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谋串串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智谋串串烧-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说,做部属的以自己能干为有才能,而做领导的,善于让别人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才算是有才能。    
    在尧的时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马,禹作司空,后稷管农业,费管礼乐,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专门负责驯练用于作战的野兽。这些具体的事尧一件也不做,悠悠然地只做他的帝王,而这九个人怎么会心甘情愿做臣子呢?这是因为尧懂得这九个人都各自有什么才能,然后量才使用,而且让他们个个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尧凭借他们成就的功业而统治了天下。    
    得人才者得天下,翻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这类例证不胜枚举。而要得到人才,知人善任是成事的关键。周武王得吕尚而称王,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秦得人才而一统天下,汉得三杰而有中国,刘备得诸葛亮而三分天下。    
    西汉王朝赖三个杰出的人物而建立,即大将韩信、智囊张良、后勤总司令萧何。韩信是故楚王国的一个穷苦的流浪汉,张良是故韩王国贵族的后裔,萧何是故秦王朝县政府的低级官员。假如不是时代动乱,他们只有淹没在人海之中。韩信曾当过项羽禁卫军的低级军官,为项羽当过卫兵,屡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都不能采纳。    
    唯英雄才能识英雄,项羽只是一员勇敢的将领,不是政治家,所以他不能了解韩信,犹如小学生不能了解大学生的课程一样。项羽不但对韩信失之交臂,对他唯一的智囊,被尊称为“亚父”的范增,也不能容忍,终于把范增逐出政府。    
    只有刘邦具备当时所有领袖们都没有的才能,他在黑社会中培养出来的高度智慧和宽宏度量,使三个杰出的人物为他效力,使他自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伟大君主。    
    他对自己的这种智慧颇为自负地总结说:“你们说得很不全面,我之所以能有今天,主要是用人上能够知人善用,任人唯贤。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精英。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资本。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还不能重用。这就是他失败的根本哪!”    
    用人当相容并蓄    
    成就事业的资本,没有比辩别人才,量才使用更重大的了。如果能这样做,那就能显得既耳聪目明又安闲自在。    
    泰山之所以高大,江海之所以深广,都是由于不排外,不拒绝广采博纳。就用人而言,相容并包,博采众长而成事,不只是个胸襟和气度的问题,更是一种用人的大智慧。    
    无论是志士仁人,还是鸡鸣狗盗,都要接纳而用之,多多益善。因为如果下属全是雄才大略者,必然发生争斗,争功邀赏;而如果全是鸡鸣狗盗之徒,那就无人堪当重任,也不足以成大业。    
    因此兼容并蓄重在一个“杂”字。各个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各色人等,都得有。以一个公司来言,主管公关、财务、策划、后勤、人事的人,都应当兼而有之。    
    按照古人的分类法,品德行为高妙,进退举止皆可为人楷模,有这种品质的人叫做“清节”之士。延陵、晏婴就是这样的人。    
    


待人智谋第7章 因人任事的智谋(3)

    能创建法规、制度,使国家强盛,使人民富足,能这样做的人叫做“法孚”之士。管仲、商鞅就是这样的人。    
    思想能与天道相通,计策谋略出神人化,奇妙无穷,有这种能力的就是“术家”。范蠡、张良就是这样的人。    
    其德行足以移风易俗,其智谋足以匡正邪恶,其权术足以移山倒海,改朝换代,这样的人叫做“国体”。伊尹。吕望就是这样的人。    
    其品德可为一国之表帅,其治国的方法能够改变穷乡僻壤的落后面貌,其谋略能够用来权衡时事的契机,这样的人叫做“器能”。子产、西门豹就是这一类人。    
    具有“清节”之风的人,不足之处是为人不够宽弘大量,喜欢推崇一些人,讥刺河责另一些人,凡事太认真,动不动分辨是非,这就叫做好品评人。有“清节”之风的,可以担任老师。子夏之流就是这样。    
    “法家”这类人,并不能做出具有开创性的计划,其思想缺乏长远性,但能承担独当一面的重任,创意新奇,策略巧妙,这可以称之为手段高超。,有“法家”之才的可以负责司法工作,汉宣帝时的名臣张敞和赵广汉就是这样。    
    “术家”这类人,不能独创新制,垂范后人,但能够在遇到变乱时运用谋略,拨乱反正。他们的特点是谋略和智慧有余,公正平允不足,这可以称之为智囊型的人。“术家”可以作为智囊团,陈平和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韩安国就是这样的人。    
    能写传世奇文,著书立说,可以称之为做文章的大手笔。司马迁、班固就这样的人。能够传承圣人的学问,但不能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做这种工作叫“儒学”。这两种人可以让他去研究历史沿革,从事文字工作。汉代儒生毛公和贯公之类的人一生所做的就是这些事情。    
    论辩起来不一定合于真理,但反应敏捷,对答如流,这只能叫做有口才。乐毅、曹丘生就这样的人。胆略、勇气过人,才能、谋略超众,这种人叫做“骁雄”。“骁雄”之才可以去让他带兵打仗。白起、韩信就是这样的人。    
    当然,能兼容并包,不一定能成就大事业。但是,真成大事业者,必然能兼容并包。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刚刚上台,准备消灭关东六国,一统天下。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到秦国去作客卿。    
    秦国有大臣们得知这些情况,劝秦始皇说:“各国来秦国的客人,多数是为了他们国家的利益来搞破坏的。请陛下发令,驱逐一切来客。”    
    于是,秦始皇下达了驱逐各国客人的命令,李斯等一大批客卿都被免除了职务。    
    就在各国客卿纷纷打行李卷准备回国之际,李斯向秦始皇上了一道著名的建议书《谏逐客书》。    
    他分析说:“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人那里请来了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请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友。秦穆公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个国家,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使国家强盛,打败了楚国和魏国,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秦惠王利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臣服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睢,削弱贵戚力量,加强王权,蚕食诸侯,确立了帝业。这四代先王都是任用客卿而对秦国作出了贡献。客卿有哪点对不起秦国呢?泰山不拒绝土壤,才能高大。河海不拒绝细小支流,才会深邃。虽不是秦国出产的物品,但有很多是宝贵的。有才能的人虽不是秦国人,但有很多愿忠于秦国。现在下逐客令,正是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大国。国内空虚,国外树怨,国家肯定危险。”    
    


