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我在汉中地区造纸,起码是解决了这里大批人的就业,为当地的税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要说因为污染就停下来不生产,别说我,就是政府和人民群众也不答应。所以你说谁不是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诸葛亮打断了司马懿的话说:“仲达之言差矣!我这次登门是要协商污染的防治问题,怎么会扯到关闭工厂上呢?真要强行勒令关闭,那也是上级政府的权利。我们之间只能就问题本身做协商,互相让步,力争问题能够解决。我不相信,这事难道比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还难?你要知道,这河流污染直接危机到下游500万人的福利,你应该搞一个污水治理工程,把经过治理达标的水再排放到河里去,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司马懿一听哈哈大笑:“孔明先生所言极是,可是人吃五谷杂粮,还要大小便呢,不也是污染吗?哪有工厂不排污的,如果我治理了,别的工厂继续排放污水,别的人继续大小便,该怎么办?这些都是个人和企业的权利。再说这治理污水的工程款谁出呢?如果谁要是不让排放污水,谁出这个钱,我同意专门建造一个污水治理厂,谁不愿意实现清洁生产?”
诸葛亮说:“排污是你的权利,但是,任何权利都要受到约束。你不能随便排污到江河之中,正像你不能随地大小便一样。为了下游500万人民的公众利益,我代表500万受害人民,每人拿1元钱给你,一共可以拿出500万元给你治理污染,凭良心,你也应把这污水治理好了吧?”
司马懿说:“500万元不是小数目,我非常感谢。可是像我这工厂的规模,真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1000万元也不够。如果孔明先生不相信,我出500万元,加上你的500万,你负责这个项目如何?”
诸葛亮听司马懿这么一说,觉得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一是不知道这样一个污水治理工程到底需要多少费用,真要作为一个项目去论证,本身就需要10万、8万的费用。二是由于权利边界不清,谁出钱都觉得冤枉。沿江下游的500万人如果按人头收费,很多人可能不愿意出这1元钱。那么有人出钱,有人不出钱,而享受同样的好处,这就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搭便车也就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付成本和费用而随着别人得到收益和好处的行为。如果反复进行谈判,像司马懿这样的“滚刀肉”也不是在谈判桌上好对付的人,即使是签订了和约,监督执行起来还是十分困难。这种在谈判签订和履行和约过程发生的各种交易费用实在太高。想到此,只好暂时作罢。
诸葛亮平生第一次感到很沮丧。想当年在上方谷一役,若不是天降大雨,司马懿自己就知道“吾命休矣!”现在留下这殃民的老贼实在难以对付。本来按照科斯定理: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现在看来,科斯毕竟是个老外,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
更使诸葛亮感到意外的是,他和司马懿关于治理污水的谈判还没有任何眉目,此事就被周边的各县乡知道了。听说诸葛亮要出500万给司马懿治理污水,各地纷纷决定上小造纸厂,并且明确表示:谁不同意我们建厂也可以,把治理污水排放的费用直接给我们,我们可以保证5年内不再考虑上造纸项目。
听说了这些情况以后,诸葛亮更加感觉此事难以通过私人协商来解决。还没怎么着呢,就又冒出来一群准备排污的项目等你拿钱。这比那些听说政府要征地纷纷在地上插柳条当树木来得更邪性。在私人协商无望的条件下,诸葛亮再次想到了政府,他希望通过政府的法律强制执行污染治理,企业可以通过缴税“购买”污染权,然后由政府把这部分税作为补贴给受害人或通过招标建立污染治理工程解决污染问题。
“看来在中国必须尽快确立科学的发展观!”诸葛亮感叹道。
在本章我们发现:
技术有很强的社会溢出效应,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技术进步的加速;
经济学上的外部性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不对称造成的,蜜蜂采蜜和果树异花授粉之间是正外部性,造纸厂和开车污染环境是负外部性;
在解决外部性的问题上,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因为存在交易费用和搭便车行为;
科斯定理只是说,如果不存在交易费用,不管原始的产权边界是否清晰,最终都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找到产权边界。而事实上这是一种社会真空,因为交易费用是普遍存在的。
本章知识要点:
市场失灵 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 专利保护 外部性
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 技术溢出效应 产权
公地悲剧 科斯定理 产权边界 搭便车 交易费用
第四篇曹操改制设期权 张飞建桥利交通(1)
期权激励是望梅止渴吗? 私人能不能修桥收过桥费? 灯塔一定是公共物品吗? 国民教育能不能产业化化? 请看—— 第十七回 曹操改制设期权 张飞建桥利交通 曹操一生辛苦操劳,欲成中原霸业,建立的公司企业数十家,涉及的行业十多个,在中国,曹操的中原集团堪称百强之首。可是常言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如今这几十家公司,除了一家银行和保险公司由曹丕主持,一家拍卖行和旧货市场曹植在张罗,其余的还都得曹操亲自经营。有句古老的格言说,如果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那你最好自己亲自去做。问题在于曹操的这些公司由于规模太大,层级太多,如果事必躬亲,那肯定忙得要死,也难以提高效率。可是如果放手让手下的人打理,没有几个真心实意为公司利润着想的,搞不好就是亏损。 曹操面对中原集团这种局面,真实感到比国有企业还国有企业。要效率没效率,要利润没利润,架子虽大,竞争力却很弱。仅就航空公司而言,虽然目前中国航空是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可是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在国内是倒数第一,甚至新近成立的海南航空公司也在很多航线上对中国航空开展了竞争。虽说这海南航空多少有点外资背景,可经营管理者都是清一色的中国人,他们为什么就比我们效率高呢? 为了中原集团的霸业永存,曹操整日呕心沥血,费尽移山心力。