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集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 第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氏、马氏为四姓〔四〕。谓之小侯者,或以年小获封〔五〕,故须立学耳〔六〕。
或以侍祠猥朝〔七〕,侯非列侯,故曰小侯〔八〕,礼云:“庶方小侯〔九〕。”
则其义也。
〔一〕赵曦明曰:“‘汉’上当有‘后’字。”卢文弨曰:“在永平九年。”
〔二〕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按”作“校”,
属上句读,与后汉书明纪合;今从宋本。后汉书安纪:“永初三年春正月庚
子,皇帝加元服。”李贤注:“元服,谓加冠也。士冠礼曰:‘令月吉辰,加
尔元服。’郑玄云:‘元,首也。’”〔三〕卢文弨曰:“后汉书桓帝纪:‘建和
二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赐四姓及梁、邓小侯、诸夫人以下帛,各有
差。’四姓见下。皇后纪:‘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父训,护羌校
尉。顺烈梁皇后,讳姡蠼讨!薄菜摹澄难∥渡惺槿美舨糠夂
第一表注引“为”上有“是”字。
〔五〕器案:汉书外戚传下:“哀帝即位,遣中郎谒者张由,将医治中
山小王。”小王、小侯义同,盖俱谓其以年小获封也。
〔六〕赵曦明曰:“后汉书樊宏传:‘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世祖之
舅。’皇后纪:‘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 。人。父昌,仕郡功曹。光烈阴
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
兄识为将。明德马皇后,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七〕为范尚书让吏部
封侯第一表注引应劭汉官典职有四姓侍祠侯。
〔八〕案:此说本袁宏,见后汉纪明纪。
〔九〕赵曦明曰:“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
外曰子,自称曰孤。’”后汉书云:“鹳雀衔三鳝鱼〔一〕。”多假借为鳣鲔之
鳣;俗之学士,因谓之为鳣鱼。
案:魏武四时食制〔二〕:“鳣鱼大如五斗奁〔三〕,长一丈。”郭璞注
尔雅〔四〕:“鳣长二三丈〔五〕。”安有鹳雀能胜一者〔六〕,况三乎〔七〕?
鳣又纯灰色,无文章也。鳝〔八〕鱼长者不过三尺,大者不过三指,黄地黑
文;故都讲云:“蛇鳝,卿大夫服之象也〔九〕。”续汉书及搜神记〔一0〕
亦说此事,皆作“鳝”字。孙卿云:“鱼鳖■鳣〔一一〕。”及韩非〔一二〕、
说苑〔一三〕皆曰:“鳣似蛇,蚕似蠋。”并作“鳣”字。假“鳣”为“鳝”,
其来久矣〔一四〕。
〔一〕宋本原注:“鳝音善。”御览九三七、山樵暇语五引都有“音善”
二字。案:引后汉书见杨震传。
〔二〕卢文弨曰:“案:魏武食制,唐人类书多引之,而隋、唐志皆不
载;唐志有赵武四时食法一卷,非此书。”器案:和名类聚钞四引四时食制
经,当即此书。
〔三〕御览引“斗”作“升”。案:自汉以来,俗写“斗”作“什”,
即许慎所讥“人持十为斗”者。“什”、“升”二字形近,因此古书多此。
〔四〕御览引“雅”下有“云”字。
〔五〕续家训及各本无“三”字,今从宋本,御览及重修政和证类本
草二0引都有“三”字,与尔雅释鱼郭注原文合。又御览“丈”误“尺”。
