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非 得与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是与非 得与失-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当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时,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我的一位顾客,正因为盖一间办公大楼需要一批砖,对方所指定的砖型号并不是我们公司制造供应的,而与我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类似。同时,我也    
    确定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机会。”    
    这使卡尔感到为难,是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给对手这项生意的机会,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那么到底该怎样呢?卡尔的内心斗争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一直萦绕在他心田。最后,也许是因为很想    
    证实牧师是错的,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家里。    
    接电话的人正是那个对手本人,当时他拿着电话,难堪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卡尔还是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结果,那个对手很是感激卡尔。卡尔说:“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谣言,    
    而且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卡尔的心里也比以前感到好多了,他与对手之间的误解也获得了澄清。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就是迎战那些终日想要让你难堪的人所能采用的上上策。    
    一个人要赢得另一个人很容易,那就是要学着吃亏。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爱占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欢爱吃亏的    
    人。你想着吃亏的时候,就会赢得别人;那个懂得以更大的吃亏方式来回报你的人,是你赢得的朋友。    
    


处事篇14、付出与回报的辩证法

    善良是不需要回报的,只要我们记住它,它就会在人们的血液里代代流传,生生不息。    
    美国罗克曼公司董事长哈桑·欧皮尔已经79岁了。他的妻子在10年前离世,哈桑念及与爱妻的一番情义,一直鳏居。    
    哈桑家产达200万美元,有两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各自经营着一家公司,财产比哈桑略逊一筹,也都在百万美元左右。    
    不久前哈桑·欧皮尔患感冒,发烧达39℃。他住院时有仆人和护士护理,亲朋好友也不时去探望,但子女和孙子们却没有一个人去看他。他很不高兴,想起老妻不禁涕泪交流。医院里有一位老护士密伦·凯南小姐,对他却无微不至地    
    关心护理,甚至在下班后也照顾他。一周后,老哈桑感动万分,他对老护士说:“亲爱的密伦·凯南小姐,你热情的护理、关切的体贴,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老妻,她在世时,就是这样关心我,我真舍不得离开你啊。请你原谅,我说到哪里去了。”老哈桑钟情地望着老护士。    
    密伦·凯南小姐是个对医务工作非常尽责的护士,她不仅对哈桑先生如此,对其他病人也是如此。她是个单身女子,年轻时,由于长得丑陋,第一次恋爱就告吹,从此她专心事业,不再谈恋爱,现在已经49岁了。    
    哈桑·欧皮尔病好起来后,密伦小姐扶着他走路,哈桑·欧皮尔突然深情地回过头来对密伦·凯南说:“亲爱的,嫁给我吧,我感到只有你这样的贤妻,才能陪伴我。你嫌我老吗?”密伦的那冰封的心灵有点融化了,她轻声地说:“    
    我长得丑,不配。”哈桑·欧皮尔忽地抱住了密伦·凯南:“亲爱的,你脸虽不美,但心美,你是一个美人儿。”    
    就这样,在哈桑出院的第二天,他们去教堂举行了结婚仪式,晚上请来数百个亲朋好友饮宴欢庆。舞会散后,哈桑·欧皮尔先生和新娘密伦·凯南小姐准备进入洞房,不料此时,哈桑·欧皮尔先生因高兴过度突发心脏病,于当晚去世    
    。    
    哈桑·欧皮尔先生的两个儿子,6个孙儿,全都认为哈桑死得蹊跷,便向法院指控密伦,并不准密伦继承父亲的财产。    
    法院经过两天的调查,出示了哈桑·欧皮尔在婚前递交法院公证的一份材料,上边哈桑先生写着一段话:“我知道自己朝不保夕,与密伦小姐结婚,就是为将我的全部财产奉献给这位好心的女人。密伦小姐是个纯洁的大姑娘,她长得    
    的确不美,可是她对人的尽责、关心和抚爱胜过了最贤惠的妻子。我娶她,不是真的要占有她,而是以全部的财产报答这位好心人。”    
    这份公证材料,是哈桑·欧皮尔征得密伦·凯南小姐同意并于结婚的当天晚上,由他的管家直接送交公证部门的。因此,他财产的继承人应该是密伦·凯南小姐,而且哈桑·欧皮尔还指定其财产不再给其他的亲属和子女,因而他的儿孙们的指控完全无效。于是,密伦·凯南小姐一夜之间成了一位丧了丈夫的百万富婆。    
    还有另外一则与此相关的故事: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剧院门外仍排起了等待购票的长龙,队伍中有一位身材瘦小的老妇人突然昏倒了。开门人连忙上前将她抱进了经理办公室。过了片刻,老妇人醒过来后,只听经理和善地问她:“    
    我可以送您回家吗?”老妇人一听一下子坐了起来:“天啊,我是来看电影的,现在可能连票都买不到了。”“别着急,坐在这儿别动,我先给您弄点儿茶点。我是这个剧院的经理古德。”“古德先生,多么好的名字啊!往常,我总是连看两场电影,今天,我还可以这样吗?”老妇人问。“您想看几场就看几场。”古德先生答道。于是老妇人告诉古德先生,她是莫丝夫人,丈夫已经不在了,儿子也已去世。那天她之所以要来看这部影片,那是因为片中的男主人公很像他的儿子。从此,他们成为了朋友,每有新片上映,莫丝夫人都会来,看完电影之后,她总是要和剧院经理聊聊天。有时,还在小店里喝杯茶,他们觉得在一起的时间过得很愉快。    
    那一年的冬天,许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剧院也越来越冷清,最后不得不关闭了。莫丝夫人再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了,只好独自呆在家里。她常常为好心的剧院经理祈祷,希望他能找到新的工作。后来她病倒了,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其实,莫丝夫人是位富孀。她将自己的遗产做了如下安排:一部分给“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一部分捐给教会,还有一部分作为礼物送给剧院经理。她在遗嘱中写道:“我愿将这份礼物送给古德先生,因为他使我感到快乐。他并不知    
    道我是谁,以为我很穷,但总是非常善良地对待一个瘦弱的穷老太婆。”    
    银行里的工作人员花费了很长时间,最终找到了古德先生。他现在工作很辛苦,报酬却少得可怜。当执行莫丝夫人遗嘱的人告诉古德先生,因为他曾给一位瘦弱的老妇人带来欢乐,她也要将快乐回赠给他,因而他将得到莫丝夫人100万美元的遗产时,古德先生惊呆了。    
    这是两个关于好人得好报的故事,它们说明同情心是感情黏合剂,它使你与自己的心灵和周围其他人的心灵联系起来。学会了同情,你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这样你就能与对方的心灵联系起来。这样做了之后,你就会明白:同情并不仅仅意味着付出,而且它还可以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这种回报就是你享受到了发自内心的愉悦。    
    当然,尽管这都是真实的故事,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善良待人,就都能有机会得到100万美元,或者说,不能为了得到好报,就刻意去做好事。那种刻意做好事的做法,实际上已丧失了做好事的初衷。我们必须记住的是:任何小小的善举都会给人带来价值千金的快乐。付出的时候,不要期待任何回报,否则一颗心老是牵挂着结果,反而更难有收获。    
    


