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谋串串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智谋串串烧- 第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欢惊讶地问他,他回答说:“对乱的东西就必须斩断。”    
    高峻据守高平,久久不能攻下,汉光武帝派遣寇恂(xǘn)手捧盖上皇帝玉玺的诏书前往去招降他。寇恂到了高峻的府第,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来谒见。    
    皇甫文进来后,说话强硬,态度傲慢,寇恂二话不说,马上下令把他推出去杀了,众位将领都来劝谏,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云云。    
    寇恂不听,坚持把皇甫文斩了,把他的副手放回到高峻那里去,让他转告高峻说:“你的军师无礼傲慢,我已经把他杀了。你想投降就投降,不投降就顽抗下去试试看。”    
    高峻害怕了,当天开了城门投降了。    
    众位将领都去向寇恂祝贺,顺便问:“请问:您杀了他的使者就能使那所城池投降,这是为什么呢?”    
    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是给他出主意的人。皇甫文来见我时言语之间流露出不肯屈服之意,必定是没有投降的意思。我要是保全了他的性命,他就会继续给高峻出谋划策,让高峻别投降;杀了他皇甫文,那么高峻就丧了胆,因此才会投降。    
    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稍有犹豫不决,就可能给对手留下喘息的机会,而延误战机。唯有快刀斩乱麻,攻击对手的软肋,才能让对手从心理上溃不成军而投降。    
    夏侯懋镇守濮阳,吕布派将领假装来降,乘机却直截了当地劫持了夏侯懋作人质,来索取财宝,众位将领都束手无策。    
    韩浩独自带军队屯在营门外,他要求众将领按兵不动,各个军营安定了下来。韩浩便进入夏侯懋所在之处,他叱责劫持人质的人说:“你们这些人凶残顽劣,竟然敢劫持我们的大将军,你们还想活命吗?我接受了命令来讨伐贼人,难道能因为一个将军被动持就放纵你们胡作非为吗?”    
    接着他又哭着对夏侯懋说:“事关国法,我有什么办法呢?”说罢,他急速召集军队攻打劫持人质的人。劫持者惶恐惊惧,磕头乞求财物,韩浩马上把他们全捉了起来。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2)

    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十分赞赏韩浩的行为,于是发布命令:从今以后,再遇到劫持人质的人,就一定要全力攻打他们,不要顾忌被动持的人质。从此以后,劫持人质的事情就不再发生    
    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法处理问题,不仅是在对敌作战时必须懂得的一种策略,而且也可能运用到生活中,取得惊人的效果。    
    吕公弼是宋朝名相吕夷简的儿子,他治理成都时,在处理政事上提倡宽政,但别人却觉得他缺少威严和决断,处处顶撞欺骗他。    
    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有一次,他属下的一个士兵犯了法,应当受杖刑,那士兵又吵又闹,大声顶撞着拒不接受杖刑,他说:“我宁愿你们用剑把我刺死。”    
    吕公弼对他说:“对你用杖刑,这是国法规定的,用剑斩首,这是你自己请求的。现在先用杖刑,然后再斩首。”    
    如此干脆利索地处置抗命的下属,也不用讲什么大道理,所有的下属就都肃然起来,谁也不敢放肆了。    
    当机则立断    
    遇到猝不及防的情况,第一是要从容镇静,第二是要当机立断尽快处理,找到解决的方案,把事态平息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脱险解危,不会造成什么隐患。    
    西汉成帝时的朱博本来是个武官,没有做文官的经历,不大熟悉法律条文等规定。后来他作了冀州刺史。    
    上任后,他例行到所属各郡去巡视,一天忽然有几百个官吏、百姓们站在大街上要告状,连官衙中也挤满了人。    
    朱博的一个佐吏向他报告并请求说:“请暂且留在这个县里,接见所有告状的人,事情处理完后,再出发。”    
    这人想以此来看看朱博的本事如何。朱博心里知道此人的用意,便催外面的随从快点准备车马。随从说车马已经准备停当,朱博出门坐到车上,让佐吏给这些人讲:“要告县丞、县尉的,刺史不受理控告这些佩黄绶级别的官员,让他们到各自郡衙去告。要告那些二千石傣禄佩黑绶级别官员的,等刺史巡视各郡回去后,到刺史衙门中去告。百姓中有被吏员们冤枉,以及控告抢劫杀人、民事纠纷的,由各被告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去受理。”    
    朱博停下车来差遣决定,不一会儿,四五百人各领命而去,真可谓神速。官吏和百姓们都大为惊奇,想不到朱博应付事变竟如此决断。    
    事后朱博慢慢查访这次事件是谁操纵的,果然得知是那个老佐吏唆使人们聚众闹事,朱博把这个佐吏杀掉了。    
    《三国演义》写曹操谋刺董卓。曹操佩带宝刀,进入相府,和董卓寒喧一番后,伺机行刺。突然董卓从侧边穿衣镜里瞧见,忙问道:“你要做什么?”    
    曹操被他一问,愣了一下。一般人慌乱间不是手脚发软,不知所措,就是一不做二不休豁了出去。    
    曹操毕竟是曹操,双膝一跪,奉上宝刀,说:“我有一口宝刀,献给恩相。”董卓一看这把刀果真不错,立刻欣然收下。曹操化险为夷,从现场脱身而去。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3)

