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挥挥手,闭上眼晴,不再说话。
长公主神情悲戚,坐在案几后面垂泪不语。
太傅杨彪虽然早有准备,但突闻噩耗,也是心乱如麻,坐在席上久久无言。这些年,老朋友一个接一个地离去,再看看自己的满头白发,不禁感慨万分,悲恸不已。自己留在这世上的时间也不多了。
大司马徐荣抱着双臂,在屋内来回躁步,苦思对策。太尉张燕和右卫将军赵云相对而视,愁眉不展。
丞相李玮和御史大夫荀攸小声议论了几句,随即争吵起来。李玮要动用军队包围太学,荀攸不同意,他非常激动,指着李玮怒声骂道:“经学之争是谁挑起来的?是你,是你蓄意挑起来的,否则郑玄大师不会累死,长安的形势也不会陷入今天的困境。”
“是吗?”李玮毫不示弱,怒视荀攸,冷声说道,“那么我问你,高堂隆为什么要指责郑玄大师?王朗、颖容、宋衷为什么在太学公开支持高堂隆?九品中正制又是怎么出来的?到底是谁挑起了经学之争?郑玄大师的死,到底应该由谁负责?你说……”
荀攸怒不可遏,他指着自己的脑袋,瞪着血红的眼珠子叫道:“你要想能动用军队,除非先把我的脑袋砍了。当年洛阳血案,教训深刻,今日朝廷绝不能重蹈覆辙,绝不能。”
“嘿嘿……”李玮连声冷笑,“是吗?你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等到儒生们大闹太学,冲击官署,形成了暴乱的事实,然后再出动军队予以剿杀吗?你居心何在?你想赶尽杀绝吗?”
两人越吵越离谱,情绪都有些失控。毕竟郑玄大师象神一样矗立于朝野上下,此刻突然倒了,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社稷,都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损失,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让大臣们一时茫然无措。
郑玄大师倒了,年轻的刚刚蓬勃发展的新经失去了支撑,崔琰、赵商、郗虑、公孙方、王基、赵松等新一代名士都没有足够的威望代替郑玄大师,新经的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新经是大汉的官学,官学如果受挫,影响面太大,学术、国策、人才等等,各个方面都有可能遭更重创。
李玮心中的悔恨和歉疚无法倾诉,他只能把这种悔恨和歉疚化作一团怒气发泄在荀攸身上。
荀攸历经了三朝天子,二十多年的磨难让他心如磐石。他虽然痛心于郑玄大师的逝去,但他更想挽救这场危机,挽救大汉的儒生们。今日的朝堂和当年一样,也是武人把持的朝堂,武人就是一头猛虎,一旦把它放出了牢笼,长安势必血流成河,大汉势必将再次陷入败亡的深渊。
徐荣和赵云一人拉住一个,极力劝阻。现在不是互相指责的时候,更不是迫究责任的时候,现在的问题是即刻化解这场危机。
“暂时封锁大师病逝的消息,连夜召集大臣们商讨改制之策,一两天内,全部议定通过。”李玮厉声咆哮,“长安危机很难解决,最后肯定要流血,要死人。这场危机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所以当务之急是立即议定改制之策,以确保朝廷和社稷的稳定。”
