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小地主- 第34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正如俗话说的,什么人养什么鸟。这白马和肥马估计还是一个马厩里养着的,可差别,就是这么的明显,除了主人不同,连蔓儿几乎想不到别的原因。

沈六看着白马吃玉米饼子,神色格外的柔和。白马将玉米饼子都吃完了,又冲着沈六刨了刨前提,鼻子里喷了两声。

沈六轻轻点了点头,用手在白马身上拍了一巴掌。那马就从沈六身边抛开,旁边有小厮忙过来,牵了白马的缰绳,让到一边去了。

“该回去了。”沈六就朝沈谦招了招手道。

大家只得跟着沈六往回走。

“六爷,那些玉米,你有啥打算?能不能,给我们留下一些?”一直没有时间单独和沈六说话,现在正是好机会,连蔓儿赶忙上前两步,向沈六说道。

打谷场上所有的玉米,都被装进了军粮袋里,她这个时候不为自己家要一些,一会怕是没机会了。

沈六的脚步就慢了下来,不过却没有立即回复连蔓儿的话。

“那些不能做种的玉米,给我们留下,还能当口粮那。”连蔓儿就又道。

“口粮?你们家今年打的粮食,还不够吃吗?”沈六看着连蔓儿,“刚才我在打谷场上可都看到了,你们家,今年丰收了。”

从地里收来的庄稼,都摆在打谷场上晾晒,沈六算是将她家今年的家底都给看去了。

连蔓儿暗自腹诽,嘴上却偏不暗着沈六的思绪走。

“六爷,要不,这吃的玉米我们就少留点,留种的玉米,多给我们点儿?”

沈六扫了连蔓儿一眼,眼睛中带着一丝笑意,显然是将连蔓儿的小算盘都看在了眼里。

“你要多少?”沈六问。

“留种的玉米,我留一千斤。那吃的玉米……,给留多少,就听六爷的。”沈六这样问,连蔓儿也没客气。

虽然心里面是想多留一些吃的玉米,往后一年可以多打几次牙祭。但是真的说出口,连蔓儿心中的天平,还是倾向了留种的玉米。

吃的玉米,今年吃完了,明年就没有了。留种的玉米虽然不能吃,留到明年,却可以种出更多的玉米来。

一千斤玉米,大概可以种五百亩地。连蔓儿打算明年还要买地,都种玉米。即便这样,这一千斤的玉米种她也用不完。她这是将张青山家,吴玉贵、王幼恒等这些亲厚的人家都考虑在了里面。还有同村的乡亲们,到时候少不得也要分一些。

沈六停住了脚步。

连蔓儿也跟着站下了。

小七有些紧张,他知道,连蔓儿在和沈六谈很重要的事,他也急切地想知道沈六的答案。沈小胖手里还拿着一个大毛嗑盘子,他站在沈六和连蔓儿之间,眉毛微微蹙着,嘴巴蠕动了两下,却没有插嘴。

“留种的玉米,给你留一千斤。另外那留着吃的玉米,给你留三百斤……”沈六说着话,抬腿迈步进了院子。“应该够吃吧。”

连蔓儿只听到沈六的前半句话,顿时大喜过望。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中秋

连蔓儿大喜过望,刚才看沈六的态度,她还以为沈六起码会在她的要求上打个五折。毕竟,要推广玉米,只嘴上说恐怕不行,做糊口的口粮,做军粮、做战马的饲料,或者做精细的吃食,这些总要像人展示。而玉米一旦推广,种子就成了最重要的。要在哪推广、怎样推广,别说她连蔓儿,就是沈六,都未必有最终决策的权力。

