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约生致齐主故也,见幼主纪。”〔一一〕三齐,指今山东北部及中部地区。
史记项羽本纪:“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
立都为齐王,都临菑;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
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 。田荣闻项羽徙齐王
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
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羽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
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幷王三齐。”集解:“汉书音义曰:
‘齐与济北、胶东。’”正义:“三齐记云:‘右即墨,中临淄,左平陆(今山
东汶上县北),谓之三齐。’”〔一二〕册府元龟四七七“度”作“渡”。
〔一三〕北齐书、北史“犹”上俱有“然”字。器案:封氏闻见记十
修复:“颜真卿为平原太守,立三碑,皆自撰亲书。其一立于郭门之西,记
颜氏曹魏时颜裴(按:三国志魏书仓慈传作颜斐,字文林)、高齐时颜之推,
俱为平原太守,至真卿凡三典兹郡。”又案:法苑珠林一一九传记篇称“齐
光禄大夫颜之推”,史传失载。
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
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一〕。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
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二〕。
〔一〕陈书文学阮卓传:“至德元年,入为德教殿学士。寻兼通直散骑
常侍,副王话聘隋。隋主夙闻卓名,乃遣河东薛道衡、琅邪颜之推等,与卓
谈燕赋诗,赐遗加礼。”〔二〕器案:之推撰箸,除见于本传者外,尚有:承
天达性论(法苑珠林一一九传记篇),训俗文字略一卷(隋书经籍志、册府
元龟六0八),证俗文字音五卷(家庙碑。隋书经籍志颜之推证俗音字略六
卷,宋史艺文志颜之推证俗音字四卷,又字始三卷,郭忠恕修汗简所得凡七
十一家事迹,列有颜黄门说字及证俗古文,即证俗音字略,亦即证俗文字音
也,今有辑本。玉海四五:“颜之推证俗音字四卷,援诸书为据,正时俗文
字之谬,凡三十五目。”新唐书艺文志有张推证俗音三卷,说者谓“张推”
即“颜之推”之误),急就章注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王应
麟急就篇后序:“颜之推注解,轶而不传。”则是书于南宋时已亡佚矣),笔
墨法一卷(新唐书艺文志),集灵记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册府元龟五五六。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十卷。今有辑本),冤魂志三卷(今存。册
府元龟五五六作“冤魄志”,法苑珠林一一九作一卷,宋以后书目着录者作
“还冤志”。又有敦煌写本),诫杀训一卷(法苑珠林一一九。广弘明集二六
引诫杀家训,即从家训归心篇后半部分别出单行者),八代谈薮(遂初堂书
目),七悟一卷(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七悟集”,旧唐书经籍志误
作颜延之撰),稽圣赋(令狐崱章彻竦辣P绿浦居欣畲痉缱⒀罩
稽圣赋一卷,今案:一切经音义五一引李淳风注稽圣赋一条)。
曾撰观我生赋〔一〕,文致清远〔二〕,其词曰:仰浮清之藐藐〔三〕,
俯沈奥之茫茫〔四〕,已生民而立教〔五〕,乃司牧以分疆〔六〕,内诸夏而
外夷、狄〔七〕,骤五帝而驰三王〔八〕。大道寝而日隐,小雅摧以云亡〔九〕,
哀赵武之作孽〔一0〕,怪汉灵之不祥〔一一〕,旄头翫其金鼎〔一二〕,典
午失其珠囊〔一三〕,瀍、涧鞠成沙漠〔一四〕,神华泯为龙荒,吾〔一五〕
王所以东运,我祖于是南翔〔一六〕。去琅邪之迁越〔一七〕,宅金陵之旧章
〔一八〕,作羽仪于新邑〔一九〕,树杞梓于水乡〔二0〕,传清白而勿替〔二
一〕,守法度而不忘〔二二〕。逮微躬之九叶,颓世济之声芳〔二三〕。问我
辰之安在〔二四〕,钟厌恶于有梁〔二五〕,养傅翼之飞兽〔二六〕,子贪心
之野狼〔二七〕。初召祸于绝域,重发衅于萧墙〔二八〕,虽万里而作限〔二
九〕,聊一苇而可航〔三0〕,指金阙以长铩〔三一〕,向王路而蹶张〔三二〕。
勤王踰于十万〔三三〕,曾不解其搤吭〔三四〕,嗟将相之骨鲠〔三五〕,
皆屈体于犬羊〔三六〕。武皇忽以厌世,白日黯而无光,既飨国而五十,何
克终之弗康?嗣君听于巨猾〔三七〕,每凛然而负芒〔三八〕。自东晋之违难,
寓礼乐于江、湘,迄此几于三百,左衽浃于四方〔三九〕,咏苦胡而永叹,
吟微管而增伤〔四0〕。世祖赫其斯怒〔四一〕,奋大义于沮、漳〔四二〕。
授犀函与鹤膝〔四三〕,建飞云及艅艎〔四四〕,北征兵于汉曲,南发餫于衡
阳〔四五〕。
〔一〕卢文弨曰:“案:诸本多删此赋不录,今以颜氏一生涉履,备见
此中,故依史文全录之,且为之注。”刘盼遂曰:“案:周易观卦九五爻:‘观
我生,君子■咎。’颜氏取经文以名赋。”〔二〕屈大均道援堂诗集一赠颜君:
“遗响在黄门,一赋如琼玖。”沈豫秋阴杂记八:“有说哀江南赋,情词悱恻,
子山独步一时。然云:‘宰相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全是责人,
而致命遂志之语,一无流露。读颜之推观我生赋,其哀音苦节,与子山同遭
侯景之难,而其词则曰:‘小臣耻其独死,实有愧于胡颜。’较信颇为悃款。”
〔三〕卢文弨曰:“淮南子天文训:‘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
地。’诗大雅瞻卬:‘藐藐昊天,无不克巩。’传:‘藐藐,大貌。’”〔四〕卢
文弨曰:“左氏襄四年传:‘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徐鲲曰:
“文选班孟坚典引:‘太极之元,两仪始分,烟烟熅熅,有沈而奥,有浮而
清。’注:‘蔡邕曰:“奥,浊也。言两仪始分之时,其气和同,沈而浊者为
