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猴儿笑了起来。“老爷,咱们做了那么多的准备,您还担心什么?他东方朔那么多事,他还要去临淄,还要去历下,又要去泰山,肯定在这儿走马观花。再说,这平原郡在大街小巷,已经粉刷一新;东方朔和修成君的两处宅院,您不仅帮他们修好了,还给他们的后院都新盖了一处库房;那些穷要饭的,下三滥的,又都关进了城隍庙的大院里,保准东方朔见不着。小的还弄一帮子人来,敲起大鼓,耍起乐子,玩起旱船,全是平原过年的景象,东方朔一看,就会说平原郡里歌舞升平,说不定回到朝中,给您美言几句呢!”
王温舒还是有些不放心:“猴子,这些我都知道。东方朔可不是好糊弄的人,张汤、李少翁都栽在他的手中。我最担心的,是我从长沙到长安,这么多年弄到的苦苦挣来的家业,没敢全留在长安,带了一部分过来,千万别让东方朔给发现了!”
“老爷,您就放心吧,我申猴儿把他放到了谁都想不到的地方!”说完,申猴儿对王温舒的耳朵嘀咕了几句。
王温舒听了,显得更为紧张:“那得派人守好喽!”
申猴儿说:“大人,我前后都派了士兵守卫,您就放心吧!”
王温舒想了想,觉得申猴儿如此办事,甚是稳妥,突然笑了起来好:“好!这下子我就放心了!来人!”
侍卫兵马上来到:“有!”
“你们多派几个人,两个人为一拨儿,到平原东南西北四条大道上给我打听着,一旦发现朝廷的刺史东方朔大人的身影,马上就回来报告,本太守要亲自到平原入境处迎接!”
侍卫兵:“是!”
正在此时,一个士兵瘸着腿,惊慌地跑了进来,大叫:“老爷,不,不……不好了!”
王温舒一惊:“出了什么事儿?”
“老爷,平原都尉刘大胆,他……他……他……”
王温舒从座上站了起来:“刘大胆不是到处捉人么?他怎么了?”
瘸腿士兵一边摸着腿,一边叫道:“老爷,刘大胆他带着两个人,其中一个说就是东方朔,他们到了城隍庙的大门口,非要进去不可!”
王温舒一屁股软了下去:“我的天哪,申猴儿,这回我们的麻烦可大了!”
申猴儿也激出了一身冷汗。可他毕竟机灵,想了一想,便说道:“老爷,您别急。既然东方大人已经到了城隍庙,老爷您就快去接他,隐住他。”
王温舒瞪大眼睛:“怎么稳住他?”
“老爷,咱们只管说,老爷您是怕那些穷人饿死了,才把他们集中到城隍庙中的。我们每天给他们三顿饭吃,等到开春有野菜吃了,再放他们回去!小的这就去府库里,多弄点粮食,把粥烧得厚厚的,东方朔说不定还会高兴呢!”
王温舒想了想:“事到如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你可要快一点!”说着,他拉上瘸腿士兵,就往外走。
申猴儿抬脚先走了出去,边走边说:“老爷,您先去稳住他,我把厨房里头我们晚上吃的饭,再加一点水,冲成稠稠的大米粥,先给送去,然后再让他们多做一些!”
第十五章 腊八粥(之五)
天已昏暗。城隍庙内,人体相籍。
东方朔在平原都尉刘大胆的带领下,硬闯进了城隍庙的大院。只见成百上千的穷人都被关押其中,个个骨瘦如柴,面带菜色。有个长脖子老人,他的头已经抬不起来了,便靠在一个长着三角眼的中年人的肩上,看上去已是奄奄一息。那个三角眼的中年人看到有人过来,便瞪起了仇恨的眼睛。
东方朔问刘大胆:“刘都尉,这些人每天给多少粮食吃?”
刘都尉回答道:“大人,他们每天只能喝到两次稀粥。”
三角眼的中年人马上叫了起来:“什么稀粥?稀他娘的屁!一碗清水,加上十几个小米粒!老子刚刚吃玩,一泡尿就尿光了!”