连蔓儿甚至做好了思想准备,沈六什么都不给她留的。

结果沈六不仅完全答应了她的要求,还额外答应将不能留做种的玉米留下三百斤给她。

回到铺子里,沈六就吩咐人收拾起身。张千户那边将玉米搬上马车,无需沈六再吩咐,答应给连蔓儿的玉米,张千户都按数给连蔓儿留了下来。另外,张千户还拉走了几车玉米秸秆。

天色已经不早,沈六带着人匆匆地走了,甚至沈谦也只来得及跟连蔓儿说了两句话,就被小厮们给抱上了马车。

等人都走后,连蔓儿一家又重新回到打谷场上。

“一万多斤啊,种这些年地,我还第一次看见这老多粮食。这还是二十亩地的产量……”连守信发着感慨。

“可不是。这玉米,还真是好东西,要我说,比黍米还好吃。”张氏道。

看着因为玉米被搬走而空出来的大片地方,大家的心中有些欢喜,也略有些空落落的。欢喜是因为玉米的高产。空落落的是那么多的玉米,一下子就都被拉走了。

不过这种空落落的感觉,也只是暂时的。沈六临走的时候,并没有说什么。但不论是连蔓儿。还是连守信、张氏等人,都相信,沈六不会白拿他们的东西。

就是白拿。她们虽然有些心疼,但是仔细想想,也不会觉得沈六做的过分。

“这玉米的种子,就是人家给咱的。咱伏天那会,卖的金玉米,这钱咱也挣的差不多了。”连守信朴实、容易知足,“就是这回这玉米。六爷一点都不给咱留,那咱也没啥可说的。……六爷给咱留了三百斤吃的,还给咱留了一千斤做种。六爷待咱,那是真真的没话说。”

连守信对沈六只有深深的感激。

“可不就是这个理。”张氏跟着点头,“咱跟人家六爷素不相识。天差地别的,就这,咱就没少借人家的光。”

“对。”连守信点头。

连蔓儿只是微笑。沈六待人似乎很严厉,但是接触几次下来,连蔓儿就发觉,沈六绝对是个赏罚分明的人。你为他做事,该给你的东西,不用你去要,他自己就会给你。而且还会给的很大方。

现在沈六拿走了玉米,当场并没给连家什么,那么过后再给,只会给的更多。

这应该也是沈六能令行禁止,让手下尽心为他效力,让并非直属他管辖的众官吏对他尊崇敬畏的原因之一。

而张氏和连守信这两口子性格质朴。特别的知道感恩,遇到像沈六这样是非分明的,就是福气。而在连家,他们的这种性格,却让他们成为两只松软的大包子。

当然,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连蔓儿家六口人,只有张氏和连守信两个成年劳力,他们今年种了五十多亩的地,但是秋收季节,他们却比去年没分家的时候,那么多人种三十亩地轻松了许多。

先是二十亩地的玉米,都收拾完了,只剩下将玉米粒该晒的再晒一晒,晒好了就收进谷仓储存起来。

至于剩下的糜子、高粱、花生、豆子等,还要晾晒一段时间,才能进行脱粒、扬场等,直到颗粒归仓。

“这些活,今年就不用你们娘几个了,到时候,咱雇三个短工,我带着他们干活,也就几天的工夫,啥都拾掇出来了。”连守信是这么打算的,显然那天吴玉贵和王氏的话,打动了他的心。

“那也行。”张氏也点头表示同意。

铺子里总要有个大人照应,连守信要带着短工做农活,她就要留在铺子里。现在以家里的条件,雇佣几个短工做活的工钱,她们完全负担的起,能够因此让几个孩子轻省轻省,她这做娘的心里也愿意。

眼看着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些活,连守信打算等过完了节再干。

吴家兴提前两天又送来了节礼。

吴家这次的节礼第一样是一摞上等的月饼礼匣,其中辽东府特产的五仁的、枣泥的、芸豆沙馅的月饼的一样各一斤,还有从南货铺子里买的莲蓉馅的、火腿馅的月饼也是一样各一斤,一共五斤。