处事篇15、是非曲直难说清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交往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摆着是上一级领导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面却指责下级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例如,在某机关中就出现这样一件事:部里下达了一个关于质量检查的通知后,要求各省、地区的有关部门届时提供必要的材料,准备汇报,并安排必要的下厂检查。    
    某市轻工局收到这份通知后,照例是先经过局办公室主任的手,再送交有关局长处理。这位局办公室主任看到此事比较急,当日便把通知送往主管的某局长办公室。当时,这位局长正在接电话,看见主任进来后,只是用眼睛示意一下    
    ,让他放在桌上即可。于是,主任照办了。然而,就在检查小组即将到来的前一天,部里来电话告知到达日期,请安排住宿时,这位主管局长才记起此事。他气冲冲地把办公室主任叫来,一顿呵斥,批评他耽误了事。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主任深知自己并没有耽误事,真正耽误事的正是这位主管局长自己,可他并没有反驳,而是老老实实地接受批评。事过之后,他又立即到局长办公室里找出那份通知,连夜加班加点,很快地把所需要的材料准备整    
    齐。这样,局长反而愈发看重这位忍辱负重的好主任了。    
    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这件事不是他的责任,而又闷着头承担这个罪名、背这个黑锅呢?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位主任知道,必要的时候必须为上司背黑锅。就是说,在上司把某些事故的责任推到你身上时,必须“忍”。这样,尽管眼    
    下自己会受到一点损失,挨几句批评,但到头来,自己仍然会有相当大的好处,事实也证明他的做法和想法是正确的。    
    再如,秘书科的小李在接到一家客户的生意电报之后,立即向经理作了汇报。可就在汇报的时候,经理正在与另一位客人说话,听了小李的汇报后,他只是点点头,说了声:“我知道了。”便继续与客人会谈。    
    两天以后,经理一个电话把小李叫到了办公室,怒气冲冲地质问小李为什么不把那家客户打来的生意电报告诉他,以至于耽误了一大笔生易。莫名其妙的小李本想向经理申辩两句,表示自己已经向他作了及时的汇报,只是当时他在谈    
    话给忘了。可经理连珠炮式的指责简直使她没有插话的机会。而且,站在一旁的经理办公室主任老赵也一个劲地向小李使眼色,暗示她不要申辩。这更是弄得小李糊涂不解。    
    经理发完火后,便立即叫小李走了。一块儿出来的老赵告诉小李,如果你当时与经理申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听了老赵的话,小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弄不清其中的奥秘。事情过了很久,小李才逐渐明白了个中滋味。    
    原来,这位经理也知道小李已经向他汇报过了,的确是他自己由于当时谈话过于兴奋而忘记了此事。但是,他可不能因此而在公司里丢脸,让别人知道他渎职,耽误了公司的生意,他必须找一个替罪羊,以此为自己开脱。所以,经理    
    的发怒与其说是针对小李,还不如说是给全公司听的。但是,如果小李不明事理,反而据理力争,这样,不仅不会得到经理的承认,而且很可能因此而被解雇。    
    那么是不是在上司错怪了自己之后,都不要去申辩呢?切不可简单下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上述例子,便可发现,经理之所以如此责怪小李,小李之所以不能申辩,是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