地,浮而清者为天。”’”李详注同。
〔五〕器案:此用尚书泰誓上“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之意也。
〔六〕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曰:‘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
使失性。’”新语道基篇:“后稷乃立封疆,画界畔,以分土地之所宜。”司马
相如上林赋:“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七〕卢文弨曰:“公
羊成十五年传:‘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八〕卢文弨
曰:“白虎通号篇:‘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趋,三王驰,五霸骛。”’”徐
鲲曰:“后汉书曹? 。传:‘三五步骤,优劣殊轨。’注:‘孝经钩命决曰:“三
皇步,五帝骤,三王驰。”宋均注云:“步谓德隆道备,日月为步;时事弥须,
日月亦骤;勤思不已,日月乃驰。”’”〔九〕卢文弨曰:“班孟坚两都赋序:‘昔
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孟子离娄上:‘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毛诗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一0〕卢文弨曰:“赵武
谓赵武灵王也。武灵王胡服骑射,事见战国赵策。”〔一一〕卢文弨曰:“续
汉书五行志:‘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
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此服妖也。其后董卓多拥胡兵,填塞街衢,虏掠宫
掖,发掘园陵。’”〔一二〕卢文弨曰:“史记天官书:‘昴曰旄头,胡星也。’
一本作髦头。左氏宣三年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桀有昏德,鼎
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一三〕卢文弨曰:“蜀志谯
周传:‘典午忽兮,月西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
案:代魏者晋,姓司马氏。珠囊,当出纬书。孔颖达周易正义序:‘秦
亡金镜,未坠斯文。
汉理珠囊,重兴儒雅。’初学记引尚书考灵曜云:‘河图子提期地留,
赤用藏,龙吐珠。’康成注:‘河图子刘氏而提起也;藏,秘也;珠,宝物,
喻道也;赤汉当用天之秘道,故河龙吐之。’”器案:御览六引郑玄纬注曰:
“日月遗其珠囊。珠囊谓五星也;遗其珠囊者,盈缩失度也。”此颜氏所本,
卢氏漫引考灵曜为证,非是。
〔一四〕卢文弨曰:“尚书禹贡:‘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
既入于河。’汉书地理志:‘瀍水出河南谷城■亭北。涧水出弘农新安县。’
通典州郡七:‘荆、河之州,永嘉之乱,没于刘、石。’诗小雅小弁:‘踧踧
周道,鞠为茂草。’汉书苏建传:‘李陵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古沙漠
作幕字。”〔一五〕卢文弨曰:“神华,中华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以
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汉书匈奴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又叙传:‘龙荒幕
朔,莫不来庭。’”器案:史记夏本纪:“要服外五百里荒服。”集解:“马融
曰:‘政教荒忽,因其故俗而治之。’”汉人称匈奴之龙城为龙荒,义即本之。
洛阳伽蓝记二景宁寺条:“晋、宋以来,号为荒中。”荒字义同,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也。
〔一六〕自注:“晋中宗以琅邪王南渡,之推琅邪人,故称吾王。”〔一
七〕卢文弨曰:“金陵本吴地,后越灭吴,其地遂为越有,故称越也。”严式
诲曰:“案:迁越疑是迁流播越之义,注非。”今案:严说是。
〔一八〕卢文弨曰:“说金陵者各不同,惟张敦颐六朝事迹序为明析,
言楚威王因山立号,置金陵邑。或云,以此有王气,故埋金以镇之。或云,
地接金坛之陵,故谓之金陵。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有天子气。’始皇
东巡,乃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改其地为秣陵县。诗大雅卷阿:‘尔
土宇昄章。’”器案: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之推兼用此义。
〔一九〕卢文弨曰:“易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尚
书召诰:‘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器案:班固幽通赋:“有羽仪
于上京。”〔二0〕卢文弨曰:“左氏襄二十六年传:‘如杞梓皮革,自楚往
也。’洛阳伽蓝记三:‘萧衍子西丰侯萧正德曰:“下官虽生于水乡,而立身
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徐鲲曰:“文选陆士衡答张士然诗:‘余固水乡士。’
李善注云:‘水乡,谓吴也。汉书曰:“武功中,水乡人三舍垫为池。”’”器
案:郭璞无题诗:“杞梓生南荆,奇才应世出。”梁书处士庾诜传:“高祖闻
而下诏曰:‘新野庾诜,荆山珠玉,江陵杞梓。’”梁元帝中书令庾肩吾墓志:
“杞梓之材,有均廊庙。”陈书蔡景历传:“景历答书曰:‘杞梓方雕,岂盼
樗枥。’”庾信竹杖赋:“是乃江、汉英灵,荆、衡杞梓。”周书儒林沉重传:
“高祖优诏答之曰:‘开府汉南杞梓,每轸虚衿;江东竹箭,亟疲延首。’”
用法与此相同,俱以杞梓良材,取譬人物异才。
〔二一〕卢文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