“这根本不可能。”荀攸嗤之以鼻,“一两天之内议定所有的改制之策?你以为这是弹琴作赋啊?这是商讨治国之策,关系社稷存亡,需要时间,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都很正常。以我看,还是暂时搁置改制之议,全力以赴解决长安危机吧。”
“哼……蓄意挑起太学混乱的目的原来就是搁置改制之议,好高明的手段啊。”李玮指着荀攸叫道,“你不要忘了,长安还有两万南军,栎阳还有五千卫士,晋阳还有一万风云铁骑,长安再怎么乱,它翻不了天。如果两天内不能议定改制之策,我就公布大师病逝的消息,我倒要看看,到底谁会死在长安。”
“好了,不要吵了,都冷静一点,想想办法。”长公主走到两人身边,低声劝道,“大师已经走了,指责谩骂都没有用了,还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吧。”
“把大师的遗体连夜运出长安,送到洛阳举行丧礼。”
张燕看看众人惊异的目光,苦笑道,“我知道这时候移动大师的遗体极为不敬,但这是唯一的办法,相信大师在天之灵会原谅我们。”
“飞燕,现在是五月,天气暖,长途跋涉,大师的遗体肯定保不住。”徐荣担忧地说道,“如果途中出了什么事……”
“未央宫里的清凉殿内有冰,用冰保住大师的遗体。”张燕说道,“为了节省时间,征调水师战船,顺水而下,直达陕城。再派八百里快骑疾驰洛阳,命令河南尹徐晃、扬威将军张绣带人赶到陕城,把大师的遗体护送到洛阳太学,并在太学布置灵堂。”
“太学的儒生怎么办?”荀攸急切地问道。
“急召崔琰、郗虑两位大人,请他们立即赶到太学,告诉儒生们,说大师病情缓转,要求返回洛阳。他们将遵从师命护送大师回洛阳,继而把这些新经学派的儒生都骗到洛阳去。”
“此去洛阳八百里,儒生们心悬大师的安危,日夜赶路,四五天之内就能到达洛阳。如果水路上有什么耽搁,大师的遗体没能抢在儒生们之前进入函谷关,那麻烦就大了。”荀攸苦笑道。
张燕想了一下,转头对徐荣说道:“命令驻守桃林要塞的军队找个借口,暂时关闭要塞,断绝儒生们回到洛阳的驰道,等到大师的遗体进入函谷关之后,再打开要塞,让儒生们返回洛阳。”
“也只有这样了。”徐荣点点头,躬身对长公主说道,“殿下留在长安主持大局,赵大人和颜大人亲自护送大师的遗体去洛阳。”
长公主本想亲自护送,闻言愣了一下,正想开口拒绝,李玮说话了,“改制的事必须立即议定,请殿下务必留在长安。改制之策不能议定,所有大臣都不能去洛阳参加大师的丧礼。”
“李仲渊,你还有人性吗?”荀攸当即气得两眼冒火,一把抓住李玮的衣领,抡起拳头就打,“我打死你个奸佞。”
赵云眼明手快,扑上去就抱住了荀攸,“荀大人,丞相大人也就是随便说说,你不要动怒。”
李玮瞪着暴跳如雷的荀攸,伸手掸了掸衣襟,显得很是不屑。突然,他冲上去对准赵云就是一拳。赵云莫名其妙,本能地侧身躲过,就在这一瞬间,李玮的拳头往下一沉,张开五指,一把抽出了赵云腰间的战刀。
众人大惊。
“仲渊,你要干什么?”徐荣猛地把长公主拉到自己的身后,厉声疾呼,“你疯了?”
张燕和赵云左右冲上,竭力想夺下李玮手上的战刀。李玮大喝一声,战刀举起,匪夷所思地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都不要动。”
众人傻了。
长公主从徐荣的背后走出来,脸色苍白,震骇至极,“爱卿,你这是干什么?”