待人智谋第7章 因人任事的智谋(4)

    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意见,马上废除逐客令,将李斯等人官复原职。后来,在为秦统一各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中,尉缭是魏国人,李斯是楚国人,王翦、王贲、蒙武、蒙恬等能征善战的武将,以及顿弱、姚贾等外交人才,也都是外来人员。    
    身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身边应该有不同的人为自己效劳:有左右心腹可以商量事情,有耳目侦察消息通风报信,有爪牙坚决贯彻自己的命令。    
    没有心腹的人,就好比一个人在沙漠里里走路,没有人能指示方向;没有耳目的人,就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没有爪牙的人,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更不能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进行钻营活动;    
    明智的人一定要选用学识渊博、足智多谋,能提出奇妙的智谋,见闻广博,多才多艺的人做自己的心腹,要选用机智聪明、谨慎保密、有很强的判断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还要选择勇敢行动力强,象熊虎一样勇猛,象猿猴一样敏捷,性格则烈如铁石,作战如楚地龙泉般锐利无比的人做自己的爪牙。    
    但也有人只有一些小聪明而没有大学问,只有小能耐而不能办大事,只看重小利益而不知大道理,这种人不能担当大任。    
    用人当扬长避短    
    每个人所具的才能都是参差不齐的,有些人长于此而短于彼,有的人又短于此而长于彼,很难一个人样样皆精。所以,把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是用人的上策。    
    相传在很久以前,弥陀佛和韦陀分别负责一个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笑脸迎客,香客非常多,但他管不好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黑口黑脸,最后竟然香火断绝。    
    佛祖于是进行机构改革,把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由韦陀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在智者的眼里,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和使用。不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天下就没有可用之人。商汤和周武王虽是至圣明主,却不能和渔夫一样划船,泛游江湖;伊尹是贤相,却不能和战士一样纵马驰骋;孔子和墨子虽然都是博学的人,却不能象猎人那样钻山入林,猎杀虎豹。    
    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门客鲁仲连讲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话。他说:“猿猴离开树木浮到水面,就不如鱼虾灵活;要说通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就赶不上狐狸;鲁国曹沫高举三尺宝剑劫持齐桓公,全军将士都挡他不住,但假使曹沫扔掉宝剑拿起锄头干活,他则不如农夫。”    
    退一步讲,即使有全才,也很难在外貌、品质等其它方面尽如人意。    
    因此,用人重在知人善任四个字,不因其过而求全责备,勿因其短而弃其长。求全责备甚至忌才不用,或用非所学,用非所长,必然贬损人才的价值,导致人心思背,人才流失而最终失败。    
    


待人智谋第7章 因人任事的智谋(5)

    从前伊尹大兴土木的时候,用背力强健的人来背土,独眼人来推车,驼背的人来涂抹。。各人做其适宜做的事,从而使每个人的特点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管仲在向齐桓公推荐人才的时候说:“对各种进退有序的朝班礼仪,我不如阴朋,请让他来作大行吧;开荒种地,充分发挥地利,发展农业,我不如宁戚,请让他来作司田吧;吸引人才,能使二军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让他来作大司马吧;处理案件,秉公执法,不滥杀无辜,不冤枉好人,我不如宾肯元,请让他来作大理吧;敢于犯颜直谏,不畏权贵,尽职尽忠,以死抗争,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来作大谏吧。你若想富国强兵,那么,有这五个人就够了。若想成就霸业,那就得靠我管仲了。”    
    诸葛亮说:“老子善于养性,但不善于解救危难;商鞅善于法治,但不善于施行道德教化;苏秦、张仪善于游说,但不能靠他们缔结盟约;白起善于攻城略地,但不善于团结民众;伍子胥善于图谋敌国,但不善于保全自己的性命;尾生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