也。”〔三〕广弘明集三“示”作“亦”。
〔四〕广弘明集三“童”作“僮”。
〔五〕颜本“求”作“取”。
〔六〕卢文弨曰:“世亦有黠鬼能效人语言。有久客在外者,其家思之,
鬼即为若人语其家,言客死之苦,求索征须,无所不至,未几,而其人归矣。
此焉可尽信为真实哉!”〔七〕广弘明集三“业”作“德”。
〔八〕崇正辨“而论”作“论之”。广弘明集三“安可不为之作地乎”
作“可不为之作福地乎”。
〔九〕广弘明集三“预”作“以”。
〔一0〕卢文弨曰:“昭七年左氏传:‘子产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
魄,阳曰魂。
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此神爽即精爽也。”器案:
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孙楚除妇服诗:“神爽登遐,忽已一周。”〔一一〕广弘
明集三“哉”作“乎”,下有“故两疏得其一隅,累代咏而弥光矣”二句。
卢文弨曰:“疏与疏同。汉书疏广传:‘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地节三年
立皇太子,广为太傅,兄子受字公子,为少傅,在位五岁,乞骸骨,赐黄金
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既归,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
相与娱乐。子孙几立产业基址,广曰:“自有旧田庐,足以共衣食,此金圣
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此云得其一隅者,盖子孙
固当爱护,而己为尤重,两疏则知重己矣,是得其一隅也。此两句正与上文
意相足。”胡寅曰:“转化之说,佛氏所以恐动下愚,使之归其教也。破其说
者,散于后章,因事而言,不一而足;同志之士,宜共思其非,以趋于正,
勿为所惑也。世传死人附语,大抵多是妇人及愚夫,其所凭者,又皆蠢然臧
获之流耳,未闻有得道正人死而附语,亦未闻刚明之士为鬼所凭,此理灼然
易见也。至于求索饮食,征须福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