    曹操的应变本事,确实不同凡响。在他三十八岁那年,进攻濮阳城,攻打吕布,却误中反间计,进城后遭伏击。曹军人马四散,曹操落单,突然遭遇数名敌骑。本来以为老命休矣,不料敌骑奔驰过来,逮住曹操,大声喝问道:“曹操在哪里?”    
    曹操一听,心定了下来,搞半天这批混蛋竟然不认得我,于是灵机一动,随手一指前面骑着黄马疾奔的将领说:“就是他。”    
    骑兵放开曹操,追捕骑黄马的人。曹操急忙出城,回到军营。    
    千钧一发之际,根本没有间思考应对之道,临机应变也没有什么速成法则,无法套用。不过不慌乱、不急躁的功夫,却可训练而得。从容才能应变,镇定才能生智,否则急躁败事,只会忙中有错,乱成一团。    
    当机立断的功夫,是成功者所必备的修养。    
    莫丧失时机    
    《论语》说:圣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后,只等时机的到来。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任何人都会有几次机会,甚至会遇到千载难逢的良机。但任何机会都不会永远不动地等在那里。有些机会存在的时间很短,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必须及时抓住,即刻行动。如果失之交臂,就一定会悔之莫及。    
    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哪一方能够掌握先机,哪一方就能获胜。掌握先机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在竞争世界中,人应当有一定的风险意识,遇到情况要果断从事,及时采取行动。    
    建安十六年,马超杀了凉州刺史韦康谋反。韦康旧部赵衢、尹奉、姜叙等人起兵征讨马超,马超逃奔汉中。    
    姜叙等人兵少,不敢贸然去追,派人找夏侯渊求援。夏侯渊与手下诸将商议此事,诸将都说没有曹操的命令不便行动。    
    夏侯渊却认为,应当审时度势,怎么有利就怎么干。    
    他说:“曹操在邺城,从这里去往返一趟就有四千里地,等命令来时,姜叙他们早就被马超打败了,非赶快去救援不可。”    
    于是,夏侯渊命令部将张合率五千步骑兵,从陈仓一条小路上去追击马超,他自己在后面押运粮草督阵。马超跑了,丢下的大批军用物资,成了张合颌的战利品。夏侯渊赶到时,支持马超谋反的各县,都已献城投降。    
    和马超一起叛乱的韩遂,此时正在不远处的显亲,夏侯渊想袭击显亲,斩杀韩遂。韩遂得到消息后,连夜逃走。夏侯渊与部将们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有的说应立即攻击韩遂,有的说应去攻打兴国。夏侯渊认为,韩遂有精兵强将,兴国的城池很牢固,攻击哪一个都不可能立即得手,不如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先去攻打长离的诸羌子弟,其中有很多是在韩遂的部队中当兵。如果韩遂舍弃长离,羌人子弟就无家可归;如果韩遂去救长离,就把韩遂诱出了城,可以和他在野外作战,则韩遂必败。众将官认为主帅说得有理,遂按计划行动。    
    


克敌智谋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4)

    夏侯渊留下督将看守军需物资,亲率轻兵步骑去长离,攻烧羌屯,斩杀和抓获了很多羌人。    
    在韩遂军中的羌人将士,纷纷奔回自己的部落。韩遂也率兵出城去救长离,被夏侯渊拦在半路。    
    夏侯渊手下的部将见韩遂的兵马很多,建议挖壕沟打持久战。夏侯渊却说:“我们围战千里,现在挖沟扎营,士兵们会很疲惫的,不能坚持多久。韩遂兵马虽多,我看很容易打败他。”于是夏侯渊下令擂起战鼓,手下将士高喊着冲向韩遂的阵地,韩遂的将士人心已散,毫无斗志,顿时乱了阵脚,四散奔逃。    
    夏侯渊得胜回图阳,稍事休整,又兵围兴国城。兴国五千人逃奔马超而去,其余的人都投降了夏侯渊。夏侯渊又乘势扫荡了高平等地,缴获很多粮草和牛马。    
    夏侯渊审时度势,赶马超,追韩遂,破兴国,平高平,连战皆捷。仗都打完了,曹操的命令才来。    
    由这一战例可见,先发制人有以下几个要素:首先要求对对手有充分的了解。运用这一谋略的情况,往往是对手比较强大,或者占某些方面的优势,如果不了解敌人的意图,而去硬拼只会吃亏。而如果在行动前能掌握对手心理,抓住其弱点,找准攻击要害,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只有这样的攻击,才能够是致命的一击。    
    战略学家哈特曾经将这种致命的一击,形容为最不可能预见到的战线或战场。;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所选择的地点就是一个布满了岩石的地方,这恰恰是德军认为最不可能登陆的地方。;    
    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一个其它人认为不可能越过的地方。;希特勒绕过马其诺防线,将其装甲车部队通过了阿登地区,这也是法国指挥官认为坦克不可能通过的地方。;    
    有时,能够对对手造成致命打击的行为,应该是对手最不能预见的行为。;能够找到一个这样的机会就已经很难了,不断找到这种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把握住时机。    
    宋朝吕惠卿失势被贬,派到大名府做太守,监察御史常安民担心他借故不走,赖在京城以图东山再起,就对皇上说:“大名府是北方的重镇,让吕惠卿去主持工作,已经是对他的信任了。吕这人老奸巨滑,他能够背叛王安石,又怎么能对皇上忠心呢?但是他一定会花言巧语希望留在皇上身边,据我估计,他一定会到宫中拜见您,并且见了您一定会哭着说先帝如何如何,来打动您,把他留下,希望您能够警惕!”    
    果然,吕惠卿很快去拜见皇帝,而且一边哭一边诉说先帝的恩德。皇帝因为已经被常安民打了预防针,虽然有些感动,但并不答应他任何请求。    
    最后,吕只好到大名府去了。    
    第二,先发制人重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所谓兵贵神速,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有弱点,都有疏忽大意的时候。事实上,越是强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