赵曦明曰:“郭注:‘鱣,大魚,似■而短鼻,口在頷下,体有邪行甲,无鳞,
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江东呼为黄鱼。’”〔六〕卢文弨曰:“胜音升。”案:
杨震传注:“案:续汉及谢承书,‘鳣’字皆作‘鳝’,然则鳣、鳝古字通也。
鳣鱼长不过三尺,黄地黑文,故都讲云:‘蛇鳝,卿大夫之服象也。’郭璞云:
‘鳣鱼长二三丈,音知然反。’安有鹳雀能胜二三丈乎?此为鳣明矣。”李贤
即本此文为说。
〔七〕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
本及御览、靖康缃素杂记四、山樵暇语引“三”下都有“头”字,今从宋本。
〔八〕御览作“鳣”。
〔九〕赵曦明曰:“后汉书杨震传:‘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常客居
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
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注:
‘冠,音贯,即鹳雀也。鳣、鳝字古通,长不过三尺,黄地黑文,故都讲云
然。’案:都讲,高第弟子之称也。”〔一0〕续家训无“及”字。御览引“书”
误“记”。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续汉书八十三卷,晋秘书监司马彪撰。
搜神记三十卷,晋干宝撰。’”器案:今搜神记无此文,能改斋漫录四引靖康
缃素杂记引此文,“搜神记”作“谢承书”,杨震传李贤注,亦云:“案续汉
及谢承书。”而御览九三七引谢承后汉书正有此文,疑当作“谢承书”为是。
〔一一〕御览“■鳣”作“鳣■”。卢文弨曰:“荀子富国篇:‘鼋鼍鱼
鳖■鳣,以别一而成群。’”〔一二〕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韩非子二十
卷,韩公子非撰。’”卢文弨曰:“韩非说林下:‘鳣似蛇,人见蛇则惊骇,渔
者持鳣。’”〔一三〕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
卢文弨曰:“说苑谈丛篇:‘鳝欲类蛇。’今本不作鳣。”器案:“鳣似蛇,蚕
似蠋”云云,见韩非子内储说上,卢氏漫引说林下为证,非是。又见淮南子
说林篇,“鳣”作“鳝”。
〔一四〕御览“矣”作“乎”。郝懿行曰:“案:后汉书注有辨,即本
此条而为说。又案:玉篇有■字,解云:‘鱼似蛇,同鳝。’大戴礼劝学篇云:
‘非蛇■之穴,而无所寄托。’山海经:‘灌河之水,其中多■。’注云:‘亦
鳝鱼字。’然则后汉书三鳣之鳣,盖本作■,俗人不识,妄增其上为鳣尔。
至于韩非、说苑,皆曰鳣蛇,荀子书中,亦有■鳣,并同斯误,字形乖谬,
非鳝鳣可以假借也。”器案:郝说是。御览九三七鳝鱼类下注云:“与■同,
音善。”“■”即“■”之误。又引谢承后汉书杨震事,则作“三鳣”。又九
三六鳣类引后汉书杨震事作“三鳣”,殆即颜氏所谓“假鳣为鳝,其来久矣”
者也。佩觿上:“杨震之鳝非鳣。”原注:“鳝音善,是也;作鳣、陟连翻者,
非。”即本之推此文。
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一〕,凉州为之歌曰:‘宁见乳虎穴,
不入冀府寺〔二〕。’”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
夫虎豹穴居,事之较者〔三〕;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四〕?”