第二样依旧是尺头,秋香色的府绸、烟霞红的棉绫、水蓝的素缎、蓝底红花的细棉布各一端。

另外还有绍兴黄酒两坛,粳米十斤、上等白面十斤。

连蔓儿家就将收秋的活计先放在一边,一家人开始准备过中秋。

中秋节,是传统的一家团聚的节日。这个中秋节,还是连蔓儿一家子分家以来,过的第一个中秋节,而且是在这样一个丰收的秋日里。

“今年中秋啊,咱得好好过过。”张氏第一个就道。

连守信笑着点头。

要说好好过节,那自然是好吃的好玩的一大堆,连蔓儿、连枝儿、五郎和小七几个自然没有异议。

不过自家吃的玩的,暂时还要放到后头,首先要准备的是节礼。

连蔓儿家现在交往的,应该送节礼的人家只有两家。

“他姥爷那,过节咱该给送点啥?”连守信首先提道。张青山是长辈,而且特别惦记着他们家,连守信对老丈人是从心里感激的。

“给我姥爷家啊,那就实惠点吧。大米、白面咋样?”连蔓儿就道。

庄户人家,来往走礼,以实惠为主,这是实在的亲戚。

“那就十斤大米、十斤白面吧。”张氏就道。

“再加两包茶叶,就咱给鲁先生买的那种茶叶,我看他姥爷挺爱喝的。另外,再加上两坛酒吧,正好凑四样。”连守信就道,“咱这都忙,去人怕不行,还是让人把礼给捎过去,咋样?”

“行,都听你的。”张氏抿嘴笑道。

“这是给我姥爷家的,那咱给我家兴哥家,回啥礼?”连蔓儿坐在桌子旁边,一边拿笔在纸上记录,一边又问道。

“家兴家这次送来的礼,比五月节的那次又厚了。……我上次还跟家兴他娘说了,节礼也就那么一回事,咱是实在的亲戚,心意有了,比啥都强。”张氏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虽是叹气,但是那神态和语气,却都是隐藏不住的欢喜。不为那些东西,而是为了那些东西背后,吴家对连枝儿,对这门亲事的看重。

“娘,回礼!”看着张氏有些走神,连蔓儿笑着提醒道。

“对,回礼。”张氏思忖了一会,“枝儿那不是给家兴做了两双鞋,一套衣裳吗,这算一样。”

“再送两个蹄膀。”连守信就道。

“嗯,这又是一样。”连蔓儿在纸上记录,“我看武掌柜从县城给咱捎的石榴挺好的,这也能算一样。”

“对,石榴,这个好。”张氏笑着点头,“另外,我再挑一篮子腌好的鸭蛋,家兴那孩子,稀罕吃咱家腌的鸭蛋那。”

连枝儿一直都没说话,听张氏说到这,就垂下头去,脸色略有些发红。

主要的两家节礼定下来的,剩下的就是给铺子里伙计们的福利。

“猪肉两斤,月饼一斤,烧酒两斤。”连守信就道。

“爹,那烧酒也就老卫稀罕。要不就这样,烧酒和三尺毛青布,让大家伙自己选。”连蔓儿就道。

毛青布,对于庄户人家,是极好的东西。三尺毛青布,可以给小孩子做件结实的裤褂,更可以给一家大小每人做一双鞋子。

“行啊。蔓儿比我想的周到。”连守信就笑道。

将这一切都商量妥了,最后,才是连蔓儿家自己过节的安排。

“……鲤鱼要买一条,要最大个的,咱家人多。五花肉要两斤,做红烧肉,排骨要……”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连蔓儿记录的单子越来越长。

“爹、娘,叶儿她们这一分家,啥也没有。就他们三口人,咱把他们都叫来,和咱一起过中秋节呗。”连蔓儿一边拿笔记录着要买些什么东西,一边就说道。

“这还用你说,早就这么打算的。”张氏就笑道。

“咱这个中秋,就在老宅那边过吧。”连守信犹豫了半晌,提议道。

张氏和几个孩子先是沉默,然后就都点了头。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应该是他们在老宅过的,最后一个节日。

因为正赶上秋收农忙的缘故,庄户人家的中秋,往往比其他的几个节日过的要简便。团圆饭依旧是安排在晌午。

赵氏和连叶儿在外屋,跟着连蔓儿她们一起忙活做菜。几个人都是脚步轻快,时不时地就爆发出一阵欢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