但是由于从根本上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曹操总是忧心忡忡,呼酒买醉,仅办公室的杜康酒空酒瓶子就有好几箱子。无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浇愁愁更愁”。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头疼病,请来了神医华佗,为他诊治,华佗要为他做开颅手术,他不相信华佗有那么高明的医术。贾诩知道他这病是因公司管理混乱而得,就为他到京城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帮助分析公司情况。 经济学家通过调查分析,指出了中原集团的问题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委托—代理关系混乱,没有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结果导致机制僵化、效率低下。而这种情况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都普遍存在。国有企业由于产前关系不清,导致权利和责任不明确,管理上始终处于混乱状态。家族企业在规模比较小的时候,由创业者亲自经营,亲自管理,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一般还是比较有效率的,一旦规模大了以后,管理方面就开始出现危机。经济学家们观察到,规模 1 亿元是横在中国家族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墙,营业收入超过 1 亿元以后,家族企业往往面临“撞墙危机”。现在的中原集团,究竟是国有企业,还是家族企业,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毛病则是一样。曹操听了经济学家的诊治以后,精神为之一振,认为终于找到了病源。 曹操立即问道:“怎么医治这种普遍存在的大企业病呢?”经济学家说:“中医讲究的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中国的企业里,这种病已经不是三年两载的事了,急切之中,难以有什么起色,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治理。”曹操是个心性比较急的人,就紧追着问怎样从根本上治理。经济学家说:“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基本制度上规范企业的行为。”于是就开出了一个药方: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这个药方我们大家都很眼熟,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仍然有很多难以到位的地方。譬如产权清晰,究竟什么样的产权才叫清晰?好像没有明确的界定。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这应该说非常清晰,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约束力呢?家族企业的产权难道不清晰吗?可是为什么到了一定的规模,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撞墙危机”?权责明确也是一样,从理论上好讲,实际的操作就难了,实际上任何一个企业内部的权利和责任边界都不可能完全清晰,社会上所有的权利和责任,都存在着一个比较模糊的边界地带,由上下和左右的当事人自己在实际的行为中寻找。政企分开作为一种目标是值得追求的,但是,那么多“红顶商人”的存在又足以说明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二者是难以分开的。管理科学作为一种目标也同样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但是,科学的标准是什么,又使大家很茫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理论家们在为我们说一大堆中听不中用的真理废话。曹操在这问题上和我们一样犯难。既然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至少应该首先知道企业是什么。 企业性质 是什么?简单地说,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这种经济组织有大有小,曹操组织起来了那么大的集团公司,是一个企业组织,蒋干自己开一个小卖部,也同样是一个企业组织,只不过前者的规模可以大到几十万人,后者就是一个个体工商户。世界上最小的经济组织就是蒋干这样的个体工商户,这样的个体户在中国有几千万个,他们互不隶属,各自独立,互相联系。可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组织则富可敌国。有许多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在 1000 亿美元以上,即使一些中等发达国家,他们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到 1000 亿美元。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记载, 2003 年收入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公司有 13 个,其中最大的是美国的沃尔玛商店,收入达 2465。25 亿美元,最小的花旗集团为 1008 亿美元。而在 2003 年,全世界 231 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不足 1000 亿美元的国家有 174 个,占全世界经济国家和地区总数的 75% 以上。 公司为什么会比国家大呢?这里边的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只能说,公司的成长有它的内在规律。经济发展源于 分工和交换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交换,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单个的个体经济已经不能生产出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他们只能组织起来才能生产像汽车、飞机、电脑、电视机等技术和工艺都比较复杂的产品。甚至像衣服鞋子这样普通的产品,如果组织起来生产,劳动生产率也要比单个的生产者要高不知多少倍。除了技术和生产力的因素,企业组织的产生还有一个经济因素就是 交易费用 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