李玮惨然一笑,跪倒在地,战刀依旧架在脖子上,“殿下,臣以死再奏,请殿下下旨,改制之议若不得通过,京中任何大臣不得离开长安,否则严惩不怠。”
长公主气得浑身颤抖,指着李玮半天说不出话来。
徐荣、杨彪、张燕、荀攸、赵云五人目瞪口呆。李玮当真是“疯”了,竟然以死相胁。
“臣恳请殿下准奏。”李玮扯着嗓子吼了起来。大概是因为太激动了,手上用力过大,刀锋忽然割破了脖子,鲜血立时涌上了雪亮的战刀,触目惊心。
“好,好,准了,准了……”长公主魂飞魄散,连连摇手,“下旨,我立即下旨。”
“请太傅大人即刻拟旨。”李玮丝毫没有放下战刀的意思,瞪着杨彪又吼了一嗓子。
杨彪气怒攻心,咬咬牙,恨恨地骂了他一句,“你狠,你狠……”
****
五月初二,黄昏,太仆卿崔琰、治书御史郗虑赶到太学宣布,大师病情有所缓转,要求返回洛阳,并于今夜动身,请诸位儒生即刻返回洛阳太学看护大师。
儒生们欣喜若狂,在赵商、王基、公孙方等人的带领下,连夜离开太学向洛阳而去。
深夜,赵云、颜良、赵松、国渊等人在五百南军卫士的护送下,带着大师的遗体离开了长安城,急赴渭水河边。楼船将军杨华已奉命征调了十艘战船在河边相候。众人顺水而下,于渭水、泾水交汇处的船张渡换乘楼船,飞速疾驶陕城。
五月初三,聚集在长安的各地儒士听说郑玄大师返回洛阳了,辩经结束了,也各自走上了返程。
一场危机就这样悄然化解。
五月初四,长公主亲自主持朝议,朝中大臣、各地大儒名士、商贾富豪们在未央宫前殿再议改制之策。
朝议之前,尚书令田畴宣读了圣旨。由于天下形势紧张,改制之策如果不能议定,则所有人等不能出京。郑玄大师病逝的事知道的人很少,所以人们不以为意。
五月初十,河南尹徐晃急报京都,郑玄大师病逝。
朝堂大乱,很多大臣、大儒们悲伤不已,急着要到洛阳参加丧礼,根本无心议事,诸多改制之策一日之间,全部议定。
五月十一,长公主下诏,颁布新制,即日实施。
五月十二,长公主和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太尉张燕、御史大夫荀攸等二十多位大臣急赴洛阳参加郑玄大师的丧礼。
丞相李玮坐镇长安,指挥实施新制。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二节
五月上,西疆,敦煌,阳关。
大汉天子和大将军巡视河西,于五月初九到达阳关。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因坐落于玉门关之南,故取名阳关(古以南为阳)。孝武皇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这两关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乃兵家必争之地。玉门关在敦煌郡西北部,用以防备匈奴,而阳关在敦煌郡西南部,用以扼守西域诸国。两关相距一百四十里,有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便有烽燧墩台。
站在关隘上极目远眺,当见云山浩渺,大漠苍茫,雄浑至极。
关隘的东面是美丽的南湖,轻风薄雾,缭绕飘指,如梦如幻。西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漠,近处有一条南北直向的沟渠,泉水涓涓,甚为甘冽。北面墩墩山上有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巍峨挺拔,犹如瀚海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峥嵘奇殊。
今日的关隘破败不堪,随处可见断垣残壁,想起昔日的雄伟,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分。
“玉门关呢?”小天子转头看向贾诩问道,“玉门关现在怎样?”
“早在二十多年前,玉门关就已经被羌人拆除了,只剩下几段墙垣了。”贾诩叹道,“自孝桓皇帝以来,大汉国力日衰,对西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元嘉元年(公元151年),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病死。第二年,王敬继任长史。西域的拘弥王因与于阗有仇,诬陷于阗王杀死了赵评。王敬大怒,率军攻杀于阗,杀死了于阗王。于阗国人不服,转而叛乱杀了王敬。接着永兴元年(公元153年),车师后部王阿罗多起兵反汉,西域诸国响应者很多,西域长史部和戊己校尉部不得不撤回敦煌,自此大汉就失去了对西域诸国的控制。”
“听说,孝灵皇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于阗国王安国攻杀拘弥国,杀其王,当时的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还同时发兵西征,帮助拘弥国在大汉的质子定兴复了国。”傅干马上问道,“如果此事是真的,那么孝灵皇帝朝的时候,大汉对西域诸国还是有影响力的。”
“西域本是大汉的疆土,西域诸国本是大汉的藩属国,几百年了,当然有影响力了,但大汉的影响力并不能代替我们对西域的实际控制。”贾诩苦笑道,“那件事的确是真的,但那也是大汉最后一次出兵远征西域。算起来,距今整整三十年了。”
“近百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