刘都尉红着脸说:“你们也别嚷嚷。我刘大胆从来没有亏待过乡里乡亲的,我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今天东方大人东方朔来到了平原,你们有话尽管说,有冤直管诉!”
大院子中的人,能爬的都爬了起来:“啊?东方朔?我们不是在做梦吧!”
长脖子老者也突然坐了起来:“啊!东方朔?东方朔真的回来了?让我看看!”那位三角眼中年人急忙将他拖起。
东方朔走了过来:“我是东方朔,你是谁?”
长脖子老者突然拉住东方朔:“你是东方朔,你是淘童?我是谁,你不知道喽,你看看我这长脖子就知道了,我姓路!”
东方朔大吃一惊:“啊?老哥,你是长脖子鹿?”
长脖子老者抱住东方朔,泪水从双眼中流了出来,但他的嘴里却发出笑声。“哈哈哈哈!东方朔,小淘童,你还记得我长脖子鹿,太好啦,太好啦!我以为你当了大官,把乡亲们都给忘了。没想到你还真的回来了,平原人这回有救啦!”
“老哥,你慢慢说,你家里的人呢?”
这回长脖子鹿真的哭泣起来:“淘童老弟,你不知道哇!去年平原郡又是大旱,又是蝗灾,我家的就剩我和眼前这个儿子三角猫啦。多亏你媳妇和修成君他们接济啊!后来,你媳妇和修成君家的粮食也吃光了,我就说,你们走吧,你家就是金山粮仓,也救不了平原人啊!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到儿子媳妇那儿去了。可这个王太守,这么个大灾大旱之年,他还要把平原的地皮子都刮了一层,平原人没法活啦!”
正在此时,王温舒在一群士兵的簇拥下,来致函大院,径真走到了东方朔的跟前。瘸腿士兵听到长脖子老人在骂太守,抬手便要打他,却被王温舒用手拉住。
王温舒一脸愤怒的样子:“不许动手!老人不知情理,无知者无罪!”
东方朔对他冷目相视。
王温舒拱手一揖:“东方大人别来无恙?下官王温舒不知大人到此,有失远迎,还望刺史大人恕罪!”
东方朔冷笑一声:“王大人,你的消息已经够快的了。皇上只试着派出我一个刺史,你就知道了?”
王温舒也笑道:“东方大人,您言重了。俗话说,朝廷里头的人也有三个穷亲戚,何况下官我还在吏部干过几年呢。您从执戟郎官复从一品的原职,一套手续还是下官给办的呢。”
东方朔不无讥讽地说:“噢,是我不好,我当时忘记酬谢王大人了,今天在这儿补过啦。”
王温舒说:“哪里,哪里!东方大人您别见怪,下官虽然读书不多,可也知道‘以民为本’这个大道理。刚才这老汉说我刮了平原一层地皮,本大人一点都不生气。我还是那句话:无知者无罪嘛!大人,您看,下官把这么多家中无粮、只好靠乞讨为生的人都集中在此,每天给他们吃的,就是怕他们冻死饿死了哇!”
东方朔看了众人一眼,问道:“王大人,你给他们什么吃的?”
王温舒急忙叫道:“来人,快把他们吃的东西拿来,给东方大人看看!”
申猴儿马上从人群里面钻了出来,大声叫到:“来嘞!郡守大人,小的们给这里的人送来了晚餐,比中午那一顿稍差一点。太守大人,是不是给他们分下去?”
王温舒煞有介事地:“慢!让东方大人看一看嘛。”
东方朔走上前来,见是一大桶很稠的大米粥,还冒着香香的热气。他把长脖子老人拉过来,走到桶边:“老哥,你跟俺说,你们天天是吃这个吗?”
长脖子老者走进饭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了王温舒一眼,突然被那股香气冲得昏了过去。
东方朔大叫:“老哥,老哥!”