宁当论其六七耶〔五〕?〔一〕赵曦明曰:“隋书地理志:‘天水郡统县六,
有冀城。’”卢文弨曰:“案:续汉书郡国志:‘凉州汉阳郡。’刘昭注:‘武帝
置为天水,永平十七年更名。’”〔二〕各本“冀府”都作“晔城”、今从抱经
堂校定本改正。赵曦明曰:“酷吏传:‘樊晔,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为天水
太守,政严猛。’章怀注:‘乳,产也。猛兽产乳,护其子,则搏噬过常,故
以为喻。’释名:‘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卢文弨曰:“案:
诸本皆作‘晔城寺’,讹,今据本传改。其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
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大笑期必死,忿怒或见置。嗟我樊府君,安可再
遭值!’”器案:冀为天水太守治所。佩觿上:“鸡尸、虎穴之议。”原注:“后
汉樊晔为天水守,凉州歌曰:‘宁见乳虎穴,不入晔城寺。’齐代江南本‘穴’
皆误作‘六’,并传写失也。”即本之推此文,亦误作“晔城”。
〔三〕卢文弨曰:“较,音教,明着貌。”〔四〕赵曦明曰:“后汉书班
超传:‘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使西域,到鄯善,王礼敬甚备,后忽疏懈,
召问侍胡曰:“匈奴使来,今安在?”胡具服其状。超乃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激怒之,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
得虎子。
因夜以火劫虏,必大震怖,可尽殄也。”’”〔五〕续家训、罗本、傅本、
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耶”作“乎”,今从宋本。
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一〕。”此是削札牍之柿耳〔二〕。古者,
书误则削之,故左传云“削而投之”是也〔三〕。或即谓札为削,王褒童约
〔四〕曰:“书削代牍。”苏竟书云:“昔以摩研编削之才〔五〕。”皆其证也。
诗云:“伐木浒浒〔六〕。”毛传云:“浒浒,柿貌也。”史家假借为肝肺字,
俗本因是悉作脯腊之脯,〔七〕或为反哺之哺〔八〕。学士因解〔九〕云:“削
哺,是屏障之名。”既无证据,亦为妄矣!此是风角占候耳〔一0〕。
风角书〔一一〕曰:“庶人风者,拂地扬尘转削〔一二〕。”若是屏障,
何由可转也?〔一〕续家训及各本“肺”作“胏”,今从宋本。赵曦明曰:“方
术传:‘杨由,字哀侯,成都人。有风吹削哺,太守以问由。由对曰:“方当
有荐木实者,其色黄赤。”顷之,五官掾献橘数包。’章怀注:‘“哺”当作
“胏”。’”案:宋本后汉书李贤注作“‘哺’当作‘■’,音孚废反。”〔二〕
续家训及各本“柿”作“■”,今从宋本。卢文弨曰:“■,说文作■,‘削
木札朴也,从木■声,陈、楚谓椟为■,芳吠切。’案:今人皆作‘■’,说
文以为赤实果也。”〔三〕赵曦明曰:“左氏襄廿七年传:‘宋向戌欲弭诸侯之
兵以为名,晋、楚皆许之。
既盟,请赏,公与之邑六十,以示子罕。子罕曰:“天生五材,民并用
之,圣人以兴,乱人以废,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以诬道蔽
诸侯,罪莫大焉;纵无大讨,而又求赏,无厌之甚也。”削而投之。左师辞
邑。’”〔四〕卢文弨曰:“‘童’,宋本作‘僮’。案:说文:‘童,奴也。僮,
幼也。’则俗本作‘童’是,从之。”器案:予所见宋本、海昌沈氏静石楼藏
影宋钞本及秦曼青校宋本,“童”不作“僮”,唯鲍本作“僮”耳,翁方纲讥
卢氏未见宋本,此又其证矣。
〔五〕赵曦明曰:“后汉书苏竟传:‘竟字伯况,扶风平陵人。建武五
年,拜侍中,以病免。初,延岑护军邓仲况拥兵据南阳阴县为寇,而刘歆兄
子龚为其谋主,竟与龚书晓之曰:“走昔以摩研编削之才,与国师公从事出
入,校定秘书,窃自依依,末由自远。”云云。’”器案:李贤注云:“编,次
也。削谓简也。”东观汉记苏竟传正作“摩研编简之才”。
〔六〕诗经小雅伐木文,今本“浒浒”作“许许”。
〔七〕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
本无“因是”二字,今从宋本。佩觿上:“削■(一作“柿”)施脯。”原注:
“■,芳吠翻。风吹削■,是,作‘脯’,非。”即本之推此文。
〔八〕宋本句末有“字”字。
〔九〕杨由传注引无“解”字。
〔一0〕后汉书郎顗传注:“风角,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
〔一一〕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风角要占十二卷。’余不胜举。”〔一二〕
杨由传注引作“庶人之风,扬尘转削”。案:益部耆旧传:“文学冷丰持鸡酒
以奉由。时有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