三角眼也大喊:“老爹,老爹!”
王温舒笑了起来。“东方大人,您看,这位老者见到这么好的饭,都高兴得晕过去啦。快,快让他吃点饭,一会就好啦。申猴儿,快给他们盛饭!”
申猴儿大叫:“得令!快快老少爷们儿盛饭,管他们吃个饱,吃个够!你们可要知道,这些粮食,都是王太守王老爷从自家的厨房里搬出来的!”
东方朔和京房、刘大胆等人都瞪大了眼睛。
长安城中,建章宫内。
公孙卿与栾大双双跪在武帝面前。
武帝拖着悠长的声音问道:“二位大仙,你们未能随朕到朔方城去,在长安为朕做了些什么?”
公孙卿侃侃而谈:“陛下!陛下刚离长安不久,便到了九月尽头。陛下从朔方发来诏命,说要改元元封。小臣便知道,陛下已决意到泰山封禅了。小臣在高兴之余,突然想起一事,我大汉沿用秦朝历法,以十月一日为一岁之首,到了九月底便想过年,这种做法,与岁时颇不相符。小臣便找到历书和阴阳之书、天星地煞学说等等,苦心钻研,发现眼下所用秦朝历法,与日行之道,月圆月缺,有些乖戾。小臣以为,历法乃皇经天纬天、哺育万民之所必须,要正天下,先正历法。所以小的别无他务,一心在研习天文和历书。”
武帝大吃一惊:“好哇!公孙卿,你的想法,与东方朔的想法,真是不谋而合啊!谁说你们与东方朔走不到一起?东方朔在朔方城时,便向朕提起此事了!东方朔已去泰山,无心务及此事。既然你有此心,朕就将这件大事委托于你。另外,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对于天文历法之道,极为精通。你可到他的家中,勤去走走嘛。”
公孙卿有些犯难:“陛下,小臣只恐老太史公不愿接纳。”
武帝笑了起来:“哈哈!公孙卿,这你就不了解太史公了!你讲神仙,太史公未必顺从;可要讲天文历法,他肯定会视你为知音!朕再给他父子下一道手谕,保证他们视你为同道!”
公孙卿连忙磕头:“小臣谢过陛下。”
武帝又转过身来,问栾大道:“那,栾大仙人,你呢?”
栾大面上露出忐忑不安的神色:“皇上,小仙奉皇上之命,去为公主治病。如今公主已是大为康复,如同好人!”
武帝大惊而起:“什么?栾大,你真的将长公主的病治好了,而且如同好人?”
栾大地颗悬着的心踏实了下来。他进尔得意地说:“皇上,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您可以去问皇后,还可以到钟粹宫中看公主去啊!”
武帝大为高兴:“好!栾大,朕明天就去看公主,如果她的病要是真的被你治好了,朕便封你为仙人,为诸侯,朕要重重地赏你!”
第十五章 腊八粥(之六)
平原郡府,气氛轻松。
王温舒在府内设宴,款待东方朔和京房。
宴会极为简单,四盘清菜,一盘豆腐汤。
王温舒脸上欠疚地很:“东方大人,实在对不起您。平原去年大旱,又是蝗灾,实在没什么好吃的。钱也没了,粮也没了。这些菜,都是府中的厨师掩埋在干草底下,才保存下来的,您就将就着吃罢。”
东方朔看了京房一眼,说道:“京房,咱们就吃吧。王大人以四菜一汤来招待皇上的钦差,这也是一种廉洁啊。”
京房疑惑地看了东方朔一眼,然后问王温舒:“王大人,您平时就吃这些?”
王温舒摇摇头:“下官平时只吃两菜一汤。是东方大人来了,我才让他们做四菜一汤的。我在长安时,比现在可胖多了,足足有三百斤!眼下呢,可能就只有连二百五了!”
东方朔笑了起来:“哈哈哈哈!王大人,你到平原才两个月,就变成了二百五,真辛苦哇!”
王温舒也笑了起来:“东方大人,这没什么辛